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076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某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县实施“农业强县”战略:

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以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

靠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增长,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绿色保鲜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绿色鲜食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民的亲睐。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保鲜农产品的加工也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

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玉米面积大,产量高。

三家一个乡的玉米播种面积7万亩,产量7000万斤。

可做绿色保鲜农产品玉米资源丰富。

如果利用工业化手段将农产品加工成绿色保鲜产品,投资少、见效快,加工工艺简单,易于掌握。

适合在广大玉米产区推广。

该项目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使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

有助于农业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商品化流通,为农民开辟新的就业途径。

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县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县三家乡富合村。

拟定建设地点为县三家乡富合村与宁城县交界处。

该地属于三家乡原砖场周边的废弃土地,项目占地面积:

1.5596公顷(约23.4亩)。

经度119°21'12",纬度41°37'17"。

三、项目承办单位

县农林产品加工厂。

法人代表:

四、企业状况

企业现有专业管理人员5人,农产品加工技术人员15人。

并准备招聘技术人员3名。

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全满足农产品保鲜加工的技术要求。

五、项目规模

企业总投资1200万元,年加工保鲜食品1.2~1.5万吨以上,预计年创产值4000万元,年创利税500万元。

项目总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

原料晾晒场占地面积预计1800亩。

加工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办公室100平方米。

食堂宿舍850平方米,锅炉房300平方米。

废料厂300平方米,包装车间2800平方米,门卫40平方米,浴室80平方米,围墙道路400平方米,保鲜车间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绿地2800平方米。

第三章项目背景

一、资源优势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720万亩,耕地面积280万亩。

农作物播种面积240万亩,其中:

玉米占28%,谷子占11.1%,土豆占15%,高粱占3.5%,水稻占0.8%,杂粮占5.3%,谷子、土豆和杂粮都是本县的优势作物。

年种玉米70万亩,年产玉米70000万吨。

农产品资源丰富,仅三家一个乡的青玉米资源350万吨,可以加工的农产品年产量约500万吨。

二、政策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的国家,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

在“十五”期间,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多予、少取、放活”,以调整产业结构。

就“三农”问题,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出台了三个中央一号文件。

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正式在全国范围内被彻底取消。

拟建项目是“用农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拉动农业”,“用农产品保鲜加工项目促进农业增收”,“用农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链接了“生态农业、环保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的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稳步、持续的向前发展。

自“十一五”期间,该项目一个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好的“三好”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的五十项技术之一。

同时又是一个享受国家多项资金扶持政策的重点项目。

二、市场优势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保鲜农产品的需求迅猛增加,带来了农产品保鲜加工业的大发展。

我县做为朝阳市的农业大县,围绕品牌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已经确立,安全、优质农产品快速发展,并占领市场。

经过认证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名牌食品、名特优农产品深受欢迎,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第四章立项的依据

一、项目的产业化定位

在市场经济格局形成的今天,农产品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长期偏低,成为制约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致使一个农业大县生产的大量农产品没有通过深加工,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致使农业增产不增收,使农民大量的农产品,不能变成商品增加收入。

如何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约型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这正是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

依据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确立了以种植业为依托,以保鲜加工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

建立现代生产基地,建立以“保鲜食品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使企业“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企业对农产品资源的需求,还能带动当地农户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并拉动了地方的经济。

这在很大程度上既解决了周边地区农民及相关企业的原料销售问题,还有效扶持了运输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二、项目的品牌化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绿色农产品营养价值的认识也普遍提高。

因此,保鲜食品需求潜力较大。

人民期望着保鲜食品、脱水蔬菜为全年供应。

更期待着餐桌上的保鲜食品无污染、无公害。

县是农业大县,又无环境污染,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是生产无污染以及绿色食品的理想场所。

建立保鲜农产品种植基地,必须符合“GAP”标准,严格实施GAP规范。

采用国家的GAP农业管理模式。

G=优质,作为一个农业生产标准,要求生产出高于平均数的产品。

A=农业,作为一个农业或一个专类农业项目。

P=生产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系统,是一门管理技术。

只有实现农产品种植规模化,生产规范化,加工标准化,才能保证产品绿色化。

企业的发展,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保保鲜食品要有利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广大消费者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因此,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数量向质量、由低档向高档、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对保鲜制品的要求也更高。

