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124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上科学复习题.docx

六上科学复习题

1.一棵“顽强”的小树

(1)植物在适应环境中有向地性、向光性、向水性。

(2)人们播种时为什么不管种子的方向?

答:

因为种子有向地性,根总是向地下生长,而茎总是向上生长。

2.从“南橘北枳”说起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2)动物通过身体进化、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3)举出两个改变环境让动植物或人适应的例子:

答:

种蔬菜的大棚、夏天人们使用空调等

3.走进池塘

(1)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

(2)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总是从植物(生产者)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消费者)结束。

(3)试写出任意两条食物链:

4.假如大树都倒下

(1)生物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2)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造成过生态灾难。

(3)如果大树都倒下会怎么样?

答:

气温升高、土壤被水冲走、动物、人类无法生存等

1.食物中的营养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2)检验蛋白质:

放在酒精灯上烧会有烧头发的味道。

检验淀粉:

滴碘酒食物会变成蓝紫色。

检验脂肪:

在白纸上涂画会让纸变得透明。

(3)我们应该平衡饮食,多吃金字塔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不挑食,合理搭配。

(4)设计一份科学的食谱:

早餐:

牛奶250毫升、馒头2个;午餐:

米饭200克、猪瘦肉100克、蔬菜300克、苹果1个;晚餐:

米饭200克、鱼肉200克、蔬菜300克、香蕉1支。

2.消化与吸收

(1)消化器官有:

口腔、食管、肝、胃、小肠、大肠、胆、脾、胰等,按照食物经过的顺序是: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2)口腔里的唾液内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所以馒头在口腔里越嚼越甜。

3.饮食与健康

(1)变质食物、有毒的食物、被污染的食物、过期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2)判断正误:

冰箱可以杀死细菌,所以食物放在冰箱里随便多长时间都可以食用。

(×)

我身高162厘米,体重34千克,我的身体是正常的。

(×)

(3)举出至少4个不正确的饮食习惯:

边吃饭边看书、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暴饮暴食、挑食、偏食等

1.地表在变化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鱼龙、鱼类、海藻、海螺等化石,是怎么回事?

试推测一下。

答:

喜马拉雅山在鱼龙生活的年代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地壳运动、造山运动等各种复杂的地表变化,这里成了世界最高峰。

(2)改变地表形态有两种力量

人为力量:

人工岛、人工湖、开挖河道、修公路、采矿等。

自然力量:

地震、火山喷发、流水冲击、干旱等。

2.地震

(1)地表岩层受到巨大挤压力发生褶皱,继而断裂,释放出巨大力量,产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有摇晃的感觉、大地猛烈地震动、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2)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唐山、丰南发生了里氏7.6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

28,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

2010年4月14日7:

49,我国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

(3)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4)地震的自我保护:

1.保持冷静,迅速地分析情况.因为所有的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有一定征兆的,越早发现越好做好逃生准备.2.就近寻找逃生的工具3.远离一些高大的危险物等。

(5)地震前预兆:

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3.火山

(1)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2)火山石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爆发时,会喷出岩浆、火山灰、水蒸气等,喷发后在地表上一般会形成锥状的高山。

(3)火山喷发有利有弊。

弊:

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利:

火山岩、地热、旅游开发等。

4.岩石也变化

(1)温度变化、流水冲击(酸性水腐蚀)、植物的生长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

(2)大足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周围方砖不知什么原因凸了起来,如果把方砖换成岩石又会怎样?

为什么?

答:

主要是大树的根对方砖产生了破坏作用,如果把方砖换成岩石,岩石就会断裂。

5.走近矿产

(1)各种矿物都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形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就做矿产。

矿物主要有固态:

石英、金刚石;液态:

石油、自然汞;气态:

火山喷发的水蒸气;胶态:

蛋白石。

(2)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3)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绝对不可乱采乱用。

(4)我知道的矿石有铁矿石,用来冶炼铁;有铜矿石,用来冶炼铜;有煤,既可以用来冶炼石油,也可以用来作燃料。

(5)大足古龙乡有石灰石,可以用它来烧制成石灰;有天青石,可以用它提炼出金属“锶”,这是稀有矿物。

(6)大理石、石灰石,遇盐酸要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被腐蚀。

所以,大理石地板切忌酸。

(7)你是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

答:

第一方面:

认识各种矿物的不同颜色,如赤铁矿和石墨。

第二方面:

认识各种矿物的透明度,矿物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如方解石和白云母。

第三方面:

认识各种矿物的光泽,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像……一样”,如方铅矿和石膏。

第四方面:

认识各种矿物的硬度,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和玻璃作为工具给矿物标本按硬度排队,如滑石和金刚石。

(8)阅读教材46页资料后,分析推断,煤的形成。

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能说明什么?

