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203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docx

闲看ATX电源之基础

开关电源基础篇:

电感、电容(非挺大劲弄来的,呵呵)

电感:

在线路图中的符号:

L在线路图中的图标:

电感器和电容器一样,也是一种储能元件,它能把电能转变为磁场能,并在磁场中储存能量。

电感器用符号L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亨利(H),这个单位比较大,常用毫亨(mH)为单位。

换算:

1H = 1000mH

电感器的特性与电容的特性相反,它具有阻碍(不是阻止哦,实际上是延缓的作用)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通过的特性。

电感器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电感量L;品质因数Q值;自谐频率f ;直流电阻RDC;额定电流I等。

电感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

自感现象

什么是自感现象?

因线圈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称为“自感电动势”,这就是自感现象。

好像比较抽象,那么我们可以做个实验:

找一个正常的日光灯用的铁芯镇流器,再找一节有电的电池,双手分别同时捏住镇流器露出的铜线不放,把2根铜线分别同时点触电池的正负极,你会发现什么?

对了,在铜线离开电池的时候,双手有种触电的感觉,这个使你有触电感觉的电就是自感电动势

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当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当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开关电源变压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把流过该变压器的脉动直流电变成我们所需要的直流电(当然是经过整流、滤波后得到的哦),可能有人要问这个脉动直流电怎么来的,这就是开关管的功劳了,此为后话,以后再说

感抗(不是感冒药“感康”哦):

在电感线圈中通以交流电流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以阻碍电流的变化,我们把这种阻碍交流电流通过的作用称之为感抗

感抗计算公式(可以理解为电感的交流电阻):

XL=2 π f L 

 π = 3.14 f :

电感所在电路的频率,对市电来说,就是50Hz

 L:

电感的电感量,单位:

亨利(H) XL:

电感的感抗,单位:

欧姆

电容:

在线路图中的图标:

国内的有极性电容图标是一个空筐下面一根横线(网上没找到,汗)电容的特性:

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的基本单位是:

F (法拉),此外还有μF(微法)、pF(皮法),另外还有一个用的比较少的单位,那就是:

nF(),由于电容 F 的容量非常大,所以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μF、nF、pF的单位,而不是F的单位。

他们之间的换算:

  1F=1000000μF

  1μF=1000nF=1000000pF

容抗:

在电容中通以交流电时,电容也有阻碍交流电流通过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容抗

容抗(可以理解为电容的交流电阻)计算公式:

XC = 1/(2×π×F×C)

XC--------电容容抗值,单位:

欧姆

π---------3.14;

F---------频率,对工频是50Hz;

C---------电容值,单位:

F(法拉)

 电容有一个重要特点:

电流超前电压(因为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电力电容器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在开关电源中我们称之为加速电容的就用到了这个特点,这些都为后话,有空再说

电源知识基础篇:

线性稳压电源原理

这里说的线性稳压电源,是指调整管工作在线性状态下(就是工作在放大区啊)的直流稳压电源。

调整管工作在线性状态下,可这么来理解:

RW是连续可变的,亦即是线性的。

而在开关电源中则不一样,开关管是工作在开、关两种状态下的:

开——电阻很小;关——电阻很大。

工作在开关状态下的管子显然不是线性状态。

图1,设电源电压Ui是不稳定的(当然得比负载电压高喽),假如Ui升高了,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公式,我们只要调大可变电阻Rw的阻值,增大Rw上的压降,使得负载电阻RL上分到的电压符合我们的需要就行了

串联电阻分压公式:

Uo=Ui×RL/(RW+RL),学过中学物理电学的应该没忘记吧

 如果我们用一个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来代替图中的可变阻器,并通过检测输出电压的大小,来控制这个“可变电阻”阻值的大小,使输出电压保持恒定,这样我们就实现了稳压的目的。

这个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是用来调整电压输出大小的,所以叫做调整管,

注意,图中的参考电压是不变的,稳压二极管的功劳哦

稳压过程

 假如输出电压↑→误差放大管基极电压↑→误差放大管基极电流↑→误差放大管集电极电流↑→调整管基极电流↓(减小的那部分基极电流哪去了?

