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403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1月21日七台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制定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一、“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以来,我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开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开展,深化改革创造体制优势,扩大开放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了主题任务由“争生存、保开展、渡难关〞向“加快开展〞的转变,“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开展目标提前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开展。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本地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8.86亿元增长到100.2亿元,年均增长11.6%,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

人均GDP由5708元上升到1137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合1420美元〕,提高了5670元,位于全省前列,是全省人均GDP超万元地市之一。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5亿元,年均增长16.1%,是“九五〞时期的1.9倍,是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5位,年均增长18.1%。

全部税收收入由3.46亿元增长到14.23亿元,年均增长32.6%;全口径财政收入由3.32亿元增长到15.06亿元,年均增长35.3%;一般预算收入由1.74亿元增长到5.88亿元,年均增长27.6%,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GDP税收贡献率达到14.2%,比2000年提高7.1个百分点。

在全省实行地市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实绩考核以来,均被评为优秀地市。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1:

49.1:

37.8。

培育形成了煤、焦、电三大主导产业和木制品、食品、机械、化工、新型建材等接续产业。

原煤生产和入洗能力、焦炭生产能力、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200万吨、2000万吨、360万吨和76万千瓦,三大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0%,占全部税收比重的77%;非煤接续产业与煤炭工业之比由2000年的47:

53调整到54:

46。

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业主辅换位工程,畜牧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31.7%,比2000年提高了8.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开展较快,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年均增长9.9%。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重大跨越,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65.5%,占地方经济比重达到87.0%,占全部税收的48.0%,占从业人口的70%,形成了一批年纳税超亿元、超5千万元和超1千万元的民营大户企业,成为主体经济和立市经济。

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企业改革,198户地方国有企业退出国有实现民营,改制面达到了100%,盘活闲置资产16亿元,安置职工4.5万人。

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一免三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乡镇机构改革根本完成。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审批项目减少82%,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地方煤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实施了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事、文化、卫生、城市建设管理权等陆续下放到区,区级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招商引资上项目成果显著。

按照“政策全省最优、服务周边最好〞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改善经济开展环境,五年取消收费项目114项,为企业减轻负担7200多万元,为民营企业投入根底设施建设资金和减免地方所得税费3亿多元,受到了国务院减负办的通报表扬。

五年引进域外资金1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新上项目5000多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6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外资企业、境外投资和外派劳务实现新的突破,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资金和项目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效果最好的时期。

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4亿元,重点解决了根底设施建设、老城区改造等涉与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

改造新建城市主要街路25条、近3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状况明显改善,硬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大通道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与省城和周边市县根本实现高等级公路连接。

沉陷区综合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欣源小区70万平方米住宅楼、三所学校与相关配套设施已交付使用,成为我市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的住宅小区。

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288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新增5万吨,城市居民自来水入户率由65%提高到73%。

新增供热面积28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由53%提高到70%。

城市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中心区排水管网普与率达到80%。

市综合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城市绿化、净化、美化水平全面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2%,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步入省级园林城市行列。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56元提高到7346.7元,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7.4%。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6056元增长到11200元,年均增长13.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08提高到3354.5元,年均增长6.0%。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45.3亿元增长到89.5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储蓄超过10000元。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8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3.1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5.4平方米,增加4.4平方米。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实现“两基〞目标,新建、扩建了市二中、六中、七中、五小教学楼和高级中学科技馆等一批高标准的校舍,中心区通过“双高普九〞验收;职业教育快速开展,七台河职业学院实现当年筹建、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当年招生办学,完毕了我市没有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历史。

新建、改造了市医院门诊综合楼、传染病区、紧急救援中心、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初步建立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科技进步加快,完成技改和新产品开发项目24个,科技促进经济开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文博图馆、歌舞团剧场、体育馆、电视台演播厅等一批设施投入使用,广播电视和文化事业繁荣开展,以短道速滑为代表的竞技体育连创佳绩,体育工作获全国冬季项目贡献奖。

计划生育完成省控指标。

就业再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应险能力逐步增强,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开工建设了7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

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果显著,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

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依法治市顺利推进,先进性教育取得明显成果,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市各级班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形成和开展了心齐、气顺、劲足的大好局面。

全市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二、“十一五〞时期的形势和开展目标

〔一〕内外部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X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兴旺地区传统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上项目提供了有利契机。

