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ABC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431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美学》ABC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ABC试题.docx

《美学》ABC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ABC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学》ABC试题.docx

美学》ABC试题

《美学》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哲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

3、下列对“艺术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创造性因素的丑B.现实性因素的丑C.作品技巧的伪劣D.作品结构处理不当的丑

4、“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尼采

5、倡导“自下而上”研究美学方法的美学家是()

A.黑格尔B.费希纳C.费尔巴哈D.洛克

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

7、给艺术下定义最终可能得到艺术的()

A.本体B.存在C.本质D.描述

8、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

?

?

?

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

9、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着作是()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

10、“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

A.优美和崇高B.崇高和优美C.均为崇高D.均为优美

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A.功利B.逻辑C.日常自我D.自由

12、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

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

13、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14、艺术品不同于非艺术品,最关键的在于它涵有()

A.形式B.意象C.语言D.情感

15、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   )

A.康德B.席勒C.布洛D.叔本华

16、在西方美学史上,法国美学家(   )提出了“美是关系”的学说。

A.狄德罗B.黑格尔C.康德D.布洛

17、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   )

A.超群的理性思维与敏锐的感性能力B.自然生理机制和超群的思维能力

C.先天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机遇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

1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   )。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意境D.物境

19、在西方早期,狭义的美主要指的是(   )

A.崇高B.滑稽C.优美D.喜剧

《美学》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哲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

3、下列对“艺术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创造性因素的丑B.现实性因素的丑C.作品技巧的伪劣D.作品结构处理不当的丑

4、“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尼采

5、倡导“自下而上”研究美学方法的美学家是()

A.黑格尔B.费希纳C.费尔巴哈D.洛克

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

7、给艺术下定义最终可能得到艺术的()

A.本体B.存在C.本质D.描述

8、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

?

?

?

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

9、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着作是()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

10、“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

A.优美和崇高B.崇高和优美C.均为崇高D.均为优美

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A.功利B.逻辑C.日常自我D.自由

12、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

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

13、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14、艺术品不同于非艺术品,最关键的在于它涵有()

A.形式B.意象C.语言D.情感

15、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   )

A.康德B.席勒C.布洛D.叔本华

16、在西方美学史上,法国美学家(   )提出了“美是关系”的学说。

A.狄德罗B.黑格尔C.康德D.布洛

17、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   )

A.超群的理性思维与敏锐的感性能力B.自然生理机制和超群的思维能力

C.先天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机遇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

1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   )。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意境D.物境

19、在西方早期,狭义的美主要指的是(   )

A.崇高B.滑稽C.优美D.喜剧

参考答案:

第一大题

1-5:

ADBCB6-10:

BCBCA11-15:

DBBBC16-20:

ADACC

第二大题

1—5:

BCEACDEABCEABDEAE

6—10:

BDACEABCABCEABC

第三大题

1、无我之境:

(1)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

(2)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2、审美直观:

(1)直观性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其特点是不经过概念和推理就直接把握到对象的审美特征。

(2)审美直观包括两种形式:

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主体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把握感性特征,后者则是指主体通过直觉直接把握到对象的本质特征。

3、移情说:

(1)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立普斯;

(2)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经过这一外射,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从而消灭了我与物之间的距离,达到物我同一,在物我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4、寓教于乐:

(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5柏拉图的美育观:

(1)认为艺术起源于摹仿,也会导致欣赏者摹仿,淫秽内容会把人教坏;

(2)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3)艺术作品应摹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4)柏拉图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第四大题

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

(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

(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2、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1)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2)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3、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1)审美经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成活动;(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4、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哪些?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美学》B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2、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

A.真实的美B.相对的美C.外在于我的美D.关系到我的美

3、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4、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的美学家是()

A.康德B.黑格尔C.席勒D.蔡元培

5、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生动性属于审美欣赏心理活

动的()

A.表层特征B.深层特征C.中介特征D.根本特征

6、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形式

7、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

A.集体无意识说B.有意味的形式说C.符号说D.娱乐说

8、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

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10、美感产生于()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

11、《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红楼梦》()

A.更具有道德意义B.更具有历史内涵C.所表现的题材更广大D.体现出更高的美学理想

12、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

13、只有通过欣赏,艺术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

A.审美活动B.审美精神C.审美需要D.审美价值

14、在西方美学史上,“迷狂说”的创始人是(   )

A.毕达哥拉斯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5、“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

”这是(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B.马克思C.恩格斯D.毛泽东

16、商业广告所表现的艺术功能是(   )

A.教化功能B.核心功能C.外围功能D.启迪功能

17、在美学史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   )提出的。

A.柏拉图B.马克思C.苏格拉底D.黑格尔

18、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着作是(   )

A.《诗学》B.《理想国》C.《诗艺》D.《论崇高》

1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

A.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B.以人为本C.阶级性D.系统性

20、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   )。

A.艺术形式B.艺术内容C.艺术意象D.艺术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2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括号内。

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选错,该题无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丑的美学意义在于()

A.以丑衬美B.化丑为美C.丑刺激了世界的发展

D.丑是美的源泉E.审丑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方面

2、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

A.虚拟性B.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E.知识性

3、提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这一观点的主要根据在于()

A.能够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B.有助于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

C.只有深入研究了高级的艺术美,才能理解低级的生活美

D.只有深入研究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学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

E.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完美

4、西方现代艺术及艺术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A.传统的美学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B.摧毁了传统艺术的观念