被误差放大管集电极分流了,*^__^*)→调整管等效电阻↑→输出电压↓,完成了调整的目的——我们得掌握这个过程,不掌握这个过程,以后也就学不下去了反之也一样,↑变↓,自己分析啦

 由于调整管相当于一个电阻,电流流过电阻时会发热,所以工作在线性状态下的调整管,一般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效率不高。

这是线性稳压电源的一个最主要的缺点。

 但线性稳压电源的优点也是开关电源不可比的:

调整速度快、纹波小、干扰小,正是这些优点,使得线性稳压电路在数字电路、CPU供电(家电中的)、信号处理等对电源质量要求较高的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想要更详细的了解线性稳压电源,请参看模拟电子线路教科书,这里讲解的是稳压控制的具体过程【 补充】今天说的是串联型稳压电源(调整管是串联在电路中的),这是平时接触最多的一种线性电源,还有一种叫并联型稳压电源(调整管是并联在电路中的,或者说调整管与负载并联来调节输出电压(这种电源在发烧级音响电路中会见到,缺点不说了,优点就是调整速度极快、内阻最低,既然是发烧,就不考虑效率了啊,追求的是最好效果)不知道图你们看的到看不到,我这边是可以看到的说!

呵呵

开关电源基础篇:

晶体管一些使用技巧

图中电容C即为“加速电容”

并联在基极电阻R1上的电容C能够在波形上升、下降时使基极电流变大,加速开关过程

原因就是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或者说,通电瞬间,电容是属于短路状态

对比图,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有电容C

电路输入100KHz、0V/+5V的方波时的输入输出波形

电路输入100KHz、0V/+5V方波时的输入输出波形,与图3相比较,可以清楚看出开关速度加快了,这是“加速电容”在作用

晶体管的达林顿连接

达林顿连接的放大倍数非常大,我们称之为“超β晶体管”,或者封装为一体的称之为“达林顿管”,当采用达林顿连接时,Tr1的发射极电流全部变成Tr2的基极电流,所以总的hFE(放大倍数)是各晶体管的hFE之积

采用达林顿管的电灯开关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

继电器驱动电路

继电器没有并联二极管时的集电极波形(1ms/div、50V/div)

继电器并联有二极管时的集电极波形(1ms/div、5V/div),照片中看得不是很清楚,实际继电器断开的瞬间电压是“电源电压 + 0.7V”,这个0.7V是二极管的结电压

 实验中,采用12V电源,从图8可以看出,晶体管截止时产生的峰值140V,晶体管将会被击穿!

而图9中也是采用12V电源,晶体管截止时没有产生反电动势,所以又必要继电器等线圈上并联续流二极管

 这里顺便说一下,老家一个电控厂,反应开关经常烧坏(其控制继电器没有使用晶体管,而是采用了开关),正好我表弟在该厂负责一部分技术工作,问我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交流、直流的继电器他们都有采用,解决方法:

直流继电器上并联二极管,交流继电器上并联电容+电阻,厂家很满意

开关电源基础篇:

三极管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很重要,这个是学电子的基础,三极管的其他应用均是从这个演变而来 

 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

分成NPN和PNP两种。

我们仅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开关管作何解释,这里可以说明一下,三极管有三个区:

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三极管作开关管用时我们实际只使用了截止区、饱和区这2个区,那时的放大区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下面的分析仅对于NPN型硅三极管如图所示,我们把从基极B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Ib;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流Ic 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就是:

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

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

 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U=R*I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

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

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

 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合适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上图中那个电阻Rb就是用来提供这个电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极偏置电阻),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

另一个原因就是输出信号范围的要求,如果没有加偏置,那么只有对那些增加的信号放大,而对减小的信号无效(因为没有偏置时集电极电流为0,不能再减小了)。

而加上偏置,事先让集电极有一定的电流,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变小时,集电极电流就可以减小;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就增大。

这样减小的信号和增大的信号都可以被放大了

三极管的饱和情况

 像上面那样的图,因为受到电阻Rc的限制(Rc是固定值,那么最大电流为U/Rc,其中U为电源电压),集电极电流是不能无限增加下去的。

当基极电流的增大,不能使集电极电流继续增大时,三极管就进入了饱和状态。

一般判断三极管是否饱和的准则是:

Ib*β〉Ic

 进入饱和状态之后,三极管的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可以理解为一个开关闭合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拿三极管来当作开关使用:

当基极电流为0时,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为0(这叫做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当基极电流很大,以至于三极管饱和时,相当于开关闭合。

如果三极管主要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那么这样的三极管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开关管

 如果我们在上面这个图中,将电阻Rc换成一个灯泡,那么当基极电流为0时,集电极电流为0,灯泡灭。

如果基极电流比较大时(大于流过灯泡的电流除以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三极管就饱和,相当于开关闭合,灯泡就亮了。