全球能源紧X使能源安全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继续拉动煤炭市场需求,从长远看,煤炭、焦炭、电力仍然面临较好的市场环境。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等政策陆续出台,对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开展接续产业十分有利。

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重大根底设施建设等支持力度加大,为我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十一五〞将是##一个加快开展的时期,建设六大基地和东部煤电化产业带有利于我们这个以能源工业为主的城市开展。

我市一批民营企业大户正在迅速做大做强,正在建设和谋划的一大批煤化工、电力、新型建材、木制品和农畜产品加工等大项目,都将为进一步加快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一五〞时期我市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国家将更加注重科学开展,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增长方式和安全生产,行业准入条件将不断提高,势必给我市一些规模较小、素质较低的煤矿、焦化等企业带来较大压力;我市工业结构比拟单一,经济增长与资源接续的矛盾日益显现,传统产业比重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拟突出;农业根底设施薄弱,第三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短缺;根底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开展相对滞后;实现建设龙江强市的目标,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还要补齐“十五〞期末存在的差距。

〔二〕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坚持抓好开展第一要务,以“开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为战略目标,求真、##、求开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创造优良经济开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开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开展。

根本原那么

——坚持循环开展的原那么。

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持续开展的原那么。

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开展接续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增强可持续开展能力。

——坚持创新开展的原那么。

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开展活力。

——坚持和谐开展的原那么。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城乡和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开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开展。

开展目标

到2010年,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接续产业不断开展壮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可持续开展能力增强,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就业比拟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社会安定文明,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经济开展。

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达到200亿元以上,力争比2005年翻一番,人均GDP力争达到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社会进步。

全市人口控制在90万人以内,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每万人口中受大学教育人数达到580人以上,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2人,城镇从业人员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综合覆盖率和农村养老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0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8%以上;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

科技创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开展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资源环境。

万元GDP能耗下降2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空气污染指数下降到80以下。

三、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引导组织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搞好资源协作,减少资源投入和废弃物排放,围绕可持续开展,做强四大工业基地,做大五个接续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工业主体地位,以做强做大工业保证“建设龙江强市〞宏伟目标的实现,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0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

〔一〕做强四大工业基地

1、优质焦煤基地

一是搞好资源勘探,保证资源接续。

按照省政府规定原那么,统筹市矿开展,合理配置区域煤炭资源。

加快推进岚峰、七峰、铁南、种畜场、北兴北、鹿南六个重点区域资源勘探,实施老矿区深部与外围资源精查勘探项目,预获储量8.0亿吨。

二是搞好新矿井建设和老矿井改造,保证煤炭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建成投产七煤公司90万吨/年向阳煤矿、市地方45万吨/年双兴煤矿两处较大型矿井,与铁南、庚鑫、宏兴、鹿峰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型矿井,新增产能200万吨以上;改造提升七煤公司新兴矿、新建矿、龙湖矿、市地方鹿山矿等矿井,新增产能100万吨以上;推进地方小煤矿联合改造,组建一批年设计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上矿业公司,逐步淘汰6万吨以下小煤矿;加快种畜场、铁南等资源勘探区的后续开发,力争开工建设一批新井。

2010年,全市年产100万吨、50万吨、20万吨以上煤矿分别达到6个、5个、30个,原煤年产量达到2500万吨以上。

三是改造提升洗选工艺,扩大优质精煤品牌效应。

鼓励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入洗能力在120万吨以上的洗煤项目,改造提升现有规模和工艺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新标准的洗煤企业。

新上七煤公司向阳洗煤厂、富源煤矿无烟洗煤厂等洗煤项目,改造七煤公司富强洗煤厂和一批地方洗煤企业,淘汰落后洗选工艺,提高精煤回收率和质量,实现可洗原煤全部入洗,打造七台河优质精煤品牌。

抓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给清洁能源带来的市场机遇,发挥我市无烟煤资源和洗煤副产品充足优势,大力开展工业和民用型煤,力争2010年全市型煤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

2、优质焦炭基地

继续发挥比拟优势,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开发特种铸造焦产品,打造优质焦炭品牌,巩固提升“东北亚煤焦之都〞地位。

一是巩固壮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焦化企业。

推进龙洋焦化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2006年投产。

支持亿达信、宝泰隆公司进展干熄焦等工艺技术改造,提高焦油、煤气、热能等副产品回收率,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改造提升一批焦化企业。

