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740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docx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矸电

1作业项目概况:

1.1作业内容

准能矸电二期2×330MW机组工程二标段工程,烟灰处理系统热控电缆桥架支架的制作及安装;盘、箱、柜;仪表测量管路、排污管路、气源管路的敷设;电缆的敷设;电缆做头和接线;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就地指示仪表、变送器和开关量仪表的安装;电线(缆)及金属软管的安装。

1.2作业范围及主要工作量

烟灰处理系统就地热控盘(箱、柜)安装、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测量和控制仪表安装、电气线路安装、管路敷设、热控回路校线试动作。

主要工作量:

序号

材料名称

型式与规范

单位

数量

烟灰处理热控安装

1

料位计

9

2

料位开关

24

3

压力变送器

8

4

弹簧管压力表

8

5

压力开关

45

1.3相关专业的作业要求:

要求机务专业的管道与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土建专业的地面也已完善。

要求焊接专业跟上热工施工进度,外观美观,强度可靠。

2编制依据:

2.1设计图纸

F149S-K0801《除灰除渣系统热工控制施工图》

2.2质量验收标准和已批准的相关质量文件:

2.2.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998年版)

2.2.2《热工技术规程规范》(2004年版)

2.2.3《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督》2002年第一版

2.2.4《工程质量计划》

2.2.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990年版)

2.2.6《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2.3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的标准及已批准的相关文件:

2.3.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范》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2.3.2《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

3作业准备

3.1作业人员的配置、人员资格及职责

序号

作业人员工种

数量

资格

职责

备注

1

技术员

1

技术员应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思想,掌握施工工艺,熟悉本项工程施工的技术和质量、安全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把好质量、安全关。

1.全面水处理系统热控电缆敷设、接线、变送器安装等技术工作,组织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的学习,参加相关图纸会审,处理设计变更,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预算、技术、安全交底并主持交底工作。

2.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安全隐患,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指导施工。

3.主持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整理施工记录,并及时上交验评资料。

4.技术员应该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施工进度。

5.发现人员违章操作,有权制止,严重者可令其停工,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2

班组长

1

有现场工作经验,熟悉本项目施工的工艺流程,能有效组织好施工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施工,熟悉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求。

1.直接领导本班组工人认真学习和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和验评标准及作业指导书进行安装工作。

2.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施工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环境要求进行施工。

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

3.做好班前交底工作,保证施工记录完整准确,做好文明施工。

4.做好电缆托架安装、盘柜安装、设备安装、电缆敷设、接线的质量自检和工序交接工作。

5.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图纸不清不施工,材料不合格不施工,技术、安全不交底不施工,上一级工序验收不合格不施工。

6.深入现场,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督促采取防范措施。

有权制止违章作业、冒险作业,对危及人身安全的施工有权责令先停工,并立即研究处理。

3

施工

人员

(包括接线工)

20

熟悉掌握本项目的技术、工艺要求、知道施工质量、安全要求。

1.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施工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环境要求进行施工。

2.爱护施工所用工器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3.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应保护好现场,并讯速告知有关领导,做好处理工作。

4.有疑难问题有权向技术人员、班组长请求解决办法,对自己的施工质量全面负责,对不正确、不明确的指挥有权不执行。

4

焊工

2

熟悉本工种操作规程,掌握焊接工艺及相关要求,具有一定的焊接经验。

有焊工证。

1.严格按照焊接技术措施的有关规定执行。

2.按照焊接的相关规定的要求不相符,应停止或拒绝施焊。

在作业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施焊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自行处理。

持证

上岗

5

安全员

1

熟悉安全管理规定和安环要求。

熟悉本项工程的施工范围、工作环境及施工进度。

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并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施工作业点的安全状况,督促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程。

有安全员上岗证书。

1.全面负责设备安装的安全性及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和环境卫生检查。

2.参加对指导书的审核工作,参加安全交底双签字工作及班前交底会,主持班组的安全生产活动。

3.深入现场施工一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督促采取防患措施。

4.有权停止正在进行的违章作业,有权对安全措施不齐就组织施工提出反对意见,并请示有关领导给予否定。

持证

上岗

6

质量员

1

掌握本项目质量验收规范,懂得施工工艺,严把质量关。

有质检员上岗证书。

1.熟悉相关图纸内容和有关质量标准,参加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2.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度及质量情况,按照质量标准进行二级质量验收工作,配合项目部质量体系质检人员、监理完成三级,四级质量验收。

