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833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docx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

一、概述

(一)拟建工程概况

本工程商业区块位于场地东北部,为2F~5F的商业楼;商业区块全场下设1F地下室,地下室开挖深度约6~7m。

拟建物拟采用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约9000kN,拟采用桩基础。

受新城控股集团的委托,我院承担了·玉环·吾悦广场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结构荷载,结合提出的勘察要求,勘察目的为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的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等提出建议,其具体任务和要求为:

1.查明建筑物围各岩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土层和坚硬土层的分布,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查明有无液化土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

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及支护结构设计相关设计参数。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腐蚀性、渗透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4.查明场地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不利埋藏物(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等),且提供参考处理意见。

5.提供基坑开挖时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的影响。

6.建议经济合理的桩基类型、桩尖持力层,详细查明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预估单桩承载力,判断沉桩的可能性和对相邻建筑的影响。

(三)勘察依据

1.业主提供的“·玉环·吾悦广场总平面图1:

1000”。

2.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2016年版);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4)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5)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7)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8)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9)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33/1001-2003);

10)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4);

11)省标准《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DB33/T1065-2009)

12)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四)勘察方法和完成勘察工作量

1)勘察方法

本次勘探孔位由我院按现行勘察规及业主协调、共同确定,勘探孔总体按拟建物轮廓线、角点及地下室周边线布置。

勘察采用机械钻探取土样进行室试验,结合野外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容如下:

(1)钻探

本次野外钻探施工采用XY-100型工程钻机,采用合金钻头泥浆护壁钻进。

在上部覆盖土层中采用优质泥浆护壁,严格遵循操作规定,符合采取率要求、取样和原位测试要求。

每回次起钻前及遇变层时均及时测量杆长,以准确确定取样及原位测试位置、钻孔深度和钻孔分层深度。

终孔后测量钻杆及钻具长度以复核孔深。

(2)标准贯入试验

设备主要由标贯器、触探杆、自落式穿心锤三部分组成。

其试验方法:

①与钻探配合进行,先用钻具钻到需要试验的土层标高以上15cm,清孔后换用标贯器,并量测深度尺寸。

②以每分钟15~30击的速度将贯入器贯入试验土层中,先打入15cm计预击数,继续贯入土中30cm,按每贯入10cm记录击数,当连续击数超过50击时可停止贯入,并记录贯入量,换算成贯入30cm的标贯击数。

③贯入器中的岩芯进行鉴别描述,并部分进行扰动样的采取,进行室颗粒分析。

用于评价粉性土及砂土的密实度,评价砂土液化,计算地基承载力,评价沉桩可能性。

要求在标准贯入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进行标贯试验,试验层位为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层,每2.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次,在取土清孔后进行,并留扰动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

每层岩土试验次数≥10次。

(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设备主要由探头、触探杆、自落式穿心锤三部分组成。

其试验方法:

①与钻探配合进行,先用钻具钻到需要试验的土层标高,清孔后换用圆锥探头,开始连续贯入。

②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超过2%,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击。

③对重型动入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停止试验。

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碎石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评价沉桩可能性。

要求在标准贯入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进行动探试验,其动探试验应连续进行。

(4)室试验

对外业勘察过程中所取的土样、岩样严格按规要求进行,所有试验仪器均按要求进行计量认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岩土的室试验包括以下项目:

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天然含水量、密度、空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力学性质包括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抗剪强度(直接快剪、直接固结快剪)、渗透系数、三轴试验(UU)等。

水样做简分析+侵蚀CO2。

分析项目:

总矿化度、总咸度、总硬度、PH值、侵蚀性CO2,游离态CO2、CL-、SO42-、HCO3-、Ca2+、Mg2+、Na++K+。

(5)孔位测量

勘探点孔位测量以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和坐标点为依据,由RTK仪器测量定位,高程为黄海高程。

勘探点坐标及高程引自场地周边道路三控制点C1(X=3111532.319,Y=497112.780,H=5.560),C2(X=3111543.284,Y=497108.027,H=5.173m),C5(X=3111175.211,Y=497504.571,H=7.814m)。

