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6469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ppt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管理的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手工、机洗)监测与记录,重点:

管理的要求,4.1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4.1.1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

4.1.3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4.2内镜诊疗室的管理要求,4.2.1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等。

4.2.2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其数量与本单位的工作量相匹配。

4.2.4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311(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5.1基本要求5.1.1内镜诊疗室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与附件储存柜(库)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5.1.2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

5.1.3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

5.2内镜诊疗室,5.2.1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一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

5.2.2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5.2.4应配备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5.2.5应配备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5.2.6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5.2.7宜采用全浸泡式内镜5.2.8宜使用一次性吸引管。

5.3清洗消毒室,5.3.1应独立设置。

5.3.2应保持通风良好。

5.3.3如采用机械通风,宜采取“上送下排”方式,换气次数宜10次/h,最小新风量宜达到2次/h。

5.3.5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和使用。

5.3.9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相关要求应符合GB30689(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的规定,主要包括a:

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

b:

宜具备侧漏、水过滤、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

5.3清洗消毒室(重点),终末漂洗用水:

应有自来水、纯化水、无菌水。

自来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纯化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CFU/100ml;生产纯化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um,并定期更换。

无菌水为经过灭菌工艺处理的水,必要时对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压缩空气:

应为清洁的压缩空气。

消毒剂的要求:

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

可选用邻苯二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酸性氧化电位水、复方含氯消毒剂,也可选用其他消毒剂。

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干燥剂:

应配备75%-95%乙醇。

5.3清洗消毒室,5.3.12个人防护用品:

应配备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专用鞋等。

5.4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

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与附件储存库(柜)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内镜清洗消毒基本原则、流程,6.1基本原则:

6.1.1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6.1.2软式内镜及重复使用的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分类处理: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

b.与完整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c.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6.内镜清洗消毒基本原则、流程,注意事项:

a.内镜使用后应按要求侧漏:

宜每次清洗前侧漏;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一次。

b.内镜清洗或灭菌前应进行彻底清洗。

c.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d.消毒后的内镜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采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e.内镜应储存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

f.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内镜手工清洗消毒操作流程,6.2.1预处理流程:

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c.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d.盖好内镜防水盖;e.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内镜手工操作测漏流程,a.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b.连接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c.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d.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入部、操作部、连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e.如发现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f.测漏情况应有记录;g.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测漏方法,内镜手工清洗消毒流程,a.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

b.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应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

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c.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污染物。

d.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e.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清洗。

f.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

g.将清洗刷清洗干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

内镜手工漂洗流程,a.将清洗后的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阀门移入漂洗槽内;b.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充分冲洗内镜各管道至无清洗液残留;c.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d.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气枪向管道充气至少30s,去除管道内的水分;e.用擦拭布擦干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内镜消毒(灭菌)流程,a.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入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b.实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消毒方式和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c.更换手套,向各管道至少充气30s去除管道内的消毒液;d.使用灭菌设备对软式内镜灭菌时,应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

内镜终末漂洗流程,a.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入终末漂洗槽;b.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min,直至无消毒剂残留;c.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d.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在专用终末漂洗槽内使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e.取下全管道灌流器。

内镜干燥流程,a.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无菌巾应每4h更换一次。

b.用75%-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

c.使用压力气枪,用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少30s,至其完全干燥。

d.用无菌擦拭布、压力气枪干燥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e.安装按钮和阀门。

内镜清洗消毒机使用,优点:

减少人工数量减少消毒剂暴露时间实现清洗消毒过程标准化缺点:

存在成本高细小孔道不易于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总体所需时间长在国际上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新规范推荐使用。

但强调不能省去机洗前的手工清洗步骤。

内镜自动清洗机,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相关要求应符合GB30689(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的规定,主要包括:

a.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b.宜具备测漏、水过滤、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

内镜储存,6.5.1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储存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取下的各类按钮和阀门单独储存。

6.5.2内镜储存柜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遇污染时应随时清洁消毒。

设施、设备及环境的清洁消毒,6.6.1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并采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或其他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6.2每次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槽。

6.6.3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诊疗室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监测与记录,7.2.1浓度监测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

染菌量监测:

每季度应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应遵循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7.3.1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

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

7.3.2监测方法应遵循GB15982的规定,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

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每季度应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应遵循WS/T367的规定),新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