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9692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

 

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试行)

学校名称(盖章):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

贵州省教育厅

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

590101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计算机类

修业年限:

三年

申请时间:

2010年12月10日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目录

1.高等职业院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负责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新增专业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

⒑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⒒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填表说明

1.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五份)。

2.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5.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1.高等职业院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专业名称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专业代码

520110

修业年限

高中后三年

学校举办高职

教育的年份

10年

现有高职专业(个)

34

学校招生面向

全国

本校已有的相近高职专业及开设年份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2000年

拟首次招生时间

及招生数

2011年/50人

三年内计划

发展规模

150人

师范专业标识

(师范S、兼有J)

地属院系名称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字)

年月日

学校审批

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注:

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新的目录外专业请填写建议代码。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址

贵阳市白云大道245号

邮政编码

550008

校园网址

独立设置高职

高专院校时间

2000年

在校总生数

7673

高职毕业生届数

8届

教师总数

449

专任教师数

281

外聘教师数

63

兼职教师数

140

全日制在校生数

7673

生师比

14.18

学校教师中具有

研究生学位数

34

学校教师中具有“双师型”数

103

具有“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46.61

占地面积(平方米)

353298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54.89

校外实训基地(数)

89个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3477.242万元

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及附属用房占有面积

21550平方米

图书总数(册)

372540册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应包括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专业筹建情况、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的方面的内容)

一、国内外计算应用技术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种重点工程:

公路、铁路、大型和特大型建设项目不断开工,西部大开发7000多亿元预计投资,为应对金融风暴国家投入40000亿扩大内需,十一五计划中提出打造重点城市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等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全国对各种工程机械的需要量必将大幅度增长。

1.国际计算机应用技术行业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也越来越快地走近我们,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支柱。

本文对计算机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的应用现状

(一)计算机用户增多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使得国家之间更快的了解,让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其次,由于电器行业竞争压力大,更新换代快,一台新的电脑上市要6000多,过几个月就会降到3000多。

再次是因为国家“家电下乡”的补贴政策促进了消费。

最后最主要还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计算机几乎成为家家户户都有的“电器”之一。

(二)计算机的用途

现阶段计算机的用途主要有七大类。

第一类是娱乐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看vcd、听音乐、玩游戏以及聊天等。

第二类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计算机被大量地应用于科学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计算,这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第三类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用计算机对数据及时地加以记录、整理和计算,加工成人们所要求的形式,称为信息处理。

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始数据多,处理量大,时间性强,但计算公式并不复杂。

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已经不再只是进行科学计算的工具,计算机更多地应用在数据处理方面。

我们不可以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

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录入、排版、制版和打印,比传统铅字打印速度快、效率高,并且使用更加方便;用计算机通信即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进行数据交换,可以方便地发送与接收数据报表和图文传真。

第四类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们工作条件,节省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等。

第五类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的一项实用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生产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对保证产品有重要作用。

第六类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一个大型系统是在60年代由美国伊里诺大学开发的plato。

现在世界上发展的各方教学软件已无法准确统计。

cai的专用软件称为课件,是cad的一大分支,它可按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不同领域内容进行分类。

第七类是人工智能。

计算机有记忆能力,又擅长进行逻辑推理运算,智能模拟亦称人工智能。

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以替代人类部分脑力劳动,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方向。

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将成为智能模拟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具有一定“学习、推理和联想”能力的机器人的不断出现,正是智能模拟研究工作取得进展的标志。

智能计算机作为人类智能的辅助工具,将被越来越多地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国内计算机应用行业现状

九十年代计算机应用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发展信息化的阶段,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信息化建设,金字系列信息化工程启动建设,电子商务开始较快的发展,工业自动化、企业信息化、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装机台数90年50万台,95年330万台,2000年已达2200万台,比90年增长40倍,2002年已达3800万台,工控机几千万台。

嵌式入计算机几亿台。

1.1 我国计算机拥有量、互联网用户、网站数飞速增长

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网站及域名“九.五”期间飞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

         1996   1998   2000   2001   2002

计算机安装台数  630万  1100万  2200万  2800万  3800万

联网计算机台数  2.9万  74.4万   892万  1254万 2083万

互联网用户    10万   210万  2250万  3370万  5910万

域名数           1.83万  12.2万  12.7万 17.9万

网站数           5300   26.5万  27.7万 37.1万

上述计算机台数是通用台式机,我国还有工控机上千万台,嵌式入计算机几亿台。

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网络化。

1.2电子政务工程全面启动并初见成效

“2002年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政府采购投资就有350亿元(硬件250亿,软件45亿,信息服务55亿元)比同期增长25%,2002年7月国信办公布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包含三大措施:

