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1425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docx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02年

上海市第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

初赛试卷答案

第1至40题每题3分,第41至第46题每题5分,

全卷满分1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2

B

3

C

4

B

5

D

6

B

7

A

8

C

9

B

10

D

11

D

12

D

13

D

14

C

15

A

16

B

17

D

18

C

19

D

20

C

21

D

22

B

23

B

24

B

25

A

26

A

27

A

28

A

29

D

30

C

31

B

32

A

33

D

34

B

35

A

36

C

37

B

38

C

39

B

40

C

41

B

42

C

43

A

44

C

45

A

46

D

本试卷

总得分

 

2002年上海市第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

(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

参考解答(部分)

常用物质的密度(×103千克/米3)

水银

花岗岩

酒精

木块

13.6

8.9

7.8

2.7

2.6

1.0

0.9

0.8

0.6

1、下列四种情况中,速度大小最接近20米/秒的是()

(A)员工上下班骑自行车的速度(B)内环线高架快车道的限速

(C)沪宁高速公路快车道的限速(D)磁悬浮列车正常行驶的速度

【解】B

20m/s=20*3600/1000=72km/h,内环线高架快车道的限速为80km/h

2、一个弹簧秤,将其弹簧截去原长的1/5,然后再调好零点,用此弹簧秤称同一物体的重力,则弹簧秤的示数跟原来相比是()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定

【解】B

弹簧“变短”,弹簧就“变硬”,“劲度系数”变大。

长度为原来的1/5,劲度系数就变成原来的5倍了。

这样的弹簧秤,来称量物体重力时,读数当然是变小了,因为弹簧与原来相比变得“不容易”伸长了。

3、建筑工地需要长1.0米,宽0.5米,高0.3米的花岗岩350块,现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卡车去加工厂运回,则共需要运几次方可运完()

(A)28(B)29(C)30(D)31

【解】A

M=350*m

m=2.6*1000*1.0*0.5*0.3=390(千克)

M=350*390=136500=136.5(吨)

N=136.5/5=27.3

n=[N]=28

4、一个置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木块在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了测定桌面与木块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应选择下列哪组实验仪器()

(A)量筒,温度计(B)弹簧秤,刻度尺

(C)天平,秒表(D)电压表,电流表

【解】选B

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示数即为摩擦力

用刻度尺测出滑行距离

根据Q=fs及摩擦力做功即可求出

5、跳伞运动员在跳离飞机但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阻力不做功(B)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减少(D)机械能减少

【解】D

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在尚未打开降落伞的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向下运动,重力对运动员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空气阻力对运动员做负功;由于重力大于空气阻力,运动员向下做加速运动,其动能增加.由于空气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

图1

6、某同学需要清理金鱼缸中沉在底部的污物,其手中只有一根透明的塑料软管,采用虹吸的方法来将鱼缸底部的污物排除。

软管的一端插入鱼缸的底部如图1所示,该同学用嘴在软管的另一端吸气,使管中液面到达某点时停止吸气,管中就能自动排出鱼缸底部的污水,同时保证污水不能流进该同学的嘴中,该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解】B

从图上看B点与缸中液面在同一水平位置,在用嘴吸水时,管中的水是流动的,在失去作用力后仍会因为惯性而运动到B点以下。

7、实验室测量油膜分子的大小:

取待测油1毫升,滴入容量瓶中,再向容量瓶中倒入某有机溶剂直至总体积达到500毫升。

用滴定管取1/25毫升滴入水槽中。

由于该有机溶剂与水的结合力远大于油,故水面最终留下了一层油膜,测出其面积约500厘米2,则该油膜分子的直径约为()

(A)1.6×10—9米(B)1.6×10—10米

(C)3.2×10—9米(D)3.2×10—10米

【解】B

油的总体积不变

形成单分子油膜,厚度既是分子直径.先计算1/25mL油溶液含有多少体积的油

再用体积公式求厚度即可

 

图2

8、如图2所示一位魔术师现场表演“点燃手指”的魔术,有以下三步过程

(1)手指在酒精中浸一下;

(2)手指在水中浸一下;(3)“点燃”手指。

请判断下列哪组操作顺序是最合理的()

(A)

(1)

(2)(3)(B)

(1)(3)

(2)

(C)

(2)

(1)(3)(D)

(2)(3)

(1)

【解】C

手指上的水受热蒸发吸热将酒精产生的热吸收,所以手指不会被烧伤

 

图3

9、室温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用密封细管相连,右边烧瓶内装满水,左边烧瓶内充满空气,如图3所示。

现将装置浸没在热水中,则气、液界面O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A)向右(B)向左(C)不动(D)无法确定

【解】B

因为液体不能压缩

10、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

(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D)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解】D

