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8658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docx

19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

2019春作文立意训练思路及范文

题目分析

此题从同学们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入手,围绕家人的议论进行设题,引导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看似简单的题目背后,有着很多值得深思之处。

一、面对同一事件,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学习经历,不同的角色定位,不同人对待同一问题发表的见解与主张不能完全趋同,正如题中所述:

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爷爷认为,下雪就放假,孩子不能接受风雨的磨砺,这是被惯坏的一代;妈妈认为,学校这么做是保护学生安全,属暖心之举动;爸爸却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时代已经进化到竞争无需用苦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自然界风雨的考验。

而隐藏在背后的角色还有学校(老师)及学生,教师从对学生关心、保护学生安全的角度对雪后的休息进行了安排,而学生(小明)本身,也认为休息该是正常的,可以在家享受温暖。

这些角色的背后,也有着相同或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因而,你可以赞成题中某人的观点,也可以否定某人的观点,更可另立观点,但是要自圆其说,论述严谨。

二、不同的观点背后,都有理念或实践的支撑

序号

角色

观点

缘由

背景

1

爷爷

下雪不能放假

要接受风雨的洗礼

参加过自卫反击战

2

母亲

下雪可以放假

保护学生安全

母亲对于子女的关爱

3

父亲

下雪可以放假

竞争无需用苦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的人的观点都是有提出的背景和缘由作为支撑的,或是基于不同的时代需求,或是基于不同的角色定位,或是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

但是都具一定的道理,这也为我们的立意与论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或是驳论提供了“靶子”。

大家的论述也应该是有理、有据的、有逻辑的。

三、我们写作的切入点

(一)以父亲的观点为例

在文中父亲的观点最长,可深度发掘的点也很多,我们试做分析。

观点如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时代已经进化到竞争无需用苦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自然界风雨的考验。

1.一代人有一代的际遇,每一代人的际遇有何不同?

2.小明这代人(坐在考场中的你们),这一代有着怎样的际遇,会遇到怎样的际遇和挑战?

3.无需用苦力,苦力怎样界定?

竞争需要的必备品格和素养是什么?

如何提高人的竞争力?

4.自然界中风雨的考验会给人们带来什么?

难道仅仅是痛苦与不便吗?

5.风雨仅仅存在于自然界吗?

不经受自然界风雨的洗礼一定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适应时代的要求吗?

上述的种种追问,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分析题干中父亲的观点,层层追问,层层剖析,层层深入,逻辑思维严密,论述周到合理。

既可以对父亲的观点予以肯定,又可以否定,还可以部分认同。

(二)以母亲的观点为例

在大家眼中,母亲的观点最具亲和力,也最具人性化。

体现了母性,体现了对于子女的关爱,这一点是伟大的。

但是还是要追问一些问题:

1.小明作为高二的学生,正值青年,他应该如何面对自然界的风雪?

2.祖父的担忧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3.父亲的不用接受风雨的洗礼是不是完全正确?

4.新时代新青年应该如何担当和作为?

5.呵护是否无处不在?

此文章题目看似简单,但是背后隐藏着很多值得商讨的地方,同学们应该抓住:

时代、际遇、青年、洗礼(历练)、风雨等等关键词进行展开分析与研讨,有理、有力、有据,自圆其说。

【审题】

限制性

1.这是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前半部分交代了事件背景,后半段列举了人们的议论。

从审题来看,切入点应该是后半部分,议论的是张校长带领学生跳鬼步舞的行为,所以写作时不能离开这个出发点。

2.任务指令“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中的“此”指代的是事件本身,“你的看法”是针对人们的三种观点进行思考、权衡和选择,也就是要求考生要从就事说事和就是说理这两方面来写作。

离开事件的说理就视为偏题。

3.价值取向限制。

张校长教学生鬼步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电脑和手机,缺少户外活动。

跳“鬼步舞”需要敏捷的动作和矫健的力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能训练。

所以必须肯定他的出发点。

他亲自从广场上跳舞的人那里去学鬼步,然后教学生们跳,这也是难能可贵的行为。

所以对否定张校长的做法价值判断应视为偏题。

4.虽然文体要求除了诗歌之外没有其他限制,但从“人们议论纷纷”和“你的看法”这个指令,再加上材料属于时事类,所以文体为时评最好。

开放性

1.角度是开放的。

材料中给出了三种观点,除第三种看法应慎重斟酌外,前两种看法考生可以任取一种论证,也可以综合论述,只要角度合理,自圆其说即可。

而且由此可以辐射出更多观点。

2.事件贴近校园,考生不会无话可说。

在立意准确的前提下,思维的深度无限,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解题】

本题目为时评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既要就事论事,又要就事说理;既要有鲜明的态度,又要有深度的思考。