企业的运作模式必须进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创造品牌效益。

投资1200万元,建设“农产品保鲜加工生产线、贸易区”。

生产保鲜食品、保鲜蔬菜、保鲜水果、脱水蔬菜等10余种系列产品。

品种主要有苞米、毛豆、花生、胡萝卜、青椒、洋葱、西瓜、马铃薯、食用甜菜等。

建保鲜室2200平方米,建成容积6000m3气调保鲜库1座,引进年产1.2~1.5万吨绿色食品、蔬菜加工生产线,打造县绿色保鲜食品的新品牌。

三、项目的市场化定位

近几年来,保鲜食品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不断攀升。

这些都给保鲜食品加工带来了无限商机。

在消费要求日益趋于自然、新鲜、健康、方便、多样与安全的大趋势下,鲜制食品行业必须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确保产品符合安全、优质的要求,真正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保鲜食品,将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带给每一位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才能打开消费市场,赢得未来的市场竞争。

 四、交通运输优势

县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辽宁西部,地处东京119°10'-120°02',北纬40°17'-42°21'之间。

东靠锦州、沈阳,西通承德、北京,北邻赤峰,南接山海关,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

京丹、沈赤、锦承、大赤线铁路从境内通过,位于县城的叶柏寿火车站点23个,专用线5条,货位140个,月装卸货物15万吨。

公路交通更是四通八达,101国道穿城而过,锦赤线、建三线、叶哈线公路纵贯全县南北,县城叶柏寿是连接东北、华北八大城市的铁路交通枢纽。

国、县、乡三级公路通车里程1000多公里。

县城距朝阳飞机场仅75公里。

距离锦州港240公里。

县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电话实现国寻、国内直拨,internet网已全面开通。

数字移动电话网覆盖全县各乡镇。

覆盖总面积4865平方公里,人口58万。

销售网络十分便捷。

  第五章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根据我县农业发展规划,拟在县三家乡富合村建设保鲜食品加工厂,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保鲜食品的生产线。

建设面积15600平方米。

购置保鲜加工生产设备(真空冷冻干燥机8台、抽真空包装机14台、高压灭菌锅8个、真空脱水机5台、真空包装机14台、制冷系统压缩机8台)。

加工设施主要是加工车间,包括清洗室、熟化室、灭菌室、干燥室、整形包装车间和成品贮藏库。

干燥室要求密封性、防潮性和保温性好。

整形包装车间可选用干燥、卫生的大房间。

成品贮藏库要专库专用、确保干燥无异味、防鼠防虫。

设备应有干燥架,固定于干燥室内放置产品。

需备排风扇和温度计。

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图)

围绕着“保鲜农产品加工项目”,在三家乡建设一个“绿色农作物种植基地”,保证提供充足、无公害的原材料来源。

真正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规范化”,“加工标准化”,“产品绿色化”。

二、项目的施工进度

表5-1项目实施进度横道图

序号

项目名称

2007

2008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

准备工作

●→

2

土建工程施工

3

设备安装

4

投产试运行

5

达产期

该项目从2007年11月开始筹划。

2008年3月开工人员培训。

2008年3月~2008年8月办理拟建手续,完成土地征用审批,2008年4月开工兴建,2008年9月土建工程完工;2008年10月前完成设备安装、2008年10月前试生产;2008年10月末正式投产。

项目计划工期为3个月,前期工作在2008年6月前完成,2008年9月完成土建工程,8月末完成设备安装工作,10月正式投产,在设备安装期间边建设边生产。

具体时间安排如上表。

第六章、工艺流程

一、设备的特点

熟化设备:

自动熟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抗超载能力强,加工过程中自动升温熟化、大大提高了原料熟化度(达60%--70%),能较好保持各种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产品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远途运输等特点。

适合青储苞米、毛豆、花生、蔬菜的加工生产。

灭菌设备:

优质高温灭菌锅炉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长期储存、不易变质。

并能有效杀灭各种有害细菌,原料添加比例大,产品外形美观。

抽真空设备:

操作简单,抽真空和封口一次完成。

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少,产品制作成本低。

二、工艺流程

在“适时收获”、“冲洗程度”、“整形时间”、“变温干燥”等方面提出产品加工工艺,是提高产出效益的前提。

该技术采用的是天津保鲜研究所提供的保鲜技术,适用于苞米、花生、毛豆等食品的保鲜。

食品真空保鲜工艺流程图

采收————→分类修整

清洗————→检查

蒸煮————→抽真空封口

灭菌—————→装箱

入库保鲜———→待销售。

真空冷冻果蔬保鲜工艺流程

采收————→分类

清洗————→检查

称重————→真空包装

灭菌————→入库

冷冻————→待售。

采收:

收获要适期收获,一般以日平均气温15℃左右时收获为宜。

收后要要及时分类,避免堆放。

冲洗;冲洗程度直接影响保鲜产品色泽,因此要轻洗或中洗,切勿浸水过长和擦破表皮,以免损失营养结构。

分等:

分等要在冲洗几小时后进行,依据标准分大、中、小三等。

熟化:

保鲜食品的熟化度在达60%--70%。

包装:

要分等包装,单层排放,稀密松紧程度相宜。

上架将保鲜食品置于干燥室后,经常检查干燥程度。

控湿:

控湿要做到前期增加排潮次数,延长排潮时间,中期逐渐减少排潮次数,缩短排潮时间。

后期排潮时间间隔要长,每次排潮时间要短。

称重;应在精选分等后称重,等重进行包装。

包装;按照保鲜食品机构的合同要求精包装,并注意防鼠、防虫和去异味。

入库:

入库前应达到“保鲜农产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待销售。

第七章公用、辅助及配套工程

一、配电工程

本项目用电类别为三类负荷,供应电压1万伏,使用电压为380伏和220伏。

二、给水工程

项目需安装两台水泵,每台供水能力200m3/h;生活与消防供水采用一管网,专区设环状供水管网,主干管管径DN200,使用铸铁管,厂区设1支户外消防水栓。

三、排水工程

工程的排水分为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生产废水排水系统,厂区内排水采用分流制。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各车间生活间、辅助生活间,生活污水经管网排至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达标后排入厂区外排水管网。

四、消防工程

厂区内主要建筑物为生产主厂房,属工业建筑,火灾危险性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消防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标准,建立一个消火栓系统、厂区内配置小型固定灭火装置,室外消火栓系统的外网管线敷设,办公室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五、辅助工程

锅炉房及煤棚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六、节能减排措施

加强设备及管道的维护,杜绝跑、冒、漏、滴水现象的发生。

设计中增加节能计量装置,随时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控,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能耗。

建立节能专业机构,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第八章环境影响和评价

一、环境影响

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为污水,农产品清洗过程中可产生污水,不含有害物质,不会污染环境,废水经排水管网排出。

不产生其它污染物。

二、治理措施

为保障净选车间内的生产环境,净选车间内设直接排水设施进行二次污水集中处理。

第九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

项目单位为股份制企业,公司最高管理层为董事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分级管理,根据需要设置相关部门机构。

二、管理模式

项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独立运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三、管理措施

为保证本项目建设和经营的顺利进行,项目建设期间成立项目建设小组,主要负责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和质量监督,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经营管理方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机制,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农户负责种植、日常管理,公司负责收购、销售加工保鲜环节。

四、劳动安全

建筑单位在总体布置上满足防火规范,各生产区域设置必要的安全门及疏散通道以及相应的疏散指示标记,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生产区域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分类,合理选择电器设备,采取相应的防雷、防静电及防误操作设施,以保证安全生产。

对高噪声设备的区域,采取消音、隔离措施,减轻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危害。

洁净生产区配置净化空调,一般生产区配置舒适性空调系统,以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在搬运工作量较大的岗位,设置必要的搬运机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设计依据。

本设计认真贯彻执行《工业安全规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劳动卫生设计工作,确保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

按照“三同时”原则的要求,将安全技术和“三废”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五、卫生设施

根据生产车间的卫生等级,在车间内设置相应的浴室、更衣室、卫生间等必要的辅助设施供工人使用。

六、消防设施

1、厂区消防设施

给水管网在厂区布置成环状,以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在管网上设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5个,间距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为150m。

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7)的规定,生产车间,其生产类别为丙类、局部甲类,耐火等级为一级,高度小于24m,其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1/s,其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1/s,同时使用水枪数为2支,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

故一次火灾消防用水总量约288m3。

2、车间消防设施

在室内设消为栓共15只,其干管连成环状,引两根DN100的管分别从车间两侧与厂区管网相连,并在车间内设磷酸铵盐灭火器。

第十章资金来源及效益概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建筑工程投资根据项目所在地类似工程采用指标法估算;

3、基地建设根据目前县土地租用价格,建设用原材料价格以及人员工资价格和水利电力配套价格为依据做出的最后投资估算。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项目租地23.39亩,年租金5万元,租期20年,一次性支付100万元;

5、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等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取费;技术培训费和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按实际需要估算;

6、企业贷款年利率按9.71%计算,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按年利率2.4%计算;