由于瓶内的热气降低了温度,气压减小,外界大于内部气压,故觉得软木塞很紧。

11、在油锅倒入一份醋和两份油,进行加热,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和醋就会上下翻滚,此时,一位表演者将手放入锅内,却没有受到损伤,这是因为()

(A)表演者长期练功,能够忍受沸油的高温

(B)醋能在手的表面产生保护层,避免表演者被烫伤

(C)由于对流,醋能很快将沸油的温度降低

(D)虽然锅里的油和醋上下翻滚,但沸腾的只是醋而不是油

【解】D

醋密度比油大所以醋在下面油在上面

醋的沸点很低绝对在安全范围之内

我们看到醋翻滚实际上也只有几十度又因为油在上面,所以油也才几十度,手放进去当然不会有事

12、下列各种现象中,能说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就越快的是()

(A)把木材放在烘房里要比放在露天里干得快

(B)晴天把洗好的衣服凉出来要比在阴天的时候干得快

(C)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

(D)洗脸后将毛巾挂在毛巾架上要比把毛巾团放在脸盆内要干得快

【解】D

注意要求说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就越快

 

13、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解】D

夏天室外热室内冷,冬天室内热室外冷

 

图4

14、如图4所示,P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在毛玻璃光屏M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E处,他看到屏M上的像的形状为()

(A)q(B)p

(C)d(D)b

【解】C

成倒立实像

 

图5

15、图5是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均匀透明球,一束光由球面A点射入,从球面B点射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30°,已知入射光线与半径0A的夹角为75°,则该光线在球内传播的路径长度为()

(A)10厘米(B)10

厘米

(C)10

厘米(D)20厘米

【解】A

改变30度,说明折射角比入射角小15度

入射角75,折射角60度

AOB等边三角形

A10cm

16、五官科医生给病人检查耳道时,戴一个中间有小孔的镜子,这种镜子是()

(A)凸面镜,作用是增大照射范围(B)凹面镜,作用是会聚光线

(C)凹透镜,作用是发散光线(D)凸透镜,作用是形成虚象

【解】B

五官科医生头上戴的是凹镜叫额镜,这个额镜的中间有一个直径约2CM的孔。

医生将它戴在额部,镜面对准光源,将光线反射到病人的鼻腔、耳道、咽喉部等部位,同时医生的视轴也通过这个孔与光线保持在一条线上,所以才得以看清深腔里的组织结构情况。

17、如图6所示,当闭合电键后,四个小磁针指向都标正确的图是()

图6

【解】D

画出磁力线形状和方向,小磁针N极指向为磁场方向

18、图7是一根粗细不同的导线,较细部分的横截面积为S1,较粗部分的横截面积为S2。

则电流通过导线时()

(A)通过S1的电流I1大(B)通过S2的电流I2大

(C)通过S1、S2的电流I1、I2一样大(D)无法判断。

【解】C同一导线中的电流不变,截面不同,只影响电流面密度

19、如图8所示,如果在a、b两点之间再并联一个灯泡,则()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解】D

在a、b两点之间再并联一个灯泡,则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故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图9

20、如图9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一会儿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R1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阻R1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滑动变阻器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滑动变阻器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解】C

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表明电阻R2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变小,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其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变大,所以可能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短路,

 

21、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中,由于不可避免会有热量的损失(包括小铝筒容器的吸热),那么()

(A)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

(B)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

(C)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

(D)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

【解】D

根据C=Q/m△t知:

Q减小,C变小

22、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

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

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多少圈()

(A)9圈(B)9.5圈(C)10圈(D)10.5圈

【解】B

甲:

乙=5:

4.5;乙:

丙=5:

4.5;

所以,甲:

丙=25:

22.5;

当甲跑了50圈时,乙跑了45圈,丙跑了45*0.9=40.5圈。

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9.5圈.

 

图10

23、如图10所示,木块A的质量为m1,一端与水平细绳相连,细绳的另一端挂着质量为m2(m2

若在A上再加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同时在B下再挂上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木块的速度将()

(A)不变(B)变快(C)变慢(D)由m1、m2、m的大小关系而决定

【解】B

木块恰好在桌面上匀速运动,说明摩擦力=钩码B的重量

若在A上再加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则摩擦力增加umg,同时在B下再挂上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则拉力增加mg,拉力增大,木块将加速运动

图11

24、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米,且距离墙壁均为68米,如图11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A)0.1秒(B)0.2秒(C)0.3秒(D)0.4秒

【解】B

乙听到第一声枪响是声音直接由甲经102m传到乙的,所用时间为

,乙听到第二声枪响是声音由甲经墙壁反射到乙听到的,这时声音所走路程为

故两次声音间隔

 