由于图幅有限,引测点未能在图上标示。

(6)地下水位测量

在勘察结束24小时后,对所施工的钻孔进行逐一量测地下水稳定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

(7)资料整理

本次勘察资料整理按相关规和勘察技术要求进行,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可作为设计阶段的地质依据。

对部分施工过程拍照留底。

2)完成的工作量

本工程商业区块共布置勘探孔94个(含31个初勘孔,编号CZ16、……,63个详勘孔,编号Z1、……),均为机钻孔。

完成的勘探孔具体孔性为:

综合孔2个、取样孔36个、标贯及重型动力触探孔23个、地质鉴别孔33个。

本项目外业工作共投入使用21台XY-1型油压钻机,外业工作于2017年2月13日开始,至2017年3月25日共完成89个勘探孔,还剩余5个勘探孔由于不具备施工条件暂未施工,待场地具备施工条件再进行勘探,本次完成的工作量如下:

(1)共完成勘察孔89个,其中综合孔2个、取土孔34个、标贯及重型动力触探孔23个,地质鉴别孔30个,累计进尺5040.80m。

(2)原状土样66件,扰动土样392件,岩样3件;

(3)标准贯入试验51段次,重型动探试验760段次;

(4)勘探点测量89次,水位测量89次。

二、气象、水文

(一)气象

玉环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濒临东海,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温暖湿润,四季较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常年平均气温16.9℃至17.6℃,年积温6200~6500℃。

年分配以1月份最低为6.8℃~7.2℃,8月份最高为27.2℃~28.8℃,极端最低气温-5.6℃,极端最高气温为36.0℃。

玉环站年平均降水量1450.6mm(1956~2002年),年最大降水量1960.1mm(1973年),年最小降水量898.4mm(1986年),比值2.18,有两个明显的雨季和一个少雨期;3~6月为第一个多雨期,雨量610~640mm,8月中旬至9月为第二个多雨期,雨量260~320mm,雨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台风降水;10月至次年2月为秋冬少雨期。

玉环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91.1mm,年最大蒸发量为1148mm(1980年),年最小蒸发量为730.3mm(1993年),比值1.57。

多年平均(1980—2002年)干旱指数为0.61,比全省0.54高,气候较干燥。

玉环县境临海洋,一年四季均为风季,风力风向随季节转换。

常年风速2.9~9.6m/s,风向以北到东北为多。

3~5月多东北风,6~8月多西南风,9月~翌年2月多东北风。

据坎门气象站1963~1988年资料,全年风力不小于10.8m/s(≥6级)的大风日数209天,不小于17.0m/s(≥8级)的大风日数48天,10分钟最大风速35.0m/s(风向东北)于1985年7月31日出现,极大风速47.3m/s(风向东北)出现于1985年7月30日。

(二)水文

陆地河流水文县境河流多为浦港疏浚而成,依山脉走向,自成水系。

源短流急,河道浅窄,年洪枯变化大。

建国以来,连年大兴水利,河系网络有新发展。

现境河系主要有:

九眼塘河系、芳杜塘河系、楚门河系、龙溪河系、桐丽河系、干江河系、青沙河系、玉坎河系、岙河系、普竹河系等10大河系。

境约有大小河流200多条,总长495km,水面总面积108km2,蓄水总容积1510万m3。

县境多年平均径流量25424万m3,其中地表径流量20675万m3,地下径流量4749万m3。

五级河道有玉环湖、九眼塘河、芳清河、楚门河、龙溪河、桐丽河、干江河、青沙河、庆澜河、普竹河、玉坎河等11条,总长81km。

河流总长度765km,径流总量9230万m3,年排涝量2021万m3,年最大排涝量5258万m3。

境最大的河流为玉环湖,从泗头闸至漩门大坝,流经清港、楚门、芦浦3镇,长22km,流域面积170km2。

三、区域地质

(一)地质构造

测区在区域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Ⅰ2)浙东南褶皱带(Ⅱ3)-临海拗陷(Ⅲ8)黄岩-象山断拗(Ⅳ11)的东南侧。