引导现有达不到国家最新产业标准的焦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良技术工艺,提高环保标准,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三是引进新建一批高标准焦化项目。

根据市场开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继续引进建设生产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焦化项目,保证焦化产业良性开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焦炭产能保持在500万吨以上。

3、电力工业基地

积极开展劣质煤、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煤气发电项目,推进煤电转化,实现能源空中运输。

加快大唐七台河发电厂二期2×6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建设,力争2006年开工建设,2008年并网发电,并与早筹划三期扩建工程,力争2010年开工建设。

新建宝泰隆15万千瓦、亿达信5万千瓦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电站,北旺化工5万千瓦自备电站。

改造扩建市、矿现有两个矸石电厂,分别新增装机容量2.5和2.4万千瓦。

建设龙洋公司3.1万千瓦、鲁龙公司1.2万千瓦等一批环保燃气电站项目。

到2010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提高到228万千瓦,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电力基地。

4、煤化工基地

充分利用我市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优质资源,大力开展煤气制甲醇、煤焦油和粗苯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建成龙江东部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一是建设一批煤气制甲醇项目。

加快宝泰隆公司20万吨、亿达信公司12万吨甲醇项目建设,并随着焦炭产量和煤气发生量的增加,继续提高煤气制甲醇与综合运用的能力,消灭煤气对空排放,实现完全回收利用。

适度开展煤炭气化,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利用适合造气煤种制取甲醇等项目。

二是建设一批煤焦油加工项目。

推进圣迈公司1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设,支持兴盛化工厂二期扩建工程,随着焦炭产量增加继续引进建设煤焦油精深加工项目,2010年全市煤焦油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本地煤焦油加工利用达到100%,并形成对外地煤焦油资源的吸纳和竞争能力。

积极开展精细化工产业,开发粗苯精制项目,实现粗苯就地加工增值。

研发以甲醇、焦油、改质沥青等为原料的醋酸、二甲醚、中间相炭微球等精细化工项目,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

三是做大其它化工项目。

加快农垦博兴30万吨尿素、50万吨复##改扩建项目建设,扶持乳化炸药、东方化工公司等化工企业做大做强。

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

〔二〕做大五个接续产业集群

1、木制品加工产业集群

支持双叶公司发挥品牌优势,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双叶工业园区二期扩建和配套基地项目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对全市木制品与相关产业的牵动能力,力争到2010年,生产销售实木家具150万件〔套〕以上,成为全省家具业龙头和全国家具业航母。

搞好森帝等木制品工业园区建设,扶持永宏木业、三元木业等木制品加工企业加快开展,扩大橡木酒具、木屐、实木门等特色木制品加工业规模。

到2010年,木制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以实木家具为重点的木制品加工业成为全市重要的非煤支柱产业。

2、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支持勃利烟叶复烤厂与白沙集团合作,“十一五〞期间烟叶加工能力提高到80万担。

加快##兰裕集团勃利冷冻厂、大森林冷冻食品公司改造建设进程,开展生猪、肉鸡屠宰加工业。

推进大自然油脂公司3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开发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等高附加值产品。

加快林泓米业公司精炼米糠油项目建设。

扩大金荞格尔金公司生产规模,开展出口创汇农产品。

支持天龙浩公司、三江浸油厂、沪勃利泰公司、金鼎鹅业公司改良生产技术和工艺,积极开展深度加工,不断做强做大。

依托农畜产品资源优势,继续引进实力强、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大企业建设农畜产品加工项目。

2010年,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3、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抓住国家鼓励开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机遇,利用我市丰富的煤矸石和粉煤灰资源,加快开展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材业。

制定推广新型建材和取消粘土砖的政策,支持德利能源粉煤灰砌块和宏源矸石砖两户企业搞好生产和销售,不断扩大规模。

推进七煤公司热电厂30万吨粉煤灰水泥项目、6000万块煤矸石空心砖项目、宝尔强建材公司4.8万立方米粉煤灰环保建材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积极谋划建设2亿块煤矸石空心砖项目,搞好饰面花岗岩石材开发利用。

到2010年,新型建材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4、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抓好勃农公司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扩建项目,加快新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完整配套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引导全市农机制造企业按照市场机制,与勃农公司联合协作,成为勃农公司配套企业,扩大勃农公司品牌优势,实现低本钱扩X,把我市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小型农机具生产基地。