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考查考生理性的思辨能力。

材料虽然给出了三个方向,但从“张校长表示,之所以会在全校推广鬼步舞课间操,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电脑和手机,缺少户外活动。

跳“鬼步舞”需要敏捷的动作和矫健的力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能训练”来看,命题者应该更倾向于“榜样”和“革新”。

若只片面谈“吸引眼球”、“哗众取宠”,立意则稍显劣势。

【参考立意】【正确立意】1.以乐施教,学愈乐。

2.率先垂范,值得点赞。

3.开放思想,创新教育。

4.革故鼎新树榜样。

【错误立意】1.育人岂能跳鬼步。

2.教育改革当谨慎。

3.鬼步校长当休矣。

【范文展示】

施教有方,以爱育人

莫言曾说: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张校长领头带鬼步舞这一举动,无疑是用行动摇动了学生,让他们真正地爱上锻练。

是所谓,施教有方,以爱育人。

我为张校长点赞。

施教有方,以身作则树榜样。

在课间操的领域“以身作则”的格言似乎并不怎么通行,大多数学校仍实行的是老师监督、学生服从的模式。

这对终日挣扎于繁重的学业里,往来于各科练习中的学生们来说,枯燥的课间操无形中是另一负担。

而张校长此举不仅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更是用实际行动向学生传递了锻炼的重要意义,这无疑比长篇累牍的说教和冷冰冰的学生守则更富有教育意义。

选材有道,了解学生敢创新。

孔子曾言“因材施教”,当代学生从小就被手机包围,接触的不是抖音就是西瓜短视频,对那些新潮舞步、动感音乐更是情有独钟。

若仍用以往古板老套、缺乏节奏的音乐配合呆板的课间操,能否起到锻炼的效果尚且存疑,且单凭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甚至让学生抵触这一点,我们就不可不正视这个问题。

培根说:

“当一个人从事他并不乐意的工作时,他会说:

‘我的灵魂是一个旅人而不是归客。

’”所以张校长正因为掌握同学们的这种心理才发现传统课间操的弊端,从而大胆创新,真可谓施教有方。

以爱育人,关爱师生彰大爱。

无论是考虑到孩子需要运动,还是顾及到旧操不能吸引学生;无论是亲力亲为“拜师学艺”,还是身先士卒领舞全校,张校长一定是饱含着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才会顶着舆论的压力做出如此革新之举。

无独有偶,云南禄劝校长咬牙挤出资金开网课,只为孩子能有光明的未来;山校校长每周五下午为孩子做爱心晚餐,拒绝网上捐款,声明“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些陪伴”……只有胸怀大爱,这些校长们才能做出一系列改变;而只有心怀大爱,教育才能落在实处。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教给他做人的本领,而不是将他制成一种特殊的器具。

”我想,孩子们通过校长亲自示范的鬼步舞,应该已学会如何锻炼和娱乐自己,而广大的教育者们也一定会从张校长这里学到何以“施教有方,以爱育人”。

【点评】

这篇例文观点鲜明,综合了“榜样”和“创新”两个论点,立意非常准确。

文章结构很清晰,采用了三个分论点,紧扣中心事件来展开论证,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指令。

语言比较严密,如果在深度上能够再挖掘一下,让说理更透彻,就会更好。

【文题解析】:

材料分析本题是一则典型的多则话语类材料作文题。

第①则材料,强调做学问须心静,要增加才识须不断学习,不学习无法增加自己的才识,不立志苦读无法成就自己的学问。

第②则材料,强调做学问的人见识第一,以才华作为辅佐。

第③则材料,强调胸中要有自己的见识,那么就不会被纷杂的学说迷惑;心中有道理,就不会被鄙俗的见解蒙蔽。

第④则材料,是说要成就天下的大功绩,眼界一定要大,眼界大见识就会有别于常人。

第⑤则材料,是说道理懂得越明白,那么行动就越坚定;行动越坚定,那么道理就会懂得越明白。

第⑥则材料,强调实践(行)的重要性。

题干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考生可按逻辑意义选择相关的两三句组合归并,因此立意的角度比较自由开放。

建议考生重点扣住“志”“行”两点,再结合“学”“才”“识”中的一点来立意。

立意提示:

①立志苦读,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才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②志存高远,发奋学习,积极投身改革。

