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242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docx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

1.你听说过医院里有核医学科吗?

  走进医院,大家都知道内科、外科,也会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要看病也知道去哪个科。

但一说起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

核医学科是干什么的?

是检查疾病还是治疗疾病?

能诊治些什么病?

核医学科是用现代核医学的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室。

只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核医学科多半集中在大医院,中、小医院里很少建有核医学科。

2.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

核医学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最基本技术。

3.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怎么回事?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精髓,无论诊断还是治疗都和这项技术密切相关。

示踪技术其实大家并不陌生。

比如,在自然界观察野生动物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就是利用的示踪技术。

科学家把野生熊猫抓住后,在它身上放上一个无线电发射器,人们在房间内通过仪器就可以探测到大熊猫的行踪,那个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

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能被熊猫察觉,也不能影响和干扰熊猫的行为和功能。

核医学检查用的示踪物不是无线电发射器,而是放射性核素。

把放射性核素连在某些化合物上,就成了放射性药物,把它引入体内,我们通过仪器就能在体外探测到那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假如想了解心脏,我们就把放射性核素和喜欢到心脏的药物连在一起,如果想找到肿瘤也可以把放射性核素连到亲肿瘤的药物上,因此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各个脏器或组织的代谢和功能。

4.核医学SPECT能做哪些检查?

   能了解心脏、肾脏、肝脏、胆囊、甲状腺等主要脏器的功能;能了解心肌、脑、肺等脏器的血流灌注;能了解和判定肿瘤的存在以及淋巴转移和骨转移等等一切有关脏器与组织的功能、血流和代谢。

做不同的检查,了解的功能代谢目的不同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品种不同,种类非常多;而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常常就非常少的几种。

5.核医学显像检查和放射影像、超声检查方法有什么区别?

   区别是非常大的,是有本质区别的。

核医学的成像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细胞数量、代谢活跃程度和排泄引流等因素,是一种功能代谢显像。

而CT、MR、B超等检查主要是通过显示脏器或组织的解剖形态学的变化,尽管分辨率很高,但显示功能代谢的变化不如核医学检查。

 

6.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查安全吗?

 非常安全。

引起各种影像检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2个因素。

1个是药物的化学成分的影响,主要是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1个是放射性造成的辐射。

由于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核医学用的放射性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极其微量,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因此几乎不会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发生。

核素诊断所用的核素主要发出的是γ射线,其特点是穿透能力强,而对身体的损伤小。

比如,做核医学的膀胱尿返流显像,患者所接受的吸收剂量仅仅是X线膀胱造影检查的1%。

大家知道X线检查对患者是安全的,那么核医学显像检查更是这样。

7.核医学检查是否很贵啊?

 核医学显像检查多半是几百元,也有几千元甚至万元左右的检查,直观感觉的确很贵啊。

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

而这么昂贵的检查究竟值不值,主要看其在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能起多大作用和最终是为患者省钱还是费钱。

比如,核医学的全身骨显像是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的非常灵敏的方法,做一个需要几百元。

可是通过它可以发现骨转移,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手术。

而减少的错误手术的开支远远大于做骨显像的支出。

何况不该做手术的手术了,给患者造成的损伤更是不可估量的。

再比如,冠心病患者在做了核医学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后,会让许多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导管介入治疗。

核医学检查大约2千元,导管介入治疗常常数万元。

而减少因导管治疗的风险和术后发生的再狭窄更是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的。

8.什么是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是核医学最常用的显像检查之一,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综合医院中占影像核医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它是将亲骨性的放射性药物由静脉注入体内,再通过特殊的仪器设备进行全身成像的一种技术。

它能够比较清楚的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所以对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9.全身骨显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以及一些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治疗前的分期和治疗后的随访;对于不明原因骨痛的诊断(排除骨肿瘤);此外对于X线难于发现的细微骨折,如肋骨、指骨、趾骨的骨折;骨显像还可以观察移植骨的成活情况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后的随访等等。

10.全身骨显像检查前病人需要做哪些准备?

