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10068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_2篇(共16页)10700字.docx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XXXX年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篇1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20XX〕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

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1.12万人,建卡贫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

耕地面积XXXX年.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

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

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

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

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

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

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

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

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

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

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

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

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

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思路和建议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

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

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

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

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

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

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

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

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

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

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

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

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XXXX年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篇2

  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秦巴片区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为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县委主要领导要求,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扶贫办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于10月11日至24日,深入各乡镇(场),通过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全县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全县20个乡镇(场)辖348个行政村(居委会),经调查统计汇总,总户数为XXXX年39户,XXXX年78人,总劳动力数为XXXX年74人,外出务工人数达XXXX年07人,占总劳动力的40.4%。

全县版图面积XXXX年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人均耕地0.9亩,其中:

水田面积XXXX年7亩,旱地面积XXXX年93亩;山林面积252万亩,水面面积42.4万亩。

XXXX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与XXXX年相比增长45.3%;财政总收入7.1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7亿元,与XXXX年相比分别增长67.9%、10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亿元,与XXXX年相比增长11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XXX年2元,与XXXX年相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年元,与XXXX年相比增长30.5%。

  郧县的贫困现状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人数多。

据各乡镇(场)填报,全县人均纯收入在XXXX年元以下的贫困户有XXXX年1户,XXXX年5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2%,其中纳入扶贫对象的XXXX年6户、XXXX年86人;XXXX年8户XXXX年1人享受低保,XXXX年人享受五保供养。

二是贫困程度深。

全县有XXXX年4户不能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占总户数的57.5%;疾呆傻残的人口达XXXX年2人,占总人口数的3.8%;有XXXX年3户仍然居住在草房或土坯房,占总户数的35.1%;有XXXX年户没有通电,有212个自然村没有通公路。

三是致贫原因多。

除自然条件原因没有脱贫外,全县因灾、因病、因学、因工程致贫的有XXXX年8户,占总贫困户的47.7%。

其中因灾致贫的有XXXX年0户,占15.8%;因病致贫的有XXXX年6户,占贫困户的21.2%;因学致贫的有XXXX年户,占贫困户的8.4%;因工程致贫的有XXXX年户,占贫困户的2.3%。

  二、近几年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全县抢抓国家&;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国家&;雨露计划&;试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机遇,着力构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帮扶工程、信贷扶贫等项目工程,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全县扶贫工作得到了省、市高度肯定,省委、省政府两次在十堰召开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推进会,都安排了到郧县现场观摩。

主要体现在:

  1、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村庄面貌大为改观。

投入专项扶贫资金XXXX年万元,启动了36个纳入&;十二五&;扶贫规划的重点村建设。

按照&;村村晴雨畅通&;的目标,新修、维修村组公路150公里,打通了一大批生态旅游路、经济循环路、通村断头路等,有效解决了部分扶贫村行路难、发展难的问题;统筹水利、移民、发改、扶贫等单位的改水项目,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修、维修各类人畜饮水工程513处,铺设饮水管道126千米,大部分农户吃上了自来水;投资285万元,扶持建设村支部35个,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对鲍竹路沿线980户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净化、亮化、美化的扶贫示范点;注重教育卫生事业建设,重点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XXXX年启动实施的12个重点村全面通过省市验收,XXXX年启动实施的12个扶贫重点村规划项目已完成80%,XXXX年启动实施的12个重点村大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2、稳步抓好迁移扶贫,生存环境逐步好转。

近年来,全县共投入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资金XXXX年万元,其中扶贫搬迁XXXX年户、XXXX年万元;生态移民XXXX年人、330万元。

狠抓重点村搬迁,按照户均不超过XXXX年元的补助标准,在重点村扶贫搬迁783户,到户资金626万元,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突出试点区搬迁,按照全县统一布局,突出抓了柳陂、青曲、鲍峡三镇的相对集中搬迁试点。

柳陂镇投入扶贫搬迁资金215万元、搬迁269户,生态移民115人、到户资金35万元,打造了卧龙岗社区扶贫搬迁与移民内安相结合的搬迁移民亮点;在青曲镇扶贫重点村搬迁151户,到户资金120万元,生态移民550人,到户165万元,打造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亮点;在鲍峡镇扶贫重点村搬迁177户,到户资金142万元,生态移民67人,到户资金20万元,为鲍竹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奠定了基础。

兼顾零散户搬迁,对深山和库区等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农户实施搬迁移民,扶贫搬迁194户,到户资金155.2万元;生态移民366人,到户资金110万元。

  3、强力推进连片开发,示范效应得到体现。

抢抓&;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新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强有力推动,在项目区茶店、柳陂2个乡镇6个村规划60个建设项目,试点区投入资金XXXX年.6万元,占规划计划投资的166%以上,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XXXX年万元,部门投入及社会帮扶XXXX年.6万元,群众自筹390万元,XXXX年户农户得到有效扶持,直接受益贫困户806户XXXX年人。

试点区人均纯收入达XXXX年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XXXX年元,分别比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

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取得产业特色凸显、基础明显改善、示范带动增强的良好成效。