由于控制电流只需要比灯泡电流的β分之一大一点就行了,所以就可以用一个小电流来控制一个大电流的通断。

如果基极电流从0慢慢增加,那么灯泡的亮度也会随着增加(在三极管未饱和之前)

 对于PNP型三极管,分析方法类似,不同的地方就是电流方向跟NPN的刚好相反,因此发射极上面那个箭头方向也反了过来——变成朝里的了

Vo = Vcc-Ic*Rc是直流信号,用一个隔直电容将直流电压,也就是Vcc隔离掉,输出就只剩下Vo = -Ic*Rc了。

注意这里的Ic实际上不是真正的Ic,而是ΔIc,即由输入交流信号导致Ic变化的那部分. 输出电压跟输入电压反向,所以它是反向放大器

用水流和阀门来解释

对三极管放大作用的理解,切记一点:

能量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所以,三极管一定不会产生能量 但三极管厉害的地方在于:

它可以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放大的原理就在于:

通过小电流的输入,控制大电流!

假设三极管是个大坝,这个大坝奇怪的地方是,有两个阀门,一个大阀门,一个小阀门。

小阀门可以用人力打开,大阀门很重,人力是打不开的,只能通过小阀门的水力打开 所以,平常的工作流程便是,每当放水的时候,人们就打开小阀门,很小的水流涓涓流出,这涓涓细流冲击大阀门的开关,大阀门随之打开,汹涌的江水滔滔流下。

 

如果不停地改变小阀门开启的大小,那么大阀门也相应地不停改变,假若能严格地按比例改变,那么,完美的控制就完成了。

 在这里,Ube(基极、发射极间电压)就是小水流,Uce(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就是大水流,人就是输入信号。

当然,如果把水流比为电流的话,会更确切,因为三极管毕竟是一个电流控制元件。

 

如果某一天,小阀门没有水了,也就是小的水流那边是空的。

管理员这时候打开了小阀门,但因为没有小水流冲击的存在,所以,并没有大水流出来 ,这就是三极管的截止区

饱和区是一样的,因为此时江水达到了很大很大的程度,管理员开的阀门大小已经没用了

如果不开阀门江水就自己冲开了,这就是三极管的击穿 

在模拟电路中,一般阀门是半开的,通过控制其开启大小来决定输出水流的大小。

没有信号的时候,水流也会流,所以,不工作的时候,也会有功耗 而在数字电路中,阀门则处于开或是关两个状态。

当不工作的时候,阀门是完全关闭的,没有功耗 

最后说明:

三极管并不是因为有3个脚才称之为三极管的,如果看到一个3脚的元件就轻易的判断是三极管会犯错误的,比如三端稳压器LM7805、LM7912等,比如3个脚的电源芯片TOP203等,看到不熟悉的元件请查资料,以免错误见过有人用三极管去代替78L05,太狠了。

电源知识基础篇:

线性稳压电源原理

 这里说的线性稳压电源,是指调整管工作在线性状态下(就是工作在放大区啊)的直流稳压电源。

调整管工作在线性状态下,可这么来理解:

RW是连续可变的,亦即是线性的。

而在开关电源中则不一样,开关管是工作在开、关两种状态下的:

开——电阻很小;关——电阻很大。

工作在开关状态下的管子显然不是线性状态。

设电源电压Ui是不稳定的(当然得比负载电压高喽),假如Ui升高了,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公式,我们只要调大可变电阻Rw的阻值,增大Rw上的压降,使得负载电阻RL上分到的电压符合我们的需要就行了

串联电阻分压公式:

Uo=Ui×RL/(RW+RL),学过中学物理电学的应该没忘记吧

 如果我们用一个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来代替图中的可变阻器,并通过检测输出电压的大小,来控制这个“可变电阻”阻值的大小,使输出电压保持恒定,这样我们就实现了稳压的目的。

这个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是用来调整电压输出大小的,所以叫做调整管,

注意,图中的参考电压是不变的,稳压二极管的功劳哦

稳压过程:

 假如输出电压↑→误差放大管基极电压↑→误差放大管基极电流↑→误差放大管集电极电流↑→调整管基极电流↓(减小的那部分基极电流哪去了?