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是褶皱不发育,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根据《省主要断裂构造分布图》(详见图2),勘察区无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二)地震

测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壳单元,地质构造较简单,地震特点是强度弱,震级小、频率低,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Ⅱ类场地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图2省主要断裂构造分布图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场地所在地貌单元属山前冲积平原,拟建场地原为厂房及民居,拆迁后现状为杂填土,部分为老地基基础,地形稍有起伏,地面高程在4.08~12.67m之间。

(二)地基土构成与分布特征

根据钻探野外鉴别,结合室试验及原位测试,场地勘探深度60.80m围,可划分7个工程地质层,22个亚层。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me)

杂色,松散。

以碎石、砾石、混凝土块为主,粒径20-70cm不等,粘性土充填,局部生活垃圾充填。

全场分布,层顶埋深0.00~0.00m,层厚1.60~5.10m。

②-1粉质粘土(Q43al+m)

灰黄色,软可塑。

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见铁锰质结核及氧化铁斑点,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60~3.50m,层厚0.00~2.20m。

③淤泥(Q42m)

灰色,流塑。

切面光滑,稍具光泽,见云母碎屑,芯样无法自立,手捏有滑腻感,偶见粉土团块及贝壳碎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局部夹少量粉土、粉砂团块。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2.30~10.10m,层厚0.80~7.80m。

③-夹淤泥夹粉砂(Q42m)

灰色,流塑。

切面光滑,稍具光泽,见云母碎屑,芯样无法自立,手捏有滑腻感,偶见粉土团块及贝壳碎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夹大量粉砂团块,约占30%-40%,局部含少量碎石。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2.00~11.40m,层厚0.00~7.00m。

④-1碎石土(Q41al+pl)

灰黄色,湿,中密,局部密实。

砾含量约为55%-65%,粒径2-4cm为主,少量6-8cm,含个别漂石,达10-20cm。

母岩成分为凝灰岩,颗粒级配一般,磨圆度一般,多呈次棱角状,粘性土和砂充填,粘性土含量约占15%-25%。

粘性土分布不均,局部含量较高。

局部缺失,层顶埋深5.00~14.60m,层厚0.00~8.30m。

④-1夹含角砾粉质粘土(Q41al+pl)

灰黄色,硬可塑。

切面粗糙,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见铁锰质结核及氧化铁斑点,韧性及干强度高。

含角砾约20-35%,粒径2-4cm。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9.20~12.20m,层厚0.00~3.40m。

④-2含角砾粉质粘土(Q41al+pl)

灰黄色,硬可塑。

切面粗糙,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砾约占30%-40%,粒径0.2-2cm,少量达到4-6cm,颗粒级配一般,磨圆度较好,多呈次棱角状。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9.80~17.70m,层厚0.50~5.30m。

④-3角砾(Q41al+pl)

灰黄色,湿,中密-密实。

砾含量约为55%-60%,粒径2-4cm为主,少量6-8cm。

母岩成分为凝灰岩,颗粒级配一般,磨圆度一般,多呈次棱角状,粘性土和砂充填,粘性土含量约占15%-25%。

粘性土分布不均,局部含量较高。

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2.00~20.00m,层厚0.80~10.90m。

⑤-1粘土(Q32m)

灰色,软塑。

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6.60~21.30m,层厚0.80~4.30m。

⑤-2粉质粘土(Q32m)

灰白色,软可塑。

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8.20~23.90m,层厚0.00~4.30m。

⑤-3粘土(Q32m)

灰色,软可塑。

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9.4~28.40m,层厚0.00~6.90m。

⑤-3夹角砾(Q32al+pl)

灰黄色,湿,中密-密实。

砾含量约为55%-60%,粒径2-4cm为主,少量6-8cm。

母岩成分为凝灰岩,颗粒级配一般,磨圆度一般,多呈次棱角状,粘性土和砂充填,粘性土含量约占15%-25%。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8.70~26.60m,层厚0.00~5.20m。

