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770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docx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一、选题背景

1、我国就业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

截至2004年底,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突破13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5,全国劳动力资源8亿,占全世界劳动力资源的1/4。

当前,中国在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尽管入世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机会,但前景并不乐观。

莫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科所副所长)分析说,在中国入世后,将形成一个各个地区发挥各自优势而进行相互分工协作的统一市场,小而全、大而全的地区经济格局将被彻底打破。

这种地区之间产业的分工协作,将对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专业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

但对于那些传统行业,比如机械、冶金等,其产品会因加入WTO无法外卖,导致企业更加不景气或者破产。

而对于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来说,应该尽快找好退路。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的一次调查结果证明:

如今的失业大军正向“年轻化”迈进。

2001年上半年走向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员中,70%的人在16-34岁之间。

2、创业的重要性

创业对就业产生的“倍增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据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在广州,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9人就业。

创业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奋图强、不断进取的推动力,创业活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中小企业的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都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在就业弹性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实行“以创业促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开展创业活动,促进新创企业的产生,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

对于创业者个人来说,创业活动也使创业者无论是精神上和物质上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是可以使创业者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人生价值。

某国际咨询公司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就创业的动机在数百家大中型自营企业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98%的业主也即成功创业者把对个人成功的满足列为最重要的动机。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种对个人成功的满足可以归结为创业者对于自尊和自我的实现的需要。

通过创业成功,创业者可以满足他对于事业、成就、名誉和威望的需要,并通过这些来获得社会中他人的尊敬与认同,继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毋庸讳言,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成功人士几乎都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尤其是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企业家更是如此。

其次,如果创业成功,可以为创业者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

目前,在中国社会里,不包括非法收入、“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同时,也应排除较为特殊的演艺界成员,单以通过脑力、体力或者二者兼有儿子而获得的收入而论,高收入的社会成员按其收入多少,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层:

老板层、经理层、精英层。

至于“工薪层”、“打工层”以及收入最低的“农民层”,由于其收入尚不能往上述几个阶层的项背,不具有可比性。

我们曾经调查过一些较为普通的经营良好的小饭店、汽车修理部等,其老板的年收入往往都能达到几十万及上百万。

至于那些成功的大型私人企业的老板的收入,则会更多。

所以,创业对于创业者个人来说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创业是一项非常艰苦卓绝的事业,但是创业者们还往往是义无反顾、废寝忘食地创业的原因。

3、创业现状

我国创业目前的情况是:

政府鼓励创业,专家倡导创业,媒体宣扬创业。

创业者如何说?

创业之难,难于上青天!

针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人提出“就业不如创业”的口号。

这种思路虽然有些道理,但问题是,创业能力差恰恰是中国学生的普遍弱点。

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日前所做的社会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缺少创造能力,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很低。

据负责这次调查的专家介绍,自信心强、有强烈好奇心、能够质疑和意志坚强的青少年仅占被调查者的4.7%;只有14.9%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

而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信息饱和这些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在这次调查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这其实是我们多年以来已经当成笑话说的事:

温室里的花朵。

但市场是无情的。

专家警告说,在鼓励创业的问题上,如果我们只强调正面指导,忽视或有意识地回避风险提示,将可能是十分危险的: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可能带动十个人去创业,但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和预警提示,一个创业者的失败很可能让十位同道者心惊胆战,并且吓退一百个有创业意向的人!

实际上,要经商赚钱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开办一家公司也有许多困难的事情需要克服。

在创业者中,失败的概率也是非常高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有些人只是埋头苦干,但是效果甚微。

有些人看见市场上有机会,倾力投入,结果却落得血本无归。

有些人开办了公司,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结果只能关门走人。

综合分析这些创业者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市场上没有机会,而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具备创业成功的能力或者素质。

4、创业者职业生涯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起,在我国还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

就在几年以前,我国的职业市场还是以毕业生国家包分配为主,在工作单位还是以捧“铁饭碗”为主,上大学选专业也是“服从分配”,当时根本谈不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更多的是国家、社会或者是命运的安排。