  注射显像剂后,病人需要多饮水,一般在注射后两小时内饮水约500-1000ml,排尿时应防止尿液污染衣裤及身体,如果发现污染应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并要将污染皮肤局部清洗后再做检查,并在检查前排尽尿液,同时摘除身体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钥匙、硬币以防影响检查结果。

如果病人近日内在放射科检查时使用了钡剂应将其排净后再约检查。

 

11.全身骨显像与X片骨片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在骨病的探查上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在X线检查出现异常前更早的显示病变的存在。

在大多数情况下,骨显像可以早期探查到骨转移灶,通常可以比X线骨片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时间;由于一次成像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情况,所以能够发现X线检查范围以外的病灶,另外在一些隐性或细微骨折如肋骨的裂纹骨折和腕部舟骨的骨折,最初X线不能发现,只有在随访复查时发现,而骨显像则能够能够及时的做出诊断。

最主要的缺点是特异性不高,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骨病都会在骨显像上显示异常的放射性分布,因此难以仅根据骨显像图上孤立的局部放射性增高(或减少)区作出明确的骨病诊断。

12.是否所有恶性肿瘤病人术前都要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吗?

对于大多数确诊为骨外恶性肿瘤的病人,尤其是一些最常转移到骨的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等,不管有无骨痛症状,有条件的都应该进行术前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以决定治疗方案。

13.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虽然没有出现骨痛症状还有必要做全身骨显像检查吗?

对于上述最常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骨痛时,大家都能想到要尽早做骨显像,以排除骨转移。

但对于没有骨痛的病人有必要做骨显像吗?

回答是仍然有必要。

因为大约19%-34%的病人有骨转移而没有骨痛。

因此在原发肿瘤发病的前几年,不要等到出现骨痛时才想到进行骨显像检查。

14.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异常是否都是骨转移?

由于骨显像在探测成骨病变具有高灵敏度和低特异性的特点,所以在一些良性骨骼疾病也可表现为骨显像的异常。

常见于创伤所致的骨折;各种炎症如骨髓炎、骨脓肿等;良性骨肿瘤如骨样骨瘤、骨囊肿、骨软骨瘤;一些关节炎也可出现异常表现,如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此外在一些骨外的软组织也可以摄取骨显像剂。

总之当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异常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结合病史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15.什么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它具有简单、无创伤、安全、诊断准确性高等优点。

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观察到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及心肌细胞的功能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看心肌是否有缺血存在。

 

16.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有心前区不适、疼痛、憋气等症状的患者有什么帮助?

上述这些症状可能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所引起的。

因此,可以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帮助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准确的诊断其有或无冠心病,准确率大于90%,甚至95%以上,使其得到及时的治疗。

17.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还有其他什么帮助?

对于已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帮助评估您的预后状况及估测您的危险度。

即:

如果您的心肌灌注显像正常,预示一年内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的发生几率小于1%,说明预后良好,是比较安全的。

18.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选择有什么帮助?

核素心肌显像可以帮您确定治疗方案。

即:

如果您的心肌灌注显像正常,首选内科药物治疗;如果有心肌缺血,就应进行冠脉支架术或冠脉搭桥术。

19.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放过支架或做过搭桥手术的患者有什么作用?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价疗效;可以看有无新的心肌缺血出现。

20.为什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时要同时进行负荷试验?

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即使狭窄达到70-80%,静息状况下可能不表现出心肌缺血,只有当心脏耗氧量增加即负荷(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缺血才表现出来。

所以为了准确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时要做负荷试验。

 

21.什么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就是在心肌灌注显像时介入负荷试验。

负荷试验分为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两种,目的是为使患者处于心脏处于负荷状态下,如果有心肌缺血发生,就可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反映出来,以得到准确的诊断。

22.负荷试验前患者要注意什么?

负荷试验前患者应停用扩张血管药物及抑制心率药物(如:

硝酸酯类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都可能影响负荷试验,进而影响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

23.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程序是什么?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一般要两天完成,负荷和静息显像分别进行。

负荷试验时或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显像剂(放射性核素),20分钟-半小时后吃脂肪餐(油煎鸡蛋、全脂牛奶、巧克力等),90分钟左右性心肌灌注显像。

2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时患者应注意什么?

受检查者应注意:

进行显像检查当日早餐进素食,检查前1-2日停用扩张血管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检查当日携带油煎鸡蛋或牛奶等脂肪餐到核医学科;患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建议做药物负荷试验(腺苷、潘生丁)。

25.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梗死患者有什么作用?

对于心梗患者,进行核素心肌显像的目的是评估心肌梗死区内有无存活心肌,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核素心肌代谢显像。

 

26.什么是核素心肌代谢显像?

