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187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docx

能源概论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

摘要: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

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化石燃料的短缺和其使用时产生的污染问题的加剧,人们越来越注重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而生物质能以其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从生物质能的概念、特点,利用的途径,发展的现状、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的意义等方面来介绍生物质能。

关键词:

生物质能利用途径发展现状生物质能发电

1、生物质能的概念,特点及其分类

1、生物质能的概念

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

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2、生物质能的特点

可再生性

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资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低污染性

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广泛分布性

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

总量十分丰富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

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

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

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广泛应用性

生物质能源可以以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3、生物质能的分类

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林业资源

林业生物质资源是指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提供的生物质能源,包括薪炭林、在森林抚育和间伐作业中的零散木材、残留的树枝、树叶和木屑等;木材采运和加工过程中的枝丫、锯末、木屑、梢头、板皮和截头等;林业副产品的废弃物,如果壳和果核等。

农业资源

农业生物质能资源是指农业作物(包括能源作物);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农作物收获时残留在农田内的农作物秸秆(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和棉秆等);农业加工业的废弃物,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稻壳等。

能源植物泛指各种用以提供能源的植物,通常包括草本能源作物、油料作物、制取碳氢化合物植物和水生植物等几类。

污水废水

生活污水主要由城镇居民生活、商业和服务业的各种排水组成,如冷却水、洗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粪便污水等。

工业有机废水主要是酒精、酿酒、制糖、食品、制药、造纸及屠宰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等,其中都富含有机物。

固体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是由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商业、服务业垃圾和少量建筑业垃圾等固体废物构成。

其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受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建设、自然条件、传统习惯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

畜禽粪便

畜禽粪便是畜禽排泄物的总称,它是其他形态生物质(主要是粮食、农作物秸秆和牧草等)的转化形式,包括畜禽排出的粪便、尿及其与垫草的混合物。

沼气

沼气就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通常可以供农家用来烧饭、照明。

2、生物质能的利用

1、生物质能的利用途径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和生物化学转换等3种途径。

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当前改造热效率仅为10%左右的传统烧柴灶,推广效率可达20%-30%的节柴灶这种技术简单、易于推广、效益明显的节能措施,被国家列为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生物质的热化学转换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使生物质汽化、炭化、热解和催化液化,以生产气态燃料、液态燃料和化学物质的技术。

生物质的生物化学转换包括有生物质-沼气转换和生物质-乙醇转换等。

沼气转化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混合气即沼气。

乙醇转换是利用糖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经发酵制成乙醇。

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碳。

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亿吨(干重),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

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

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碳,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工厂。

2、利用的技术

(1).直接燃烧

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和固化成型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着重于专用燃烧设备的设计和生物质成型物的应用。

现已成功开发的成型技术按成型物形状主要分为大三类:

以日本为代表开发的螺旋挤压生产棒状成型物技术,欧洲各国开发的活塞式挤压制的圆柱块状成型技术,以及美国开发研究的内压滚筒颗粒状成型技术和设备。

(2).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固体生物质置于气化炉内加热,同时通入空气、氧气或水蒸气,来产生品位较高的可燃气体。

它的特点是气化率可达70%以上,热效率也可达85%。

生物质气化生成的可燃气经过处理可用于合成、取暖、发电等不同用途,这对于生物质原料丰富的偏远山区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能够提高用能效率,节约能源。

(3).液体生物燃料

由生物质制成的液体燃料叫做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生物甲醇等。

虽然利用生物质制成液体燃料起步较早,但发展比较缓慢,由于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沼气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并且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沼气的主要成份甲烷类似于天然气,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可燃烧。

1)沼气的传统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沼气较多的国家,最初主要是农村的户用沼气池,以解决秸秆焚烧和燃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后来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始于1936年,此后,大中型废水、养殖业污水、村镇生物质废弃物、城市垃圾沼气的建立扩宽了沼气的生产和使用范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起的沼气发酵综合利用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将物质多层次利用、能量合理流动的高效农业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利用沼气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通过沼气发酵综合利用技术,沼气用于农户生活用能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沼液用于饲料、生物农药、培养料液的生产,沼渣用于肥料的生产,我国北方推广的塑料大棚、沼气池、气禽畜舍和厕所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中部地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南方建立的“猪-果”模式,以及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建立的“养殖-沼气”、“猪-沼-鱼”和“草-牛-沼”等模式,都是以农业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对沼气、沼液、沼渣的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