③提高自己的见识,坚定人生志向,在实践中建功立业。

④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识,在实干中书写人生价值。

⑤要想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就需要不断学习,增长自己的学识才干。

【文题解析】:

材料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应心系社会,关心社会,心向未来,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感。

材料二,差序格局指出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以亲疏远近来结成社会关系,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自我主义,漠视公德等来解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材料三,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公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个人利益。

综合三则材料,作文应重在探讨“自我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等的关系,应体现思辨性。

【试题分析】

一、关于写作材料

本题是一道多材料作文题,需要学生能寻找到材料间的逻辑联系,并求同存异,找出材料的共性,再针对写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写作。

这三则材料分别从角度历史、政治、经济等角度表述了时代潮流下“发展与变化”的哲学问题,时代的发展与事物的变化被蕴含于材料之中,既彰显时代格局,又隐含发展哲思。

第一则材料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客观叙述了历史上“世界霸主”由西班牙转向葡萄牙,葡萄牙又被荷兰所取代的历史事实,意在提示考生在历史的洪流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上没有谁是常胜将军,也没有谁能永远称霸世界。

第二则材料则从经济的角度客观叙述了在90年代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港”的香港其地位先后被新加坡、上海超过,排名逐渐下跌的现状。

它是材料一内涵的补充与拓展,它拓宽了考生的思维视野,意在提示考生“发展与变化”不仅存在于国家间的政治角逐,也存在于经济领域中,甚至在其他领域也应该都有这种现象的产生。

材料三谈的则是谈房地产的模式转型问题,这则材料以房地产从“拿地建房”到“盘存活量”、“生活服务”的模式转变提示考生,只有转变思路,调整方法,才有可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取得突破与成功。

综合来看,第一、二则材料意在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如果故步自封,就会像葡萄牙、香港那样,被取代和超越。

而第三则材料,则隐含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向中国的房地产一样,要转变思路,调整方法模式,顺应形势的发展。

显然,这三则材料的关键词分别应该为“取代”、“反超”与“转型”,同时隐含了“发展”与“变化”。

因此,考生既可以从单一则材料出发谈历史、政治、经济等各领域有关“取代”、“超越”和“模式转型”的现象,也可以就此现象分析原因,提出解决之道,既可以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谈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的演变,也可以由材料出发,联系其他领域或自身实际来谈,如写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革命时代,而工业时代又被信息时代所替代的发展历程,写信息时代下5G网络正在逐渐取代4G网络,写个人学习上不进则退等,还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谈“发展与变化”的思辨关系。

二、关于写作要求

从要求上看,作文要求考生根据由材料触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由此,考生既可以根据材料联系有关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被取代、被超越或模式转型等的现象、事件、观点进行写作,也可以结合自身经验谈身份被取代、位置被超越等的生活现象,还可以综合三则材料,对“发展与变化”的哲学命题展开分析,对“因何而变”和“如何应变”展开深入思考。

此外,要求“选好角度”,说明考生不管是从三则材料的综合角度出发立意,还是从单则材料的角度出发立意,均应视为“符合题意”。

 

三、关于符合题意

本次作文三则材料围绕历史、政治和经济领域被取代、超越和转型的发展与变化现象展开叙述,因此提示材料中明确出现的“取代”、“超越”、“转型”、或者隐藏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关键词都是本次写作的核心词,考生凡是能根据这几个关键词中的任何一个展开写作,不管是从政治、历史、经济,还是文化、学习、生活角度都应该视为“符合题意”,视写作水准评定一二等文章。

如考生从材料出发,谈“谁才是世界的霸主”,“航海精神”、“香港的繁荣”、“建房土地的萎缩”、“房地产产业的堕落”、“要重视服务”等,则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按三类文打分;其他无关话题则视为离题,归入四类文范围。

四、参考立意

1.历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没有谁是永远的“世界霸主”。

2.世界风云变幻,政治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3.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4.生命充满变数,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5.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

6.人生总易被超越。

7.只有寻求改变,顺应发展趋势,才能有所突破。

8.发展才是硬道理

9.没有永远的模式,只有变化的思维。

10.变则通,通则久;

11.弯道超车,创造辉煌;

12.抓住发展机遇,实现逆袭;

13.大浪淘沙,不进(发展)则退

审题

限制性

1. 材料引导语中“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限制了写作背景、写作者的身份,心愿必须立足“今天”,也就是立足现在,立足当下,且必须是自己的。

2. “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

”“再过40年”,限制了心愿实现的具体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对40年后的2059年有一个畅想。

