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0019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docx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

【最新】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代码:

是由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用来表示处理对象的一组符号。

在信息系统中,作为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代码的使用使信息的检索、校对、分类、汇总变得很方便。

电子商务:

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的业务交易。

这里的电子方式包括电子收据交换(EDI)、电子支付手段、电子邮件等,这里的业务交易包括生产、营销、广告、订货、电子支付和客户服务等商务活动。

供应链管理:

就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部过程。

这个管理过程中的收益来自把供应商、制造者和最终客户紧密的结合起来,消除或减少了整个供应链中不必要的活动与成本。

管理信息系统:

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系统由层次化的程序模块构成,每一个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每一个模块只归某上级模块调用,有模块联结的准则和构造模块的标准,并且用系统结构图来表达系统的结构,尽可能用最优的方式将系统内各个部分组织起来,而不是若干个程序的拼凑。

计算机黑客:

是人们对那些利用所掌握的技术未授权而进入一个计算机信息网,以获取个人利益、故意捣乱或寻求刺激为目的的人的总称。

经验丰富的网迷们精于利用他们的PC机潜入公用电话网络,偷听别人的通话、将自己的通话话单记在别人的帐单上、或者毁掉数据,或者干扰电话交换机的正常工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的领域,是在信息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上,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通过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集成制造系统,目的在于适应多变的市场要求,使产品从设计到加工和管理的工作量大大降低,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价值链:

是指任何一个企业均可看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构成,这些行为对应于物料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动过程,即物料在企业的流动过程。

而这一过程就是物料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不断增加价值的过程。

聚合:

即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紧凑性标志,体现整体的统一性和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度。

模块内部的聚合程度在一事实上程度上决定了它和其它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

决策支持系统:

是以管理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仿真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决策效益为目标,对决策者起到支持和辅助作用。

决策支持系统不能代替决策者的决策。

逻辑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也称为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

所谓逻辑设计是指在逻辑上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解决信息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即要解决哪些问题,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或者说从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角度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的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模块:

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能完成某项动作的一组程序语句(或描述),它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环境、内部数据四种属性。

耦合:

是指一个系统内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我们把模块耦合作为衡量不同模块间彼此依赖的紧密程度的指标,耦合程度越低,模块间联系越简单,接口越简单,每个模块的独立性越强;耦合程度越高则模块间的联接形式和接口复杂程度越高,模块独立性差、模块的设计、修改和维护复杂,模块间相互影响大,当一个模块出错时容易扩散蔓延影响其它模块,系统的可靠性差。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用于内部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它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帮助企业作出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满足其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其前提是企业有改善计算机企业信息系统的需要。

“结构化”的含义是指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从事某项工作。

数据冗余:

是指数据间的重复,也就是说同一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文件中的现象。

可以说减少数据冗余和增加数据的独立性是大规模信息系统以及企业范围信息资源管理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并形成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种有机整体有三层含义:

第一,这些元素是为了达到某个或某些共同的目标而结合的;第二,这种结合要遵循某些规则;第三,这种结合意味着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不可轻易地分割为独立单元而存在。

信息:

是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的反映。

信息具有的特性包括:

客观性、价值性、等级性、可分享性、可传输性和可再生性。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制定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或采用适当的硬件手段、软件程序和技术工具,保证信息系统不被XX进入并使用、修改、盗窃,造成损害的各种措施,称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信息战略:

就是作为经营战略的一个环节将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和人的因素这三个信息资源的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以充分利用的计划。

也就是说,由以下三点构成的战略性的计划便是信息战略。

信息主管:

是负责制订企业信息政策和标准、对于企业的信息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

CIO由副总裁级的管理人员担任。

业务流程重组:

是指企业重新组织并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流程的处理方式,从而在企业日常支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业务处理速度上获得收益。

原型法:

是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模型(或原型),这个模型大致表达了系统分析人员当前对用户要求的了解和他希望系统实现后的形式。

然后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一道,对这个模型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的结果,再对模型进行修改。

如此反复,周而复始,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专家系统:

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计算机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技术,把某一领域内的专家们的知识提炼出来,建成一个知识库,以解决该领域的有关问题和决策。

专家系统通过知识库,利用启发式算法,经验规则和推理方法解决难以寻找某些规律或定量描述的困难问题。

简答与论述题

简述系统维护的任务和系统评价的内容。

系统维护是为使信息系统适应环境和各种其它因素的变化,当系统发生故障或局部不理想时,及时地进行维修和改进,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和满足各级人员对系统的需求。

系统维护包括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和软件系统以及数据进行维护。

硬件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和故障修理。

软件维护是系统维护中最重要的方面。

软件维护就是在软件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错误,扩充功能,满足新的需要,延长软件寿命而进行的软件修改工作。

