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8998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x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选修6

  2.3可再生资的利用与保护

  ——以土地资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以土地资为例,认识人类对可再生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理解可再生资的主要特征。

  2.了解中外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经验,知道土地资保护的措施。

  3.了解我国在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中进行的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方面成功的经验。

  4.学会独立或合作查阅、收集土地资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信息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社会调查并观察、收集人类对土地资等可再生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2.讨论、交流所在地政府对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保护土地资、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的措施和成功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对可再生资利用、保护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关心我国土地资等可再生资的利用、保护问题,关注当地土地资的利用与保护。

  3.增强对可再生资利用时应采取保护的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难点]土地资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以及网络资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通过对石油、煤炭利用与保护的学习探究,进一步理解了非可再生资的特点、利用中存在的资问题,认识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对的措施。

今天,我们将以土地资为例,学习讨论可再生资的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可再生资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为例

  【投影】中国植树节的节徽

  请大家一起观察和分析一下它的含义。

  【师生共同分析】1.树形:

(1)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2.字:

表示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承转提问】中国植树节的节徽表明了我国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大家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作用,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板书】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实践活动】1.很多国家有自己的植树节,请查找3个以上国家的植树节日期。

  2.我国的植树节从何时开始?

  3.参加一次由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

  【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设立植树节?

设立植树节的意义是什么?

  【讲述】植树节,是各国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世界上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l872年4月10日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如英国为11月6日、泰国为9月24日、澳大利亚为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中国有过3次植树节改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后,于民国四年(1915年)确立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

第二次是民国十九年,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植树日”。

我国现在以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是1979年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定的。

  “美国的‘罗斯福工程’与中国的防护林工程”,都是人类通过植树造林防治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伟大实践。

特别是美国的“罗斯福工程”,更是人类保护土地资,治理土地荒漠化最成功的典范。

  【阅读】阅读课本第34~35页材料“美国“罗斯福工程”与中国防护林工程”

  【思考活动】美国“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何借鉴意义?

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方面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点拨】根据现有材料,世界上类似的通过造林抵御荒漠化的工程还有许多,但只有罗斯福工程达到了预期效果。

究其根,是因为美国的治沙之道不只是种树,而是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针对1934年的特大黑风暴,罗斯福1935年下令并实施《大平原各州林业工程》(习惯称罗斯福工程),拨款7500万美元,大致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l00英里、从北向南纵贯美国中部的防护林带。

美国在实施罗斯福工程的同时还做了一系列工作:

①成立了土壤保持局,鼓励各州采取土壤保护措施,加强对土地的监管;②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等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③将数百万公顷易受旱灾的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加上黑风暴肆虐的几年中,有几十万居民从中部大平原新垦地举家迁往西海岸,上千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自然退耕还草的机会;④在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地带设立了保护区。

经过二十余年的恢复和生态建设,这一地区的表土状况基本稳定下,黑风暴没有继续肆虐。

美国的“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借鉴作用,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黄河、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时,就已经体现了综合治理的思想。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35页材料“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了解各种耕作方法的特点及适合地区。

  【教师总结】采用各种耕作方法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防风林主要适合平原和滨海地区,梯田适合南方山区,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适合北方缓丘岗地。

  【引申讲述】保护性犁地又叫“免耕法”,它与全面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法不同,将收获后的秸杆及地表残茬进行粉碎后覆盖地表,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有桔秆覆盖的地表上,减少耕作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作为一种农业技术,免耕法从20世纪中期以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推广。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研究,采用拖拉机和犁耕地的传统耕作方式是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土壤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与大多数农民多耕耘、多收获的看法恰恰相反,耕耘越多,土壤侵蚀和退化就越严重。

免耕法保持了一个持久的或半持久的有机土壤覆盖层(生长的作物或残体覆盖物),使土壤免受太阳暴晒、雨水和风的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动物承担起“耕作”任务,保持土壤营养平衡,使农民获得稳产、高产。

“免耕法”由于有利于保水保土,这项技术在减少农田扬沙和水土流失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样,造林种草一样是治理沙尘暴的良方。

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免耕法,,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l9%,提高水分利用率12%~l6%,增加土壤有机质0.03%~0.06%,提高粮食产量l3%~l6%,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减少大风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

  【探究活动】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国政府近年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点拨】略

  【过渡】土地资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土地资,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越大,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也越越严重。

那么如何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板书】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课前实践活动】A.观察所在地最近几年的耕地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B.调查增加耕地的,是开发新耕地,还是平整沟坎、复垦废弃地。

  【资料汇集】学生交流观察、调查得到的材料,教师进行总结。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36~39页四则材料:

“不合理利用土地资造成的荒漠化”、“旧村归并、退宅还耕潜力大——自正阳县的经验”、“我国将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补充耕地274万公顷”,结合当地情况,思考:

  

(1)开发土地资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开发土地资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1)开发土地资的途径有:

①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②平整荒废的土地资。

  

(2)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教师深入讲解】

(1)要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

  我国人均耕地仅有0.1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7%。

每年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等使得耕地减少,开发补充耕地是必需的。

由于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有限,各地应充分发挥潜力,对投资少、开发难度不大的零星土地,充分发挥千家万户的潜力,就近开发;对片大、潜力大、综合利用价值高、受制约限制,小家小户啃不动的“五荒”地块实行统抓统管,由县、乡组织队伍打歼灭战,进行合理开发综合整理,使其成为优质农田;对开发难度大,投资多,见效慢,有潜力的荒地资,实行招标拍卖。

就全国情况看,土地开发重点区域有:

东部沿海滩涂区,河套银川平原区,滇中地区,甘肃疏勒河流域和沿黄灌区,新疆伊犁河谷地一南北疆山麓绿洲区,川西南地区。

到2010年,国家计划通过开发宜耕土地后备资,补充耕地73.04万公顷(1096万亩),平均每年7.3万公顷(109.6万亩)。

  

(2)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我国荒山、荒地、荒滩等土地后备资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盲目开发将会造成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土地资可持续利用,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我国出现了4次大开荒,仅草原开荒就达l387万公顷,其中667万公顷已撂荒成为沙地。

1994年至l999年,全国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的耕地达l.7万平方千米,其中变成流动和半固定沙地的面积约占50%。

因此,土地开发活动必须全面贯彻国土资管理的有关政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水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确定开发土地的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对于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开发行为,要坚决制止。

如禁止毁林,毁草开荒;禁止在大于25度以上坡地和自然保护区内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

  【承转】除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外,对荒废土地重新进行整理也是增加耕地面积的途径。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37页正内容,说明土地平整和土地复垦的不同。

  【学生回答】土地平整,是指通过平整土地,增加农用土地,特别是增加耕地的面积,提高耕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土地复垦,主要是针对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造成破坏,废弃了的大量土地,通过土地复垦,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

  【补充讲述】土地平整主要针对两种情况:

  ①农村普遍存在的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较多的现象。

  ②“空心村”蚕食土地。

一是许多村庄在建设过程中,新建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村庄中心的老村区则保留了大量的破旧建筑,无人居住,浪费了土地资;二是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后农民摇身变为“城里人”,又继续保留在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挪窝”不“腾笼”;三是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土地利用率低,新建房布局杂乱无。

  根据规划,全国土地平整的重点区域是:

华北平原区,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浙闽丘陵平原区,华南丘陵平原区,四川盆地及秦巴山地区,云贵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内蒙古高原区,新疆天山山麓绿洲区。

按照“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结合基本农田建设,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通过实施该工程,到2010年力争补充耕地165.87万公顷(2488万亩),平均每年l6.59万公顷(248.8万亩)。

  【阅读】阅读课本第38~39页材料“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了解矿区土地复垦的几种模式。

  【引申讲述】根据规划,全国土地复垦的重点区域是:

冀东煤炭钢铁基地,黑吉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基地,冀南晋南豫北煤炭钢铁基地,晋陕蒙煤炭化工基地,苏鲁皖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基地,豫中煤炭基地,鄂赣闽有色金属钢铁煤炭基地,湘粤化工煤炭基地,广西有色金属建材煤炭基地,川滇黔渝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基地。

重点煤炭基地工矿废弃地复垦为主,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采煤塌陷、挖损和矸石、粉煤灰等压占土地进行复垦,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促进资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增加就业空间。

通过实施该工程,使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历史欠账逐步消化。

到2010年,通过消化历史欠账,复垦工矿废弃地,力争补充耕地35.05万公顷(526万亩),平均每年3.51万公顷(52.6万亩)。

  【探究活动】1.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讨论什么是“宜耕土地”。

具有足够肥力的土地就可以开发成为耕地吗?

为什么?

  2.我国耕地资十分紧缺,为什么还强调要营造植被(森林、草地)?

你能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设计】

  第三节可再生资的利用与保护

  ——以土地资为例

  一、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植树造林的目的:

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

  2.防护林带的建设

  

(1)水涵养带;

  

(2)水土保持林带;

  (3)防风固沙林带。

  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科学开发:

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2.土地整理:

增加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农用土地质量

  

(1)农村的土地平整

  

(2)工矿废弃地的复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