心肌梗死灶内的存活心肌处于缺血状态,其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提高。

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就是通过探测心肌梗死区内有无摄取葡萄糖的心肌细胞,准确的判断心肌梗死区内有无存活心肌。

27.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有什么不同?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可用于诊断冠心病。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主要显示心肌有无缺血,心肌细胞功能是否正常。

而多排CT和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显示冠状动脉有无斑块、钙化及狭窄。

打个比方说:

冠状动脉好比灌溉的水渠,心肌好比水稻,农民更关心的是水稻的长势,如果水稻长势好,说明养料和水分供给充足,农民就不需要去修水渠;一旦哪块稻田里的水稻出现枯萎,说明这块稻田缺乏养分,农民只需要去修理供应这块稻田的水渠就可以了,而不必要修理全部地水渠。

因此,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就是观察水稻的长势(心肌有无缺血),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则是观察水渠是否有堵塞(水渠有无阻塞)。

28.了解心肌缺血对冠心病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了解心肌缺血除了能帮助患者准确的诊断冠心病外,更重要的是:

帮助冠心病患者确定"罪犯血管"。

因为,确定了心肌缺血的部位,就确定了有病变的冠状动脉。

29.确定心脏"罪犯血管"有什么意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个广泛的病变,一旦引起心肌缺血,就要尽早行冠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以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在进行冠脉血管重建术之前,医生要找到引起心肌缺血的"罪犯血管",才能有针对性地放置冠脉支架和进行搭桥手术。

因此,在行冠脉血管重建术前,行核素心肌显像,确定"罪犯血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0.什么是核素肺灌注显像?

核素肺灌注显像是:

通过静脉注射少量放射性蛋白颗粒,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并暂时停留在肺毛细血管中,通过特殊的显像设备(SPECT)就可以显示肺动脉及分支的通畅情况。

核素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的判断肺动脉及分支堵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31.肺栓塞是肺动脉阻塞性疾病,行肺灌注显像就可以诊断,为什么还要进行肺通气显像?

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栓塞非常好的方法,但其特异性较低,也就是说,所有可以引起肺动脉阻塞的疾病,例如: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肿瘤、肺部感染等,都会导致肺灌注显像异常,这些疾病同时也会引起肺通气显像的异常,而肺栓塞时肺通气显像多是正常的,因此,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32.在行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时,为什么要同时进行核素双下肢静脉显像?

引发肺栓塞的栓子大部分来自于下肢静脉的血栓,它的优势是在诊断肺栓塞的同时,也明确了病人栓子的来源,便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另外就是可以减少一次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即减少了二次检查的麻烦,又节省一份药费。

33.用于检查泌尿生殖系统的核医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肾图、肾动态显像、肾静态显像、膀胱输尿管反流显像、阴囊显像和子宫输卵管显像。

其中最常用的是肾图和肾动态显像。

34.肾图和肾动态显像主要用于检查临床哪些问题?

利用肾图或肾动态显像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情况以及肾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可以判断尿路是否存在梗阻。

肾动态显像还能够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

GFR和ERPF是两个很重要的判断肾功能的参数值。

35.和其它的肾功能检查法(如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核医学方法有什么不同?

肾图和肾动态显像都是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观察肾脏和尿路情况的。

所用的示踪药物从泌尿系统排泄,其通过肾脏和尿路的过程反映了尿液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其所得到的信息更符合生理状态下泌尿系统的状况,结果也就更准确。

另外,临床常用的一些肾功能实验室检测方法只能得到两只肾脏总和的功能情况,无法了解每个肾脏的具体情况。

而肾图和肾动态显像能够观察和判断每只肾脏各自的功能和每侧尿路的情况,这一优势在临床上非常有价值。

 

36.肾图和肾动态显像哪个更好?

肾图是一种非显像的功能检查方法,检查费用低,但误差较大,结果的准确性不高。

肾动态显像可以得到双肾和双侧尿路的影像,得到的结果信息量大,灵敏度和准确度都明显高于肾图,所以现在临床上更多地选用肾动态显像。

37.进行肾动态显像检查需要作什么准备?

检查前患者无需特殊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肾动态显像是一种功能性检查,应在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进行,因此受检者不宜空腹,应正常饮食,否则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误差。

38.透析的患者可以作肾图和肾动态显像吗?

这两种核医学检查都是非常安全的,所用的药物对肾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也可以进行这些检查。

39.儿童能作肾动态显像吗?

