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 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153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 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瑞 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瑞 士.docx

《瑞 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 士.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瑞 士.docx

瑞士

瑞士

瑞士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或归类于西欧)的联邦制国家(虽沿用旧称“瑞士邦联”,但在1848年改宪后已实行联邦制),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及列支敦士登接壤。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而该国的两个著名全球性都市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上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第一和第二名。

瑞士也是世界著名的中立国,历史上一直保持政治与军事上的中立,但瑞士同时也参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

中文名称:

瑞士联邦

英文名称:

SwissConfederation

简称:

瑞士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伯尔尼

主要城市:

苏黎世,洛桑,日内瓦

国庆日:

1291年8月1日

国歌:

《瑞士诗篇》

国家代码:

SUI

官方语言:

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语

货币:

瑞士法郎

时区:

+1

政治体制:

联邦制

国家领袖:

瑞士联邦委员会

人口数量:

770.02万(2009年)

人口密度:

186.5人/平方公里(2009年)

主要民族:

日耳曼瑞士人

主要宗教:

加尔文宗

国土面积:

41285平方公里

水域率:

4.2%

GDP总计:

4841.32亿美元(2009年)

人均GDP:

66126.8美元(2009年)

国际电话区号:

+41

国际域名缩写:

.ch

●国名

  中文:

瑞士联邦

  英文:

SwissConfederation/Switzerland

  德文:

SCHWEIZERISCHEEIDGENOSSENSCHAFT

  法文:

LACONFEDERATIONSUISSE

  意大利文:

ConfederazioneSvizzera

  拉丁文:

ConfederatioHelvetica,简称CH(CHE)

  罗曼什语:

Confederaziunsvizra

  美誉 世界花园世界公园钟表王国金融之国欧洲乐园欧洲水塔

●面积

  41,284平方公里面积水域面积百分比3.7%,位于第132位。

●国旗

  呈正方形。

旗底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

  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

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底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

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

这面国旗在1889年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底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瑞士国旗

●国徽

  为盾徽。

图案与颜色与国旗相同。

  

瑞士国徽

●国花

  火绒草(雪绒花)(薄雪草)

  国石:

水晶

●国歌

  瑞士诗篇

●国际区码

  41

●货币

  瑞士货币名称为瑞士法郎,属国际硬通货。

1瑞士法郎=100生丁。

瑞士货币有7种面值的纸币:

10、20、50、100、200、1000瑞士法郎CHF)及7种面值的硬币:

5、10、20、50生丁,1、2、5瑞士法郎。

美元对瑞士法郎兑换率2010年平均比价为1:

1.0428。

●时差

  瑞士的时间,比中国晚7小时,夏季则比中国晚6小时,因每年的3月至9月尾均采用夏令时间。

  与中国关系:

1950年9月14日,中国与瑞士建交,并互派公使。

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各自将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

●人口

  770.02万(2009年),其中瑞士藉人口占79.8%,外藉人口占20.2%;人口密度176/km^2位于第92位。

●语言

  瑞士应用语言共四种:

德语Deutsch、法语Franais、意大利语Italiano及罗曼什语Romansh。

其中讲德语的人口占63.9%,主要在北部地区;讲法语人口占19.5%,在西部地区;讲意大利语人口占6.6%,在南部地区;讲罗曼什语人口占0.5%,在东部少数地区;讲其它语言人口占9.5%。

这4种语言系官方语言。

英语亦广泛运用。

●宗教信仰

  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44.1%,基督新教徒占36.6%。

另,伊斯兰教徒约占4.5%,其他3.1%,无宗教者占11.7%。

●教育

  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的预算中均占很大的比重(在联邦政府预算中占8%,在州和市镇预算中约占25%)。

全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

瑞士教育的特点是:

初中教育普及;高中比重小、职业学校比重大;大学教学质量高。

  瑞士联邦不设教育部,联邦一级的教育事务分别由内政部的科学与研究领导小组所辖联邦高工系统委员会和联邦教科司负责,同时辅以大学联席会议、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州教育局长联席会议、瑞士高教中心等全国性协调机构;全国的职业教育由国民经济部的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部管理。

  瑞士人口虽少,但却拥有密集的高教网,现有12所国家公立的大学,其中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两所大学由联邦掌管,另10所为州立大学。

按大学所在语区分,德语区有6所:

巴塞尔大学、伯尔尼大学、苏黎士大学、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圣加仑大学和卢采恩大学;法语区有5所:

日内瓦大学、洛桑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纽沙泰尔大学、弗里堡大学;意大利语区有一所大学。