  4、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后劲增强。

围绕&;调精乡村旅游产业、调大核桃产业、调强蔬菜产业、调活养殖产业&;的工作思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规划进村入户要求,打造示范样板,逐步形成偏远乡镇核桃带、城郊国道沿线种蔬菜、深山溪水乡村游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36个重点扶贫村产业建设,新发展产业基地7.02万亩,人平1.3亩。

其中,蔬菜2万亩,核桃3.6万亩,其他1.4万亩,发展养殖小区11个。

如南化塘镇发展核桃3万余亩,青山九里岗村新建千亩茶园,宏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规模已达到XXXX年余头;启动9个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发放互助资金总量就达104.97万元,746户社员从互助社借款。

如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五组贫困户赵明海从事生猪养殖,因资金紧张陆续向互助社借款2次,累计借款1万元,去年出栏生猪220头,年收入增加3万元。

同时,全县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29万元,扶持900余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人均年增收450元。

  5、倾斜扶持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郧府、统香、渝川等一批市、县级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已向渝川、郧府、统香等十几家龙头企业贴息XXXX年多万元,拉动贷款3.3亿元。

其中,向渝川贴息300余万元,拉动贷款近一个亿,带动10余个乡镇发展蔬菜产业,使蔬菜产业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把九龙瀑作为乡村旅游业的龙头给予扶持,贴息50万元,拉动贷款XXXX年万元,使景区各项设施逐步配套到位,景区收入大幅增加,景区沿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带动作用,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大户带整村&;的有效带动机制。

如丰神林果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核桃产业基地XXXX年余亩,带动周边3个村300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以十堰市扶贫产业示范园为平台,围绕县域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引进推广农业优良品种30余个,推广适用技术20余项,新开发农产品近20个。

  6、不断创新扶贫思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推行&;XXXX年帮扶工程&;,每名县级领导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重点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同时建立了县直单位责任到村、资金到村、技术到村、督办到村的&;四到村&;帮扶机制。

积极争取社会帮扶,近三年帮扶资金达XXXX年余万元,仅省烟草局就向大柳乡帮扶400万元用于发展烟叶产业。

加大行业扶贫力量整合力度,统筹水利、移民、发改、农业、林业等部门资金,积极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涉农资金3亿元用于贫困村建设。

强化扶贫资金管理,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在项目实施的乡村张榜公布,对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对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定期审计制,按时对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展和效益情况进行验收检查,确保了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扎实开展扶贫培训,通过雨露计划转移培训XXXX年余人,转移就业率达96%,举办科普讲座及核桃、蔬菜栽培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0场2万人次。

同时,选派老区乡镇分管扶贫的干部到内蒙古等地学习,并对11个儿童减贫试点村村干部进行了规划编制培训,大幅提高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水平。

  7、坚持规划引领扶贫,片区攻坚扎实起步。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抢抓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新机遇,切实加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要求,及时成立了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科学编制了秦巴山片区(郧县)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规划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保等六大类228个项目,总投资395亿元;精心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确定核桃、蔬菜、乡村旅游为三大主导产业,分三年实施,总投资1.8亿元,每年投资XXXX年万元;快速推进项目实施,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共有112个,总投入达49.5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18亿元。

十堰市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推进,其中两家企业已投产经营;支持产业发展基金已到位XXXX年万元,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已落实XXXX年万元,扶贫重点县每年增加100公里的公路建设指标,今年已落实42公里。

  三、现阶段致贫原因分析

  尽管前阶段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县整体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仍有25.9万贫困人口。

经综合分析,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然灾害频发。

我县地处秦巴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保水性差,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少数脱贫人口由于底子薄,基础不牢固,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极易出现返贫,致使一些村和农户很难走出&;脱贫―返贫―再脱贫―又返贫&;的怪圈。

据统计,全县每年因灾返贫的达XXXX年0户。

仅今年5月份连续两次灾害,造成大柳、青山、杨溪、谭家湾等1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农业损失严重,受灾人口8.5万人左右,尤其给生活在山区的贫困人口的生活和脱贫造成严重影响,因灾返贫人口多达2万余人。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了脱贫的一大制约。

一是通达能力弱。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建设项目的投入,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XXXX年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沥青路,100%行政村通了水泥路,老百姓的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由于我县地处秦巴山区,山大人稀,路只通到村部,对交通有改善但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家村村通工程都是只修到村部,组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有很多还没有公路;第二,由于XXXX年村组合并,原来的行政村有很多都变成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只是到达了现有建制村,原来自然村没有到达;第三,村级断头路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青山镇九里岗村有一个汽配厂就是由于出行条件不好而迁走。

二是居住条件差。

全县有XXXX年3户居住土坯房或草房,占全县总户数的35.1%。

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很大一部分成为危房。

如大柳乡双坪村,距大柳乡集镇25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边远村,全村共168户、598人,仅有原村小学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其他均是土坯房,70%左右的房子属于危房。

三是人畜饮水难。

我县从启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已经解决了28.41万人的饮水难问题,但目前仍有19.88万人存在饮水困难或饮用不上安全水,像今年这样的大旱天气,这个数字要比平常年份大得多。

