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244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docx

完整版杨资毕业论文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2014届)

 

题目:

高速铁路的质量与管理

系(部):

铁道运营管理系

专业班级:

铁运1104班

姓 名:

杨资

指导老师:

刘沛文

 

2014年6月9日

摘要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铁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当前大规模、高标准的高速铁路建设背景下,需要有与高速铁路建设新形势、新问题相适应的管理思维和方法手段。

本文运用标准化管理理论及系统分析方法,结合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探讨解决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研究了高速铁路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与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内容。

从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入手,调查分析了高速铁路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和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讨论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

以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利用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该项目,对所提出的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和应用。

关键词:

高速铁路,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动态2

1.3研究的主要内容8

1.4研究的方法及技术线路8

2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10

2.1基本概念界定10

2.2高速铁路工程技术特点和质量要求13

2.3高速铁路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14

2.4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17

3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模式21

3.1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21

3.2高速铁路建设质量标准化管理23

4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27

4.1高速铁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27

4.2高速铁路工程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29

4.3高速铁路工程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33

4.4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34

4.5基于AHp法的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36

5结论与展望40

5.1主要研究成果40

5.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1

参考文献42

致谢43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

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迎来高速发

展的黄金机遇期。

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中央作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把加快铁路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大批铁路重点工程获批开工建设。

2008年,全国铁路完成基建投资超过3,300亿元,是“十五”期间铁路基建投资总额的108%。

2009年,全国铁路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同比增长79%。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披露,2010年全国铁路基建投资将再攀升37%,达到创纪录的8,235亿元。

铁道部预计,未来三年铁路平均每年将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以上,铁路建设项目将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随着我国首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最高运营时速350kln)。

例如,基础设计图完成后,随即进行基础施工,在此期间由结构工程师进行结构设计;结构图完成后,随即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在此期间由建筑工程师进行建筑施工详图设计。

推行快速建设法时,还将采取一系列设计及施工措施。

通常,业主对于推行快速建设法持积极态度,通过在初步设计己完成的施工图阶段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做法,并组成~支配合良好的业主~设计题~承包商队伍,能够有经验地处理快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11]。

1.2.2国内研究述评

国内关于质量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全面质量管理(TQM)和质量管理体

革开放以来质量管理思想的一场革命,也是我国质量管理史上一次空前而影响深远的质量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

从1978年我国引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普及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有计划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提出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要求;到1983年政府设立国家质量管理奖,开展全国创建质量效益型体系国际标准,1993年国家制定、实施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标准,推行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的贯标认证工作;以及90年代后期以来开展的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推动现场管理评价活动等,始终都是围绕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展开的。

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乃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4年《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式是在ISO9000族标准基础上产生的以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质量管理模式。

它要求企业关注顾客和市场,关注社会,关注员工,承担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竞争能力;同时,要求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强调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的特点表现为质量内涵的拓展,关注竞争力的提升,聚焦于经营结果,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成熟度,其本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

国内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文献主要有:

肖志勇(2007)在“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研究”中研究了国外政府参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思想特征及内容特征,梳理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文章通过与国外政府角色的对比,认为监督形式的采用不是保证质量监督效果的关键,而健全的质量管理法规体系是质量监督有效的保证,指出政府监督应着重于促使建设各方质量意识的建立,以及从制度上保证其贯彻执行[12]。

章凌云(2005)的“工程质量管理及工程质量保证担保”认为工程质量风险是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风险,文章探讨了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产生的主要问题—工程质量的最后负责人、市场主体间的关系、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中引入质量保证担保及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有效性,解决了现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产生的部分问题[13]。

罗晟(2009)在“建设工程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当议”中分析了我国建设工程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实行建设工程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的意义,并从法律法规、宏观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方面,对我国发展建设工程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提出了创新建议[14]。

安国栋(2006)在“树立前瞻意识运用系统理论完善新时期铁路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中提出,完善新时期铁路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有效实施铁路工程建设投资、质量、安全、工期和环境控制,全面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5]。

