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401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聚合发展正能量 催生跨越新动力.docx

聚合发展正能量催生跨越新动力

聚合发展正能量催生跨越新动力

聚合发展正能量催生跨越新动力

——2013年全市经济工作重点点击

稿件来源:

南阳日报-南阳网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201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的开局之年,是南阳进入爬坡过坎、再上台阶和凝心聚力、再创辉煌的关键之年。

  就当前形势来看,影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依然较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较快发展仍有不少困难。

主要“难”在四个方面:

一是难在持续,体现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体现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体现在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二是难在提升。

难在提升发展速度上,难在优化经济结构上,难在提升新型城镇化引领力上。

三是难在统筹。

统筹保粮食保生态与促发展的难度大,统筹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压力大,统筹既要“赶”又要“转”的难度大。

四是难在为民。

难在为民的实力不足,难在为民的任务艰巨,难在个别党员干部为民的意识不强。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波动期也是赶超发展的机遇期。

今年我们面临着一些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机遇。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

二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实施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规划》已正式颁布实施,省政府把我市定位为省级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

三是转型发展的倒逼机遇。

中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我市有基础较好的三大战略新兴产业,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

四是综合生产要素供给能力强的机遇。

南阳有人力资源优势,有农矿资源优势,有生态环境优势,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要素支撑。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牢牢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六个一”的指导原则,切实突出“七个增强”的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全力开创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新局面,奋力夺取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的新胜利。

  核心提示

  1

  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6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主题主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扩大开放为主旋律,着力抓项目、促转型、创优势、惠民生,深化“四个带动”,统筹“五区”建设,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推进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为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

  .开放招商

  增强全局带动力

  围绕打造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坚持扩大规模和提升质量并重,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快构建市域新型城镇体系。

按照一圈一副两轴两极的南阳城镇发展布局,推进中心城区与镇平、唐河、社旗、方城、鸭河、官庄组团化发展,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强化邓州副中心地位,促进铁路、高速两个“十字”形发展轴节点城镇联动发展,培育“西淅”、桐柏两个增长极,支持内乡、新野、南召向中等城市发展。

实施中心镇功能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全市50强镇,扶持引导基础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抓好100个市级新型农村试点社区的完善提升,全面启动13个整体推进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试点引路、典型带动、全面铺开的良好局面。

  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步伐。

加强城市规划。

启动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数字化普查工作。

启动实施南阳新区道路建设、扩建续建老城区道路、白河南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白河景观提升、公园游园等“十大工程”。

加大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

完善“大城管”体制,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巩固扩大“两争一迎”工作成果,争取国家卫生城市早日达标。

实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开展“创精品、出亮点”活动和“五大延伸”综合整治行动。

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郊型现代农业等为主攻方向,以新能源、光电、高新技术三个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及卧龙岗、张仲景文化产业集聚区、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为重要载体,推动产城融合。

支持宛城、卧龙、高新区加快发展;加速推进南阳新区和鸭河、官庄工区规划建设。

  提高城镇化质量。

建立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门槛,重点解决户籍、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

  强力推进“畅通南阳”建设。

启动实施中心城市“畅通工程”,着力预防和化解传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把交通影响评价作为城建项目布局规划建设的前置条件,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善提升交通设施功能,建设高效快捷的交通指挥中心系统,软硬并重,综合施策,确保中心城市交通高效便捷、有序通畅。

  加快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启动南阳飞行训练基地建设。

服务推进宁西铁路复线南阳段建设,积极做好郑万、蒙西至华中等铁路及南阳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加快三淅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邓州至豫鄂省界段高速公路,做好武西、周南高速南阳段开工前期准备工作。

加快中心城市组团间快速通道建设。

完成总投资12.61亿元的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建设任务。

加快推进汽车北站等市县运输场站建设。

搞好重要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通畅能力。

  3.构建体系

  增强产业支撑力

  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个融合”,强力实施“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载体”四大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带动南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

一是培育大产业。

围绕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坚持产业、项目、企业、园区“四位一体”,每个产业组建一个产业发展办公室,完善专项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指导项目引进和园区建设。

力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以上。

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率先突破,加快石油装备、防爆电气、生物质能源和输变电设备四个专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

各县市区要集中力量培育1~2个本区域的战略性支撑产业。

二是狠抓大项目。

重点抓好南阳烟厂搬迁、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鸭电三期、南阳煤炭储备基地等对全市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特大项目。

强力推进128个亿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02亿元。

积极做好南阳城区老工业区申报工作。

三是做强大企业。

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在每个主导产业中筛选1个或数个龙头企业在资金、要素上重点扶持支持引导骨干企业裂变扩张和战略重组进行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开发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

支持河南油田、龙成、淅铝等百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着力推动天冠、豫西工业集团、新纺、宛西制药、西保、防爆等骨干企业向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超百亿迈进。

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加快牧原、玉典钒业、中源化学等企业上市进程。

继续开展十大纳税工业企业和十大纳税高增长企业评定工作。

四是打造大载体。

研究出台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统筹编制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项目按照主导产业匹配入驻。

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

坚持定期观摩考评推动各产业集聚区比学赶超、加快发展,力争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900亿元以上。

  加速壮大服务业。

成立服务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加强领导和谋划,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激励政策,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突出抓好三大产业:

一是壮大提升文化旅游业。

狠抓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镇平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社旗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南阳现代中药产业园区要有突破性进展推进南阳·卧龙国际玉文化博览中心、国际玉城二期、赊店演艺中心等项目建设。