软件维护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纠错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系统评价的内容:

1.达到目标性能的测定;

(1)企业管理人员对系统效率的评价;

(2)输出报表质量如何,企业管理人员是否满意;(3)操作是否方便;(4)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5)数据资源的利用率;(6)系统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2.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1)系统各个环节上的校验措施是否完善;

(2)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健全;(3)对各种意外情况有无预防措施与应急计划;(4)数据转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3.系统管理的科学性;

(1)运行记录是否完备;

(2)系统维护是否有严格审批制度;(3)主管人员能否及时了解情况;(4)主管人员是否有技术手段和组织途径检查系统的各部分。

4.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系统的效益分析是评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方面。

一般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及其与MIS的区别。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

(1)DSS主要面向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辅助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所解决的决策问题一般属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

(2)DSS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快速响应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操作环境,以适应具有不同需求和条件的决策问题。

(3)DSS综合运用统计学、运筹学、模糊数学、控制论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并组织建立模型库和知识库等,决策时可灵活调用,具有问题识别、模型构造、方案评价等功能。

(4)具有灵活的、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

用户可使用接近自然语言的方式下达指令,输入方便,格式自由,输出结果大量采用图表方式,直观形象,易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掌握和理解。

两者的区别:

(1)从追求目标上看,MIS以高效性为其追求目标,要求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任务;而DSS则强调系统的有效性,而不追求高效率,目标是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方案,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对满意解。

(2)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

(3)驱动方式不同。

(4)服务对象不同。

(5)操作方式不同。

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及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产生的作用。

答: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企业主要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亲自参与和领导,也称一把手原则;

(2)企业具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3)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4)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系统开发的专业队伍;(5)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条件;(6)管理信息系统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主要表现为:

(7)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8)缩短生产周期;(9)降低产品成本;(10)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原则和基本研究步骤。

BSP法的基本原则是:

(1)企业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2)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应当表达出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

(3)企业信息系统应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4)企业信息系统应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

(5)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应当由系统结构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

BSP的研究步骤是:

(1)研究的准备工作;

(2)研究的开始阶段;(3)定义企业过程;(4)定义数据类;(5)分析当前业务与系统的关系;(6)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7)确定系统的优先顺序。

如何分析现行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是根据“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的规则对现行系统的映射。

为了实现这种映射,就必须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即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目标分析,组织机构与功能分析,环境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等,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作必要的准备。

(1)现行系统的目标分析;

(2)现行系统的组织机构与功能分析;(3)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4)现行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5)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的分析。

如何选择软硬件?

从信息系统采取的计算机处理方式出发,什对批处理、联机输入实时处理、联机输入成批处理,还是采取分布式处理。

考虑硬件系统的主机和外设的配置。

与此同时系统软件的配置——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选择包括应用软件的获得途径也要慎重考虑。

(1)硬件;硬件系统由数据准备装置、输入设备、主机、外存储器和输出设备组成。

选型的原则为:

实用性好表现为可扩充性;容易开发容易使用,较强的通信能力,以及可靠、可用和可维护性好于开放性好;信誉好的厂家产品;性能价格比高。

硬件的选择要克服以下两种不好的倾向:

第一,先买机器,后作系统分析与设计,结果造成不是机器为现实系统服务,而是系统为应付工具的运行服务;第二,一味的贪大,求先进,把技术上的可行性建立在不成熟的时髦机型上。

(2)软件;系统软件是应用程序开发和运行的环境和基础。

其中操作系统是软件平台的核心。

操作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系统的整体水平。

应用软件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应用软件包和自编程序。

前者是为解决某类应用问题专门设计的一组通用程序,这类程序经过优化,编制质量和运行质量较高,是用户使用方便的商品软件;后者主要是用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的解决本企业业务所需的软件。

试述代码设计和输入输出设计进行代码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第一,要考虑的是编码的标准化,尽量按照有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门或行业的标准进行设计。

第二,要考虑容易修改,当某个代码在特点、条件或代表的实体关系改变时,容易进行变更。

第三,要考虑结构简洁,代码的长度涉及到存储空间占用和信息处理的速度。

而且影响代码输入的出错率,所以,在满足当前需要和扩充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结构简单,长度要短。

代码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1)代码结构设计;

(2)代码校验设计;(3)使用范围和使用期限的确立;(4)编制代码表;(5)编写代码设计。

输入设计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输入信息源的设计;

(2)收集输入信息设计;(3)输入媒介选择设计;(4)输入信息内容设计;(5)输入信息的校验。

输出信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成果,用户除了要求输入方式灵活、简便外,最关心的就是输出结果的格式和正确性。