吴明友(2006)在“贯彻执行验收标准确保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中指出,《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是客运专线验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执行验收标准,要求客运专线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认识验收标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掌握验收标准的质量控制方法和主要技术内容,文章强调,贯彻执行验收标准应注意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与建设项目的特点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16]。

谢洪涛(2008)在“我国重大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及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实施和工程监理作用的发挥提出了建议[17]。

周国华(2009)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建设项目质量管理风险因素分析”,针对首次进行的高速铁路建设其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历史经验和资料且现场数据难以收集等特点,运用贝叶斯网络法研究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的关键质量风险因素,并给予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18]。

于孟钧(2000)在“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研究”中认为质量管理模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实际,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应采用“政府监督、企业自控、社会监理、用户评价”的质量管理模式[5]。

1.2.3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质量管理的实践发展

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成功开通运营,从此拉开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帷幕。

高速铁路技术的原创者是日本、德国和法国,日本新干线的运营时速是300Kmh,在线路平顺性、行车安全性、旅客乘坐舒适性等方面,与传统铁路相比都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要求各类结构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动力特性,主要结构有明确的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铁路建设总的目标是达到世界一流高速铁路水平,其内涵为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装备水平和一流的运营管理。

一流的工程质量,就是线路基础设施实现一流的设计、施工、监理和一流的工程管理,使工程质量达到国际高速铁路建设标准,经得起运营和历史的检验。

一流的装备水平,就是采用成熟、先进、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使通信信号、机车车辆、供电和信息化等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流的运营管理,就是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实现运输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保证工程质量是建好高速铁路最本质的要求。

高速铁路建设的质量目标是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具体而言,即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

高速铁路建设技术新、标准高、规模庞大、系统复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客观上要求铁路建设管理采取高度集中、预控式、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设备,强调科学的检测手段。

建设一流的高速铁路,如沿用以往的施工做法,还采用简单的“看、摸、敲、照”,即使有再好的设计水平,工程实体质量和使用功能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例如高速铁路路基工程需要严格控制工后沉降,桥梁、隧道等主体结构采用耐久性混凝土,满足设计使用寿命100年的要求,就需要在地质及环境条件判定方面,在填料及原材料选用方面,在填筑压实、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面做出必要的规定;在检测手段方面,如隧道洞身开挖环节,为严格控制欠挖,要求必须采用自动断面仪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等等。

高速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对传统铁路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等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施工方法和理念。

2.3高速铁路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3.1高速铁路工程主要质量问题

从铁道部建设司、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铁道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等部

门2009年下半年对京沪、武广、郑西、哈大、京石、石武等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进行检查的情况来看,当前高速铁路建设中,以下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1)路基工程

一是路基填筑不规范。

填料粒径超标、级配不良,虚铺厚度超标,断面加宽不够,边坡碾压不实,雨季冲刷严重。

二是路基挡护及排水工程质量问题突出。

表现在支挡工程不按设计要求施作甚至偷工减料,浆砌作业质量通病多发,沉降缝和反滤层粗制滥造,预应力坡面锚索长度不够、数量不足、防锈处理不到位,甚至有个别锚索不张拉就使用的现象,排水系统不到位、不完善、不畅通等。

三是地基处理质量控制手段偏弱,特别是CFG桩和岩溶注浆造成的质量隐患较多。

(2)桥梁工程

一是桥梁基础施工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随意改变成桩工艺,无变更手续钻改挖;基桩桩头与承台结合部分质量控制不好,桩头伸入承台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现场不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泥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等方面。

二是现浇梁施工质量控制较差。

突出表现在钢筋加工和连接问题多、预应力管道定位不准确、张拉压浆封锚不及时不规范等。

(3)隧道工程

一是擅自变更开挖方法,导致围岩变形严重,安全隐患较大。

二是初期支护不规范、不及时。

喷射混凝土工艺落后,作业环境和施工质量差,锚杆少打现象普遍,钢架间距超标,拱脚悬空,安全隐患突出。

三是仰拱和二衬施工不及时,与掌子面距离不满足规定要求。

四是防水作业不规范。

防水板、止水带安装位置不准确,连接质量差甚至有破损。

五是超前地质预报和变形量测措施不够,资料不全甚至编造资料、弄虚作假。

六是隧道洞门防护工程施作不到位。

(4)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控制

一是材料进场质量把关不严。

例如对部分客运专线和普速铁路的碎石、砂、减水剂及土工格栅进行的检测,结果就不容乐观,客运专线和普速铁路原材料的不合格率分别为:

砂是6.4%和10.8%,碎石是11.5%和12.4%,减水剂是14.8%和20.6%。

土工格栅的抽检不合格率则高达23.4%。

二是原材料现场管理不规范。

表现在原材料未经检验就投入使用,原材料更换后配合比未作调整,拌和站配合比数据管理混乱,称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等方面。

(5)无砟轨道

一是程序执行不严格。

表现在沉降观测周期不足就组织进行评估;在沉降评估报告和产品CPⅢ精测网未通过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始无砟轨道施工,致使因后期沉降超标造成大面积返工等。

二是无砟轨道的施工作业精度不够。

(6)其他方面

综合接地系统施工工艺粗糙,接触网施工一次精度到位率低,站前与站后接口施工处理不当,站房施工组织安排不合理,设计考虑不周,过程控制不严等问题,对四电设备安装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3.2影响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的原因分析

(1)勘察设计方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勘察设计工作质量不高,如地质勘察深度不够,安全措施不强,盲目套用设计标准和通用参考图,选用标准不当等;勘察力量投入不足,如钻探数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外业资料深度不够,致使地质判释不准确,造成局部选线方案或工程措施失误等;专业设计相互脱节,如设计前不沟通,设计后不优化,站前和站后工程接口部设计不细不全,主体结构和防护工程的设计方案及措施可靠度偏低,致使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等。

(2)施工方面

施工过程中,质量责任制不落实,不严格按施工图施工,随意改变施工工艺或简化施工程序,原材料把关不严,分包转包,无证上岗,偷工减料,编造虚假验收资料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此外,施工企业不重视施工技术、工艺的创新,科技攻关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施工水平偏低,在软基处理、桥梁线形观测、复杂地质隧道变形控制、无砟轨道施工、耐久性混凝土生产试验等方面技术能力不足,也使得工程质量要求难以得到保证。

(3)监理方面

现场监理的读职、失职,对质量通病和违规行为的熟视无睹,旁站监理的形同虚设,是导致现场施工质量严重失控的重要原因。

(4)建设单位方面

建设单位核心作用发挥不好,管理手段不落实,处罚力度不严格,是质量安全责任无法逐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的重要原因。

综上可见,要建设高质量的高速铁路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在项目研究决策、勘察设计深度、施工组织管理、科技运用创新、检查监督力度等方面进一步更新

理念、落实责任。

2.4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2.4.1影响铁路工程质量的七个生产要素

铁路建设项目产品的实现以施工技术管理、工程检测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为核心过程。

核心过程的对象和目的是通过对构成工程实体物资、设备的应用,形成满足验收标准的工程实体。

同时,核心过程本身的实施也需要必要的资源保障和管理控制活动的支持。

对于铁路施工企业,这些资源和管理支持活动可以概括为“人”、“基”、“料”、“法”、“环”、“信息”、“财务”七个生产要素。

其中每一个生产要素若不能及时提供,或者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都会影响到核心流程的实施和落实,使铁路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人

“人”是指人力资源。

铁路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可分为四类:

一是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包括机关、项目部、作业队的行政管理人员);二是工程经济、技术类专业人员;三是技术工人队伍;四是外部劳务队和劳务人员。

人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体现在领导者的素质,人的理论、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人的违纪违章等方面。

(2)基

“基”是指基础设施(ISO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将“基础设施”定义为“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包括总部机关办公活动涉及的办公场所和设施(含网络和通讯),工程项目驻地的生产、生活设施,工程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工程装备等。

施工机械设备是铁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正确、合理地选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必须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检查验收、安装调试、试车运转及日常使用的操作、维修与保养加以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3)料

“料”是指产品实现所需的消耗物品,主要包括企业和项目的办公消耗物品,工程所需的主材、地材,作为工程项目组成部分交付业主的设备,以及周转材料、其他辅助消耗物品(油料、炸药、试剂等)。

