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46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教育有利于科学技术创新。

3)教育对于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

9.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1)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作用。

10.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影响着教育目的。

2)政治影响教育制度。

3)政治影响受教育权

4)政治影响教育的内部问题。

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等。

1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1)经济实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4)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培养规格。

2)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

3)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

4)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强大的力量。

◆第二章教育目的

13.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一种设定,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是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也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的学校培养人材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涵,教育方针则体现着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者为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1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3)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

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社会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2)机器大工业生产不仅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而且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16.什么是体育?

小学体育的任务和要求有那些?

体育是以增强体质、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

任务要求:

组织学生有计划的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身体的正常发育,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懂得卫生和保健的常识,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提高学生适应外部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纪律观念,使学生具有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和勇敢拼捕的精神。

17.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

2)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

18.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水平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社会经济制度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9.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0.当代各国学制改革的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幼儿教育,注意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加强基础教育,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注重职来技术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成人教育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课程

21.现行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绝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它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2.我国当代课程改革集中在那几个方面?

1)在课程管理体系上实行三级管理。

2)在教材管理上实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发展为本。

4)课程改革从“双基”到“四基”。

5)课程设置综合化。

6)优化课程结构。

◆第五章教学与教学理论(上)

23.教学与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除了教学外,学校还可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除教学工作外,还有德育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工作等。

24.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学与智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智育主要通过教学进行,但是教学却不是智育实现的唯一途径,智育还可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也要同时完成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任务。

25.教学的意义有那些?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教学对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是社会和个人联系的重要纽带,对人类的文化、经验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

教学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①、教学使个体的认识突破了时空和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折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速度。

②、教学使个体的政治思想、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教学能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

26.教学的一般任务

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4)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健康体魄。

27.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抓住了教学教程的主要矛盾和本质属性。

2)把教学教程看做一种认识过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认识。

3)教学过程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学生主要是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

②学生的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C教学具有教育性,以培养人为目的。

28.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相长、对立统一规律。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接合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互统促进统一发展的规律。

4)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规律。

29.试述教学相长、对立统一规律。

(怎么样理解这一规律?

)(后四点:

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1)教学相长是指,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存在依据,学生的学又以教师的教为存在条件,二者相互促进。

2)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教和学,教师和学生,是对立统一关系。

3)教处于主导地位。

4)学生是认识主体。

5)教与学相互促进。

6)教是为了不教。

30.如何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接合的规律?

1)间接经验是指他人认识的成果,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识。

2)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1.如何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促进、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识是发展智能的内容和手段。

2)智能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存在“剪刀差”。

32.如何理解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教学过程规律?

教书育人相统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买方法的进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培养学生成材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书必然育人,育人必须对过教书。

1)教学内容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2)老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有重大影响。

3)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33.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1)教学原则受教育教学目的的制约。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应。

3)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4.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35.教学的整体性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1)含义:

教学中必须促进学生身心整体和谐发展。

既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又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要求:

①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②实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③确保智力因素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发①展相统一。

④追求身心发展的统一。

36.教学的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学性,激法他们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独立思考。

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④发扬民主教学。

3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和失败的挑战。

2)重视评语的作用。

3)保持合理期待。

4)适当开展竞赛。

38.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①恰当的运用直观手段。

②直观手段与教师讲解相配合,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相结合。

③教师要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地点。

④处理好直观教学手段的技术性细节。

39.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提出根据,贯彻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各门学科的知识内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根据:

一是由学乎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决定的。

二是由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决定的。

3)要求:

①教师要了解教材的序,严格按教材的序进行教学。

②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来安排教学活动。

③教学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难度。

40.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为长久的将所学知识保持在记记中,在教学中采用多中方式加以巩固、应用。

①充分利用记忆规律,改进教学。

②教师讲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③做好复习巩固工作。

④多给学生应用机会。

41.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进行有区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充分发展。

①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教学。

②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③正确对待“特长生”和“后进生”。

◆第六章教学与教学理论(下)

42.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

1)着眼于学生的智能与人格发展。

2)重视学生情绪生活。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4)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

43.教学方法的分类。

1)语言性教学方法:

教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2)直观性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3)实践性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44.讲授法的分类和注意问题。

1)分类:

讲述、讲解、讲读。

2)注意:

①讲授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讲授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听讲兴趣。

③要讲究语言艺术。

④连续讲课时间不要过长。

⑤运用板书配合口头讲授。

45.谈活法的分类和注意问题。

启发式谈话、复习式谈话。

①要制订谈话计划。

②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③谈话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46.运用读书指导法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各科的教学任务教给具体的阅读方法。

2)注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教给小学生读书的方法。

47.讨论法的具体方式和注意问题。

1)方式:

成对交换意见、分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①做好讨论前准备。

②恰当选择讨论方式③在讨论中要摆正自己的角色。

④做好讨论结束工作。

48.参观法的分类和注意问题。

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①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②参观过程要认真指导。

③做好参观结束后的总结。

49.练习法的分类和注意问题。

课堂练习、课外练习。

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步骤。

②明确练习目的,提高练习自学性。

③练习时要先强调正确,再要求快和灵活。

④让学生把勤学苦练与乐学爱学结合。

⑤重视练习结果信息的反馈。

50.班级上课制的优点和不足。

1)优点:

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有利于发挥集体教学的作用。

③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

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不足:

①不便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进行因材启教。

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

③过分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易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理论脱离实际。

51.小学综合课最基本的教学结构。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授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52.备课必须做好那些工作?