对工作要一丝不苟,不殉私情。

3.对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方案提出否决建议,请有关领导部门处理。

4.整理、汇总质量验收记录。

持证

上岗

3.2作业需具备的技术条件:

要求供应部门提前备料按时供料,设备已经齐全,设计院的图纸到位;焊工随叫随到。

3.3作业需具备的环境安全条件。

在作业场所附近必须有齐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网、防护栏等),在施工场所上方没有大型物体的搬运、周围没有氢、油等易燃物品的堆放和储存。

3.4作业的主要工机具

序号

工具名称

规格与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砂轮切割机

φ300

1

2

角向磨光机

φ125

2

3

锯弓

2

4

锯条

2

5

卷尺

3米

2

6

工具袋

5

7

安全带

15

8

割把

G01-30

1

9

梅花扳手

12~14、10~12

4

10

活扳手

12寸

4

11

钢板尺

1米

2

12

铁水平

500

1

13

手锤

4磅

3

14

冲击电锤

1

15

手锤

2磅

3

16

固定卡子

10000

17

电缆液压支架

1

18

电缆牌

60×25

30000

19

塑料绑扎带

100、120、150

300000

20

细记号笔

黑色

15

21

铁绑线

#24

1500

22

斜口钳子

5

23

对讲机

3

24

手行灯

5

25

尖嘴钳

普通

15

26

斜口钳

普通

15

27

剥线钳

普通

15

28

“一”字螺丝刀

普通

15

29

“十”字螺丝刀

细长3*150

15

30

试电笔

15

31

电缆刀

15

32

热风枪

1000W

2

33

吊链

1

34

錾子

3

35

线坠

3

36

电动弯管机

1

37

台钻

1

4.工程质量目标及控制点的设置

4.1质量目标

4.1.1受检焊口检验一次合格率≥98%;

4.1.2导管水平敷设应保持坡度,压力管路一般应≥1%,差压管路应>1/12,成排敷设管路其弯弧度应一致。

4.1.3成排安装的变送器安装高度必须一致,液晶显示部分朝向一致。

4.1.4电缆排线应横看成线,纵看成片,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备用芯余度一致,相互间距一致,挂牌位置一致,避免交叉压叠。

4.2质量通病及预防

项次

质量缺陷预想

预防措施

1

电缆排线混乱

按照正确的敷设顺序进行;先后进行排列、固定;分阶段进行整理。

2

控制电缆与信号电缆混放

编制电缆敷设清册时将不同类型的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分别排列在不同的电缆托架内。

施工时严格按照清册进行敷设。

3

接线正确率低

严格按照接线图纸进行接线,接完一侧,另一端必须先查线,再进行接线。

4

导管安装前不清理

应外观检查,内部清洗。

5

测孔和取样点开孔后不封堵

应立即采取临时封堵措施,或焊上插座并封堵。

6

压力表固定后承受机械应力

应在配制导管时长短角度适宜,缓冲点选择适合,提高施工工艺要求。

7

测点位置选择不正确。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厂家资料和规程规范确定测点取样位置。

8

取源管座材质选择不正确。

取源短管材质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确定,合金管座作好光谱检测。

9

焊口有漏点。

按照焊接规程作好焊口无损检测。

10

测点取样口方向不正确。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厂家资料和规程规范确定流量取源方向和位置。

4.3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序号

控制点

检验单位

班组

工地

质量体系

监理

控制点

1

电缆检查

W

2

电缆头制作、接线(包括屏蔽接地)

W

3

电缆接线验收

W

4

管路敷设

W

5

压力变送器安装

R

6

分析仪表安装

R

7

热控回路校线试动作

W

8

门头配接线检查

R

9

就地调试

W

10

和电科院传动

R

11

挂调试记录牌

R

R:

记录确认点W:

见证H:

停工待检点

4.4质量标准及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验收标准

1

接线盒安装

《验评》热控9-4-4

2

测温元件安装

《验评》热控4-2-1

3

变送器安装

《验评》热控5-4-1

4

开关量仪表安装

《验评》热控6-2-2

5

电缆桥(支)架和保护管安装

《验评》热控7-2-1

6

电缆保护金属管软管安装

《验评》热控7-5-2

7

电缆敷设

《验评》热控7-3-1

8

电缆头制作及接线

《验评》热控7-4-1

9

压力取源装置安装

《验评》热控4-3-1

10

电动门回路试动作

《验评》热控7-7-5

11

电动执行机构回路试动作

《验评》热控7-7-2

12

热控回路校线

《验评》热控7-7-1

13

管路敷设

《验评》热控8-2-1

4.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表

4.5.1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1

电缆敷设检查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应不小于1m,交叉时应不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电缆通道应避开锅炉的看火孔和制粉系统的防爆门;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穿管或封闭槽盒等隔热防火措施

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设备和热力管道的上部。

2

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电缆与热管道(沟)、油管道(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沟)之间,虽净距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lm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0.25m。

4.5.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管孔应尽量避免开在焊缝上,并避免管孔接管焊缝与相邻焊缝的热影响区重合。

必须在焊缝上或焊缝附近开孔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a)管孔周围大于孔径且不小于60mm范围内的焊缝,应经无损检验合格;

b)孔边不在焊缝缺陷上;

c)管接头需经过焊后消应力热处理。

4.5.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

仪表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本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台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对设计的修改必须有原设计单位的文件确认。

2

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

仪表盘、柜、台、箱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和表面油漆损伤。

安装及加工中严禁使用气焊方法

4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当线路附近有火源时,应采取防火措施。

5

仪表工程在系统投用前应进行回路试验。

全面执行该项目作业范围的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设计要求、厂家标准,还应满足合同规定、质量承诺和质量目标的要求。

5施工程序及作业方法

5.1热控盘(箱、柜)安装作业程序

盘底座制作盘底座安装搬运与开箱立盘

5.1.1底座安装

5.1.1.1底座制作

1)仪表盘的底座应按设计图纸并结合其实际尺寸下料、制作。

型钢规格如未设计确定,可选用∠50×5~∠80×8的角钢或#6~#8槽钢。

槽钢可以立放,亦可以平放。

在控制室一般采用平放方式。

2)底座尺寸应与盘底相符且略大。

安装后,盘前后一般露出底座3~5mm。

3)成排布置的盘底座应包括设计指明的备用盘宽度。

在自由端,一般可伸出盘沿5~10mm,作为富裕长度。

底座制成矩形,过长时,中间可增加拉条。

4)制作前,型钢应进行调平、调直,可使用型钢调直机、压力千斤顶、钢轨螺丝千斤顶、大锤等机具。

先用目测,将不平处调直;在用线绳检查,线绳与槽钢面不贴紧的地方不应超过长度的1/1000,最大不超过5mm,如不合格,应进一步调整。

5)制作时严禁用气割下料。

底座应在水平误差不大于0.15%,对角误差不大于3mm,长度和宽度比实际尺寸不大于5mm时,才能将焊口焊好。

6)底座搬运时,应防止强烈碰撞而造成变形。

5.1.1.2底座安装

1)盘底座安装,应在地面或平台进行二次抹面前进行。

2)盘底座上表面应高出地面10~20mm,以便运行人员做清洁工作时防止污水流入表盘,底座的安装标高根据此确定。

3)底座安装前应清理基础地面或基础沟,将预埋的铁板、钢筋头等铁件找出来,并将突出不平的地点大致剔平,然后根据图纸设计找出盘的中心线(顺便检查预留电缆孔、导管孔等是否适用),确定盘底座的安装位置。