图12

25、如图12所示均匀细杆长为L,可以绕转轴A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在A点正上方距离L处固定一定滑轮,细绳通过定滑轮与细杆的另一端B相连,并将细杆从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拉起,已知细杆水平时,绳上的拉力为T1,当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绳上的拉力为T2,则T1:

T2是()

(A)

:

1(B)2:

1(C)

:

1(D)3:

1

【解】A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T1*(√2/2*L)=MG*L/2

T2*(√3/2*L)=MG*√3/4

两个式子相比,得:

t1/t2=

1

2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密度之比是5:

3。

现将甲物体放入水中,乙物体放入密度为0.9×103千克/米3的液体中,静止时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之比是4:

5,则()

(A)甲物体的密度为重1.25×103千克/米3

(B)乙物体的密度为0.72×103千克/米3

(C)甲、乙两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之比为4:

5

(D)甲、乙两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

1

【解】A

浮力F=溶液密度×排开溶液的体积×g(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F=物体质量×g(漂浮、悬浮)

设:

1代表甲,2代表乙

F1=溶液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重力=1.0×10^3×V1×g=4F

F2=溶液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重力=0.9×10^3×V2×g=5F

两式化简,得:

V1=0.72V2

所以,C、D都不对

∵质量m=密度×体积,甲乙质量相同,密度比为5:

3

∴体积比为3:

5,即v1=0.6v2

而上式中求出的排开液体的体积比:

V1=0.72V2

显然,乙物体并没有完全侵入水中

否则体积比不会变大,也就是说乙是漂浮在液体上的

那么,可以得出结论:

①乙的密度<0.9×10^3

②F2=乙的密度×v2×G=0.9×10^3×V2×G,则乙的密度=0.9×10^3×(V2/v2)

先假定甲完全侵入液体:

则可得:

乙的密度=0.9×10^3×(1/1.2)=0.75×10^3kg/m^3

该答案与结论相符,可以取,

根据甲乙密度比:

5:

3,可得甲的密度=乙的密度×(5/3)=1.25×10^3kg/m^3

再假定甲也未完全侵入液体:

则甲也是漂浮在液体上的,那么F1=甲的密度×v1×G

由于质量相同,所以浮力应该相同,与题中浮力比为4:

5相矛盾

则此假设不成立

综上所述,可得:

甲的密度=1.25×10^3kg/m^3

乙的密度=0.75×10^3kg/m^3

甲乙排开液体的体积比=1:

0.72

∴选A

其实,这样的选择题,可以用代入法,简单省事省时还准确!

27、如图13所示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下面挂两个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实心铁块,其中甲是立方体,乙是球体。

现将两个铁块完全浸没在某盐水溶液中,该溶液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增加。

待两铁块静止后,甲、乙两铁块受到的弹簧的拉力相比较()

图13

(A)甲比较大(B)乙比较大

(C)一样大(D)无法确定

【解】A

两个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实心铁块的体积相等

,得立方体边长a=0.8d(d为球体直径)

即球体的直径应该大于立方体的边长

由于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增加,浮力也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增加,球直径较大受到的浮力较大,弹簧拉力较小

28、如图14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上面压有一铁块,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1(图a);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块的下面,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2(图b);将细绳剪断后(图c),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变为()

图14

(A)h1+ρ铁(h2-h1)/ρ水(B)h2+ρ铁(h2-h1)/ρ水

(C)h1+ρ木(h2-h1)/ρ水(D)h2+ρ铁(h2-h1)/ρ木

【解】A

图a:

S*(h-h1)ρ水g=G木+V铁ρ铁g

图b:

S*(h-h2)ρ水g+V铁ρ水g=G木+V铁ρ铁g

图c:

S*(h-h3)ρ水g=G木

所以将a、b两式变为S*(h-h1)ρ水g=S*(h-h2)ρ水g+V铁ρ水g

化简得S*(h2-h1)=V铁

然后a、c两式变为S*(h-h1)ρ水g=S*(h-h3)ρ水g+S*(h2-h1)ρ铁g

化简得h3=h1+ρ铁(h2-h1)/ρ水

PS:

S为木块底面积,h为木块的高。

图15

图16

图17

29、有一个梯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5所示,水的密度为ρ,深度为H,物块高度为h,体积为V,较小的下底面面积为S,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其间无水。

则该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A)ρgV(B)ρ(V—hS)g

(C)ρ(V—HS)g(D)ρgV-(p0+ρgH)S

【解】D

 

30、铁链条的一端系着质量M=22.8千克,直径D=0.4米的实心球,另一端空着。

链条长L=3.4米,质量m=15.6千克,带有链条的球浸没在水池里,如图16所示。

球的体积公式为:

V=πD3/6,本题中设π=3。

当球平衡时,球心离池底的距离为()

(A)2.0米(B)2.3米(C)2.5米(D)2.8米

 