试述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和原型方法。

(参照学习指导书P32)

试述模块设计的原则。

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能完成某项动作的一组程序语句(或描述),它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环境、内部数据四种属性。

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同一调用者,即模块从调用者处获得输入,经模块处理图产生的输出返回给调用者;模块的逻辑功能即描述模块内部如何实现要求的功能;运行环境指模块的使用环境和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内部数据是指属于模块自己的数据。

试述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观点。

(1)系统观点;企业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具备系统的基本特性,它可以分解为一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各自有其独立的功能,有其边界、输入和输出。

但各子系统之间彼此联系、配合,共同实现系统的总目标。

这反映了系统的目的性。

(2)用户观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人员决策服务的。

管理人员就是系统的用户,只有用户使用方便满意的系统才称得上是好的系统,而为一个用户所接受、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服务于用户的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从最初的总体规划的制定,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最后的系统实施的全过程,都需要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真诚合作。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用户自己,用户不仅是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人,也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人。

只有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真诚的合作,才是系统成功的关键。

(3)“一把手”原则;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周期长,耗资大,涉及面广的一项任务。

它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的职能科室的业务管理人员的协同配合。

它的开发影响到管理方式、规章制度以及职责范围,基础会涉及管理机构的变化。

这种影响面大的开发工作,没有最高层领导,特别是企业一把手的参与和具体领导,协调各部门的需求与步调,开发工作不可能顺利进行。

系统开发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领导层的参与与支持。

也称为“一把手”原则。

(4)重视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区分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必须规定明确的任务,提供响应的文档资料,作为下一个阶段的依据,这些原则都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教训。

如不严格按阶段进行开发,将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混乱,以致返工或某些工作推倒从来。

系统分析未完成之前,就匆忙地选机型,确定硬件配置,或系统设计未完成之前,应开始编写程序,这都是开发企业信息系统经常出现的情况,这样做,很可能造成浪费与返工。

试述信息资源管理的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由4个方面构成:

(1)组织结构和人的因素①信息主管(CIO)信息主管是负责制订企业信息政策和标准、对于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

CIO由副总裁级的管理人员担任。

②信息化委员会③人的因素;以下各项是信息资源管理中人的因素的核心内容:

①认识CIO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发挥信息化委员会的功能;③重视人才培养;④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利用能力。

(2)数据资源管理①数据的标准化;②数据的定义;③制定代码体系;④数据的安全保护。

(3)信息基础资源的管理和评价①网络系统的管理;②信息系统的企业模型;③信息系统的评价。

(4)信息战略管理①信息战略②制定信息战略的体制。

提高信息系统中软件质量的措施。

信息系统的质量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信息系统软件的质量问题。

提高信息系统中软件质量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好的软件开发方法是获得高质量软件的首要条件;

(2)信息系统软件质量的度量;(3)制定软件程序代码设计编写标准;(4)软件的测试;(5)采用软件开发工具。

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反映。

可以认为,信息是客观事物的特征通过一物质载体形式的反映。

信息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性;

(2)价值性;(3)等级性;(4)可分享性;(5)可传输性;(6)可再生性。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

信息化社会主要有以下特征:

(1)信息、知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和财富。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的作用和比重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的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供应链管理的相互关系。

答:

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应用软件有:

(1)库存与订货管理的物料需求计划软件;

(2)同时管理物流和资金流的制造资源计划软件;(3)全面管理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

这些软件使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控制能力大为增强,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更加迅捷,直接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答:

(1)企业间的协同。

企业间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成为信息伙伴,甚至可以将他们的信息系统联结起来,共享信息资源。

(2)使用信息系统还可以取得全行业的竞争优势。

(3)网络经济。

(4)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旨在消除低效的业务与部门,减少无效劳动及提高对市场与客户的反映速度,使流程的每一步都能获得价值增值;业务流程重组强调企业整体全局上的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优。

信息系统的总体安全保障及应用安全保障。

总体安全保障就像为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了一把保护伞,总体保障措施实施后可以促进下列需求的实现:

(1)信息系统硬件安全和可靠;

(2)信息系统软件安全和可靠;(3)数据文件的安全;(4)信息系统运行操作管理的正确;(5)信息系统能够按部就班的得以开发。

应用保障和总体保障结合在一起共同保证信息系统更加安全和可靠,应用保障确保具体的系统应用的安全。

按照信息系统运行进程,即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步骤,应用保障分为输入保障制、处理保障和输出保障三部分。

输入保障确保向信息系统输入的数据完整和准确;处理保障保证处理过程中被更新的数据和文件的完整和准确;输出控制则保证计算机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完整、准确并且分布恰当。

最重要的应用保障措施包括输入输出授权认证、程序化的例行编辑检查以及总量控制技术。

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产生何种影响?