4)在适当位置放置水平仪,以二次抹面的标高为准初找地面,以检查有无过高之处,并估算垫铁高度。

5)如无水平仪,可用胶皮管水平仪代替。

即用Ø10~Ø12的胶皮管两端各插入一根0.5m长的玻璃管,以充满带色的水,根据两端水位的对地距离进行比较。

但应保证管内无气泡,管子无泄漏,否则将产生较大误差,无法使用。

6)将底座就位,根据盘中心线找正,再用水平仪找平,以预先准备好的、不同厚度的垫铁进行调整,垫铁间距不应超过1m。

沿盘宽度方向,盘面端宜稍高于盘后端(1~1.5mm),以弥补盘前仪表自重所造成的自然倾斜,便于盘的找正。

7)底座的水平倾斜度不应超过1/1000,最大不超过3mm。

8)找平后,在校对其中心线,合适后用电焊将底座、垫铁和埋件等焊牢。

对留有基础沟的,应在沟内浇灌混凝土,使之牢固。

9)底座安装后,未二次抹面(或作水磨石地面)前,应防止受压变形。

5.1.2搬运与开箱

5.1.2.1仪表盘到达现场后,应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

如露天存放,应有妥善的防雨、防水措施。

最好是当即运至安装现场,就位立盘。

5.1.2.2如盘柜需要吊装时,应事先准备好吊车,在吊装过程中,起吊区域内无关人员不得停留或通过,吊物的下方严禁任何人员通过或逗留。

吊起的盘不得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在空中短时间停留时,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5.1.2.3开箱前应通知业主及设备保管、监理、厂家及施工方人员(四方人员)参与开箱和对设备的验收,未来人时不得开箱。

5.1.2.4开箱前对包装箱体进行观察,看有无伤残,并做好记录。

开箱时应用起钉器,先起钉子,后撬开箱板,不得以盘面为支撑点,并严禁将撬棍伸入木箱内乱撬。

对带有表计及其他零件的盘,开箱时尤为小心。

拆箱的木板应集中堆放,及时运走,以防钉子扎脚。

5.1.2.5开箱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做好记录:

1.个元件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

2.设备缺陷、缺件的情况和原因;

3.边盘、侧板、盘门、灯箱等是否齐全;

4.盘面尺寸及部件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尤其应检查最高和最低一排表计的高度。

5.1.3立盘

5.1.3.1立盘时,可在底座上先把盘调整到确定位置,在盘的地脚螺丝孔处向底座上画线和铳中心孔。

然后将盘移开,在底座上各地脚螺丝位置一一钻孔攻丝后再将盘移回原位置,拧上地脚螺丝(暂勿拧紧)。

若盘柜太重,不易移动,则可先详细测量每块盘的地脚螺丝孔的实际间距尺寸,然后在每块盘的地脚螺丝孔处向底座上画线和铳中心孔,避免人员或设备的受到损伤。

电子设备间内盘柜底座钻孔时,因基础比地面高出250mm,对钻眼的修改都很容易,所以眼可大些,或为长型孔,以便于调整,且孔应无毛刺。

5.1.3.2控制盘柜不应装在受震动影响的地方,如有震动或要求盘柜浮空时,应采取措施。

一般可在盘底座与盘底之间加装厚度为10mm左右的胶皮垫及用绝缘螺栓。

胶皮垫可在盘搬上底座但未拧上绝缘螺栓前,撬起表盘,分段塞入。

胶皮垫在绝缘螺栓的位置处应相应开孔,或在内侧切割缺口。

胶皮垫连接处应裁成楔形。

在控制盘找正找平完毕后应用快刀紧挨着盘面用力裁齐盘与底座间的胶皮垫。

5.1.3.4控制盘柜找正找平时可先精确的调整第一块盘,再以第一块盘为标准将其它盘逐次调整。

调整顺序可以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也可以先调中间一块,然后左右分开调整。

5.1.3.5盘柜的调整,可用水平角尺或磁座线坠测量。

垂直情况的调整,可将磁座线坠吸在盘顶上,线坠沿盘面垂下来,测量盘面上下端与吊线的距离。

盘面不垂直度小于盘高的0.15%。

找正找平后,应紧固地脚螺丝,再次复查垂直度。

线坠用完后便将其放下,以保证安全。

5.1.3.6相邻两盘连接处的盘正面不得凸凹不平,平面度允许误差为1mm,当成列盘的盘间连接超过5处时,盘正面的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为5mm。

5.1.3.7各盘间的连接缝隙不大于2mm。

5.1.3.8相邻两盘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mm,成列盘顶部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5.1.3.9控制盘内不应进行电焊和火焊工作。

必须进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5.2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

