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031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负责人:

董良新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主任教授

二、项目组成员:

王勋达山东锐杰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思科中国技术顾问

王伟国烟台大龙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连生山东工商学院教授

郭长城山东锐杰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技术总监

韩金锋山东锐杰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部经理

赵爱山副教授

王丽红  副教授

姜绍萍  副教授

李颖   讲师

殷晓辉  讲师

平衡   讲师

曲春红  讲师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于2010年,是学院新开办的专业。

目前在校生21人。

2009年2月,我院与世界第一大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联合创办了思科网络学院,实现了教学基地建设。

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的实验、实习场所有网络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无线网络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微机室等,为该专业群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项目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区域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山东省软件业发展,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技术及网络开发等方面所需高技能人才。

2010年4月16日召开的山东省烟台市信息化推进大会上提出,烟台市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力争在三年内,全市22万户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普及率达到100%,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80%,电子商务应用有较大普及。

届时,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形成由政府推动、IT企业拉动、金融机构联动、中小企业行动的新局面。

烟台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2010年4月据烟台市人才市场举办了两场日常综合型招聘会来看,人才需求的专业统计方面,计算机类人才需求增长较快,上周需求达到740多人,比较中小企业专场招聘会前的几个周,这个数据已经非常高了。

根据市人才市场分析,计算机类人才并不仅仅单指的是计算机一个专业的人才,也涵盖了计算机工程、系统工程师、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硬件维护和数据分析等,可以说这类人才的需求面比较广,几乎每家企业都会涉及到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维护和使用问题,加上烟台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所以该类人才需求增长比较快。

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显示,目前山东省从事软件开发生产的企业有800余家,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游戏软件、数字动漫、软件服务、软件外包等不同领域开展业务。

山东省软件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软件技术开发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烟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软件业的壮大与蓬勃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到更高层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将需要大量的计算机高技能人才。

2.专业建设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24.3%;兼职教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7人,有企业工作经历的5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计算机应用实训室、软件应用实训室、网络实验室、硬件维修实验室、动漫设计与制作室等专业实验室。

校外实训基地有5个,接受实习学生规模达150人。

3.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准,与企业要求脱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各院校的理解和建设重点不统一。

有些院校重点放在软件应用与操作方面,有些院校重点放在硬件的管理与维护方面,还有些院校则注重网站建设、网页制作方面,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相脱节,不能很好地为企业服务。

(2)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没有脱离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偏重理论传授,没有真正按照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需要设置课程,不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技术。

(3)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受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室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实训项目覆盖面窄,无法满足学生的岗位技能实训需要。

(4)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少

国内的诸多教材中,按照理论层次展开的多,工学结合强化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以项目和案例驱动的少。

多数只强调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缺乏培养职业能力的工作过程系统性。

四、建设目标

形成“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结构队伍;建成立半岛制造业区域经济的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中心。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实践项目企业化、实训内容任务化、技能培养过程工作化为特征,形成“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指导,制定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瞄准职业岗位能力,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顺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优质核心课程配套教材。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紧跟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善实训条件。

为满足学生技能培养需要,建成1个网络工作室、1个计算机硬件技术实训室、1个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1个软件工作室和1个多媒体制作实训室。

优化配置实验实训资源,建成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中心、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把实训基地建成开放式实验中心。

在原有实训基地基础上,与烟台动漫基地、各大网络公司合作,创办3-5个校外实习基地。

4.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强化院系两级管理,完善顶岗实习监控体系,细化顶岗实习制度,管理人员与学生明确各自职责,实行校企双向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习效果,学生最终获得社会技能,获得校企双方颁发的企业经历工作证书。

5.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聘请18名兼职教师,专兼比例达到1:

1。

通过校企互聘,双向挂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和提高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

6.增强社会服务水平

依托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中心,面向社会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三年后达到年培训500人次,为经济较发达乡镇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五、建设内容

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探讨和完善“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逆向分解、正向培养、循环提升”的设计方法,改革课程体系;以体现真实工作环境为突破口,改善实训条件;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强化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完成建设目标。

1.建立“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负责人:

董良新王勋达

积极完善和拓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建立“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教、学、做合一,在教学全过程中锤炼学生技能,并按照此模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中的项目采用模拟企业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使学生在学校阶段既可学习企业的规范和要求,又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企业中的真实应用状况,从而提前融入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技能人才。

项目实施过程中,分解任务到学生,通过任务培养学生技能,达到学生所得即社会所需之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负责人:

王伟国

(1)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顺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2-1所示。

图3-2-1理论课程体系结构

结合专业实际需要,公共基础课主要由学院选修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政治等课程构成。

基本技能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础,主要基本技能有windows系统操作技能、汉字录入与编辑技能、常用工具与软件应用技能、网络技术应用技能、数据报表技能等。

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社会技能模块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提高技能水平,体现社会对计算机岗位群技能的需要,以社会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反映当前社会对主流技术和工具的应用,模块内容及时更新,确保学生所学即社会所需。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学生拥有社会所需技能。