⑥-1角砾(Q31al+pl)

灰黄色,湿,中密,局部密实。

砾含量约为55%-60%,粒径2-4cm为主,少量6-8cm。

母岩成分为凝灰岩,颗粒级配一般,磨圆度一般,多呈次棱角状,粘性土和砂充填,粘性土含量约占15%-25%。

粘性土分布不均,局部含量较高。

全场分布,层顶埋深21.20~31.90m,层厚1.10~11.90m。

⑥-1夹粘土(Q31al+m)

灰色,软可塑。

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26.20~30.30m,层厚0.00~3.00m。

⑥-2含粉质粘土砾砂(Q31al+pl)

灰黄色,湿,中密。

砾含量约为35%-45%,粒径2-4cm为主,少量6-8cm。

母岩成分为凝灰岩,颗粒级配一般,磨圆度一般,多呈次棱角状,粘性土和砂充填,粘性土含量约占35%~45%。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25.20~34.70m,层厚0.70~6.20m。

⑥-2夹粉质粘土(Q31al+m)

灰色,软塑。

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31.10~33.00m,层厚0.00~1.80m。

⑥-3含粉质粘土角砾(Q31al+pl)

灰黄色,湿,密实。

砾含量约为50%-65%,粒径2-4cm为主,少量6-8cm。

母岩成分为凝灰岩,颗粒级配一般,磨圆度一般,多呈次棱角状,粘性土和砂充填,粘性土含量约占25%-35%,粘性土分布不均。

场地南侧初勘孔揭示该层含有滚石,直径约2-5m,母岩为凝灰岩,较坚硬。

全场分布,层顶埋深28.50~43.90m,层厚1.40~18.80m。

⑥-3夹含角砾粉质粘土(Q31al+pl)

灰黄色,硬可塑。

切面粗糙,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见铁锰质结核及氧化铁斑点,韧性及干强度高。

含角砾约20-35%,粒径2-4cm。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35.70~42.30m,层厚0.00~3.20m。

⑥-4含粉质粘土角砾(Q31al+pl)

灰黄色,湿,密实。

砾含量约为50%-65%,粒径2-4cm为主,少量6-8cm。

母岩成分为凝灰岩,颗粒级配一般,磨圆度一般,多呈次棱角状,粘性土和砂充填,粘性土含量约占25%-35%,粘性土分布不均。

全场分布,层顶埋深43.70~54.10m,层厚2.70~16.30m。

⑥-4夹含角砾粉质粘土(Q31al+pl)

灰黄色,硬可塑。

切面粗糙,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见铁锰质结核及氧化铁斑点,韧性及干强度高。

含角砾约20-35%,粒径2-4cm。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48.00~57.90m,层厚0.00~2.70m。

⑧-1强风化凝灰岩(J3x)

青灰色,密实,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干钻无法钻进,敲击声哑。

局部分布,层顶埋深54.40m,层厚0.00~0.60m。

⑧-2中风化凝灰岩(J3x)

青灰色,原岩结构构造清晰,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裂隙面铁锰质渲染,岩芯呈短柱状、柱状,节长6-14cm,少量块状,RQD=35-40%,敲击声脆。

属硬岩,岩体较完整,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全场分布,层顶埋深55.50m,最大揭露厚度5.00m。

(三)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参数

在野外鉴别的基础上,结合室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剔除土层中变异较大的试验数据,对土样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分层统计,提供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中物理力学指标除凝聚力c、摩擦角Φ为标准值(统计数≥6时为标准值,统计数<6时为平均值)外,其余均为算术平均值。

参照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和省《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DB33/T1065-2009),结合地区经验,提供各土层设计参数。

地基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参数见表2。

(四)地下水及其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80~1.90m,水位高程为2.28~4.49m。