1)钻研教材。

2)了解、研究学生。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4)编制教学计划。

【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53.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组织得好。

5)教学效果好。

54.教学评价的作用。

1)测量并判定教学效果。

2)诊断教学问题。

3)提供反馈信息。

4)引导教学方向。

5)调控教学过程。

55.现阶段我国教学评价的问题。

1)过分注重评估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作用。

2)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3)评价内容过分注重学来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5)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第七章德育与德育理论

5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德育的基本功能。

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调节个体智能的发展。

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57.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因素有那些?

1)影响道德学习的自然、心理因素。

包括遗传素质、成熟程度、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

2)影响道德学习的教育因素

1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教师广博的知识对首先规则深刻正确的理解是使儿童形成正确道德判断的重要力量。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身教将随着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而产生越来越大的教育价值。

学校教师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也产生着积极影响。

2教学也是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各学科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道德观点的发展。

其次通过其它文化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提供理智的工具。

第三教学内容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因素,这些内容的传授过程也就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机会较多,这对培养、形成学生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具有较大的持久作用。

3学校的气氛对学生品德的发展的影响。

4在学校中,还有一些相对自发的但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同样具有重大影响非正规因素。

(同学会)

3)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和家长是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2家庭气氛和家长的期望程度也是影响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家庭结构、家庭社会关系、家庭子女多少及构成关系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儿童的品德产生影响。

58.贯彻德育主体性原则的要求。

1)反对强迫、行政命令的道德教育模式。

2)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多的选择的机会、可能性、在教育过程中,真正把儿童作为确实的道德主体,让学生学会选择。

59.贯彻德育实践性原则的要求。

1)学生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活动。

2)实施活动课程必须贯彻兴趣和需要的原则。

3)使学生在实际地参与社会道德改革中去。

60.贯彻心理匹配原则的要求。

1)必须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2)在活动中并通过调动学生的全部的精神力量,促进道德的整合与发展。

3)提供足以刺激儿童的道德发展而又能为其接受的教育内容。

61.贯彻德育整体性原则的要求。

1)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品德各个要素的统一发展。

2)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整体教育观。

3)立足学校,真正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

62.贯彻德育民主性原则的要求。

1)教师教学、教育民主化。

2)学校管理民主化。

◆第八章课外活动与课外网络

63.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

1)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2)活动形式的灵活性。

3)参于的自愿性。

4)选择的自主性。

5)途径的开放性。

6)评估的特殊性。

64.课外活动的意义。

1)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

2)扩大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

3)发挥创造性,锻炼各种能力。

4)适应学生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5)激发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65.课外活动的内容。

1)思想教育活动。

2)科技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

5)游戏活动。

6)公益劳动。

66.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报告会和讨论人、庆祝会、专题活动晚会、参观访问和浏览、办干墙报和黑板报。

2)小组活动:

学科小组、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3)个人活动。

67.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2)要有趣味性,寓教于“乐”。

3)坚持自愿性原则。

4)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6)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68.家庭教育的意义。

1)家庭教育是儿童最初的教育。

2)家庭教育是长期的教育。

3)家庭教育是亲情的教育。

4)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

69.社会教育的意义。

1)可以提高儿童兴趣爱好,发挥儿童才能。

2)社会教育能及时反应社会意识变化、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3)社会教育有利于儿童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发展智力,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70.教师的作用。

1)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1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接受训练,掌握某一学科专门知识。

2教师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学民产教育科学,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经验。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关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作用的不同观点。

分别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和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地位。

71.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地位?

教育是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他对实践对象学生起主导作用。

1)教师决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

2)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方法起着主导作用。

3)教师还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72.教师的角色。

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2)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3)心理健康的指导者。

4)学习者和学者。

5)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6)教学过程领导者和学生集体的组织者。

73.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管理学生权。

3)获取报酬待遇权。

4)民主管理权。

5)进修培训权。

74.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75.教师的专业素养。

1)具有现代教育理念。

2)具有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

包括宽广的人文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3)具有专业智慧。

76.教师的能力素养。

1)交往能力。

2)信息能力。

3)教学能力。

4)表达能力。

5)组织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

77.学生的特点。

(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78.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理解学生。

2)教师要尊重学生。

3)教师要宽容学生。

4)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

79.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影响学生学习态度。

2)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3)影响学生活动效率。

4)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

80.基础教育师资改革的趋势。

1)师资培养规格要求趋向于高学历化和通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