5.2.1检出元件和取源部件

检出元件即敏感元件,是直接响应被测变量,并将它转换成适于测量形式的元件或器件。

取源部件是测量过程变量用的一个附件,直接与热力设备或管道连接。

5.2.2仪表测点的开孔和插座的安装

5.2.2.1测点开孔位置的选择

测点开孔位置应按设计或制造厂的规定进行,如无规定时,可根据工艺流程系统图中的测点和设备、管道、阀门等的相对位置,按下列规定选择:

1.测孔应选择在管道的直线段上。

因为在直线段内,被测介质的流束呈直线状态,最能代表被测介质的参数。

测孔应避开阀门、弯头、三通、大小头、挡板、人孔、手孔等对介质流速有影响或会造成泄漏的地方。

2.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

3.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但不小于200㎜。

压力和温度测孔在同一地点时,压力测孔必须开在温度测孔的前面(按介质流动方向而言),以免因温度计阻挡流体产生涡流而影响测压。

4.在同一处的压力或温度测孔中,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测孔应选择在前面。

5.测量、保护与自动控制用仪表的测点一般不合用一个测孔。

6.取源部件及检出元件应安装在便于维护和检修的地方,若在高空处,应有便于维修的设施。

5.2.2.2测孔的开凿

测孔的开凿,一般在热力设备和管道正式安装前或封闭前进行,禁止在已冲洗完毕的管道和设备上开孔。

如必须在已冲洗完毕的管道上开孔时,需证实其内没有介质,并应有防止金属屑粒掉入管道内的措施。

当有异物掉入时,必须设法取出。

测孔开凿后一般应立即焊上插座,否则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以防异物掉入孔内。

对于压力、差压测孔,因系测量静压力,严禁取源部件端部超出被测设备和管道的内壁。

为此,测孔的孔径可等于(不得小于)取压插座或取压装置的内径。

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凿测孔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使用机械方法(如扳钻或电钻)开孔的步骤:

1)用冲头在开孔部位的测孔中心位置打上一冲头印;

2)用与插座内径相符的钻头(误差小于或等于±0.5㎜)进行开孔,开孔是钻头中心线应保持与本体表面垂直;

3)孔刚钻透,即移开钻头,将孔壁上挂着的圆形铁片取出;

4)用圆锉或半圆锉修去测孔四周的毛刺。

2.使用机械方法开凿椭圆形测孔的步骤:

1)按公式计算出椭圆形长轴的直径值:

式中A—长轴直径,㎜;

B—插座内径(短轴),㎜;

K—常数,当插座倾斜角为300、450、600时,分别取2、1.4.1、1.155。

2)选择好的开孔部位用划针画出长轴和短轴的中心线,并在中心打一冲头印,按长轴和短轴直径用划针勾出椭圆;

3)用与短轴直径相符的钻头钻出圆孔;

4)用圆锉或半圆锉进行扩孔。

其倾斜度应符合插座倾斜角的要求。

3.使用氧乙炔焰开凿椭圆形测孔时,可用上述方法勾出椭圆,然后用或焊割出测孔,再用圆锉或半圆锉修正测孔。

5.2.2.3测温元件安装

测温元件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核对其型号、规格和长度。

测温元件应安装在能代表被测温度、便于维护和检查、不受剧烈振动和冲击的地方。

测量介质温度的测温元件安装

1)测温元件的安装形式

测量介质温度的测温元件均有保护套管和固定装置,通常采用插入式安装方式,保护套管直接与被测介质接触。

根据测温元件固定装置结构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安装形式:

1.固定装置为螺纹的热电偶和热电阻等,可将其固定在有螺纹的插座内,他们之间用垫片做密封。

2.固定装置为可动螺纹的双金属温度计,安装时加入垫片。

3.固定装置采用活动紧固装置,安装时缠绕石棉绳或生料带,然后拧紧。

2)测温元件的安装要求及实施方法

1测温元件的插入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Ø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压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

Ø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套管插入有效深度(从管道内壁算起):

介质为高温高压主蒸汽,当管道通径等于或小于250mm时,有效深度为70mm;当管道通径大于250mm时,有效深度为100mm;对于管道外径等于或小于500mm的汽、气、液体介质,有效深度约为管道外径的1/2;外径大于500mm时,有效深度为300mm。

2.测温元件应装在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处,避免装在阀门弯头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

3.当测温元件插入深度超过1m时,应尽可能垂直安装,否则应有防止保护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