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054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精选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

C.高茎 黄子叶占9/16D.矮茎 绿子叶占1/16

6.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B.3/8C.5/8D.3/4

7.甜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之比为9:

7

B.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

C.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

1

D.白花甜豌豆与白花甜豌豆相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8.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植株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1/4      B.1/6C.1/8D.1/16

9.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

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为手指正常、先天性聋哑、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依次是()

A.1/2、1/4、1/8 B.1/4、1/8、1/2

C.1/8、1/2、1/4 D.1/4、1/2、1/8

10.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11.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和药物2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基因(A_) 基因(bb)

↓↓

前体物药物1药物2

A.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12.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面有关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对乙植株自交,可培育出稳定遗传的高杆抗病个体

13.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14.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5.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

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B.豌豆均为矮茎个体,小麦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1

D.小麦均为矮茎个体,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16.下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7.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18.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合成物质X和物质Y的途径如图所示,基因A、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体内没有物质X和Y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

C.该图可以说明生物的某些性状受到两对基因的控制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能合成物质Y的个体占3/16

19.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20.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再将此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

A.9∶3∶3∶1 B.3∶1∶3∶1

C.1∶1∶1∶1 D.1∶3∶1∶3  

二、非选择题

21.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

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________。

(2)若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与隐性遗传因子,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头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

若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了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  )

A.纯种黑牛       B.杂种黑牛

C.棕色牛 D.以上都不对

(4)若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20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如果子牛中10头黑色,10头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子牛中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育种学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控制小麦穗大与穗小的基因分别用D、d表示,控制不抗病与抗病的基因分别用T、t表示),自花受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的小麦中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都不抗病。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30株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中从理论上推测能稳定遗传的约为________株。

(2)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周末练习5——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参考答案

1.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在相同的环境下,表现型相同;

基因型相同,如果环境条件不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

2.C 孟德尔在研究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都用到了同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同时发生,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3.D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在实质上是指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

4.C 孟德尔设计的实验程序,可以通过测交来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即验证遗传定律的成立。

5.A 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Yy,其表现型是高茎,其上所结的种子在子叶上表现出性状分离比黄∶绿=3∶1。

6.C

7.A

8.B P×

   F1 AaBb(高茎红花)

   ↓⊗

F2

对于红花和白花这对性状:

F2中有BB、Bb、bb。

如果去除白花(bb),则BB占,Bb占。

BB       Bb

↓⊗↓⊗

BB  (BB Bb bb)

所以F3中基因型为BB、Bb、bb的比例分别为、、。

9.A 解析:

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可推出亲代基因型父AaBb,母aaBb,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情况如下:

①线表示全正常,×

=,

②线表示只患聋哑,×

③线表示只多指,×

④线表示既多指又聋哑,×

=。

10.D 由后代高秆∶矮秆=3∶1,可以推知亲代杂交组合为Tt×

Tt,由后代抗病∶感病=3∶1,可以推知亲代杂交组合为Rr×

Rr。

由此推知亲代杂交组合为TtRr×

TtRr,故D错。

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有4种:

高抗∶高感∶矮抗∶矮感=9∶3∶3∶1,共9种基因型。

TTRR×

ttrr→TtRr,TTrr×

ttRR→TtRr,故C正确。

11.C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有9种基因型,三种表现型:

其中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为能合成药物1,不能合成药物2;

基因型为A_bb的个体能合成两种药物;

基因型为aa__的个体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

12.B 从图中看出:

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应为1/3。

A错误。

高秆抗病的植株(甲)DdRr×

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Ddrr。

所以DdRr×

Ddrr杂交,基因型组成为3×

2=6种,表现型为2×

2=4种。

对甲植株进行测交,不可能有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13.D 由F1中白果自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可判断黄果为隐性性状,白果为显性性状,则P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黄果为aa。

F2中各性状情况为:

(1/2×

1+1/2×

1/4)黄、(1/2×

3/4)白,故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应为5∶3。

14.B 从题图看出,子代中白色∶黄色=3∶1,盘状∶球状=1∶1,所以“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

15.B 豌豆属于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故虽然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但它们之间不能杂交,只能自交产生子代,故矮茎豌豆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为矮茎。

小麦不像豌豆那样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故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每个植株都可能具有自交或杂交产生的子代,因此矮茎小麦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可能是高茎或矮茎。

16.B 杂合子Aa连续自交代数与各种类型个体比例的关系见下表:

自交代数

Aa

纯合子

AA

aa

1/2

1/4

2

3/4

3/8

3

1/8

7/8

7/16

n

()n

1-()n

-()n+1

根据题意,要求对y=-()n+1作曲线,B选项符合要求。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算出自交的前几代中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而推出自交到第n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17.C 首先根据F1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基因型都是TtRr,然后确定F1中高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1∶2∶2∶4。

最后确定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产生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4∶2∶2∶1。

从而判断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4∶2∶2∶1。

18.D 基因型中有A的可以合成物质X,同时有A和B的可以合成物质X和Y,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体内没有物质X和Y;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_BB(有物质X和Y、占3/4)、aaBB(没有物质X和Y、占1/4),表现型比例为3∶1,该图说明有没有物质Y这一性状受到两对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能合成物质Y的个体占。

19.D 由题意可知兔的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F2灰兔有4种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4∶2∶2∶1);

F2中黑兔(2/3Aabb、1/3AAbb)产生两种配子:

Ab∶ab=2∶1,白兔(1/4aaBB、2/4aaBb、1/4aabb)产生两种配子:

aB∶ab=1∶1,则后代白兔占1/3。

20.B 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其遗传因子组合为AaBb,杂合的无芒抗病株的遗传因子组合为aaBb。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遗传因子组合为AaBb的个体产生4种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配子,且比例相等;

遗传因子组合为aaBb的个体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杂交后代可以有8种组合,4种表现型,其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的比例为3∶1∶3∶1。

21.

(1)黑色 

(2)Bb、Bb、bb (3)75% 1/3 C

(4)BB bb Bb

解析:

(1)若棕色性状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而控制棕毛的遗传因子一定来自亲代,则亲代必定有棕色牛,这与题目相矛盾,所以控制棕毛的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

(2)子代的隐性遗传因子必来自双亲,亲代黑牛有棕毛遗传因子但表现出黑毛,说明亲代黑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

(3)Bb×

Bb→1BB∶2Bb∶1bb,亲代黑牛(Bb×

Bb)产生黑色子牛(BB或Bb)的可能性是3/4;

若已知子牛为黑色,则它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3。

要鉴定一头黑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用测交的方法,即选用棕色牛(bb)与之交配。

(4)纯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的后代全是黑色牛;

杂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3∶1;

棕色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1∶1。

22.

(1)DDtt或Ddtt 10 

(2)7/9

大穗性状会出现Dd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而抗病性状为tt是稳定遗传。

据题意推出,大穗抗病个体中,DD∶Dd=1∶2,现选择大穗抗病个体自交两次,每次淘汰小穗个体,求F2中纯合大穗抗病小麦占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

图示如下图:

F2中稳定遗传大穗抗病个体占全部大穗抗病个体比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