沼气发酵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使农村沼气和农业生态紧密结合,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也是发展绿色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沼气发电技术

沼气燃烧发电时随着大型沼气池建设和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

沼气发电具有高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等特点,是一种分布广泛且价廉的分布式能源。

沼气发电在发达国家已收到广泛重视和积极推广。

生物质能发电并网电量在西欧一些国家占能源总量的10%左右。

3)沼气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当源源不断地从外部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它可以连续发电。

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质子交换膜(PEMFC)、磷酸(PAFC)、溶融碳酸盐(MCFC)及固态氧化物(SOFC)等。

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声低,既可以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电,是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高效、清洁的发电方式之一,它在洁净煤炭燃料电站、电动汽车、移动电源、不间断电源、潜艇及空间电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5).生物制氢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有着广泛的工业用途,潜力巨大,今年来生物制氢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将其他物质转化为氢并不容易。

生物制氢过程可分为厌氧光合制氢和厌氧发酵制氢两大类。

(6).生物质发电技术

生物质发电技术是将生物质能源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农林废物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

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发电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民间的拥护。

生物质发电将废弃的农林剩余物收集、加工整理,形成商品,及防止秸秆在田间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又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选择之一。

如果我国生物质能利用量达到5亿吨标准煤,就可解决目前我国能源消费量的20%以上,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中的碳量近3.5亿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减排量近2500万吨,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

尤为重要的是,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大力开发并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显著改善农村的村貌和居民生活条件,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7).原电池

通过化学反应时电子的转移制成原电池,产物和直接燃烧相同但是能量能充分利用。

3、利用现状以及问题

2006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870万口,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4万处,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2,000多处,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为近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生活燃料。

中国已经开发出多种固定床和流化床气化炉,以秸秆、木屑、稻壳、树枝为原料生产燃气。

2006年用于木材和农副产品烘干的有800多台,村镇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近600处,年生产生物质燃气2,000万立方米。

发展生物质能源重在解决“五难”

面对全球性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势,利用生物质能资源生产可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已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出台了具体的补贴措施,并且规划到2015年,生物质能发电将达1300万千瓦的目标。

然而受原料收集难、政策补贴不到位等难题,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远远低于风能、太阳能的利用。

如何发挥生物质能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尽快解决这些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世平教授,以及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袁正宏。

一难:

认识不够

生物质能源正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秦世平研究员开门见山地告诉本刊记者:

“要说重要,在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是最重要的,但相比而言,它的产业化程度,发展规模都是最差的。

这其中有一些客观原因,也有一些属于认识问题。

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点,秦世平介绍:

第一,我国是地少人多的国家,农林剩余物、城市垃圾等废弃物是生物质资源的主要来源,以往农民处理秸秆大多是一把火点着,城市垃圾多是填埋,但废弃物的处理是个刚性需求,随着国家对CO2的排放限制的提高,生物质的能源化利用成为更为先进和有效的方法;第二,我国化石能源短缺,其中液体燃料是最缺少的,而液体燃料只有利用生物质可以转化;第三,生物质能的各个生产阶段都是可以人为干预的,而风能、太阳能只能靠天吃饭,发电必须配合调峰,而生物质能源则不需要,甚至可以为其他能源提供调峰;第四,生物质原料需要收集,这样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当地消费,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个2500万~3000万千瓦的电厂,在原料收集阶段农民获得的实惠约有五六千万元。

“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客观上发展规模受限以外,秦世平认为:

对生物质能的认识各不相同,对其投资的额度,与地方的GDP增长是不相符的,资源的分散性导致生物质能源在一地的投资,最多也就2亿多;这在某些政府官员那来看,生物质能源有点像“鸡肋”,有呢吃不饱,丢了又有点可惜,并且地方政府还要帮助协调农民利益、禁烧等“麻烦事”。

由此导致生物质能源整体项目规模较小,技术投入不足,尽管它是利国利农的好事,却处于发展欠佳的尴尬地位。

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袁振宏也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相比于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传统能源,生物质能源在技术上的投入显然要低得多。

对于生物质能源发展,首先要从上层统一思想,提高对生物质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并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

[1]

二难:

补贴门槛过高

对生物质能源的支持,国家采取了多种补贴手段。

但补贴门槛过高,手续繁琐、先垫付后补贴也困扰着不少企业。

财政部财建[2008]735号文件规定,企业注册资本金要在1000万元以上,年消耗秸秆量要在1万吨以上,才有条件获得140元/吨的补助。

对此,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认为:

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是国家考虑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时的必要手段,这对大企业无所谓,但对一些中小公司则很难达到。

而1万吨秸秆的年消耗量,需要相当规模的贮存场地,由此带来的火灾隐患,成本增加问题也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事实上,如果扩大鼓励面的话,三五千吨也是适用的。

受制于这些现实难题,财政部的万吨补贴政策遭遇落地难。

而参与国家补贴政策制定的秦世平对此解释说,国家制订政策的初衷并不鼓励生物质能源企业因陋就简,遍地开花,而是鼓励企业专门从事生物质能源,培养骨干型企业,这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一万吨的厂子,固定资产就大概需要400万元,加上流动资金,1000万元并不算多。

而万吨规模在能源化利用上,刚称得上有点规模,只要是同一个业主,生产点可以分散,如果规模太小,补贴监管成本也太高。

对于补贴方式上,秦世平承认存在一定缺陷,整个机制缺乏能源主管部门、技术部门的参与。

制度怎样更有利于监管,公平公开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而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补贴政策功不可没,但不能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因噎废食,取消这个补贴政策,那将会对刚刚起步的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造成重大的打击。

因为国家补贴不仅仅是提供资金,还表明国家对该行业的支持态度,对企业和投资具有强力的引导作用。

除此之外,固定电价也是补贴的重要一块。

生物质发电是0.75元/度,垃圾和沼气发电是0.65元/度。

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所得税按销售收入的90%来计算。

袁振宏则指出政府鼓励生产,生产完了没有销路,这个产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所以生产者和用户两头都要鼓励,为企业开拓市场。

产业发展了国家才有政策,反过来不给政策,企业也难有市场。

三难:

布局不好要吃亏

到底企业要建多大产能的好?

秦世平经常碰到有企业负责人向他请教。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苏南地区每人只有几分地,那就没法收,这些地方就没法建大厂,但东北垦区就比较适合建大型电厂,有条件上规模,成本才越低,效益才越高。

一定要因地制宜。

密集地区可以建气化发电,做成型燃料,不一定去建发电厂。

肖明松也建议企业要多方考虑,合理布局,否则很容易陷入发展困局。

建生物质能电厂首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原料分散,就需要分散性利用,要考虑水资源、电力、人文环境是不是可以支撑这个项目。

[1]

四难:

成本价格难控

受目前耕作制度的限制,我国农村土地高度分散,从资源的收集储存运输带来很大不利因素,在后续的环节上会放大很多倍。

“有些人认为收集半径的扩大就是多一个油钱,实际上运输工具、人力成本都不一样。

”秦世平解释说,“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生物质电厂,一年大概需要25万-30万吨秸秆,按我国户均10亩耕地计算,需要大约20万农户来完成,那么收购时你要带秤,光开票都需要20万张。

还要一个个装车,不能实现高效的机械化。

肖明松也非常理解企业的苦楚。

“生物质能源要依赖农业,资源掌握在老百姓手里,农民的市场意识很好,完全随行就市。

如果收集半径过大,需要农民花费大量时间收集、运输,那农民就会要求按外出打工时计算人力成本,如此一来,企业为原料支出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

如果企业坚持不抬价,就可能造成企业吃不饱,缩量生产,影响经济效益。

每度电原料成本如果超出一定范围,无论怎么发电都是赔钱。

加上人工费用近年来的快速增加,成本成了扼住企业脖子的一道枷锁。

“所以准备入行的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原料资源的可获得性,如果不成熟千万不要贸然进入。

”肖明松认为地方政府可以进行协调,比如利用示范效应,鼓励农民种植秸秆作物,做好企业加农户的结合,平衡好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

五难:

技术投入小

“我国的生物质能源技术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的技术加上国家的补贴可以维持产业化经营。

技术进步永无止境,国外的技术、设备成本太高并不一定适合我们,轿车科技水平高,但要是去农田就不如拖拉机。

”秦世平笑着向记者打了个比方。

科研部门每年都在做前端的研究,力度并不大。

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工业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创新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企业可以一边生产一边进行探索。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研究成果与生产有些脱节,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推向社会。

”肖明松说,一方面技术部门因缺少资金,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多地收回技术成本,企业有意拉长新技术向市场投放的周期。

“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国际化的市场,如果抱着老的技术不放,一旦有新技术投放市场,企业始终面临着效率低下,最终难以维持。