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的加快,人才由固定变为流动,个人开始自主选择职业、选择地点,开始享受择业的自由和自主,但也开始初次尝到了职场竞争的压力。

这时候,职业生涯规划提上了日程,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创业者往往拥有远大的理想和火一样的创业激情,对自己的事业也有很多的想法,很重视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的制订,但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很少。

定了很多销售方面的目标,实际上是注重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对自己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自己应具备哪些能力才能适应自己创业家的职业发展考虑的不多。

因此常常有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己能力的限制,导致各种决策失误,管理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其结果是企业失控。

创业者为了企业发展,在初期不可能雇佣很多人才,往往身兼数职,有自己的职业特点。

创业者的职业涵盖了职业经理人、销售、财务、生产经理等数职,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它很感兴趣,但是没有时间表去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少。

二、选题意义

独自闯出一片事业天空,或者集结几个朋友的力量,合力创造一番事业,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梦想,甚至拟订出一套计划,逐步实现,让美梦成真。

根据来自美国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

自行创业的中小企业中,有40%的小老板,在创业的第一年就不得不面临关门大吉的命运,而存活下来的60%中,约有八成无法欢度5周年年庆,更令人惋惜的是,能够熬过5年的中小企业主,其中只有20%能继续走完第二个5年。

为什么创业成功是那么容易的事?

为什么创业成功后能守住成功的人又是那么少呢?

([美]威廉·西蒙斯著,张勇译,《创业圣经》,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12页)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职业生涯是一系列的上升移动。

人的一生可能只有一个职业。

职业成功的含义是在一个企业内部不断晋升并得到行业内资深人士的认可,伴随着稳定的收入、权力、身份和安全感。

尤其是在国内,人们往往把职业生涯的发展与管理责任增加和管理职位的提高联系在一起。

但在今天,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已经不完全是这样一种单一的职业途径。

因为个人职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也可以不局限于一个职业领域,不局限于一项特定的技术,亦不局限于单纯的工作内容。

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之路。

在职业发展中必须制定职业生涯目标,但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却很难落实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创业者主动为自己建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其原因在于他们还没有在职业生涯中“觉醒”,或者尚未掌握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的方法。

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和海因茨·韦里克(HeinzWihrich)认为:

如果没有一个写明目的地的飞行计划,飞机是不会起飞的。

然而创业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又明白到什么程度?

人们常常不愿制定职业前途的计划,因为这涉及做出决定。

选定一个目标,就意味着放弃追求其它目标的机会。

一个人如果为成为企业家而努力,一般他便不可能当一名医生。

创业者不愿制定目标,因为多变的环境使他们对做出承诺感到不安,而且他们害怕达不到目标,因为这些会对其自我理想造成打击。

没有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者是危险的。

没有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就会让创业者迷失在公司的繁琐事务中,没有时间注意培养创业成功所必备的素质。

这就会造成企业成长没有后劲。

有很多创业者刚开始创业时还有不少生意可做,但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生意越来越少。

也有的创业者指定了创业的目标,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改变了创业的目标,遇到其他挫折又换为其他目标。

这样换来换去的,把自己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都浪费掉了。

相反,如果创业者作了职业生涯的规划,他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目标的具体步骤,也会在创业过程中不断积累创业成功所需得知识和经验。

广州的成功职业指导中心首席职业顾问陈功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说,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现在住的是平房,他想在院子里盖间小厨房。

当他确定了盖厨房这个目标后,他就会注意收集砖块、瓦片等材料,只要走在街上,他就会留意哪里有砖块、哪里有瓦片,碰见砖头捡块砖头,碰见瓦片捡块瓦片,经过一段时间,他就能把原料备全,最终就能把小厨房盖起来。

可如果连盖厨房这个目标都没有,那么他走在街上就不会注意是否有砖块,也不会注意是否有瓦片,即使这些材料都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会认为是没有用的东西。