各模块基本的知识内容设置如表3-2-1所示。

表3-2-1理论课程体系基本技能构成表

模块名称

模块内容

主要知识点

基本技能

Windows系统操作技能

Windows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

汉字录入与编辑技能

常用汉字录入方法

字处理软件

常用工具与软件应用技能

压缩与解压

磁盘文件管理工具

计算机安全管理工具

多媒体处理软件

幻灯片应用技术

网络技术应用技能

网络访问技术

网络配置技术

网络工具应用技术

网络共享与打印

电子邮件技术

下载工具

数据报表技能

Excel软件

Access数据库

专业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

计算机硬件构成

计算机组装技术

计算机常用故障维护

网站与网页设计技能

网站设计技术

静态网页设计

动态网页设计

图形图像处理技能

Photoshop技术

Flash动画制作技术

音视频基本处理技术

网络软件开发技能

DOTNET开发技术

SUNJava系列开发技术

数据库应用技能

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技术

SQL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技术

网络组建技能

网络基础

网络构建技术

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

网络管理技能

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维护

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综合技能

浏览器端软件开发技能

网站网页设计技能+数据库应用技能+图形图像处理技能

客户端软件开发技能

网络软件开发技能+数据库应用技能

网络组建管理技能

网络组建技能+网络管理技能

社会技能

项目组织与实施

项目管理基础

项目实践与开发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该教育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公共基础课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通过计算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此外,通过丰富的课外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道德高尚的高技能人才。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和案例为实训内容,以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为综合技能培养平台,最终获取社会应用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递进式培养学生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2-2所示。

图3-2-2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充分运用了软件工程的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完成课程设计,提高学生项目管理与开发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社会化水平。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最终实现校内实训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实训内容企业化,为学生能完全顶岗实习夯实基础。

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开发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拓展管理深度和管理空间,实行网络化管理。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把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实习效果、教师评价、企业评定有机融合到一起,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

(3)加快课程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至2013年,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网络设计语言》、《网络操作系统》。

表3-2-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金额单位:

万元

课程名称

完成时间

负责人

资金预算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2013年

赵爱山

6

网络设计语言

2013年

王丽红

6

网络操作系统

2013年

董良新

6

(4)自编教材,形成特色教材体系。

按照计算机技能模块结构和课程建设思想,减少专业课程内容交叉现象,以理论够用、必备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线,以项目支撑为特色自编教材。

①2011年,确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和社会技能块教材体系内容,完成《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项目式特色教材的编写任务。

②2012至2013年,完成《网络设计语言》、《网络操作系统》项目式特色教材编写任务。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负责人:

赵爱山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突出技能培养。

依托工作室和专业实训室建成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依托已有的计算机实训资源,创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中心,形成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群,达到接受200人可同时实习的规模。

(1)工作室和专业实训室建设

模拟社会实际工作环境,增建网络工作室和软件工作室;增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为学生创造实训环境。

工作室和实训室设备配置方案如表3-2-3所示。

表3-2-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室和专业实训室

建设计划表

金额单位:

万元

年度

实验室名称

主要设备

台(套)

费用预算

实验及技能

教学内容

多媒体计算机

100

35

软件开发

项目管理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

软件测试

项目管理软件

1

开发工具及软件

2

操作系统(网络版+单机版)

1

数据库管理系统

3

室内环境(桌椅等)

100

5

投影教学系统(含交互式电子白板)

1

3

小计

43

PC机

20

8

网络设计与开发

网站开发设计

网站管理维护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建网、用网、管网实验

汇聚交换机

1

0.6

安全可堆叠二层交换机

20

6

8口实验台机架控制管理服务器

2

2

高性能模块化多业务路由器

10

5

高速同异步口模块

7

1

IPv6/Ipv4双栈三层实验交换机

10

5

交换机模块

14

0.5

出口防火墙

2

1

室内环境(桌椅等)

50

2.5

投影教学系统(含交互式电子白板)

1

3

小计

33.6

PC机(组装用机器)

30

10

计算机组装实训

计算机主板芯片级维修实训

笔记本维修实训

示波器

2

0.7

计算机芯片维修实验设备

2

3.5

逻辑分析仪

2

0.8

硬件维修用工具包

15

0.3

室内环境(桌椅)

50

2.5

投影教学系统

(含交互式电子白板)

1

3

小计

20.8

线

交换机

6

1.2

网络拓扑设计

综合布线

线路测试

网络优化

做线工具

20

0.2

模块化布线设备(仿真)

2

3

线缆测试仪

1

10

网络配线实训设备

5

5

标准网络机柜

2

0.4

壁装网络机柜

2

0.1

网络配线架

6

0.3

通讯跳线架

6

0.2

网络模块+双口底盒、面板

50

0.2

电话模块

50

0.1

配套工具包(满足50人应用)

1

0.8

布线材料架

1

0.3

工具柜

2

0.3

展示柜

2

0.3

综合布线产品展示(配齐布线主流产品实物)

1

0.4

布线系统综合展示

1

3

小计

25.8

多媒

体制

作实

训室

高性能计算机

20

10

音视频数据编辑与处理

常用媒体制作软件

1

10

室内环境(桌椅等)