“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暗示考生坚信:

靠自身的努力+社会的整体进步,网友的心愿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就也能实现。

“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要求考生写出实现心愿的具体“方式”。

3. “请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引导语要求写作者的“联想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

心愿、心愿内容和实现心愿的方式都是“联想和思考”的出发点,要仔细分析材料中网友心愿的类型,以及实现心愿的途径,这都应该是读了材料后联想和思考得出的。

开放性

1.内容的开放性。

写作者所写的心愿是开放的,小到个人对高考的期待,对身边亲人朋友的祝福与关怀,大到国家的进步、富强,民族的复兴,不一而足,皆可为心愿。

“哪些”说明文章内容所涉及的心愿不止一个。

2.思维的开放性。

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示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思考。

这种联想和思考是对网友所实现心愿中的具体事件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心愿再过40年能否实现的联想和思考。

联想是对未来的畅想,思考是对过程的深入体察。

3.文体的开放性。

“明确文体”,在限制文体特征要明显的基础上,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这篇作文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解题

近两年,全国卷作文题选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代进步,贴近现实生活,不回避时事热点,本次模拟考试的作文题是对这一特点的呼应和体现。

题目中包含两个时间维度。

一个维度是从40年前到现在,也就是改革开放的40年;另一个维度是从现在到40年后,即到2059年。

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到那时“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已经实现,我国已经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文章要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背景展开对“心愿”的论述,如果脱离时代和社会而单纯就心愿论心愿,可视为偏题或跑题。

考生立论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切入:

1.个人心愿的时代特点。

材料中列举的网友的心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心愿在今天看来十分平常,但在40年前的条件下却是非同一般的。

同样的道理,“我”在今天也可以提出一些非同寻常的心愿,这些心愿到40年后可能也会变得很平常了吧?

2.心愿的确立与时代潮流。

材料中所列网友当年的心愿包括多个方面,有物质需求,有精神需要,有个人成就,有社会价值。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正当、合理,包含正能量,符合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潮流,这是它们能够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今天确立的心愿也应该将个人意愿与时代要求有机融合,这是保证它们将来能够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

3.社会进步与心愿实现的可能性。

材料最后说,网友心愿的实现“有的是靠自身的努力,更多的还是靠社会的整体进步”,这是点睛之言,点明了如何实现个人心愿的问题。

实现心愿当然离不开个人的奋斗,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社会的整体进步。

个人的奋斗要服务于社会进步的总目标,“我”努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和智慧,也就是实现个人心愿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立意

正确立意:

1. 在最好的时代追随心愿。

2. 心愿与时代同行。

3. 奋斗新时代,圆我冲天梦。

4. 吾愿万人同心,明日红鼓铮鸣。

5. 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6. 以我奋斗坚守之行,圆家国昌盛之愿。

错误立意:

1. 我们都是追梦人。

3. 我的心愿(只谈心愿)。

4. 我和2059有个约。

5. 奋斗才能成功。

 范文展示一  

奋楫时代洪流,实现个人心愿58分

(标题起得妙!

鲜明点出“奋斗”“时代”与“个体”三个关键点,核心概念为“心愿”。

靠自身的努力、靠社会的整体进步,网友实现了自己40年前曾以为难以启及的心愿,不觉心有戚戚,我也有很多心愿,我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心愿。

我要在新时代奋楫中流,实现心愿。

40年后,回望人生,可以无悔无憾。

(首段概述材料,回答指令,点明“在新时代奋楫中流,实现心愿,扣题。

我也有很多心愿。

我想,在未来能够登上月球,开启一场月球之旅;我想,我将有一位机器人朋友,它可以听我倾诉,为我释怀;我想,我们国家的每一位青年都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贫富差距不断缩小……(扣住引导语要求“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明确心愿内容。

“欲穷天地三千界,欲上高峰八百盘。

”要实现心愿,就必须有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此段谈实现心愿的具体要素:

“信心”“劲头”“毅力”。

回望今日之发展,展望未来之心愿,仿佛我的心愿近在咫尺,又仿佛可望不可即,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息,时代将会为我们提供条件,那么,心愿是否形成就看我们的了。

(再次点明实现心愿的实现要靠社会进步和个人努力,引出下文对伟大人物实现心愿的叙写。

孟祥飞积极创新,超越自我,填补了国家的多项空白,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两弹元勋”邓稼先,潜心钻研科学,挑战自我,实现了心愿;“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不仅实现了自我心愿,更实现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心愿。