由于肾动态显像用的显像剂从机体清除快,半减期很短,对人体非常安全,所以儿童甚至新生儿都可以接受肾动态显像检查。

由于检查中受检者身体要保持不动,对于不能配合的幼儿检查前需要应用一些镇静药物。

40.刚做完静脉肾盂造影或增强CT检查,可以立刻作肾动态显像吗?

静脉肾盂造影或增强CT检查中都需要注射造影剂,造影剂对肾脏功能有一过性的影响。

如果刚做完这些检查立刻进行肾动态显像,可能会造成肾动态显像结果的误差,因此肾动态显像不宜和上述检查在同一天进行。

 

41.肾动态显像能发现肾血管病变吗?

肾动态显像的图像数据中有一部分是观察肾脏动脉血流的,可以初步了解肾血管的情况,通过对肾脏功能的判断也助于推断肾血管病变。

在肾动态显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卡托普利试验提高对肾血管病变的诊断率。

42. 反复多次进行肾动态显像对身体有危害吗?

肾动态显像的结果有助于判断临床疗效,所以患者可能会多次复查肾动态显像。

目前常用的肾动态显像剂都是99m锝(99mTc)标记的,这种核素的物理半衰期只有6h,加之显像剂入血后迅速从泌尿系统排出,检查结束时体内存留量已很少。

通过不断地清除和衰变,到24h后身体内的显像药物就已经基本没有了。

99mTc的射线能量不高(140keV),其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又很短,所以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很少的,对身体没有影响。

即使是多次检查,也是很安全的。

43.什么是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

相对于普通的外照射治疗(射线由体外照射到病变组织)而言,内照射治疗就是患者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药物引入体内,这种药物不同于普通的药物,它是一种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能聚集在病变组织内,此时放射性核素就会发出一种射线来杀伤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4.应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安全吗?

内照射治疗中的放射性核素,它所发射出来的具有杀伤力的射线,仅能杀死2~3mm内的病变组织,而对周围的正常组织没有影响,就象导弹定向摧毁目标一样。

45.哪一种甲亢适合放射性碘-131治疗?

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及在以下情况下的Graves'病甲亢病人均可采用碘-131治疗:

1、肝功异常、白细胞减低不适合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对ATD药物过敏;2、ATD治疗后复发;3、手术治疗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4、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Plummer病);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Graves'病;6;非毒性甲状腺肿从美容角度也可采用碘-131治疗。

 

46.甲亢病人在行碘-131治疗前应做哪些准备?

因含碘食物、药物及抗甲状腺药物对甲状腺摄取碘-131会有影响,因此一般应在治疗前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和含碘食物、药物4-6周以上。

在停药期间病人的甲亢症状如心慌、白细胞低、肝功异常等应继续对症治疗。

47.甲亢病人在行碘-131治疗前应做哪些方面检查?

采取碘-131治疗前,甲亢病人需作甲状腺碘-131摄取率测定,甲状腺功能生化指标如TT3、TT4、FT3、FT4、TSH的测定,甲状腺抗体如A-Tg、A-TPO及TSH受体抗体(TRAb、TBII等)测定,甲状腺核素显像或B超检查以明确甲状腺大小及初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48.碘-131是什么药物?

在医学上有何用途?

碘-131是一种放射性药物,是碘的同位素,它的物理半衰期为8.04天;它能发出用于显像的γ射线和用于治疗的β射线来发挥诊断和治疗作用。

由于体内甲状腺组织合成甲状腺素需要碘的参与,碘-131可以聚集在甲状腺组织,β射线在甲状腺内射程仅2毫米,它释放的能量可以破坏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使肿大的甲状腺缩小,如同做过一次手术。

因此碘-131主要用于Graves'病甲亢和Plummer病甲亢等甲状腺机能亢进征的治疗甲亢的治疗,此外还可用于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显像以及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的治疗和随访。

49.甲状腺的核医学检查对人体有害吗?

甲状腺碘-131吸碘率测定所用碘-131化学量极微,常用的2微居的放射性剂量的化学量为1.6×10-11克,对人体无任何影响和危害。

甲状腺显像常用的放射性药物99mTcO4-,其物理半衰期较短(6小时)。

病人所接收的放射性剂量低于拍摄一次X胸片的剂量。

50.甲亢用碘-131治疗后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吗?

