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9545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docx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篇一: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txt>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需要___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

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项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理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

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

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

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

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呼!

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人纯实不欺欺:

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

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

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

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

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译文:

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译文:

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只答出四个且意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四、句名名篇默写。

(8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⑶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⑷中通外直,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⑸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⑹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⑻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

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

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

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

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

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

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

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

原来,端午又到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

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

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

请简要分析。

(4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

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

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

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

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

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

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

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

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

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

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

?

都写在肉体上。

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

他所做的不是凯旋门,而是“地狱之门”。

这是一大转变。

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

“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人间之门”,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和悲痛,奋起和陨落。

罗丹

【篇二: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class=txt>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

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

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

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

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欺:

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

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

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

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

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傀是名门之后。

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4)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5)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6)▲,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

说?

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

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

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篇三: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ss=txt>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

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

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

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

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

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

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

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

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

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

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

吝啬..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