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315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说:

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遇见这两种人,我总不免替他们惋惜。

我感到不解的是,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

不妨说,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

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

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

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

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

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下列对“精神拾荒三步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精神拾荒”是指通过学、思、录获取生活中的新思想。

B.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中的“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

“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精神拾荒三步曲”中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

2.下列对第四段有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这句话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灵感的重要性。

B.“思想者懂得待之以礼”中用“待之以礼”来强调思想者十分的有礼貌,有修养。

C.“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一句中,“仪式”一词强调了写作是留下灵感的好方式。

D.“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中“投奔”突出了“勤于记录”的效果。

3.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容易犯的毛病,其后果是糊涂、危险的。

B.作者认为新思想的产生既需要外界的激发,也需要思想者独处时的用心加工和表达。

C.席勒和托尔斯泰都认为新思想的表达和加工只需要与人交往即外界的激励或激发。

D.作者通过“精神拾荒三步曲”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好读,爱思,勤录。

【答案】1.D2.B3.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登高”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文中没有依据。

原文说“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见作者的意思是说“录”是重要角色,但不能说“只有‘录’”最重要。

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用‘待之以礼’来强调思想者十分地有礼貌,有修养”曲解文意。

第四段讲的是对待灵感的态度与方法,原文说的是“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强调的是要尊重灵感,有了灵感要勤于动笔,与“有礼貌、有修养”无关。

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C项,“都认为新思想的表达和加工只需要与人交往即外界的激励或激发”与文意不符,由原文“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可知。

故选C。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

“出啥事啦?

三孬说: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

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

“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4.下列对文中马兰花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说麻婶生病之后,马兰花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发呆,并及时去医院探视,表现出马兰花的朴实善良。

B.马兰花相信麻婶能挺过来,麻婶母女不会赖她的钱,所以安慰了麻婶的女儿后,没提欠款的事,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C.男人因为马兰花没有要回欠款,一怒之下踢翻了菜篓子,面对男人的怒火,马兰花没有与他争辩,而是默默流泪。

D.面对男人的耿耿于怀,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表达了自己的气愤与不满,体现了她的良知。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插叙,文章开篇部分,在正常叙述中插入马兰花的回忆,寥寥几语,麻婶与人为善,热心待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虽然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麻婶的女儿,但是从上海的来信中,我们能够读出她的精神品质。

C.小说以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为主要线索,虽没有正面展开叙述,但这条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D.小说通过三孬的话和麻婶女儿的来信间接叙述了麻婶母女欠款、还款的过程,虽然着墨不多,但这一过程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6.小说的最后“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马兰花的泪水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4.B5.C

6.①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

麻婶的女儿不仅多给了400,甚至将房子给自己住,麻婶女儿的知恩图报,让她感激,也给了她安慰和鼓励。

②对丈夫不再埋怨自己的释然。

麻婶女儿来信后,丈夫有了很大转变,也不会再有事没事数落自己,马兰花对此感到如释重负。

③对麻婶去世的惋惜。

马兰花与麻婶感情深厚,接到麻婶女儿的来信,自然会想到麻婶,她的突然去世,令人惋惜。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通读全篇,整体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B项,马兰花是因为看到麻婶女儿痛哭而不说欠款的事情,表现了她的善解人意,不是因为相信麻婶能挺过来,麻婶母女不会赖她的钱。

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表现手法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内容、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C项,小说情节围绕着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展开,“没有正面展开叙述”是错误的。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分析“泪水”的内涵,“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满眼的泪水”,是因为“信”,麻婶女儿的来信里,不仅还了马兰花的六百块钱,还多出来四百块来,更重要的是还让马兰花一家搬到麻婶原来的房子里住,所以这“泪水”主要表现包含了“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同时“马兰花与麻婶感情深厚,接到麻婶女儿的来信,自然会想到麻婶,她的突然去世,令人惋惜”,这泪里还有“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另外,从“这天”对马兰花的表现来看,这泪里也有“对丈夫不再埋怨自己的释然”等,答题时应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

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8年2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8年春节假日旅游指南》,对春节假日旅游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和引导。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今年春节旅游市场持续红火。

调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出游意愿为83%,其中48.9%的游客选择在春节期间出行。

从出游内容来看,研学游、海岛游、游轮游、冰雪游、乡村游等以家庭游客为服务对象的主题旅游休闲市场热度较高。

而越来越多的游客更看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价格的敏感度趋低。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调查还显示,春节期间具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中,有65.9%选择了国内中长线旅游,比例最高。

游客选择排名前十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为:

三亚、哈尔滨、杭州、厦门、张家界、北京、上海、昆明、成都和重庆。

可见,南下避寒、北上玩雪仍是广大游客春节出行的重要动机。

选择近郊旅游的居民比例达34.5%,表明春节期间探亲团聚、家庭短途游将升温,结合返乡客流高峰,二、三线城市商业街区、博物馆、主题公园、游乐场、动物园、庙会等将迎来大量游客。

材料三:

春节假期虽刚结束,但各地返程客流高峰依旧持续。

在最近几天,关于海南离岛“天价机票”的新闻与大量游客被从相关票务网站查询可知,未来几天,三亚飞往哈尔滨的直飞航班最低票价为12114元;三亚、海口飞往北京的直飞航班全部售罄……从票面价格的数字上来看,被称为“天价机票”无可厚非。

所以,很多网友对于动辄万元的离岛机票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航空公司因自驾游客无法离岛而坐地起价。