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产生的影响有:

(1)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2)信息系统可以改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销售方式;(3)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内部运行和管理方式的改进;(4)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5)信息系统促进企业组织的变革。

选择题

◆按照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职能将企业(系统)划分为子系统的数量多少与(ABC)有关。

A.产品品种的多少B.产品复杂程度C.工艺特点

◆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是(B)。

B.软件测试

◆常见的数据安全保护对象有(ABD)。

A.数据定义B.数据文件D.程序

◆从服务对象的不同方面来看,DSS与MIS的区别在于(B)。

B.MIS主要在于处理日常管理信息,主要服务于中、低层管理和决策人员;而DSS主要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主要是为中、高层人员服务。

◆从信息系统的作用观点来看,下面哪个不是信息系统的主要部件?

(B)B.系统分析员

◆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它的功能有(ABCD)。

A.贸易洽谈B.广告宣传C.市场调查D.网上交易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主要功能?

(ABCD)A.数据处理功能B.预测和决策功能C.计划功能D.控制功能

◆绘制系统结构图时要遵循模块设计的原则是(ABC)。

A.低耦合B.高聚合C.作用范围要在控制范围之中D.独立性

◆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哪几个方面?

(ABC)A.数据的安全B.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C.灾难性故障发生后系统的恢复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有(ABCD)A.共享性B.可靠性C.分散性D.可扩充性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哪个阶段?

(A)A.需求分析阶段

◆哪种决策问题最适于用交互式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来解决?

(C)C.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耦合是指一个系统内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最理想的耦合形式是(A)。

A.数据耦合

◆企业信息系统的成功与失败最主要的因素是非技术因素,其中关键是(B)。

B.用户

◆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小组的开发人员有(ABC)。

A.管理人员B.程序设计人员C.系统分析设计人员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四个阶段是(ABCD)。

A.系统设计B.系统评价C.系统分析D.系统实施

◆企业信息系统硬件的逻辑配置方案有(ABCD)。

A.多用户系统B.单机C.计算机网络D.工作站方案

企业中信息化委员会的工作通常由(C)负责。

C.CIO

◆确定系统的逻辑优先顺序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ABCD)A.潜在的利益分析B.对企业的影响C.成功的可能性D.需求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是(BCD)。

A.建立逻辑模型B.确定存储结构C.确定数据存放位置D.确定存储分配

◆下面几个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企业的特殊环境?

(A)A.技术

◆下面几个子系统哪个不是专家系统的子系统?

(D.订货子系统

◆下面哪个不属于安全控制措施的环节?

(B)B.设备

◆下面哪个不属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保障措施?

(D)D.总体保障

◆下面哪个层次不属于企业的管理层次?

(C)C.部门管理层

◆下面哪个是最高级的信息系统?

(B)B.DSS

◆下面哪些选项是信息处理器中的内容?

(ABD)A.硬件B.软件D.系统开发人员

◆下面哪些属于开发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ABC)A.可行性研究与战略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实现与测试

◆下述工作中,哪些属于企业的辅助行为?

(AB)A.训练员工B.购买原材料

◆信息存储的载体有(ABC)A.书刊B.声像存储媒体C.计算机存储器

◆信息的价值是指信息的(C)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没有价值

◆信息系统对产品质量有哪些影响?

(ABCD)A.利用信息产品软件,简化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

B.有助于建立高标准的质量体系。

C.缩短运行周期。

D.改进设计质量和精度。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哪些?

(ABCD)A.原型法B.BSP法C.CSF法D.CASE法

◆信息系统维护中最重要的方面是(B)。

B.软件维护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的主题有(ABC)。

A.资源管理的方向和控制B.建立企业信息资源指导委员会C.信息资源的组织机构D.效益评估

◆以下几个特征中哪个不是系统的特征?

(C)C.及时性

◆以下几个选项哪些是代码的类型?

(ABCD)A.序码B.块码C.分组码D.助记码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框架中,(ABD)既是数据资源管理的核心,也为MIS,DSS以及基于知识的系统提供基础数据A.数据库B.业务D.事务处理系统(TPS)

◆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是(AD)A.知识库子系统D.推理子系统

◆作为信息系统评价指标的有(ABCD)。

A.可靠性B.经济性C.正确性D.准时性

一、填空题

◆DSS系统的包含人、数据、模型等三大要素。

◆MIS系统平台模式主要有主机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

◆按管理职权的不同级别把系统分成战略管理级、战术管理级、作业处理级三个层次。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