各类工程材料、构配件、半成品是铁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其质量是铁路工程质量的基础。

工程材料、.构配件、半成品选用是否合理、材质是否合格、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将直接影响工程的结构可靠度、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

例如对大量使用的水泥应检验其细度、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理化性能指标,如果使用质量不合格或因保管不善、放置时间过长、受潮结块造成失效的劣质水泥,就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危害。

(4)法

“法”是指管理体系所涉及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包括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方法,项目组织的方法,合同、质量、安全、成本、环保、科技创新、施工技术、试验检测、企业资质、计划统计等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项目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组织是否得当,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等,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铁道部推广的新技术,如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脚手架应用技术等,对确保工程质量和消除质量通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5)环

“环”是指工作环境(ISO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将“工作环境”定义为“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有别于环境保护的概念,它主要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作或施工作业环境的管理。

影响铁路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地质、水文、气象)、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作业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和周边环境)等。

环境条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复杂多变,应当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预见环境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多种因素,实施积极主动的控制。

例如,在冬期、雨季、风季、炎热季节施工时,应针对工程特点,尤其是对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高空或水上作业等制定季节性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塌陷等危害。

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施工污染,实现文明施工。

(6)信息

“信息”是指文件的控制、企业经营档案、信誉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程项目内部的沟通及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以及工作过程中有关记录的形成与管理(含竣工文件的相关要求)。

(7)财务

“财务”是指企业围绕投资融资、资金管理、非生产性开支等的控制,主要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承担。

2.4.2高速铁路工程施工关键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影响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在总结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归结为人员素质、工程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工期、工程单价、管理水平和环境因素八个方面,在案例项目开展实地调研(调查表见表2-l),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见图2-1)。

表2-1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关键影响因素调查表

影响因素

对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所产生的影响

完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能较好地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基本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不利影响很大需要大力完善

人员素质

工程材料

机械设备

施工方法

工期

工程单价

管理水平

环境因素

调查统计显示,有关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工程造价、工期、工程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因素和机械设备。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各影响因素中,项目管理水平、施工人员素质、工程造价和工期因素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需要进

一步完善和加强。

图2-1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关健影响因素调查统计

3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3.1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当今世界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是对项目目标要素的集成管理,能够快速提高管理工作绩效。

为了有序高效地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建设精品工程、安全工程,铁道部在总结经验、吸纳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既符合铁路工程建设实际,又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的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即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

3.1.1管理制度标准化

其内涵是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体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和“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项目机构管理制度。

具体要求是:

(l)铁道部负责制定发布铁路建设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含造价标准)等。

(2)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办法、标准,铁道部没有制定的应及时予以补充完善,并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细化实施办法,同时组织对参建单位作业标准的审查。

(3)参建单位应根据其工作内容和职责,对铁道部、建设单位制定的制度、标准进行细化、量化,形成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现场作业标准。

3.1.2人员配备标准化

其内涵是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使项目管理机构成为实现建设目标的工作团队。

具体要求是:

根据相关规定和工作需要,开展组建项目管理与作业机构、配备人员、组织人员培训与考核等工作。

(1)建设单位应抓好内部人员培训并组织考核,把参建单位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要求等纳入招标文件及合同,审定参建单位人员培训方案,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施工单位应按要求组建项目部,积极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建设标准化作业队,全面提升作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对现场人员进行考核,对不能达标的及时予以更换。

3.1.3现场管理标准化

其内涵是有效整合现场资源,将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把现场

布置要求、检查内容、检查方法等转换为工作标准。

具体要求是:

(l)建设单位应按建设目标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项目的总体生产布局,审查大临设施设计并检查落实情况;与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协调落实资金到位、征地拆迁、外部配套电源等问题;组织技术攻关与创新活动;核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场人员;监督检查大型机械设备的配置、使用与维修,材料供应、管理及试验室工作;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现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2)设计单位应依据合同约定完成勘察设计,按照设计图纸供应协议约定的时间、批次交付施工图,做好施工图技术交底、现场地质资料核对确认和测量控制网维护等工作,按规定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