7、基本预备费率取5%估算。

二、投资概算

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2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80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

(如附表1)

2、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8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4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0%,设备投资及安装费3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30%,其他费用投资15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15%,工程预备费用50万元。

占建设投资的5%。

3、流动资金

预算项目流动资金400万元。

项目投入资金预算见附表。

 

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费用名称

投资额(万元)

占总投资%

合 计

其中外汇

1

建设投资

920.00

92.0

1.1

建设投资静态部分

810.00

81.0

1.1.1

建筑工程费

146.00

14.6

1.1.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286.00

40.6

1.1.3

安装工程费

21.00

2.1

1.1.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63.00

16.3

1.1.5

基本预备费

70.40

7.4

1.2

建设投资动态部分

110.00

11.0

1.2.1

涨价预备费

46.00

4.6

1.2.2

建设期利息

64.00

6.4

2

流动资金

400.00

30.0

3

项目投入总资金

1200.00

100

 

资金使用明细表

单位: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

流动资产投资预算

序号

名称

预算价值

序号

名称

预算价值

1

电力增容费

7.00

16

原料采购

4.00

2

职工培训费

2.00

17

工具器具

3.00

3

勘察设计费

5.00

18

广告宣传

0.20

4

可研及环保

1.00

19

人员工资

3.80

5

办公购置费

5.00

20

商标注册

2.00

6

设备购置费

260.00

21

管理费用

15.00

7

安装费

4.00

职工培训费

2.00

8

试车费

1.00

9

厂区绿化

6.00

小计

.00

10

基建费

300.00

流动资金

400.00

11

办公室

50.00

12

门卫磅房车库

15.00

13

水泥地坪

14.00

14

搬迁费用

2.00

15

征地费

三、资金来源

1、融资方式

自筹资金6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600万元。

四、效益概算

1、建设周期

项目计算期20年,其中建设期1年,经营期19年,种植周期3年。

2、财务价格

生产经营期的投入物和产出物价格采用的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预测价格。

4、税率

增值税税率13%,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率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5、财务基准收益率

财务基准收益率8%。

五、投资概算:

总投资:

1200万元。

固定资产:

800万元。

流动资金:

400万元,现已到位资金:

500万元。

购置生产线设备费:

260万元,基建费及安装费260万元,其他140万元。

短缺资金:

700万元。

该项目建成后,年产保鲜农产品1.2万吨。

六、生产经营成本概算:

原材料成本计算:

原料800元/吨*1.2万吨=960万元。

电耗:

0.8元/度。

每吨电费40度/吨*0.8元/度*1.2万吨=38.4万元。

年人工费:

每吨人工费:

80元/吨*1.2万吨=96万元。

其它费用:

平均200元/吨,(包装材料、场地租金、模具预提、人员工资、管理办公费等)。

200元/吨*1.2万吨=240万元。

年生产成本:

960.0+38.6+96.0+240.0=1314.6万元。

三、年效益概算:

年收入:

(产值2400-成本1314.6)

=1085.4万元-固定资产及折旧35万元

创税:

=1050.4*25税率%=262.6万元

年效益:

1050.4万元-262.6万元=787.8万元。

农民收入;基地建设规模为建设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1.5万吨,损耗保存率80%,年销售数量1.2万吨,每公斤为0.8元,800元/吨。

800元/吨*1.2万吨=960万元,按此估算农民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60万元。

2、营业税金及附加

增值税税率为13%,城建税按应纳增值税的7%计算,教育费附加按应纳增值税的3%计算。

经测算年实现创税262.6万元。

折旧采用直线折旧法,残值率5%,建筑物折旧年限为20年,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

根据以上数据,由总成本减去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项目年经营成本为1314.6万元。

工资及附加:

本项目定员为15人,管理人员5人,技术人员5人,销售人员5人。

生产工人人均年工资及福利费10,000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人均年工资及福利费1.5万元左右。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种植基地,可有效解决产量与产品进入市场的矛盾,解除种植户销售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经济效益

1、增加收入

本项目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又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良性循环。

本项目实施后可拉动农户近500户,为农民增加收入264万元,年人均增加500多元,可以使当地500多户人致富。

2、增加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本项目投产以后,可增加生产人员、辅助人员、管理人员、种植技术员、销售人员等200多人,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辐射带动服务、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经测算,还可间接地增加农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

3、定单农业

“以销定产”“以质定价”,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减少了“零散型”、“盲目跟风式”不规范种植模式给农民带来的市场风险,突出了当地种植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定单农业,“以销定产”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