可见,如果是两个人,一个是有目标意识的人,一个无目标意识的人,那么在同一条街上走过,其收获也会大不相同。

所以,一个有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和目标的人,和一个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和目标的,走过同样的人生,成就的事业也绝对不会相同。

人生如同盖房,也需要有目标,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向着目标的方向努力,才能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材料,创造条件,使自己获得成功。

这样的创业者在创业中有备而来,随着能力的增强,生意越做越大。

一步一步走向创业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

对于个体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

创业者有职业生涯规划不一定成功,而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一定不能成功。

对创业者职业生涯的规划,可以充分挖掘创业者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创业者的优势、增强劳动效率,提高创业者创业的成功概率。

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助于创业者建立发展目标。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从国外研究的情况来看,国外学者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这个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本文在分析比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创业者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实证分析。

2、主要内容

本文共由四章组成,并于前后辅以引言和结语。

第一章为理论回顾,从职业生涯的定义到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的介绍,引出施恩的内职业生涯理论,并从创业者类型分析切入,确定本文研究的对象。

第二章为创业者职业生涯管理流程分析,通过对创业者职业生涯的规划内容、职业生涯阶段的管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创业者职业生涯管理的可操作性模式。

第三章为创业者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分析。

论述了创业者的内职业生涯发展推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以及创业者应必备的内职业生涯素质。

第四章为创业者职业生涯发展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通过运用第二、三章总结归纳的模式对peter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管理,以验证模式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

四、主要研究结论及成果

在西方国家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并且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成果,在我国的台湾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在我国内地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其研究目前正处在建立自身理论的初期,处在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探索和学习的阶段。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探索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在本文中,将采用定性、定量、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创业者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职业生涯开发的相关理论,进一步说明研究结果如何运用于社会实践。

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比较与创新

第一节职业生涯的概念

职业可以理解为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期里,职业是人们挣钱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在21世纪,职业不仅是人们工作领薪水的手段,更是学习进步的手段,成长发展的手段,实施人生计划、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因此职业生涯管理成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工具。

“职业生涯一词译自英文单词‘career’,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原有‘道路’之意,可以引申为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

目前,无论在常识上或学术上尚无对职业生涯的权威定义,几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职业生涯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一、国外学者的定义

1、少特尔(shartle,1952):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历经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

2、麦克弗兰德(McFarland,1969),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根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或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是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

3、霍得和班那兹(Hood&Banathy,1972):

职业生涯包括个人对工作世界职业的选择与发展,对非职业或休闲活动的选择与追求,以及在社交活动中参与的满足感。

4、霍尔(Hall,1976),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伴随工作或与职业的有关经验与活动。

5、舒伯(super,1976);职业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是人生青春期至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如学生、退休者,甚至包括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二、台湾学者的定义

职业生涯的研究在中国内地还是一个刚刚被引入的概念,但在台湾省,它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由于内地与台湾同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同根、同源,在文化、语言、社会背景等方面均有很大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本研究中也将对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借鉴。

1、饶达钦(1984):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的职业、工作和职位,亦即生活中与诸工作角度有关的经验顺序。

2、牛格正(1986):

职业生涯包括一个人一生中所涵盖的职位、职业与行业等。

3、林幸台(1987):

职业生涯包括个人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其担任的职务、角色,同时也涉及其他非工作或职业的活动,即个人生活中衣食住行娱乐各方面的活动与经验。

4、金树人(1988),职业生涯是指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职位。

三、内地学者的定义

1、程社明(1999):

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

2、沈之菲(2000):

大体上看,职业生涯是指与个人终身所从事工作或职业等有关活动的过程。

四、本研究中职业生涯的定义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本研究认为职业生涯(career)指的是伴随人的一生,围绕职业而进行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不同的人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其围绕核心是职业,即无论个人从事的是有酬还是无酬职业,无论他们是处于未曾实际工作的职业幻想或职业准备阶段还是处在职业进行中或职业结束(退休)后的阶段,只要与职业有关的经验或活动均属于职业生涯的范畴。