31、如图17所示,两平面镜夹角为60°,op为角平分线,某人站在p点,则平面镜M内此人所成的像的个数是()

(A)2个(B)3个(C)5个(D)6个

32、上题中,此人以速度V向o点运动时,他在M镜中的像会以一定的速度“靠近他”,则其中最快靠近速度和最慢靠近速度之比为()

(A)2:

1(B)2:

(C)

:

1(D)

:

1

33、如图18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

光屏、点光源离开透镜的距离均等于d,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图18

 

图19

34、如图19所示,某房间水平地面上有一点光源S,距离点光源为L的地面上,放有一边长为L且不透光的立方体物块,并且正好挡住了房间内某同学的视线。

该同学只好通过安置在天花板上的平面镜来观察光源的像,则平面镜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

(A)4L/3(B)3L/2(C)5L/3(D)2L

35、如图20所示,有一电路暗盒,盒内有一电源和一定值电阻,A、B、C为表面的三个接线柱。

现用一实验灯泡的红、蓝两线头分别去接触三个接线柱,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实验次数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灯泡发光情况)

1

红线头接A接线柱

蓝线头接C接线柱

正常发光

蓝线头接B接线柱

不亮

2

红线头接B接线柱

蓝线头接C接线柱

灯光暗淡

蓝线头接A接线柱

不亮

(A)A、B间连接的是电阻,A、C间连接的是电源

(B)B、C间连接的是电阻,A、C间连接的是电源

(C)B、C间连接的是电阻,A、B间连接的是电源

(D)A、C间连接的是电阻,B、C间连接的是电源

图20

36、如图2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电键K,电压表的示数为U0。

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P,使得变阻器的电阻值减小为原来的1/3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由U0增大到2U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滑动变阻器R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

(B)R:

R0=3:

1

(C)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减为原来的1/3

(D)当滑动触头P滑到R的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U。

图21

37、某同学在实验室按图22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当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分别滑到a、b、c、d四个位置时,记下了每个位置所对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当他回到教室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时,才发现由于自己在记录数据时的不规范和随意性,只记录了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4/3安、6/5安、2/3安和1安;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6伏、8伏、4伏和4.8伏。

但电表示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电表示数和滑动触头P所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均已搞不清楚。

假如该同学实验测得的数据是准确的,则可以分析出当滑动触头P滑到b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应该是()

(A)4/3安,8伏(B)1安,6伏(C)6/5安,4伏(D)2/3安,4.8伏

图22

图23

38、如图23所示的两种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四个电阻器的电阻值均相等,四个电流表也完全相同,但电流表的内阻均不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A1、A2、A3、A4的示数分别为I1、I2、I3、I4,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A)I1

(C)I2<2I1(D)I2

 

39、A、B、C分别为某三角形导体框架的三个顶点。

现将一电源接在A、B两端点时流过AB边的电流大小为0.72安,当把电源接在B、C两端点时流过AB边的电流大小为0.4安。

那么,当把该电源接在A、C两端点,流过AC边的电流大小为()

图24

(A)0.8安(B)0.9安(C)1.0安(D)1.2安

 

40、如图24所示,三个定值电阻R1、R2、R3的电阻值均不相等,在A、B之间接一个电源,在C、D之间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示数为I。

现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则电流表的示数()

(A)可能增大(B)可能减小

(C)一定不变(D)由于R1、R2、R3大小关系不知,故无法判定

41、两名同学在周长为100米的圆形冰面上一起进行溜冰活动,活动规则如下:

两人必须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圆形跑道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由于两人出发速度不同,速度快的同学超出一圈追上速度慢的同学时向前推一把,于是双方正好“互换速度”;原先速度慢的同学由于速度变快,从而会超出后面的同学一圈,此时也向前推一把,双方再次“互换速度”……如此循环下去,当双方都完成了活动规定要滑的圈数时,最后到达终点的同学所用的时间将记为该组的成绩。

假设这两名同学的出发速度分别为10米/秒和12.5米/秒,并且规定每人都要完成2500米,则该组同学的成绩为()

(A)225秒(B)224秒(C)222秒(D)220秒

【解】B

100/(12.5-10)=40(秒)

40*10=400(米)40*12.5=500(米)

即900米用80秒

2500/900=2余700

这余下700米,400米用40秒

300/12.5=24秒

即共用2*80+40+24=224秒=3分44秒

42、已知水流速度恒定为v1,一艘船顺流行驶,船相对水的速度为v2。

某时,船上有一人迅速跳上摩托艇,向岸边驶去,摩托艇的艇身始终垂直与对岸,摩托艇相对水的速度为v3,经过3分钟到达岸边后,马上改变摩托艇的方向向船追去,摩托艇相对水的速度仍然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