“生物质能源的技术投入还很小,从宏观方面来说,现有能源还没有用尽。

垄断企业控制着部分能源的终端,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技术投入。

中石油若投入生物质能源,生产乙醇汽油很容易,因为燃料乙醇按标准要求添加到汽油里形成乙醇汽油,整个产业链他们可以控制,别人加不进去。

当大能源还能够持续的时候,就不会在生物质能源上下太大的力气。

”此外,国际石油、煤炭,天然气价格有一个联动关系,当他们的价格逼近生物质能源的产品价格时,企业就会有更多的利润,当化石能源资源枯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三、资源

森林能源

森林能源是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提供的生物质能源,主要是薪材,也包括森林工业的一些残留物等。

森林能源在我国农村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1980年前后全国农村消费森林能源约1亿吨标煤,占农村能源总消费量的30%以上,而在丘陵、山区、林区,农村生活用能的50%以上靠森林能源。

薪材来源于树木生长过程中修剪的枝杈,木材加工的边角余料,以及专门提供薪材的薪炭林。

1979年全国合理提供薪材量8885万吨,实际消耗量18100万吨,薪材过樵1倍以上;1995年合理可提供森林能源14322.9万吨,其中薪炭林可供薪材2000万吨以上,全国农村消耗21339万吨,供需缺口约7000万吨。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我国农村的传统燃料。

秸秆资源与农业主要是种植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根据1995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出量为6.04亿吨,其中造肥还田及其收集损失约占15%,剩余5.134亿吨。

可获得的农作物秸秆5.134亿吨除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之外,其余大部分还可作为农户炊事、取暖燃料,目前全国农村作为能源的秸秆消费量约2.862亿吨,但大多处于低效利用方式即直接在柴灶上燃烧,其转换效率仅为10%一20%左右。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地区差异正在逐步扩大,农村生活用能中商品能源的比例正以较快的速度增加。

事实上,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商品能源获得的难易程度都能成为他们转向使用商品能源的契机与动力。

在较为接近商品能源产区的农村地区或富裕的农村地区,商品能源(如媒、液化石油气等)已成为其主要的炊事用能。

以传统方式利用的秸秆首先成为被替代的对象,致使被弃于地头田间直接燃烧的秸秆量逐年增大,许多地区废弃秸秆量已占总秸秆量的60%以上,既危害环境,又浪费资源。

因此,加快秸秆的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禽畜粪便

禽畜粪便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除在牧区有少量的直接燃烧外,禽畜粪便主要是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

中国主要的禽畜是鸡、猪和牛,根据这些禽畜品种、体重、粪便排泄量等因素,可以估算出粪便资源量。

根据计算,目前我国禽畜粪便资源总量约8.5亿吨,折合7840多万吨标煤,其中牛粪5.78亿吨,4890万吨标煤,猪粪2.59亿吨,2230万吨标煤,鸡粪0.14亿吨,717万吨标煤。

在粪便资源中,大中型养殖场的粪便是更便于集中开发、规模化利用的。

我国目前大中型牛、猪、鸡场约6000多家,每天排出粪尿及冲洗污水80多万吨,全国每年粪便污水资源量1.6亿吨,折合1157.5万吨标煤。

生活垃圾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镇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加。

1991和199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为5.88亿吨和6.45亿吨,同期城镇生活垃圾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

1995年中国城市总数达640座,垃圾清运量10750万吨。

城镇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居民生活垃圾,商业、服务业垃圾和少量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所构成的混合物,成分比较复杂,其构成主要受居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城市建设、绿化面积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中国大城市的垃圾构成已呈现向现代化城市过渡的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是垃圾中有机物含量接近1/3甚至更高;二是食品类废弃物是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是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

目前中国城镇垃圾热值在4.18兆焦/千克(1000千卡/千克)左右。

四、生物质能发电

近5年来,瑞典柳树无性系能源林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主要与瑞典农民贸易协会及其他各种机构把柳树作为一种农作物来推广有关。

同时政府的补助金制度也为柳树能源林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

目前,瑞典南部及中部柳树能源林约有11000hm,其中2000hm是1994年种植的,1995年计划种植5000hm。

这些能源林每年每公顷平均的生物量生产为10~12t,相当于25~30m木材或4~5m燃油,约合25-30桶原油。

如将所产的生物量用来发电,按照我国国产直燃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单位电量原料消耗量1.37kg/kwh计算,这些能源林每年每公顷可供发电7300-8760kwh;若按照进口直燃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单位电量原料消耗量1.05kg/kwh计算,则每年每公顷可供发电9500-11430kwh。

如果以竹柳作为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