被误差放大管集电极分流了,*^__^*)→调整管等效电阻↑→输出电压↓,完成了调整的目的

我们得掌握这个过程,不掌握这个过程,以后也就学不下去了

反之也一样,↑变↓,自己分析啦

 由于调整管相当于一个电阻,电流流过电阻时会发热,所以工作在线性状态下的调整管,一般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效率不高。

这是线性稳压电源的一个最主要的缺点。

 但线性稳压电源的优点也是开关电源不可比的:

调整速度快、纹波小、干扰小,正是这些优点,使得线性稳压电路在数字电路、CPU供电(家电中的)、信号处理等对电源质量要求较高的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想要更详细的了解线性稳压电源,请参看模拟电子线路教科书,这里讲解的是稳压控制的具体过程

 补充:

今天说的是串联型稳压电源(调整管是串联在电路中的),这是平时接触最多的一种线性电源,还有一种叫并联型稳压电源(调整管是并联在电路中的,或者说调整管与负载并联来调节输出电压(这种电源在发烧级音响电路中会见到,缺点不说了,优点就是调整速度极快、内阻最低,既然是发烧,就不考虑效率了啊,追求的是最好效果)

开关电源原理讲解篇

此图为5V/400mA 开关电源电路

关键点元件:

U1:

光耦PC817,稳压之用,可与光耦PC621直接互为代换

U2:

TL431,精密恒流源,稳压之用

Q1:

13003,在本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为什么称开关电源,就是这个道理)。

可用13005、13007、13009直接代换,此4个管子,右面可代换左面,左面不能代换右面

Q2:

9014,本电路中起稳压、过流保护2个作用

R6:

启动电阻,如通电前烧毁,则电路不能工作,如工作中烧毁,不影响电路继续工作,但关机后再开机则电路不能启动。

R5、C3:

维持电路振荡的反馈元件,如损坏,轻者Q1发烫,重者电路不能工作、Q1烧毁

D5、R3、C2:

尖峰吸收元件,如损坏,轻者Q1发烫、重者开机瞬间Q1击穿

D6、C4:

提供稳压元件工作的电源之用

R2:

过流保护元件,如电阻值增大,会引起电源的带负载能力下降,严重者电源不能工作

工作原理(单独元件的机理请查看有关电子基础书):

【34绕组有一个黑点(同名端),图中错了,应在4端,图是网上找的,偶可不会画图哦】接通220V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后的不稳定300V直流电分2路:

1路经开关变压器L12绕组加到Q1集电极。

另1路经启动电阻R6加到Q1基极,Q1正偏置,进入放大状态,C极、L12流过电流,因为L12是一个线圈(即电感),由于电感的自感作用,L12感应出电动势(1正2负),此电动势经T1磁芯耦合至L34,L34感应出3正4负的电动势,此3正4负的电动势经C3、R5正反馈至Q1的B极,这个正反馈是强烈的,Q1迅速由放大状态进入饱和导通状态(同时L12也储存了磁能),即C极电流不再增大,L12的电流也不再增大,由于L12是电感,此时的L12则感应出1负2正的电动势,同理,L34为3负4正(此时L12储存的磁能释放)同理,L56为5正6负,Q1反偏置,Q1迅速由饱和区→放大区→截止,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强烈过程,5正6负的电动势经D7、C6整流、滤波后输出继续上述过程,电路就维持了振荡和输出

稳压过程因某种原因,输出电压上升→U1的1端电压上升、U2的32电流增大→U1的1、2电流增大→U1内部的LED亮度增大→U1的3、4端电阻减小→Q2的B极电压上升(实际上是B、E 结电流上升,为表述方便,这里说B极电压上升)→Q2的C极电流上升→更多的分流了R5、C3 的正反馈电流→Q1正反馈减小→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下降

过流保护因某种原因,Q1过流或输出过流→Q1的C极电流增大→R2电流增大→R2上端电压增大→Q2的B极电压上升→下面类似稳压过程:

Q1的B极电流减小→Q1导通强度减小任何一个自激式开关电源(本电路为自激式并联形开关电源),都有启动电路、反馈电路、稳压电路,也是自激式并联形开关电源的3要素,开关电源的应用现在越来越多,开关电源的故障率在整机电路中也是高居榜首(不完全统计,故障率60%以上),作为一个维修人员或者是电子爱好者,必须得掌握开关电源

从零开始学电源------外观篇

从零开始学电源

——电脑电源知识简介 

在动笔写之前,我在QQ上随机调查了10位“热心观众”(普通用户,非超频玩家),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一套电脑主机里最主要的配件。

其中,六位回答CPU,三位回答主板,剩下一位很主观地回答说是显卡…… 

在中国,各厂商热炒的概念多集中在CPU,主板等通常的三大件上面,在这种刻意的“误导”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完全拉到厂商和媒体意向中的轨道上来,且这种风一直吹到现在仍然有很大市场。