大学学制一般4、5年,医学专业为6年。

  瑞士于1993年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决定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按地区合并成7所高等职业学院,该项工作于1998年完成,7所学院共有学生18000人。

这一改革将使瑞士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毕业文凭者的比例由之前的22%提高到25%。

另外瑞士的私立教育体系也非常独特,各个州独自负责本州的教育事务,由此产生了一批世界著名的酒店以及商业管理学院,如IMD管理发展学院、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维多利亚大学-管理学院等。

●自然地理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

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

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

南北长220.1公里,东西长348.4公里。

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

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L-PEAK,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MAGGIOLE,海拔-193米)。

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

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

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

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

主要河流有:

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

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

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

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

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

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冷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

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

年平均气温为8.6℃。

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30℃),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0℃),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

  气候瑞士夏季不热,冬天很冷。

但是地理位置与多变的地形又造成当地气候的多样性。

阿尔卑斯山区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温暖湿润。

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自西向东,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全国年平均气温为8.6℃。

中部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0℃左右,山区以外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

山区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海拔2500米的森蒂斯7月平均气温仅有5℃。

但在山谷地带冬季易形成逆温现象。

方位对局部地区的气温也起一定作用,朝南的山坡比谷地和朝北的山坡温度要高。

  全所降水量在1000 ̄2000毫米之间,3/4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降水也深受地形的影响,高山峻岭处降水量远远超过中部高原一些地区及河谷地带。

  此外,西风带山谷里的干冷东北风和北阿尔卑斯大横谷中的干热焚风等也造成了局部的气候差异。

干冷的东北风来自欧洲大陆的内陆,给汝拉山区和中部高原地区带来晴朗天气,也使山谷里的气候比无风时更加寒冷。

焚风吹起时,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些山谷和丘陵会温度骤增,有时早春3月或晚秋11月的天气会像盛夏一样炎热。

  焚风会将雪融化,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也常常造成山崩、雪崩、洪水或火灾,使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如果这种风来得过早,就可能将雪刮走,从而破坏各种冬季运动,使旅游业受损。

●政区地理

瑞士目前分26个州

 阿尔高州

  内阿彭策尔州

  外阿彭策尔州

  巴塞尔城市半州

  巴塞尔乡村半州

  伯尔尼州

  弗里堡州

  日内瓦州

  格拉鲁斯州

  格劳宾登州

  汝拉州

  卢塞恩州

  纳沙泰尔州

  下瓦尔登州

  上瓦尔登州

  沙夫豪森州

  施维茨州

  索洛图恩州

  圣加仑州

  图尔高州

  提契诺州

  乌里州

  瓦莱州

  沃州

  楚格州

  苏黎世州

●重要城市

  瑞士最大的城市有:

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伯尔尼、洛桑。

●首都:

伯尔尼,市区人口12.25万

  伯尔尼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

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4万,海拔550米,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

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以打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市名,结果打死一头熊,于是以“熊”字为该城命名。

伯尔尼这一名称是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德语中熊一词的发音是“拜尔”,后渐变为“伯尔尼”。

“熊”自然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

伯尔尼市有些古建筑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

在阿尔河东岸山岗尼德格大桥附近,还辟有熊苑,喂养着一些供游人观赏的熊。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至18世纪建成现在规模,已有800年的历史。

伯尔尼老城原来一些木质结构的建筑被中世纪的多次大火烧毁,后来重建时改为石头结构,现仍保持完好:

碎石铺成的马车道,街道两旁是彼此相连的漫长拱廓,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喷泉彩柱,16世纪的钟塔及始建于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尔尼显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纪时的风貌。

现主要街道已被划为步行区,环境十分幽静。

伯尔尼老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过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成为联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国政治和外交中心。

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设在阿尔河北岸铜绿色的联邦大厦中,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

大厦左右两翼是联邦各部的办公楼,中间圆顶下面是联邦议会两院的会议厅。

大厦于1894-1902年进行扩建,1993年再次进行修缮,并添置了电子表决装置。

瑞士联邦广场

  由于市民反对噪音和地势等原因,伯尔尼未建大型机场,仅有一小飞机场,设有通往西欧主要城市的航线。

伯尔尼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二次大战后,伯尔尼的机械、仪表、电器、制药、纺织、食品、建筑和印刷工业逐年发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业,在瑞士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尔尼主要是行政和银行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

市内有古老学府之一的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线著称。

此外,还有历史、自然史、艺术、兵器等不同类型的众多博物馆,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历史上,许多革命活动家都曾在伯尔尼居住过。

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

列宁从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尔尼附近的齐美瓦尔德和昆塔尔逗留过,并写过不少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叛徒的文章。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业余钻研物理学,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相对论”,伯尔尼将此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爱因斯坦的住所(已辟为博物馆)。