第二节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

职业生涯发展是英文“careerdevelopment”意译,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道路上有着不可避免而又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在职业生涯“career”的理论与研究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针对特质因素论的局限性而提出的。

特质因素论认为,职业决策是人在面临选择时刻的单一行为,而发展理论则认为,人的职业经历是在不断发展的,如同人的身心发展一样,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因素的变化,有着一个连续、长期的发展过程(王一敏,1998)。

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学者的出发点和角度对职业生涯发展有不同的理解。

一、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以此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

1、职业准备。

典型年龄段为0-18岁。

主要任务:

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须的职业教育。

2、查看组织。

18-25岁为查看组织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3、职业生涯初期。

处于此期的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

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是该期的主要任务。

4、职业生涯中期。

40-55岁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

主要任务:

需要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5、职业生涯后期。

从55岁直至退休位职业生涯的后期。

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霍兰德人业互择理论

约翰.霍兰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

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

这一理论首先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实际、学者、艺术、社会、事业和常规6种基本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划分为6种类型。

三、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过长期研究,对于实践产生过广泛影响。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

1、幻想期:

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

儿童们对大千世界,特别是对于他们所看到或接触到的各类职业工作者,充满了新奇、好玩的感觉。

此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

单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之中。

2、尝试期:

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此时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在迅速成长发育和变化,有独立的意识,价值观念开始形成,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初步懂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

在职业需求上呈现出的特点是:

有职业兴趣,但不仅限于此,更多的和客观的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

3、现实期:

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

即将步入社会劳动,能够客观的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

此期所希求的职业不再模糊不清,已有的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事实上是前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是初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发展过程。

四、帕金森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这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

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提出。

1909年,帕金森在其《选择一个职业》著述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

(1)应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

(2)应清楚的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职业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

职业--人匹配,分为两种类型:

(1)因素匹配,例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者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2)(特性)匹配,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论,这一经典性原则,至今仍然正确、有效,并影响着职业管理学、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五、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萨柏是美国另一位有代表性的职业学家。

他把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5个大的阶段。

1、成长阶段。

从0-14岁。

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

萨柏将这一阶段,具体分为3个成长起:

(1)幻想期(10岁之前):

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

(2)兴趣期(11-12岁):

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作职业选择。

(3)能力期(13-14岁):

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相符合否,有意识的进行能力培养。

2、探索阶段。

由15-24岁。

择业、初就业。

也可分为3个时期。

(1)试验期(15-17岁):

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2)过渡期(18-21岁):

查看劳动力市场,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

(3)尝试期(22-24岁):

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

3、建立阶段。

从25-44岁为建立稳定职业阶段。

经过两个时期。

(1)尝试期(25-30岁):

对初就业选定的职业不满意,再选择、变换职业工作。

变换次数各人不等。

也可能满意初选职业而无变换。

(2)稳定期(31-44岁):

最终职业确定,开始致力于稳定工作。

4、维持阶段。

在45-64岁这一长时间内,劳动者一般达到常言所说的“功成名就”情景,已不再考虑变换职业工作,只力求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5、衰退阶段。

人达到65岁以上,其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逐步衰退,即将推出工作,结束职业生涯。

六、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的施恩教授立足于人生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9个阶段。

1、成长、幻想、探索阶段。

一般0-21岁处于这一职业发展阶段。

主要任务是:

(1)发展和发现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发展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为进行实际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2)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寻找现实的角色模式,获取丰富信息,发展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作出合理的受教育决策,将幼年的职业幻想变为可操作的现实;

(3)接受教育和培训,开发工作世界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

在这一阶段所充当的角色是学生、职业工作的候选人、申请者。

2、查看工作世界。

16-25岁的人步入该阶段。

首先,查看劳动力市场,谋取可能成为一种职业基础的第一项工作;其次,个人和雇主之间达成正式可行的契约,个人成为一个组织或一种职业的成员,充当的角色是:

应聘者、新学员。

3、基础培训。

处于该阶段的年龄段16-25岁。

与上一正在查看职业工作或组织阶段不同,要担当实习生、新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