08年市场各中配件的价格大多与股市紧密挂钩,呈“飞流直下三千尺”状下挫。

细心的用户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平时几乎没有注意过的主机电源,价格却波澜不惊,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动静,电源的坚挺与几大件的疲软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说CPU是计算机的大脑,主板是计算机的躯干,那么电源就是给计算机提供能量的“饭盒”。

如开头的调查一样,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电源的重要性。

对一般用户来说,稳定性是最主要的。

但是由于一些用户对电源持“将就”的态度,这就给了一些杂牌电源生存的空间,而杂牌电源必然不能给用户供应稳定的电力支援,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不断出现蓝屏死机等现象。

记得铝电解电容盛行的年代,主板上供电部分的电容如果在日常使用中爆掉,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电源的毛病,由此可见电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次我们就从电源的基本知识讲起,看图跟大家一起认识一下这位无名英雄——电源。

 

外观篇 

首先说说电源的整体,一般来说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用来供电的盒子就可以了。

它的大小体积中,宽和高是一般是固定的,只有长度不确定,至于最长的是多少,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

以上可以看到电源输出端,接头连接到各种设备以提供电源。

这里的接头包括了24pin(可拆成20+4pin),4pin(CPU,显卡供电),6pin、8pin(显卡),大D口4pin(硬盘,光驱,显卡),小4pin(软驱),15pin(SATA硬盘)。

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源下置式的机箱,由此看来,线缆长度应该也要得到大家注意了。

有的还会在电源输出线上套一个尼龙线管,起到线卡子的作用,同时也使产品美观了很多。

在尼龙管末端的环可以让尼龙管和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其实就是一个中间有一点突起的橡皮管。

此外可能有的产品还会附赠一些转接头,方便用户使用。

说说电源外壳,一般来说是金属的……(你给我找个塑料的看看)目前种类众多的电源中,做完防锈处理后大多都是采用简单喷漆处理,成本低,实现方式简单,但缺点是耐腐蚀性差,尤其是有些厂商防锈处理有时都会省略。

在气候潮湿地区使用这种电源,一段时间以后,电源的边角接合处会开始有铁锈出现。

电源外壳被腐蚀,对内部的电路保护就是一种威胁,唇亡齿寒那。

所以,好一点的电源会采取镀锌处理,高档的则会采取镀镍处理,这两种处理方式的抗腐蚀性都非常好。

有的电源比如无风扇电源会直接使用铝合金做外壳,铝合金的外面有自然生成的很薄而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锈。

一般看到有颜色的铝合金,尤其是黑色,一般采用两种工艺:

一是电镀工艺,二是阳极氧化工艺。

前者咱就不说了,后者是把要处理的铝合金作为阳极进行电化学反应,然后阳极失电子被氧化,铝合金表面就形成了一层氧化铝,因为氧化层的厚度和致密程度与自然氧化有所不同,所以染料就可以附在上面了。

然后说说电源的散热,一般来说有这么几种方式。

大风车式:

单个风扇,且位于电源横面顶部位置,从8cm起,12cm、14cm等等不一而足。

通常来说,相同转速下,大扇叶风扇相对噪声大一些,大扇叶是通过低转速来换取静音的(市面上的静音电源由此而来),低转速的同时保持相当的风量。

风扇向下吹风,通过电源上的散热孔,把热量从电源里带出去。

这是很多产品都采用的一种方式。

 大风车的劣势是电源内部下面的风道比较乱,转速提高的时候噪音增加比较明显。

Ps.大风车散热方式虽然普遍,但散热过程中电源内部也存在死角,因为大风车的风扇向下吹风时,风走向的横截面大概是相当于一个正立中空的梯形,风在风扇下方向外边扩散,所以在电源内部的底部边角与顶部的四个角处,气流没有通道,反弹回来形成集中的漩涡,这部分的气压相对较高,气流就不容易吹进去,流量相对减少了很多,散热也就受影响。

如上图所示,很多产品在这些部位开孔以便于更好地散热,这样的开孔使得风阻变小,所以吹到下面去的气流能直接吹出去。

但是问题出来了,吹出去的热风吹到机箱里面了,这对机箱里的散热是很不利的。

外侧吸风式:

单个风扇,位于电源外侧散热孔处,受限于面积,一般采用8cm风扇。

 目前很少见了。

内部吹风式:

单个风扇,位于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