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678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docx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二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树德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三会考)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

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2.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独揽朝政,横行霸道,先后立了三个皇帝,毒杀一个皇帝。

这体现了东汉

A.宦官乱政B.外戚专权C.文官主政D.文化专制

3.(2019·山东中考模拟)中国古代印章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印章中可以用来印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9·辽宁初一期末)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西汉初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东汉初年,也出现了一个治世“光武中兴”。

其中“光武”是指(  )皇帝

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恒

5.(2019·河南中考模拟)下列图片中文物呈现的内容,共同描绘了中国古代

A.丰富的社会图景

B.激烈的征战场面

C.繁忙的生产景象

D.盛大的出行场景

6.(2018·吉林初一期末)东汉后期农民起义的名称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

C.黄巾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7.(2018·海南黎安初级中学初一月考)什么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A.大泽乡起义

B.军阀割据

C.黄巾起义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2018·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初一月考)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可见该同学认为黄巾起义的主要原因(  )

A.政治黑暗B.经济萧条C.皇帝幼弱D.文化专制

9.(2019·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中考模拟)“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局面(  )

A.光武中兴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王莽改制

10.(2018·山东初一期末)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从而动摇了东汉统治的是

A.外戚官宦交替专权

B.州牧割据

C.黄巾起义

D.光武中兴

11.(2018·河北初一期末)官逼民反,中国历史上因为剥削和压迫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黄巾起义也在其中。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相同点的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C.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12.(2019·信阳市第九中学初一月考)如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塑像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假设他说唱的内容是歌颂当时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他赞美的应该是

A.“文景之治”

B.孝文帝改革

C.“光武中兴”

D.刘备在成都称帝

13.(2018·吉林农安县第三中学、农安三中初一月考)公元9年,建立新朝的是

A.商汤

B.汉武帝

C.王莽

D.刘秀

二、填空题

14.(2017·甘肃初一期末)东汉后期,_________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起义。

三、综合题

15.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材料一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期间国势昌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材料二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

材料三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

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

三十六方的教众,有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2)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

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建立的,而刘秀称帝是在公元25年,也就是公元后的25年,按公元前202至公元前1年计算是201年,公元后是25年,加起来是226年。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B

【解析】

【详解】

根据“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独揽朝政”等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本题中属于外戚专权,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B

【解析】

【详解】

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印章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印章中可以用来印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有①②④,秦朝、汉朝及清朝都属于我国统一时期,秦朝对南郡的管理,汉朝对匈奴颁发官印,清朝对西藏的管理都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B项正确。

③反映的中外交往,与题意无关,排除ACD,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相关知识。

4.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C符合题意;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彻是汉武帝,属于西汉时期;刘恒是西汉时期的汉文帝,故A、B和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5.A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的情境。

顶与底有神兽环绕,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这里是一个战场;“东汉出行壁画”,生动地形象再现了汉代社会的生态;“东汉弋射收”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因此图片共同描绘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图景。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只是反映一个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领导的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故正确答案为C。

AD是秦末农民起义,B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大泽乡起义属于秦末农民起义,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

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但不属于农民起义,故B不符合题意。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史称黄巾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故C符合题意。

东汉中期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但不属于农民起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

这种政治黑暗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东汉末期,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故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是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故选A。

9.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此后,东汉政权就在外戚与宦官的争夺打斗中摇来晃去,皇帝就似任人摆弄的布娃娃,完全成了傀儡,B项符合题意;“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的盛世局面,A项不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C项不符合题意;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巨大的冲击,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故C符合题意;外戚官宦交替专权、州牧割据是引起黄巾起义的原因,故AB不合题意;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的盛世局面,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1.C

【解析】

【详解】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都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社会矛盾尖锐而爆发,属于相同点,故A不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王朝的统治,属于相同点,故B不符合题意。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具有突发性,东汉黄巾起义则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准备,故C符合题意。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而失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刘秀统治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说唱俑》赞美的应该是“光武中兴”,故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出现的盛世,故A不合题意;北朝的孝文帝改革,东汉不可能赞美,故B不合题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东汉已经结束,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东汉、假设他说唱的内容是歌颂当时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3.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9年,建立新朝的是王莽,故C符合题意;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故A不合题意;汉武帝是西汉的第四代皇帝,故B不合题意;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二、填空题

14.张角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历史上非常大的战争,就是远近闻名的黄巾起义。

它主要由张角发起,参与起义的主要是太平教的信徒。

解析:

张角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历史上非常大的战争,就是远近闻名的黄巾起义。

它主要由张角发起,参与起义的主要是太平教的信徒。

三、综合题

15.

(1)释放奴婢和镜子残害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光武中兴。

(2)黄巾起义;太平岛;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

这次起义是利用宗教组织发动起来的,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3)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时局动荡不安,人民反抗情绪日益严重,爆发了黄巾起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可知刘秀在位时释放奴婢和镜子残害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秀是光武帝。

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张角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起义。

这次起义的特点是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

这次起义是利用宗教组织发动起来的,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3)根据材料二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于是爆发了黄巾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