1)建立两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内网处理办公,外网处理部门间及企业、公众服务义务。

2)推进12项金字工程建设,(金税、金关、金财、金审等)。

3)加快重要战略性数据库建设(人口、农业信息库等)。

全国各级政府正在实施中,各级政府申请的域名2001年1月4615个,2002年12月已有7796多个。

在有的省,乡镇政府已全部上网,各级政府网站都已在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开辟了与公众沟通交流和提供服务的渠道,不少地方政府建立了面向了群众的信息发布查询系统,设立“市长信箱”、“政府信箱”,方便公众参政议政。

北京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立了142个政府网站开展80多项网上办公项目,提供下载办公文告表格565种。

、上海建立了143个政府网站,实现跨部门工商网上并联审批,过去要化30多天跑18个部门现只消5天跑1个部门就完成。

广州市已建立了76个政府网站、93个应用系统,如43个部门在“企业注册和年检并联审批系统”进行网上审批等,青岛电子政务工程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科技部评为全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之一,创下技术性能最先进、信息资源最丰富、访问量最大等政府网站建设多项纪录,在电子政务战略、技术研究及电子政务规划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

海关等部门建立电子口岸系统,在网上进行进出口报关通关业务管理,企业可以在网上完成报关通关手续。

全国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点已超过4000多点,基本建成全国性税务计算机网,全国2000多万户纳税人纳计算机管理,全国75%的税款通过计算机征收,防伪税控系统已在全国推行,税务部门在部分地区开展网上申报与缴税的试点,网上征税已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部分省市实现,网上政府招标采购已在部分省市开始实施,如深圳市6亿元药品已在网上招标、采购。

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1.3 我国电子商务的环境继续改善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网络基础建设等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网上支付、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建设等条件)逐步完善,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即将出台,已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基本的条件。

网络带宽增加,国际出口带宽总量2002年比2001年增加23。

5%;全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10月8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北京、武汉两地成功投入运行,2003年2月底前完成在上海、天津、济南、沈阳、成都、西安、深圳和海口等11个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推广,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跨行、跨地区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

物流配送出现了一些进展,拥有我国最大传递网络的中国邮政加盟电子商务领域,一些专门为电子商务项目服务的专业配送企业也相继出现。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

行业认证中心,如电信、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经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

2002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也在趋于成熟,2002年完成电子签章条例起草工作,更多的法律正在酝酿之中。

1.4行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2002年外贸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极大改善,全国进出口许可证联网申领与发证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企业可以在网上申领进出口许可证;全国全口径进出口预警系统已进入调试阶段。

外经贸部早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在线广交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等站点,其中中国商品交易市场(China  ),已有8000多家企业近3万种商品在这个虚拟市场上常年展示,2002年又建立义乌小商品在线国际博览会,促进了小商品出口。

全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已实现电子化,金融业截止2002年11月发放各类银行卡4.69亿张,同比增长22%,2002年1月—10月发放2.1亿张,其中带银联标识的6000多万张,全国基本实现300个以上地级市各类银行卡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100个城市中98个城市部分或全部实现了当地银行卡跨行通用,各商业银行在40个城市的分支机构全部发行银联标识卡,实现跨行、跨地区运用,2002年9月底,银行卡累计交易额10.5万亿元,比2001年底增加43%。

`金融系统由人行和全国十二家商业银行联合建成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已开通运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均已开展网上业务中国工商银行2002年9月份网上银行交易额达5093亿元,突破月交易量5000亿元大关,创下该业务开办以来单月交易最好成绩,交易笔数共48.9万笔,交易量、交易笔数分别较上月增长50%和27%。

2002年1至9月工行的网上银行业务交易额已达3.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倍,交易额均列国内同业之首。

全国101家证券公司、239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2623家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

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措施,上海、深圳、北京等地证券公司在网上建立站点,能提供股市行情,网上进行证券在线交易(网上炒股),2002年4月17日,搜狐宣布与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网上证券技术服务。

随后(8月26日),双方合作的搜财网()正式开通。

2002年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开通了网站,部分已向电子商务型发展,中国人保的e-picc,平安保险pa18等,2002年网上销售保单等方面取得较好业绩。