答:

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说明煤是在不同年代中形成的。

煤层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有的煤甚至还具有完整的树干形状,又可以帮助我们推断什么?

答:

我们推断出煤是由植物演变而来的。

这些植物生长在2亿~3亿年前,说明什么?

答:

说明了煤的形成年代及其久远,形成时间是极其漫长的和不可再生的。

6.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围湖造田可以多产粮食,解决粮食危机,可以解决工业、建筑等建设开发用地问题,但也会缩小湖泊面积,造成水资源减少,物种锐减,生态危机,洪涝灾害等。

1.能量家族

(1)能量的表现形式: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力势能)、热能、化学能、声能、电能、光能、磁能等。

(2)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2.热能变变变

(1)能量是可以转换的。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

电能可以转换为热能;可以转换为动能;也可以转换为光能;还可以转换为声能和磁能等。

所以电的用途很多。

(2)试举出4个生活中能量转换的实例:

冬天为了取暖,使劲摩擦两只手,手发热。

(动能→热能);吃饱了,人变得精神抖擞。

(化学能→热能);放电视。

(电能→声能、光能);用天然气烧开水。

(化学能→热能)

(3)公元11世纪左右,希腊发明家制作的“空心汽动圆球”是最早使用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蒸汽机”。

3.电表转呀转

(1)1832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和美国科学家亨利几乎同时发明了发电机。

(2)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发电厂,有用水力发电的叫水力发电厂,有用煤发电的叫火力发电厂,有用核能发电的叫核电站等。

目前,我国正准备在北方地区大规模运用风能发电,叫风力发电厂。

(3)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4)会读电表显示的电度数,会计算用电装置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

4.太阳能的利用

(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2)举出利用太阳能的实例:

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等。

(3)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色的衣服,例如白色衣服;冬天穿深色的衣服,例如青色、蓝色衣服?

答:

深色吸热,浅色反光,吸热少。

5.打开能源宝库

(1)目前我们主要利用的是储藏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

(2)能源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资源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

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如木材、草类、肉类等由生物提供的能量和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就是可再生的资源。

(3)我们主要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储量十分有限,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节约能源,开发使用新能源。

(4)你准备如何节约能源:

多用节能灯;电视机没看时将插头拔掉;冰箱里的食物不要装得太满;风扇常用慢速;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双面打印纸张等等。

1.探索月球的秘密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2)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

(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至今也没发现有生命。

(4)在月球上,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以达到130℃;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最低可达-180℃。

(5)如何来理解“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当时将脚踏上月面时,他意味深长地说:

‘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了一大步。

’”的含义。

答:

“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是实指他登上月球的那一步,但就是这一步,就预示着人类从一个星球到了另一个星球,他将是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利用月球的开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不,“嫦娥工程”不就是很好的印证吗?

之所以说“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了一大步”。

(6)假如我们要到月球上去进行科学考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

需要带上足够的水、氧气;需要带上无线电装置;需要穿上太空旅行服„„

2.月有阴晴圆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地球做公转运动。

月球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一样,大约都需要27.3天。

(2)完成一个周期的月相变化大约需要29.5天。

农历就是古代中国人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历法。

(3)月球本身会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是亮的?

答: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之所以是亮的,那是它反射的太阳光。

(4)你知道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吗?

答:

由于月球公转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地球上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有时多,有时少,这就是月相变化的原因。

(5)2009年7月22日我们亲历了日全食的全过程,也知道了日食是月球运行到了太阳与地球之间,当他们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是月球挡住太阳光而形成的。

请你据此推想出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可用文字或者画图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