目前甲亢治疗的三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碘-131、手术)均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因此甲状腺功能低下并非只由碘-131治疗所致。

碘-131治疗甲亢所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国内外各家医院报道不同,国内多为10-25%,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甲状腺功能低下易于诊断和治疗。

 

51.甲亢病人能否同时用抗甲状腺药物和碘-131进行治疗?

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会影响甲状腺对碘-131的摄取以及甲功生化测定结果,一般应停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并忌口含碘的食物和药物4周以上再进行有关的核医学检查和治疗,治疗之后不再用ATD治疗,仅采用抗交感神经兴奋、升白、保肝等药物对症治疗即可。

但在重度甲亢病人,因病人一般状态较差,而碘-131的治疗作用发挥教慢,为防止病情加重或出现甲亢危象,一般仅在测定甲状腺吸碘率前三天停药,并在服碘-131三天后继续采用ATD治疗直至碘-131发挥治疗作用。

52.甲亢伴有恶性突眼,在碘-131治疗后能恢复吗?

根据不同的报道,甲亢病人可有15-60%伴单眼或双眼突,有的突眼在甲亢发病之前出现,有的在甲亢治疗中出现,少数病人可在甲亢控制后甚至甲低时出现。

甲亢突眼的治疗,目前国内外缺少特效方法。

临床实践显示,碘-131治疗后大部分甲亢性突眼的程度有所减轻,极少数病人甲亢症状控制后突眼程度仍在加重,出现这种情况应去眼科进一步对症治疗。

53.Graves病甲亢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有缺点?

Graves病甲亢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核医学科131I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内科ATD治疗是比较温和的,治疗过程中能及时调整药量。

缺点首先是治疗时程长,通常需规范治疗1-2年;治疗期间,ATD可引起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的损害且一旦发生常常难以坚持。

ATD治疗的一个不足是停药或减量时甲亢易复发,有报道ATD治疗的复发率在40-60%左右。

131I治疗方法简便,通常仅服用一次131I,甲亢症状在治疗后4周左右开始好转,一般在一年左右甲亢缓解率可达75-80%。

131I治疗不会引起肝、肾功能及造血功能的损害。

因此适于那些由于ATD治疗引起肝、肾功能异常或血细胞降低的甲亢病人的治疗。

有些131I治疗半年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缓解不全的病人,可再次进行131I复治。

131I治疗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是甲低,研究显示,131I治疗后一年内发生的甲低(早发甲低)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一部分人可恢复正常;但131I治疗一年后出现的甲低(晚发甲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或终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另外,在甲亢伴重度突眼的病人,应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突眼的进一步加重。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其缓解甲亢症状迅速,尤其适于甲状腺明显增大伴突眼以及甲亢伴有结节的病人,但其不足是有创伤;个别情况下可能造成喉返神经受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手术并发症。

术后仍有部分病人甲亢复发或出现甲低。

54.甲低治疗的利弊?

甲低一经诊断,其治疗方法比较简便,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将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调至正常即可,由于该治疗只是补充病人体内不足的甲状腺激素,只要将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调至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病人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的损害;亦不会影响妊娠及哺乳。

但心脏病伴有甲低时需从小剂量起补充治疗。

55.什么情况下适合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病人到了晚期,会出现全身各部位的多发转移,其中骨骼也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病人,约70%~80%都会出现骨转移,并且有近半数患者伴有剧烈的骨痛。

通常我们会应用外照射来治疗(放疗),但当全身发生多处骨转移时,这种方法就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若核素骨扫描提示全身多发的骨转移灶部位有放射性浓聚,此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应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延长生命。

 

56.哪些骨转移癌的病人适合应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来治疗?

对于广泛性骨转移癌的患者,若骨显像显示病变部位有放射性浓聚,白细胞高于3.5×109/L,血小板高于90×109/L,均可以应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来治疗。

57.为什么可以应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骨转移癌?

骨转移灶部位由于肿瘤细胞的侵犯而使骨组织受到破坏,成骨细胞的修复作用极其活跃。

而用来治疗骨转移癌的放射性药物都具有趋骨的作用,因此,在骨组织代谢活跃部位就会浓聚放射性药物,而正常骨浓集少。

这样,放射性药物就会浓聚在肿瘤病灶周围,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β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达到止痛和破坏肿瘤组织的作用。

58.为什么可以应用89Sr来治疗骨转移癌?

89Sr是一种具有高度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与钙同族,进入体内后同钙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