50

2.5

投影教学系统(含交互电子白板)

1

3

小计

25.5

合计

148.7

(2)建设生产性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计算机控制等专业领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结合学院相关专业的发展优势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依托工作室和专业实训室成立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立足学院,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创造社会效益。

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每年安排10名教师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来提高教师技术水平,进而把服务中心建成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基地。

接收30名学生顶岗实习,把服务中心打造成生产性实训基地。

(3)建设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中心

根据学院各专业特色与发展需要,融合各专业所需的计算机技能,形成以windows系统操作技能、汉字录入与编辑技能、常用工具与软件应用技能、网络技术应用技能、数据报表技能为核心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体系,利用现有的师资和设备,建成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中心,为各专业人才的计算机技能培养搭建平台。

(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12年前,与烟台动漫基地、当地网络公司和企业协作创办3-5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计算机类人才培养基地群,扩大学生顶岗实习场所,培养学生社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4.顶岗实习管理

负责人:

郭长城

强化院系两级管理,完善顶岗实习监控体系,细化顶岗实习制度,管理人员与学生明确各自职责,实行校企双向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院系两级管理。

在学院实训中心的指导下,强化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指导小组管理职能,强调岗位管理,明确各自职责,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全过程全时段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完善顶岗实习监控体系。

在系实习指导小组指导下,发挥就业管理部门和专业教研室具体组织和管理职能,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参与具体实习指导与管理。

在已有监控体系下,开发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拓展管理深度和空间。

校企双向考核,确保实习效果。

对学生顶岗实习实行校企双向考核办法。

通过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企业参与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评价,根据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等方面综合考核,给予详细的实习评价。

学校根据日常管理,给出考核,校企双方确定学生最后实习成绩。

实习成绩计入学生教学成绩考核,实习成绩合格,校企双方颁发工作经历证书,实习成绩不合格,按学院考试成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5.师资队伍建设

负责人:

董良新

经过3年的建设,打造一支上讲台是名师,进企业是工程师,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的教师队伍。

校企互聘,双向挂职,聘请20名兼职教师,到2012年,专兼职教师比达到1:

1。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按照学院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选派2名教师通过外出进修、到企业锻炼、参与教学科研等方式,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

选派6名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外出进修、参与教学科研课题等方式,使其成长为骨干教师。

(2)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10名一线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技能锻炼、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学院双向挂职管理办法,三年内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外出进修、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科研项目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使其成为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教师。

开展课程串讲活动,拓展教师专业知识面。

组织专业精通、同门课程授课水平高的教师讲授专业主干课程,拓展教师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素质。

开展项目式培训、模块式技能培训,通过模拟社会项目开发过程,使教师在实践中把握教材传授内容体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技能。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负责人:

韩金锋

(1)教育培训服务

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中心的优势,开展网络技术应用、办公自动化工具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到2013年,实现年培训500人次。

(2)技术服务

依托建成的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在网站建设、网络规划和设计、软件开发、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社会服务,并逐步提高服务层次和范围,实现2项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服务。

每年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到10个经济较发达乡镇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计算机维护服务,确保他们的计算机稳定运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7.专业群建设

负责人:

董良新

至2013年,建成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以软件技术、网络搭建与维护、网站制作等专业为支撑,在山东省同类专业中办学水平领先的计算机类专业群。

(1)课程体系建设

以主流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形成社会所需专业技能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2-3所示。

图3-2-3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课程建设

建设《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和《网站设计与制作》2门优质核心课程,并编写对应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把《网站设计与制作》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带头人1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1人,软件技术专业骨干教师2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骨干教师2人。

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2人外出进修。

(四)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度、资金规划见表3-2-5和表3-2-6。

 

表3-2-5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

任务

建设

内容

主要监测指标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课程体系与

教学内容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

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验收要点:

1.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体系研究报告;

2.形成“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3.确定3门优质核心课程。

预期目标:

制订优质核心课程教学任务书。

验收要点:

1.3门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确定3门优质核心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形成项目指导书;

2.制定3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书。

预期目标:

制订工学结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方案;

2.“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报告;

3.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指导书。

预期目标:

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验收要点:

1.制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建设三年规划;

2.制定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

按精品课程标准建设1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3门核心课程。

验收要点:

1.建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

2.建成1门院级精品课程。

预期目标:

建设2门核心课程、1门院级、1门省级精品课程。

验收要点:

1.建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

2.建成1门院级精品课

预期目标: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体系。

验收要点: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体系,形成教材体系研究报告。

预期目标:

编写3门项目式特色教材。

验收要点:

编写项目式特色教材。

预期目标:

编写2门特色教材

验收要点:

编写项目式特色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

预期目标:

制订专业带头人培养有关文件。

验收要点:

1.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

2.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3.选拔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预期目标:

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

1.专业带头人提出本专业发展思路及措施,撰写出专业发展规划;

2.专教师的培业带头人参与2名骨干教师培养工作;

3.专业带头人教学业务考核优秀。

预期目标:

继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

1.专业带头人提出本专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2.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至少有1项教研成果;

3.专业带头人教学业务考核优秀。

任务

建设

内容

主要监测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