支持恐龙遗迹园与老界岭、宝天曼与内乡县衙捆绑创建5A级景区推进西峡旅游综合体、市中心城区游客中心建设。

借助文化旅游业发展,开发用好接待宾馆等各类农运会资源,实现互促共赢。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南水北调“5+13”区域旅游合作扩大南阳文化旅游知名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收入180亿元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全面完成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规划编制,强力推进南阳商务中心区、邓州商务中心区、宛城特色商业区建设。

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着力引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南阳汇融物流园、美的工业物流园、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三是培育壮大金融业。

高起点、高水准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

积极引进广发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入驻我市,力争南阳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推动南阳村镇银行向重点乡镇延伸。

  4.“三农”为重

  增强基础保障力

  现代农业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更是农民就业、致富的有力支撑。

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保粮食、调结构、促增收、惠民生”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打造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按照“科学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规模经营、集中投入、主攻单产”的要求,集中打造13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市级重点打造38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示范区,各县市区均要建设一个万亩方和一批千亩方、百亩方,推广吨粮田技术集成模式,确保粮食总产达到122亿斤以上。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

各县市区要打造一个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一个标准化畜牧养殖示范区。

抓好农业“三百”工程,做优战略性主导产业,做强区域性优势产业,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重点抓好新野肉牛、牧原生猪、西峡食用菌、宛西制药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力争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

依托万亩方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经营组织和龙头企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抓好粮食生产,壮大畜牧、蔬菜、花卉、茶叶、种苗、中药材等高效特色富民农业,着力培育草腐菌、肉牛、猕猴桃产业,山区、岗丘区重点发展猕猴桃产业平原区围绕粮食主产区建设重点发展草腐菌和肉牛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农业业态拓展农业功能。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鸭河口、引丹、宋岗三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石步河水库建设进度全面完成11个中小河流治理和38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唐白河防洪治理工程。

抓好农综开发和1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

  完善农业支撑体系。

持续实施农业科技“三十”工程。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完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

推进“金农”工程,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5.高效示范

  增强生态竞争力

  今年是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全面启动的第一年,要坚持以规划来引领,抓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总体方案的任务分解落实工作,编制相关规划,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美丽南阳。

  切实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尽快编制实施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明确划分生态保护功能区、生态农业功能区和产城互动功能区,牢牢守住1410万亩耕地“红线”、1630万亩林地“绿线”和400万亩湿地水域“蓝线”。

着力打造“两山两水”生态格局,启动实施鸭河口水库至新野县界段白河两岸湿地绿化工程。

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完成植树造林104万亩。

深入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

加快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等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预算管理,强化环保执法,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产品实行强制性淘汰。

大力推进水、土地、矿产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园区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及标准控制。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抓紧编制生态产业规划,搞好各类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推进纤维乙醇规模化生产、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碱硝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项目。

培育生态旅游业,推动我市中医药等休闲养生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建设休闲养生之都。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服务保障和移民工作。

全力服务保障“国字号”工程建设,深化“双创双评”活动,争创全线最优施工环境。

配套工程建设要实现主体完工。

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区地震应急指挥、应急避难场所等项目建设。

全面实施环境农业高效生态循环经济工程,加快渠首环境保护中心建设步伐,持续做好水质保护工作。

扎实推进移民后续稳定发展工作。

开展移民增收致富竞赛和文明新村(社区)创建活动,完成总投资两亿元的丹江口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和两万人次移民就业技能培训,推进移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创新创业

  增强发展驱动力

  南阳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推进创新、创业和人才强市,加快信息化进程,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强化科技创新。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开放合作等七大工程。

积极推动光学薄膜、冶金保护材料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升级。

加快建设南阳市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积极申报国家特种车辆质检中心筹建省级天然碱、碳酸钙检测中心。

确保卧龙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标验收。

建成南阳市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深化改革创新。

加速推进投融资、行政审批、林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经济领域改革创新加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卫生体制、公立医院等社会领域改革力度。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

  激活创业主体。

建立完善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良性机制,使企业家成长有平台、队伍有梯次、创业有政策、政治有地位。

完善落实激励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创业培训,树立创业典型,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培育壮大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36条意见等政策措施,拓宽社会资本进入领域,着力培育扶持50家“小强人”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521”青年人才工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推进工程,创新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机制。

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进一步健全职业学校和产业园区的“校企合作”模式,全年培训各类人才20万人次。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做好服务保障,逐步实现从就业引才到创业聚才的转变。

  加快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重塑竞争格局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积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全方位应用。

推动信息化与“三化”融合发展。

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今年争取数字城管系统建成投用。

以产业集聚区和骨干企业为载体,创建一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

加快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7.改善民生

  增强社会凝聚力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镇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扩容提质,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10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强力推进一高中新校区建设。

加大职业教育和职教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步伐和南阳职业学院内涵提升全力推进张仲景医学院筹建工作。

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抓好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4大类25个项目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继续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尽快启动“三馆一院”和中国张衡地震科普文化馆项目建设。

做好农运会体育场馆的后续开发、利用和管理。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方城、南召、西峡等体育场馆建设。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持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着力推动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与产业集聚区、重点用工企业的岗位对接,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

致力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待遇水平。

实现13万人稳定脱贫。

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万套。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信访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南阳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贾林伟马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