中华纺织网推出了一种比邮件沟通更可靠、更简单、实时并能够让买家和卖家获得及时沟通的网络交易工具---BTOB实时在线沟通系统。

这套系统除拥有文字交流,文件传输的基本功能以外,还有实时提醒,安全性和权限控制,多人交流等功能。

进入该系统交谈的客户都能够通过对方的用户名查询对方的详细情况,由于进入该系统的企业都需要通过中华纺织网的认证,这样就可避免一些由于企业资信而带来的商业风险。

该系统的推出可避免客户长久不收信件而带来的商业利益的损失,同时又能加速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可让中国纺织企业上网实时谈“买卖”。

房地产交易系统搬到网上,2002年盛夏起,客户就可以通过安装在中国电信主机房服务器内的EES房地产信息在线交易系统进行房地产交易。

该系统是一套专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在线房产信息交易、管理的大型电子商务系统。

系统采用目前最新的B/S体系,Win2000作为开发平台,友善的操作界面,网站完全后台管理。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抽样调查,2002年,全国62.7%的零售企业建成了局域网,38.8%的零售企业在网上公布商品信息;17.9%的零售企业提供网上购物方式;只有3%的零售企业实施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中宝运通推出全新的网上交易系统伴随中宝运通ERP系统开始试运行,为了让各级分销商熟悉中宝全新的网上交易系统,配合公司业务运营的电子化,2002年11月-12月的两个月时间里,中宝运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经销商培训计划,分别在上海、广州、北京三个城市开展“网上订单系统”、“售后服务系统”应用培训,使经销商们能够以最短的时间熟悉中宝电子商务系统,借助其所提供的优秀平台,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销售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行业都建立行业网站,开展在网上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洽谈、签约,开展网络经销。

建筑制品和建材产品适合网上销售。

当前《中国建材商品网》,《中国装饰材料网》,《中国水泥网》,《鲁班网络》,《易网五金网》等建筑、建材网站,已形成多品种、广覆盖。

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

旅游业也已启动电子商务,国家旅行社、青年旅行社开展网上旅游业务,网上预订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安排旅行计划等。

全国旅游网站已近300家,网上旅游市场发展很快,

《中华万游网》、《华夏旅游网》、《康辉专业出国旅游网站》、《携程旅游网》和《旅游资讯网》推出的特色旅游受到普遍欢迎。

我国农业网站发展很快。

不仅各省市普遍建立了《农业信息网》,还涌现了类似《中华十亿农副产品网》《福州亚峰》《南京白云亭》这样一些大型网上市场。

网上经营的品种一改去年以粮食,化肥为主的局面。

副料、家禽、农药、土特产、花卉、园林、水产品、茶叶、鲜果等全部上网。

江苏目前已有九大类,三十个农产品市场实现了连网。

沛县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县28个乡镇连网。

网上销售菜粮等农产品23亿公斤。

《环球农商网》、《中青农网》、《中国农村星火数据广播网》让农民用电视机即可走进网络时空。

成为面向九亿农民的数字化信息网络。

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已开始按月提供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糖料的监测报告,年底可建立几个品种的数据平台。

农村供求信息服务系统,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农村供求一站通),一年来已有注册会员18000家,每月颁布信息6000条,内容详查13万条,中国农业信息网)(已成为中国最全面、权威的农业信息网络,每月点击已达到1000万次,农产品价格供求信息还通过中国联通的寻呼机向全国用户发送,2002年改进了对网站信息管理,建立了三层结构内容管理系统,推进县、乡信息服务点建设,年底预计完成60%县级、20%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

另外,自1997年至今,南通市农民通过上网销售的农产品累计达到200多个品种,实现销售额近1亿元,通过信息搭桥,农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1.5.省市地区电子商务取得不少进展

北京、上海、湖南、徐州、海南等地电子商务已取得不少进展。

北京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取得较大进展,首都电子商城作为首都电子商务主要基础设施,已开始为国内外企业、商户开展全国性和全球性电子商务发挥作用,每月访问者达数百万人次,每月网上经营额已达数百万元人民币。

 

2002年北京电子商务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电子商务体系,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首都电子商城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四级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全面开通。

北京社区电子商务工程一年来取得显著成果:

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将18个区县、149个街道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互联互通、在169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169个网站,形成覆盖全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站群,安装了149套街道热线呼叫系统,在1200个社区安装了管理软件,开发社区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在2400个社区实现了网络接入,采用96156热线电话和信息亭等三种接入方式。

在2002年1至9月, B to B、B to C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360.1亿元和3.8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1.87%和164.14%,电子商务市场前景看好

上海市已建成金卡网络交换中心与15家银行联网,已解决同城跨行安全结算;网上商城已建成京南路电子商务一条街及超市物流配送中心。

上海热线已开通证券之星的网上炒股,提供实时股市行情,在线分析和在线交易服务,目前网上交易额已超过亿元,东方航空公司已在网上订票与售票。

上海研究开发了居住社区型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在浦东茗园,金桂小区,林山小区进行试点,交易额已达23.1亿元,中昊化工网、e135医药商务网在网上进行浏览、查询、洽谈签约、竞标、拍卖、网上支付与网下支付相结合,为行业开展B2B电子商务。

上海市社保卡工程取得成效,已发卡802万,600万人用做医保结算。

济南市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工程一年来,以三联集团为龙头与22家家电生产厂家和20多个销售商建立家电电子商务联盟,对34家连锁店进行改造,24家实施紧密分销商管理系统,10家实施核心分销商管理系统(即由ERP统一管理)。

总部与连销店分销效率大为提高,订单处理由来1.5天缩短到5分钟,实现了商流、信息流、物流全面集成,资源共享。

海南在旅游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营销,重庆在网上农贸超市、网上轻工市场,徐州淮海食品商城,天津在物流配送方面进行了试点,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中国电信湖南电子商务中心建立了179门户网站,开展在线安全交易、安全支付、证券、银行、购物与CA论证等安全服务。

1.6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2002年12月,我国电子商务网站3804家,比2001年3391家增长12%,能有效运行的1533家,比2001年1326家增长16%;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2277家,其中综合类网站285家,专业类网站1992家,能有效运行的737家;B2B网站1527家,其中综合类网站189家,专业类网站1338家,能有效运行的796家;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根据CCID的研究分析资料:

电子商务交易额2002年1809亿元,比2001年1088亿元增长66。

2%;B2C交易额2001年为13。

15亿元,2002年25亿元,年增长率90%;B2B交易额2001年为1075亿元,2002年1784亿元,年增长率65。

9%。

1.7全国工业、交通企业计算机应用有显著进展

CAD、CIMS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创造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目前CAD应用已遍及29个省市,4个行业、600个示范企业,3000个重点应用单位,工程设计行业和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CAD普及率达90%以上,有10万家企业和设计院甩掉了图板,据五省市69个示范企业的统计,实施CAD应用工程累计投入4.3亿元,增加产值74亿元。

全国19个省市20个行业的201家企业完成了CIMS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了现代集成生产制造系统,实现了管理控制一体化,平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36%,减少库存13%,管理人员减少1/5-1/3,库存占有资金压缩20%,产值提高50-100%,降低成本20%。

2002年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全面启动,全国27个省市、46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

全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32个网省调、240个地调和500多个县调都已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国调、网调、省调的自动化系统已达100%,地调自动化系统已装备85%,县调自动化系统已装备25%,促进了电网安全、优质、经济的运行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全国大约70%的大中型企业已上网,建立网站,有了网址、主页,开展网上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洽谈、签约,开展网络经销。

2001年8月,CCID对10个城市13个行业6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有22.3%的企业参与了电子商务,9.3%的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15.6%个企业开展分销渠道管理,51.4%的企业进行网上销售,72.9%的企业进行信息查询,72.4%的企业进行网上信息发布。

国家经贸委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家航空企业中,有66.67%的实施了电子商务,7家石化企业中实施电子商务的占57.14%,15家外贸企业有46.67%实施了电子商务,其他行业如电子、铁道、医药、机械、汽车、化工、纺织、冶金等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比重都在20%-50%左右,相应的如轻工、电力、烟草、交通等行业电子商务开展不够充分,在20%以下,特别是煤炭、建筑和有色金属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

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如宝钢、中国石化、联想、方正、海尔等集团,在实现企业内部ERP管理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采购,已经或已在建设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在B2B网站的交易已经纳入主生产计划,截至2002年12月交易额突破了193亿元,其中电子采购106亿元,电子销售87亿元。

2002年头10个月,中石油网上交易额为150亿元,其中电子采购92亿元,电子销售58亿元。

平均节约采购成本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