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8887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docx

高三语文专题限时集训练习卷

训练八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像素 低炭生活 标识(zhì) 模棱两可(líng)

B.收官如鲠在喉山寨(zhi)岿然不动(guī)

C.装桢自行其是刨冰(bo)潜规则(qin)

D.胶着美轮美奂蚁族(yǐ)挑灯夜战(tiǎ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列车已经开走了,隆隆的声音早已消逝在空中,站台上送行的人却依然默默地站立着,注视着远方。

B.尽管欧洲央行出台了各种政策,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依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让人民看不到经济复苏的希望。

C.专家指出:

肥胖症患者乱服减肥药,虽然也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D.针对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坚决反对该报告对中国正当、正常的国防建设说三道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半岛经济协作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这家出版社在2018年第二季度社科新书订单上提醒邮购者:

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C.根据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2018年济南市的工作安排,今年上半年,市政府要新开工建设一批廉租房,任务重、工程长、规模大。

D.我长久地凝视清明上河图,想象着宋朝时春天的开封城,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柳荫茅舍、小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二、古诗文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三、古代诗歌阅读(28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7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①,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旆正摇摇③。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

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②的的:

鲜明的样子。

③摇摇:

心神不定的样子。

(1)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中“云”“柳”两个意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谈谈你对“寂寥”的理解。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7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清]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诗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7分)

春日怀秦髯

李 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前两联极写春色的美好,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

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____。

(1分)

(2)有人说:

“‘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

”试从艺术手法角度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八

1.D [解析]A.“炭”应为“碳”,“棱”应读“léng”;B.“岿”应读“kuī”;C.“桢”应为“帧”。

2.C [解析]C.苗而不秀:

只长了苗而没有秀穗。

比喻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

也比喻虚有其表。

此处属望文生义。

A.消逝:

消失。

B.按下葫芦浮起瓢:

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D.说三道四:

随意评论;乱加议论。

3.A [解析]B.成分残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前缺少必要的主语“报告”;C.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把“完善”改为“促进”;D.不合逻辑,“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种属概念并列不当,“和”应当改为“等”。

4.A [解析]B.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全句的解释,括号应为句外括号,所以括号及其内容应移到句号后。

C.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D.“清明上河图”应该用书名号。

5.

(1)所以游目骋怀 

(2)鸟倦飞而知还 (3)虽九死其犹未悔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别有幽愁暗恨生 (6)暮霭沉沉楚天阔

6.

(1)“云”写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柳”是眼前绿水送别的清弋江村边,柳树轻拂桥面。

(2分)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惜别之情。

(2分)

(2)“寂寥”指朋友离别的落寞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写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眼前是那样明亮。

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的心情构成强烈对比。

(或说“乐景衬哀情”;概括“寂寥”的内涵1分,描述所写景象1分,点出手法1分)

[诗词赏析]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

五、六句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

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所以,尽管是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宦海浮沉,颇失意,面对离别,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写出了只身回京城的寂寞感。

诗的前半部分的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的心情构成强烈对比:

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呢?

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这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

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

7.

(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畏春残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改清阴”的讴歌,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

(2分)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2分)

[诗词赏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

诗的第一句中的“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

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

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

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

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

”(《题玉山村叟屋壁》)可以想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

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

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

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却惊喜地发现了另一种可贵的美——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

诗人禁不住吟诵出: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怜”者,爱也。

爱的就是它“不改清阴”。

“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

“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

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

”(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不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吗!

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

”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

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内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

前人说:

“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

……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兰竹诗

本诗大意是花花草草有很多,但大都过了盛开的时节就会渐渐失去芬芳,不像兰和竹,经历了春夏秋冬,依然亭亭直立,保持气节。

竹,直节亭亭,节间中空,故有正直、高尚、虚心的品格;因它终年常绿,则是刚强、忠贞的标志;又因它生长较快,更是奋发向上的象征。

兰,则是高洁、清雅的代表形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有赞咏。

8.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花能理解人的语言,迎人而笑,把盎然的春意刻画了出来,(2分)同时也烘托出人物欢愉的心情。

(2分)

(2)与颈联写自己的苦闷心情形成反衬,又以心情的苦闷来衬托尾联对友情的执着,从而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

[诗词赏析]

前四句赋写春景,一派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色。

特别是颔联——“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更是活泼生趣。

但到颈联,诗情却陡然一变“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为什么会有这种消极的情怀呢?

不难想象,诗人在这里正是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啊。

因为没有朋友在身边,所以美好的春景也懒得去赏,寂寞的酒杯更是不能端起了。

(当然还有自己身体的原因,年事已高,再加之有病)最后一联“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着一“苦”字,多少思情都包含在里面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乐景衬托哀情,由极美的春景反衬自己极无聊的心情,又由极无聊的心情反衬极深厚的友情,千回百转,千情百结,韵味无穷。

9.

(1)七言绝句

(2)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愉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3)表达了作者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坎坷的不平与忧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