但“天价机票”存在的根本原因,只是因为经济舱机票售罄。

以流传最广的三亚飞哈尔滨的单程价格为例,由票务网站查询可知,动辄万元的票价均为全价头等舱、商务舱,且这一航段无论从飞行时间还是飞行距离均相近于北京飞往东南亚城市的航班,这类航班的全价头等舱价格常年处于万元左右。

从政策角度来说,此番被媒体报道的“天价机票”也符合市场价格。

从2010年6月1日起,为适应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民航局、国家发改委研究决定,民航国内航线头等舱、公务舱票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各运输航空公司自主定价。

因此,航空公司在春节海南旺季售卖全价头等舱、商务舱机票也并无问题,这也符合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

(节选自2018年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今年春节返程最堵的地方无疑是海南的海口。

到目前为止仍有超过万辆外地车辆滞留海口。

从大年初三开始,受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雾天气影响,琼州海峡出现反复停航。

自2015年以来,无论是旅客还是车辆运输,每年以15%以上的增幅增长,其中春节假期更是繁忙无比。

交通部门根据今年节前进岛车流增量测算,海南需要出岛的车辆达到近10万辆。

本次万辆私家车滞留海南,由极端天气引发,确实事出有因。

海南省相关部门紧急启动一级预案,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全体公务员临时调休为游客车辆让路,尤其是在疏导游客的过程中,海南岛的众多居民和志愿者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为疏导工作献力出策,与政府部门一道投入到服务保障工作当中,让人感到温暖。

事实上,前些年春节期间,在海南的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蜂拥而至,在一些通往景区的交通要道上,大堵车的现象也频频出现。

依道理而言,海南是离岛,有多少车辆进入海南,港口方面能够充分掌握,这也为限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优势。

特别是,根据气象特点,琼州海峡每年12月至3月雾较多,且多为平流雾,是否应该为极端天气的可能发生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这些课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旅游开发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比较大的旅游消费增量,但是不是符合海南岛的长远发展?

要注意到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生态容量是有限的。

保护海南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公众的期待,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样是公众的期待。

有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节选自2018年2月《央视新闻》,有删改)

7.下面关于旅游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有不少于一半比例的民众选择了家庭自助游和国内游。

B.春节期间外出旅游的中国民众更加注重了旅游的质量,对旅游消费则毫不介意。

C.春节期间中国民众的出游内容极为丰富,旅游目的既有南下避寒,也有北上玩雪,当然还有探亲团聚的。

D.近三年的国内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呈升温趋势,而且旅游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8.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的天价机票从票面数字来看的确是价格昂贵,这是因为许多自驾游的乘客无法正常离岛,给了航空公司借机涨价的机会。

B.游客既希望能够尽情观赏到海南岛独特的旅游风景,也希望海南政府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来岛旅游的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C.海南是春节期间国内游客比较喜欢前往的旅游目的地,这的确为当地带来了比较大的旅游消费增量,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D.极端天气致使万辆私家车滞留海南,海南省相关部门紧急启动一级预案,为滞留车辆让路,海南岛的众多居民和志愿者也给滞留的游客送去了温暖。

9.请概括海南岛在春节期间出现交通困难的主观原因。

【答案】7.B8.A

9.①春节期间来海南旅游尤其是自驾游的游客过多,致使一些景点游客蜂拥而至,这给海南的旅游经济带来消费增量(或:

海南政府没有解决好旅游消费增量与这里的生态容量的矛盾)。

②海南的相关部门(交通部门)没能为可能发生极端天气后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

B项,“毫不介意”错,材料中说的是敏感度趋低。

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的第二段,原文说“而越来越多的游客更看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价格的敏感度趋低”。

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

A项,对机票价格昂贵原因的解释有误。

相关信息在材料三的第三段,原文为“但‘天价机票’存在的根本原因,只是因为经济舱机票售罄”,然后指出“动辄万元的票价均为全价头等舱、商务舱,且这一航段无论从飞行时间还是飞行距离均相近于北京飞往东南亚城市的航班,这类航班的全价头等舱价格常年处于万元左右”,可见天价机票一直存在,并不是航空公司“借机涨价”。

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概括海南岛在春节期间出现交通困难的主观原因”,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通过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四,仔细阅读材料四,可以从中筛选出“今年春节返程最堵的地方无疑是海南的海口。

到目前为止仍有超过万辆外地车辆滞留海口”“从大年初三开始,受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雾天气影响,琼州海峡出现反复停航”“在海南的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蜂拥而至,在一些通往景区的交通要道上,大堵车的现象也频频出现”“依道理而言,海南是离岛,有多少车辆进入海南,港口方面能够充分掌握,这也为限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优势”“特别是,根据气象特点,琼州海峡每年12月至3月雾较多,且多为平流雾,是否应该为极端天气的可能发生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这些课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旅游开发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比较大的旅游消费增量,但是不是符合海南岛的长远发展?

要注意到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生态容量是有限的”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海南岛在春节期间出现交通困难的主观原因。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

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待。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骑:

动词,骑着马

B.将军战河北河北:

黄河以北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

隔阂,嫌怨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

你们这些人

1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B.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D.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12.选出下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玉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玦”与“决”同音。

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阐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第二有小人之言。

C.在酒宴上,项羽座位在东边,刘邦座位在北边,可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和项羽的自高自大。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答案】10.A11.B12.C

13.

(1)然而(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在这里再次见到你。

(2)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接连三次(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却)默默地没有反应。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A项,“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