C.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很模糊D.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

E.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

5、艺术意象的孕育有赖于艺术家的如下状态:

(    )

A.感动B.虚静C.神思D.心手相应E.迷狂

6、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主要有(    )。

A.物质实在层B.思想内容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E.形式符号层

7、从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来看,艺术品作为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其基本特征有(    )

A.他律性B.形式符号性C.情感性D.开放性E.历史性

8、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    )

A.美B.审美现象C.审美活动D.审美关系E.艺术

9、“有意味的形式说”的主要缺陷包括(    )

A.脱离主体的现实情感B.脱离人类的具体实践C.脱离社会的历史发展

D.脱离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E.摆脱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10、美感包含着(    )

A.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B.和谐感C.精神上的自由感

D.物质享受感E.心灵上的自豪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2、审美态度:

3、喜剧性:

4、崇高5、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

2、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3、简述美育的特点;

4、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参考答案:

第一大题

1-5:

BBCCA6-10:

BDDCD11-15:

DBDCB16-20:

CDAAC

第二大题

1—5:

ABCEABCDABDABCDEABC

6—10:

ACDEABDBCDABDEABC

第三大题

1、“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1)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2)“上升的乖讹”指超过了预期效果。

(3)“下降的乖讹”指达不到预期效果。

(4)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2、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是人超越了对对象物质本身的追根究底,超越了直接的物质利益关系,于是从对象上领略到一种精神的愉快。

3、喜剧性:

以笑为标志的喜剧性是人类生活和艺术中的重要美学范畴,它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和历史事件。

它的效果是引起带有社会性内容的笑。

4、崇高:

(1)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

(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励;(3)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5、观:

(1)观是艺术接受过程三阶段中的第一阶段。

(2)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从建意象。

第四大题

1、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

(1)现当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对艺术的态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抛弃了传统的美学原则;艺术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

(2)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

2、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3、简述美育的特点:

(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转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

(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愿,乐而忘返的。

(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

(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1)美感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映,受对象审美潜能制约;

(2)美感受到人的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因而具有社会意义;(3)美感离不开美,但比美的范围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4)美感是创造美的主观原因;(5)美感与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学》C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

A.十六世纪B.十七世纪C.十八世纪D.十九世纪

2、“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科学实验B.注重实证C.哲学思辨D.心理分析

3、柏格森的喜剧主张是()

A.预期失望说B.突然荣耀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4、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

A.司马迁B.司空图C.刘勰D.严羽

5、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A.没有起点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D.有起点,也有终点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8、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新的逻辑起点是()

A.自然化了的人的审美需要B.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

C.情感化了的人的审美理想D.个性化了的人的审美创造

9、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A.意在强调慈母与游子的个别直观形象

B.虽然写的是个别慈母和游子,却表现了天下父母心和游子意

C.没有个别直观的形象,只是讲普天下的慈母与游子

D.看似说慈母,实际上是说游子

11、美感开始于()

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祀的崇拜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缺陷的是()

A.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B.切断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C.陷入了形式主义D.陷入了神秘主义

13、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

14、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布洛B.博克C.荷加兹D.立普斯

15、把艺术品的结构划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

A.英伽登B.布隆博格C.汉斯立克D.克罗齐

16、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

A.黑格尔B.鲍姆嘉通C.费希纳D.康德

17、西方创立“美学”学科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B.狄德罗C.鲍姆加登D.黑格尔

18、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   )。

A.观B.悟C.品D.味

19、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   )

A.孔子B.孟子C.朱熹D.柳宗元

20、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   )

A.实践存在论B.实践论C.存在论D.辩证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2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括号内。

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选错,该题无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荣格看来,人的心理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

A.前意识B.显意识C.意识D.个体无意识E.集体无意识

2、下列关于艺术鉴赏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所有的接受者如果完成接受,都必须经历三阶段

B.在接受过程的三阶段中,每一阶段都能获得审美愉悦

C.接受中想象力的发挥,主要在第二阶段

D.接受中由于灵感的闪现,使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E.接受中意象的重建主要在于第二阶段

3、美育与智育的区别是()

A.目的不同,智育是认知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

B.过程不同,智育是知识教学过程,美育是情感升华过程

C.性质不同,智育是由内而外输入,美育则有内在自发性

D.接受不同,智育用脑接受,美育用心接受

E.思维方式不同,美育离不开感性形象,智育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

4、在美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

A.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修养B.应当具有历史的眼光C.应当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D.应当善于运用逻辑的方法E.应当抓住历史学与逻辑学的契合点

5、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史上重视感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美学家有()

A.费希纳B.桑塔亚纳C.弗洛伊德D.阿恩海姆E.费尔巴哈

6、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B.美育高于德育应代替德育C.美育对德育的实施起促进作用

D.美育包含着更多的精神E.美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

7、美感教育所培养的“完美的人”,是指(    )

A.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B.既有理智,又有情感C.既满足了欲望,又满足了感情

D.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E.既无道德的缺陷,又充满着智慧

8、朗吉诺斯倡导崇高,是因为当时人(    )

A.把崇高看成是粗野的自然B.只有有文化教养的人赞叹崇高C.有庸俗的气息

D.过于贪求金钱E.生活败坏,每况愈下

9、美感欣赏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有(    )。

A.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B.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C.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

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E.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

10、以下属于西方画论话语的有(    )

A.线条的质感与韵律B.形式的象征性和组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