  苏黎世苏黎世市是苏黎世州首府,坐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

1997年底市区人口33.8万,其中外国人占27.9%,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既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又是瑞士重要的文化城市,交通和服务业也居全国首位。

  苏黎世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

这里集中了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外国银行近70家。

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西欧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

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

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近年来其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

  苏黎世地处交通要道,该市及其周围地区工商业很早就很兴盛,特别是丝绸业发展较快。

现主要有机器制造、建筑、纺织、化工、电子、印刷和食品加工。

市中心利马河西侧的火车站大街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集中了上百家银行和众多的高级商店,珠宝首饰、名表裘皮、高档服装、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苏黎世是瑞士国内与国际交通的枢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和机场均设在这里,每天进出火车700多列;机场年客运量上千万人次,瑞航和中国民航每周有数次航班往返于苏黎世和北京、上海之间。

  苏黎世还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

苏黎世湖畔的“圣母”教堂始建于公元853年,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

教堂不远处全市最美的巴罗克式建筑是昔日的酒业公会。

河对岸正对“圣母”教堂的建筑是苏黎世大教堂,其一对高耸的塔楼建于15世纪,它是苏黎世城的重要标志。

市政厅则是一座华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苏黎世市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50多处。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等院校均是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中国留学瑞士的近千名学生中约一半在上述两校深造。

瑞士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也设在这里。

列宁1916-1917年在该市从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

  1982年苏黎世市与昆明市结为友好城市。

苏黎世对昆明市内公交、污水处理等给予了援助。

  1988年中国在苏黎世设立了总领馆。

  日内瓦

  

日内瓦

日内瓦市是日内瓦州的首府,坐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

北、西、南三面与法国交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零度左右。

1997年底,日内瓦市区人口为17.3万,其中外籍人占43.8%,为瑞士第二大城市。

  日内瓦早在12世纪起已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场,拥有120多家银行。

  日内瓦尤以国际组织所在地和国际会议城市著称于世,与纽约、维也纳并称为联合国城。

据统计,这里的国际机构共有243个,大致分三类:

第一,联合国机构,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贸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第二,政府间机构,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第三,非政府组织,如各国议会联盟、保卫儿童国际联合会、国际红十字会等。

著名的万国宫原是国际联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已成为重要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心之一,有关国际裁军、贸易、劳工、卫生、气象、电讯、人权等涉及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许多重大国际会议都在这里举行。

近130个国家在此设有常驻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

中国于1954年设立驻日内瓦总领馆,1972年改为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处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团。

  1954年,周恩来总理曾率代表团参加了关于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61年,陈毅副总理率代表团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览胜地,有许多名胜古迹。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诞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

英国诗人拜伦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区一栋名为迪奥大迪的别墅里。

在这别墅不远处,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旧居。

  日内瓦市内值得一游的有:

著名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等,在晴朗的日子里泛舟莱蒙湖,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巴塞尔巴塞尔市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的三国交界处,面积3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7.1万,系全国第三大城市。

因莱茵河之故,中世纪的巴塞尔曾对欧洲贸易起过重要作用,1833年因城乡战争而分裂为北部的巴塞尔(市)和南部的巴塞尔(乡)两个半州。

  自19世纪初起,巴塞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城市。

现在的工业主要有化工医药、机械、水泥、纺织、食品、钟表、冶金等。

世界著名的诺华、罗氏等化工集团都设在巴塞尔,使它成为瑞士化学工业中心。

在这两家集团就业的职工几乎占全市就业人口的一半。

  巴塞尔:

也是瑞士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是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重建与发展银行的所在地,也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总部

巴塞尔既是瑞士的铁路枢纽,也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贸货运量的一半。

  巴塞尔大学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哥特式的巴塞尔大教堂建于14世纪,宏伟挺拔,别具一格。

圣马丁教堂则是11世纪至14世纪的建筑。

  巴塞尔市政厅建于16世纪,赭红色的高大门墙上,有瑞士古代著名画家绘制的精美彩画。

市内的金星饭店是瑞士全国最古老的饭店,建于1412年,绘有晚期哥特式的彩色图案。

巴塞尔美术博物馆在欧洲颇负盛名,馆内陈列有瑞士中世纪著名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和大批现代画。

