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9905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

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引入新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

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课件2)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读课题。

(课件3)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

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课件4)

3、了解诗人。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自由读,交流。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课件5、6)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你从简介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点击课件6下的播放器)

你概括得很准确,课外知识非常丰富,这是与你平时爱看课外书分不开的。

希望大家能向他学习。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范成大,为学习后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课件7)

2、生自由读,指名读。

这首是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回答。

(课件8)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

我是从“桑阴”这个词看出来的。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在南方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你说的很正确,懂得在学习古诗时查阅资料帮助理解。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课件9)

3、在读诗时,我们发现诗中有两个多音字,请对照解释(出示两个字“供”“兴”)选择正确的读音。

(课件10)通过查字典我们了解到,第一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n,一个是òn,这个字在读第一声时表示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用,例如:

供给,供不应求;这个字在读第四声时作动词用,在新华字典中有从事,担任的意思。

例如:

供事、供役。

在我们的诗中供耕织表示从事耕种、织布这些农活。

所以,它应读作òn。

(课件11)第二个字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xng一个是xìng,在做xng时,它表示举办、发动、旺盛等意思;在做xìng时,它表示兴趣、兴致等意思。

在诗中,杂兴表示随着自己的兴趣、雅兴而写,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所以,它应读作xìng。

请同学们记住这两个字的读音,再来读读古诗。

(课件12)

4、解意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5、交流学习方法:

生1:

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的查阅,并结合和诗中的注释进行理解。

(课件13)

生2:

遇到个别难懂的词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把诗句想象成一幅画面,如果还不理解,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课件14)

生3:

对于诗中特殊的字词,可以联想以前学过的古诗中的意思来加深理解。

(课件15)

生4:

学习古诗时,我们可以把古诗中每个诗句的意思连句成段想象成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课件16)

师:

同学们总结出来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既全面,又实用。

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同学们也可以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由学习这首诗。

5、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7)

6、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1)刚才,通过自学,你读懂了哪句?

我们先来看看前两句。

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课件18)

(2)你理解这两句诗吗?

(课件19)我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查阅,并结合画面和诗中的注释进行理解。

“昼”是白天的意思。

“耘”是除草。

“耘田”就是在田里除草。

“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在夜里搓麻绳。

“各当家”的意思是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就是白天在地里干活,夜晚在家搓麻绳。

村庄里的人们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

(3)你采用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很恰当。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前两句诗。

(课件20)

(4)谁读懂了后两句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句。

(课件21)

(5)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课件22)我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查阅,知道了,“童孙”指小孩。

“未解”是不懂的意思。

“供”的意思是参加。

“耕织”指耕田织布。

“傍”表示靠近的意思;“桑阴”就是桑树的凉阴下。

我把古诗中的每个诗句的意思连句成段,想象成画面,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的意思是小孩虽然不懂得参加耕田织布的事,也在桑树的凉阴下学种瓜。

(6)你学习古诗的方法也不错。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

(课件23)

(7)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课件24)

(8)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我认为他说的句子不太生动,也有的地方语句不流畅。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

我们再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回答。

你说得真生动。

刚才,我们就借助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

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

主要是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交流:

(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请同学来读一、二两行诗。

(课件25)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回答录音)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

读了这两行诗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课件26)

预设:

1、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农民很辛苦,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读)

评语:

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

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他们真辛苦啊!

2、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农民很忙碌:

(课件27)你看,各当家,男的耕地,女的搓麻,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他们还要干什么呢?

他们有的人白天要喂鸡、喂鸭、养猪。

晚上还得纺线、织布。

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

就这样日夜忙碌着。

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

(学生录音)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课件28)怎样和谐的画面?

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看图和朗读,我看到庄稼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各有各的事做。

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快乐。

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家人啊!

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

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

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

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

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课件29)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

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课件29)

4、品读第二句

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课件30)

(指名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课件31)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懂事。

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请你读一读。

(学生录音)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快乐。

(课件32)

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请你读一读。

(学生录音)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可爱。

(课件33)

瞧,他们的动作,一手撒种,一手洒水,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诗中一个“学”字,使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请你读一读吧。

孩子们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劳动着也是快乐的。

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这两行诗。

(课件34)

5、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过大人做事?

你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心情如何?

(课件34)有的同学觉得很高兴,有的同学觉得做这些事时兴致勃勃,还有的同学觉得做这些事乐不知疲。

诗中的童孙心情如何呢?

对,他和我们一样。

让我们很高兴地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兴致勃勃地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乐不知疲的读一读吧。

范成大看到之后心情又如何?

对了,他看到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肯定也会禁不住赞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学写诗句。

村子里只有一个童孙吗?

其他童孙们可能在干什么?

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作者没有写到的内容写下来。

(课件35)请同学们仿写诗句:

“童孙未解供,也。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

(课件36)(童孙未解供渔猎,也拉弹弓射鸟雀。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

(课件37)(童孙未解供放牧,也拉黄牛去吃草。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

(课件38)(童孙未解供猎渔,也下河去摸鱼虾。

还有的同学联系自己经历过的农村生活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童孙未解供渔猎,也卷膝盖握长叉。

(课件39)

童孙未解供桑蚕,也摘嫩叶入盒中。

(课件40)

太妙了,你们的想象已经突破图画所给予的限制了。

这种想像悟诗情的方法能够把诗读出情,写出意。

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

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一读!

(读)(课件41)

我想此时此刻,我想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

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

(配乐朗读、背诵)(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42)

(设计意图:

激活学生的思维,读后有各自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更进一步的收获。

仿写诗句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

激活求异的思维,燃起创新的火花最终获得言语经验和语感的内化积累。

四、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

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

(课件43)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

《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村居》《所见》《夜书所见》《宿新市徐公店》《山居秋螟》。

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能够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说话中得到运用,甚至成为像范成大、李白这样的大诗人。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