利用我市销地市场与区位优势,做大矿山机械制造业。

加快建设七煤公司10万棵单体液压支柱与配件项目,大力引进知名矿山机械与零配件制造企业来我市办厂。

依托优质焦炭资源,开展精细铸造业,积极谋划10万吨球墨铸铁管、5万吨灰铸铁球墨铸铁、铝合金铸件项目。

到2010年,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5、医药产业集群

依托北药种植基地和现有药业根底,不断扩大医药产业规模。

加快七台河制药厂与##千山药机集团合作的填补省内空白的药用膜袋项目建设,争取明年投产,并筹划二期工程。

推进康威公司七台河中药厂40吨水飞蓟素加工项目尽快投产,开展深度加工。

启动日普兽药二期扩建项目。

扶持蓝宝公司、万寿菊加工厂、金元辣业公司开发花色甙、黄色素油、辣椒碱、辣红素等医药中间体提取加工项目。

到2010年,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适应经济开展需要,规划建设金河、互助等工业园区和七桃路、依宝路两个工业走廊,引导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为招商引资上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四、开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开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农业经济工作重点是抓住一个牵动,推进五项重点工程,健全五个服务体系。

2010年,预期实现农业增加值1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5%以上。

1、强化龙头企业牵动作用

扶强扶壮烟叶复烤厂、大森林冷冻食品公司、蓝裕集团勃利冷冻厂、大自然油脂公司等规模较大的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和拉长烤烟、肉鸡、生猪、大豆等产业链条。

鼓励扶持金鼎鹅业、林泓米业、天龙浩公司、金荞格尔金公司等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开展壮大。

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建设力度,尽快建成规模较大的玉米、肉牛、蔬菜等新的龙头企业,形成新的产业链条。

扶持瑞威物流##与有实力的农村经纪人组织健康开展,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

到2010年,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开展到3户、8户和40户以上,全市90%以上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

2、推进五项重点工程

一是农业主辅换位工程。

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市和区县财政安排扶持畜牧业开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肉鸡、生猪等主导品种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

“十一五〞期末,全市大型养殖示X场达到20个,标准化示X小区50个,养殖专业村100个,重点养殖大户1500户,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5.0%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辅换位〞。

二是优质粮食工程。

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政策机遇,保证勃利县纳入国家优质粮食工程计划,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重点开展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绿色食品生产,扩大高油脂、高蛋白大豆,高淀粉、高赖氨酸玉米,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高效益。

到2010年,全市优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60万亩以上,优质与专用品种普与率达到90%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亿斤以上。

三是绿色无公害蔬菜工程。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

市和区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贴标准化温室建设。

优化蔬菜品种结构,重点支持开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出口蔬菜、适宜包装储运和加工的外销蔬菜。

到2010年,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其中棚室蔬菜面积达到4500亩。

四是高效经济作物工程。

根据区域土壤气候等特点,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市场前景好、比拟效益高、有种植根底、有龙头带动的高效经济作物。

勃利县重点开展烤烟、万寿菊,茄子河区重点开展北药、白瓜子、红小豆。

支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扩大蓝宝红牌红小豆、众瀛牌白瓜子、三江红牌红辣椒等绿特色食品品牌效应。

到2010年,烤烟、北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15万亩,高效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40万亩。

五是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工程。

抓住国家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治理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

加快桃山水库二期、勃利九龙水库两个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四新、长发等8座病险水库消险加固工程。

新建和整修加固倭肯河、挠力河、茄子河、万宝河、新〔老〕七台河等中小河流堤防136公里。

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全市中低产田比重下降到40%以下。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万亩。

新增和改造饮水井50眼以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防病改水问题,全面达到初级自来水标准。

3、健全五个服务体系

一是畜牧服务体系。

健全畜牧繁育体系。

大力引进、繁育优良品种,到2010年,全市建成标准化人工冻配改良站点70个,主导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建立完善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和兽医技术支持体系。

建成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80%以上的乡级兽医站有能力、有条件做好本辖区的动物防疫、检疫、消毒、治疗和疫情的初步诊断,达到防疫全覆盖。

加强饲草饲料工程建设。

扩大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推广秸秆青贮技术,提高青贮饲料加工储存能力。

二是农技服务体系。

加强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设,鼓励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入股,加快先进适用技术与良种配套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筹建市绿色农产品开发质检中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进农产品质量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