他们在时代中努力奋斗,实现心愿并且将时代向前推动一大步。

(事实论证楷模人物实现心愿的途径。

我愿以之为楷模,以奋斗之灯照亮未来,以生命之火实现心愿。

我自当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每天的座右铭;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时回响在耳边;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豪情拥抱未来,实现心愿。

(联系自身,回到我的心愿,以及如何实现上来。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自当如苔米一样为国家做出一丝贡献,为心愿的实现添砖加瓦。

毕竟,时代一大步,个人一小步,个人的理想全都依附于国家的繁荣、进步与富强。

在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昭示下,未来会更加精彩。

到时,登月球旅游或许对每个人都有机会;机器人可能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应该都会消失殆尽……再加之我的努力奋斗与拼搏,相信我的心愿会如这位网友一样全部实现。

(展望40年后,在时代发展进步和个人努力奋斗下,心愿达成。

照应第三段心愿内容。

云山苍茫,江水泱泱,于新时代中踏波驭浪,奋楫前进,相信我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呼应标题。

审题

限制性

1.主题限制:

本题为三则材料组合的多则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的是面对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背景,需要放慢脚步,不必急于求成。

材料涉及个人生活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但材料的核心要件并不难找,综合三则材料不难看出,不能一味独立地谈“慢”,也不能单独谈“快”。

要求考生扣住“慢与快”的辩证关系来谈。

  

2.理解限制:

对三则材料的理解不能偏颇。

第一则材料中紫檀“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并不是强调其美艳,而是谈其成材之慢之不易。

艺术大多需要“慢”的积累与沉淀。

“慢”,成就精品,成就经典,成就传奇。

第二则材料中“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一个“急”字表现了命题人的否定态度,强调要放慢脚步,品味生活。

第三则材料中我国GDP减速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社会稳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写作时应理解为减速与质量,减速与稳定,减速与发展空间的关系。

若不能理解我国GDP减速的意义,而大谈深化改革的重大作用,则视为跑题。

 

3.指令限制:

作文材料中明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在展开论述时既不能把材料全然抛开,另起炉灶;又不能只取一则进行评价或议论,而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

4.文体的限制性:

不管何种文体都必须明确文体特征,不可文体不分。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自由开放的。

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快”和“慢”展开的,立意只要不脱离“快与慢”这个核心,能围绕“慢”的原因、途径、意义、方式、途径,以及在“慢”中发展,“慢”中求进等展开即可;也可以从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等角度展开论述;也可叙述自己在生活中放慢角度的具体事例,写自己、他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得到的体会。

2.材料取舍组合是自由的。

本题共提供了三则材料,涉及个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有正面和反面,只要围绕材料立意,综合两则、三则都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议只从一则切入。

当前高考对多材料作文的要求是“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立意最好还是抓住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切忌避重就轻,只从一则材料出发,以一则材料为立意基础。

3.文体是自由的。

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材料的对比性中隐含着要求学生有认知判断、权衡选择的立场,更适合写议论文。

解题

本次作文试题与新课标相联,与当前的快节奏生活相联,与我们的心灵、灵魂、理性、意愿相联,有着时代的痕迹,有着生活的温度,有着自我的思考。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我们的心灵总跟不上身体的脚步,于是到处充斥着迷茫和失落。

我们必然要开启一场心灵的净化之旅,不要让灵魂滞后,让灵魂也跟上时代的步伐。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才能体会到生命中更多精彩的过程,才能让生命更加有意义。

川端康成浅浅一句:

“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

”瞬间润湿了多少心灵,有多少人早已在日益浮华、分秒必争的社会中丢弃了当初的闲情逸致,丢掉了原本的安逸。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只有这样,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起青春时才能感叹生命无悔!

所以,在超速的时代,我们要围绕“慢”审题立意。

本题材料是多则材料组合类,题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择角度。

我们要细读三则材料,不妨这样审题立意。

第一步:

解读材料,整体感知。

第一则材料:

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

材料从艺术角度,强调“慢”的好处,属正面材料。

第二则材料:

“超速”成为一股潮流,高铁提速,5G生活提速,报各种速成班,模仿成速,补课速成,“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

材料从人们的生活角度切入,暗示“快”的弊端,属于反面材料。

第三则材料:

我国GDP减速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社会稳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从国家层面角度切入,强调“慢”的好处,属正面材料。

第二步:

抓住关键,领悟深意。

第一则材料:

内容上,说的是宫廷紫檀木堪称绝美之原因在于“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我们不妨得出这样的结论,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