场地浅部地下水系孔隙性潜水,下部角砾层含弱孔隙承压水。

基岩中含少量基岩裂隙水。

孔隙潜水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

场地孔隙潜水水量一般,年平均变化幅度在1.50~2.50m。

根据周边工程施工经验,孔隙承压水对钻孔桩桩基施工影响较小。

经取CZ16、CZ18号孔水样进行的水质简分析结果表明:

场地地下水类型属于Ca2+·Mg2+·-CL-·SO42-型水。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得: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地下水在长期浸水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见表3):

场地水质腐蚀性评价表表3

水质分析成果

项目

Na+

Ca2+

Mg2+

HCO3-

CL-

SO42-

侵蚀性CO2

总矿化度

PH值

单位

mg/L

mg/L

mg/L

mmol/L

mg/L

mg/L

mg/L

mg/L

含量

16.79~

233.85

12.64~

51.62

14.16~

32.47

1.52

3.00

85.34~

192.98

25.51~

37.5

0.00~

3.35

240

729

7.65

9.67

腐蚀性评价

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微腐蚀性

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微腐蚀性(长期浸水)

弱腐蚀性(干湿交替)

本次未进行土样的化学分析。

本场地潜水位总体埋深较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同层侧向径流补给。

经过大气降水常年的淋滤作用,场地浅部土层的腐蚀性与潜水的腐蚀性基本相同,且场地周围无污染源,土未受污染。

故场地土层的腐蚀性视同潜水对各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五)不良地质作用及不利埋藏物对工程的影响

根据本次勘察,拟建场地除表层广泛分布杂填土,场地局部分布有老地基基础,上部分布有厚层淤泥土外,无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及不利埋藏物,适宜本工程建设。

(六)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2016年版),拟建场地20m以土层中①杂填土、②-1粉质粘土、②-2含角砾粉质粘土、③-1淤泥、③-1夹淤泥夹粉砂、④-1碎石土、④-1夹含角砾粉质粘土、④-2含角砾粉质粘土、④-3角砾、④-3夹含砾粉质粘土、⑤-1粉质粘土,其中②-1粉质粘土、③-1淤泥(Q42m)、③-1夹淤泥夹粉砂为软弱土,④-1碎石土、④-3角砾为中硬土,其余为中软土,综合判定场地等效剪切波速150<υs≤250m/s。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50m,场地类别属于Ⅲ类。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Ⅱ类场地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场地划属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七)场地稳定性、均匀性及适宜性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所在地区地震活动频率低、幅度小,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除填土及淤泥质土较厚外,无其它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地处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地貌简单,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五、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地基土工程性质分析与评价

①杂填土,松散状。

力学性质差,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②-1粉质粘土,软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层厚较小,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②-2含角砾粉质粘土,硬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层厚稳定地段可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③淤泥,流塑状。

属高压缩性土,力学性质差,不宜作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③-夹淤泥夹粉砂,流塑状。

力学性质差,不宜作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④-1碎石土,中密状。

力学性质较好,层厚较薄,分布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④-1夹含角砾粉质粘土,硬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层厚较薄,分布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④-2含角砾粉质粘土,硬可塑状。

力学性质较好,分布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④-3角砾,中密状。

力学性质较好,分布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⑤-1粘土,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⑤-2粉质粘土,软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层厚较薄,分布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⑤-3粘土,软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层厚较薄,分布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⑤-3夹角砾,中密-密实状。

力学性质较好,层厚较薄,分布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⑥-1角砾,中密状。

力学性质较好,层厚较薄,不宜作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⑥-1夹粘土,软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层厚较薄,分布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⑥-2含粉质粘土砾砂,中密状。

力学性质较好,层厚较薄,不宜作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⑥-2夹粉质粘土,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局部分布,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⑥-3含粉质粘土角砾,密实状。

力学性质较好,可作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⑥-3夹含角砾粉质粘土,硬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局部分布,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⑥-4含粉质粘土角砾,密实状。

力学性质较好,可作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⑥-4夹含角砾粉质粘土,硬可塑状。

力学性质一般,局部分布,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⑧-1强风化凝灰岩,力学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