如:

大柳乡双坪村全村598人仅靠一个水质非常差的小水沟过日子。

谭山镇腰庄村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曾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修建水窖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目前,全村仍有两个组因为没有水吃,农户都是直接饮用山上流下来的水或下雨收集的水,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遇到天旱,部分农户缺水情况更加严重,出现了掏钱买水、挑水、水&;循环&;利用的现象。

四是电力供应不足。

在实施农村第一轮电网改造时,我县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中高档家用电器及钢磨、打麦机等小型农用机械已普遍进入普通家庭,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其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叶大乡王良村因路途太远,农电改造成本太大而尚未实施,至今仍用房县的电。

白浪镇年缺电在200万度以上,由于电量的严重不足,群众的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受到限制。

  3、公共服务不够到位。

在群众就医方面,我县山大人稀,农户居住分散,村虽然有卫生室,但医疗基础设施差,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弱。

尤其在大柳、胡家营、五峰、叶大这些乡镇群众就医要走很长路程,甚至跨村就医。

农村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负担,但由于平时买药报销手续过于繁锁,报销比例过低、药品种类有限,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

红岩背林场,由于是事业单位建制,全场只有一个医务人员,经常出现多人患病,而医务人员只能顾一个人的尴尬局面和小病拖大、大病拖死的事情。

据调查,全县有15个村没有村医,有64个村级卫生室无法开通网络,新农合参合人员看病极不方便。

在就学方面,教育资源整合可以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

由于教学点的撤并,学生只能到比较集中的学校或集镇上学,也有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来读书。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单独上学让大人非常担心,家长只好租房子陪读,一方面开支加大,一方面租房子陪读又造成了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

  4、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近年来,我县的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木瓜、柑橘种植面积很大,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老百姓见不到效益。

如:

五峰、杨溪、南化塘等乡镇发展的木瓜产业,由于市场疲软、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支撑,导致去年以来成熟的木瓜长在树上、烂在地里,老百姓发展产业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

二是产业基地缺乏管理。

由于发展农业产业的周期较长,老百姓把果树栽上之后就不管了,导致果树该挂果的时候没有挂果,该丰产的时候没有丰产,长期没有效益,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

三是产业引进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有些乡镇为了发展产业,引进品种时,没有综合考虑地区的适宜性,结果引进的特色产业不适宜本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导致产业成不了气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扶贫资金,而且也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

四是水系配套不到位。

表现在农业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靠天收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

  5、农村实用人才匮乏。

全县总劳动力34.4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3.8万人,占总劳动力的40.1%。

外出务工的基本都是青壮年,留守在家的多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受年龄和文化程度限制,这些留守农民难以适应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现代化农业生产。

如:

谭家湾镇五道岭村有两户,其中一户种了4个大棚年收入在XXXX年元左右,而另外一户种了2个大棚,年收入达到XXXX年0元左右,这两户所处地理位置基本一样,自然条件和水系配套设施相当,但在收入上却有着巨大差别,主要是收入低的农户没有掌握实用技术。

另外,有些贫困村群众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靠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府救济来勉强维持生活,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6、资金投入不够。

一是资金投入不均衡。

政府的资金主要投向了重点乡镇、重点片区,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但一些偏远的乡镇、村,由于没有区位优势,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深。

二是村级发展缺乏活力。

由于近年来,各村都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村级债务逐年增加。

据统计,全县村级债务高达4.12亿元,平均每村达118万元。

如:

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5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左右(在叶大修路成本高达每公里28万元),每修1公里资金缺口达10万元以上。

由于村级债务的累计叠加,大部分村基本处于保运转和还债中,发展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

三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不够。

如扶贫搬迁,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

目前,国家扶贫搬迁政策按每户XXXX年元的搬迁标准(XXXX年元/人,每户不超过4人),危房改造政策每户XXXX年元,即使把搬迁扶贫、危房改造等政策全部都用足,也仅有XXXX年0元/户补贴,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仍旧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

  7、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比如:

白浪镇杨沟村的支部书记杨丰才,胡家营镇土地沟村的支部书记谌宏远、冻青沟村的支部书记胡光宝等一批村组织负责人,头脑灵活、牺牲奉献精神强,村组织的战斗力强,村里的面貌变化很大。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有些村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实施过一个像样的项目;有一部分村干部私欲太重,缺乏牺牲奉献精神,把自已的事看的很重,对村里的事用心不够,了解村情一问三不知,征求意见没有一条拿得出手。

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脱贫困致富。

  四、加快扶贫攻坚的对策与建议

  1、把扶贫提升到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

党的提出到XXXX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目前仍有1/3以上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因此,应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要站在这个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

要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牢脱贫致富基础。

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按照统筹城乡和与产业相配套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山、水、林、田、路、电、房的综合治理和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牢农村发展的根基。

与此同时,要注重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抓好生态绿化,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3、大力发展绿色致富产业。

发展致富产业,培育&;造血&;功能,是最好的扶贫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