地处市中心的巴塞尔博览会共有4个大型展览馆,室内展区面积为14万平方米,露天展区面积为1万平米。

每年春季都要举办国际博览会。

1984年建成的巴塞尔广播电视塔高达250米,是瑞士目前最高的建筑物。

  洛桑洛桑市是沃州的首府,位于莱蒙湖畔。

市区人口12万,主要讲法语,是瑞士第五大城市。

  洛桑,一种解释为“水流”,另一解释意为“石头”。

中世纪时洛桑已成为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

1803年由沃州议会决定成为沃州的首府。

  19世纪末,铁路的出现使洛桑成为瑞士法语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洛桑是沃州工业的集中地,主要工业有精密机械、化工、食品、印刷等。

  洛桑除有两所大学(洛桑联邦高工和洛桑大学)外,还有高等贸易学校、音乐学院、师范学校等。

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世界上颇有名气。

  洛桑气候温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瑞士的游览胜地之一,旅游业是该地收入的重要来源。

主要游览地有12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13世纪的圣-弗郎索瓦教堂、市政厅、14世纪的圣-梅尔城堡、自然疗养站,19世纪修建的吕密纳尔宫内常年展出大量收藏品。

该市西部韦迪区的罗马博物馆收藏着有关古罗马港口卢佐纳的文物。

此外还有古城博物馆、沃州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自1874年瑞士联邦宪法规定洛桑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所在地以来,联邦法院就一直设在此地。

  洛桑曾是外国流亡者聚集的城市。

如法国的玛丽·路易丝皇后、拿破仑的三个兄弟、意大利烧炭党人、还有俄国的革命者和后来的白俄等。

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也曾在此逗留,如密支凯维茨、雪莱、拜伦、狄更斯、大仲马、雨果等。

  洛桑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IOK)的所在地,并建有奥林匹克博物馆。

  卢塞恩(琉森)卢塞恩市是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高原,在卢塞恩湖的西北、苏黎世西南端,罗伊斯河穿城而过。

人口约7万,主要讲德语。

卢塞恩原是一个渔村,8世纪建城,1178年建市,1230年圣哥达隧道开通后,成为联接中欧和南欧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莱茵河与伦巴第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有木材加工、化学、机械和纺织等工业。

  卢塞恩自然景色优美,旅游业相当发达,是瑞士的疗养、旅游胜地。

河右岸老城与河左岸新城之间有7座桥梁相连,其中两座古代木桥形饰精美。

最大的木桥和与其相连的水塔建于1300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木桥,以其历史和美学价值成为该市的象征和瑞士人的骄傲,可惜这座木桥于1993年一夜之间被大火焚坏,次年重新修复。

老城内有14世纪的城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老市政厅(1602—1606)、历史博物馆、交通博物馆等。

市内的冰川公园里有两万年前冰川的遗迹和关于冰川时期的展览。

在希尔斯广场可以寻觅到德国诗人歌德的故居。

●历史地理

  瑞士最终形成于1848年。

在这之前,真正的“瑞士历史”并不存在。

准确地说,只存在各个独立地区的历史,而这些独立地区逐渐形成了今日的瑞士。

  史前瑞士

  现在瑞士国土范围在史前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中中部的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了罗马城。

聚居在今天瑞士国土内的是凯尔特人的海尔维的部落。

  罗马帝国时期的瑞士

  公元前后分布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凯尔特人居住区域扩张,公元前70年,感受到日耳曼人压力的海尔维的部落决定向西撤离到高卢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因而向恺撒统治的罗马帝国借道;考虑到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潜在威胁,恺撒决定在瑞士建立一个受罗马控制的海尔维人的国家。

罗马军队不仅没有同意凯尔特人借道通行的请求,反而向他们发起攻击,迫使后者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获得罗马帝国支持的凯尔特人战败南侵的日耳曼人。

  恺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将海尔维的人部落并入帝国行省,今天瑞士的范围正式纳入罗马帝国,当地的凯尔特人开始了罗马化时代。

  罗马瑞士时期当地建立了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兴起了一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向罗马城的帝国大道。

罗马人还为瑞士引入了地中海沿岸的农作物和亚平宁半岛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

  100年-250年是罗马瑞士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结束于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入侵。

  日耳曼人入侵

  259年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渡过莱茵河,攻克的帝国瑞士的北部边塞,从此罗马瑞士进入了战乱的年代,直到公元401年帝国军队撤出了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

从此日耳曼人统治瑞士的时代开始了。

  日耳曼人统治的瑞士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联盟统治,他们人口数量少,文化落后在占领瑞士之后接受了当地的罗马-凯尔特人语言和文化传统;中部和东部由阿勒曼尼部落联盟统治,他们所占领的是瑞士的山区和罗马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在那里日耳曼语言取得了胜利,这种东西分治也是如今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的雏形

  日耳曼人治下的瑞士地区先后产生了很多小的王国,这些王国相互征伐,最终于536年同一于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