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788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速度:

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了S的路程,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

(时间t用表示,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

(2)速度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m)和时间单位(s)组成,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

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1m/s=3.6km/h)。

(3)匀速直线动:

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如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5)路程图像:

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如果是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

的速度小。

(6)速度图像:

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

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2.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

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如:

小明从家步行走到学校用时10分钟,已知小明家距学校1500米,那么,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为2.5m/s)。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会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3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

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

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

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

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4.中考题型分析

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监督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

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5.考点分类:

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

平均速度

简单计算、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常见题型是选择题

运动图像

通过运动图像进行计算和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

一般考点

速度单位换算

出现概率较小,主要考查对运动速度及单位的理解

冷门考点

速度的估测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

★考点一:

速度与运动图像

◆典例一:

(2017•雅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当时间t=s时,两车相距8m。

【解析】

(1)学会由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是一项基本要求。

此题中,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也就是物体路程随时间变化规律;从图像可以看出,甲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24m,一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16m,故甲比乙运动快,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这样两物体之间就会发生位置变化。

(2)由图可知,在物体运动时间为4s时,它们相距8m。

【答案】运动、4。

【考点】运动相对性、运动图像分析。

◆典例二:

(2017•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物体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在S-t图像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路程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直线;在v-t图像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从以上给出的四种图像看,正确的是C。

【答案】C。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图像。

★考点二:

平均速度

◆典例一:

(2017•咸宁)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解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可知:

A:

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

B、C、D:

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

,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s至10s内物体静止;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

【答案】C。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

◆典例二:

(2017•黄石)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于5月17至27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湖北黄石成功举行。

在百米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

经过计算,他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 )。

A.2.5m/sB.3.3m/sC.7.0m/sD.11.1m/s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估算中学生运动会中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中百米纪录略小于10s,即运动速度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所用时间要超过10s,即运动速度要小于10m/s,不可能达到11.1m/s;而2.5m/s和3.3m/s太慢,7m/s符合题意。

【答案】C。

【考点】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一、选择题

1.(2017•宜昌)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1.6m;B.中学生百米跑平出速度为7.1m/s;

C.人体的体积为0.5m3;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

2.(2017•百色)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3.(2017•来宾)(多选题)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4.(2017•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5.(2017•玉林)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6.(2017•眉山)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

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7.(2017•海南)海口“双创”以来,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谦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谦是  的,他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行500m的时间是  s。

8.(2017•广元)小兵全家利用国庆节假期自驾游,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转弯而导致身体倾斜,小兵向父母解释,这是由于  原因造成的。

在高速路上,小兵看见一个路牌如图甲所示,小兵从路牌处开始观察到汽车速度计指针一直指在图乙所示位置,则小兵经过  分钟到达广元。

9.(2017•营口)一架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500m/s,合  km/h。

军演地点距军用机场的距离为3600km,则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  h。

战斗机飞行过程中需要加油机适时加油,那么,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

三、计算题

10.(2017•德阳)小明家离学校2

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跟踪训练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宜昌)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1.6m;B.中学生百米跑平出速度为7.1m/s;

C.人体的体积为0.5m3;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

学校课桌的高度为80cm,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

B:

中学生百米跑的速度约为7m/s,故B符合实际情况。

C:

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

人的体积为

,故C不符合实际情况。

D:

人的正常体温为37℃,温暖舒适的气温为25℃,故D不符合实际。

【答案】B。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

2.(2017•百色)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速度的计算。

对选项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A不正确。

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

表中可知:

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选项B不正确。

对选项C,根据v=s/t得: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

v刘=s/t刘=60m/(8.3-2.4)s=60m/5.9s≈10.17m/s,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选项C正确。

对选项D,根据v=s/t得: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选项D不正确。

【答案】C。

【考点】速度计算。

3.(2017•来宾)(多选题)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

(1)根据图象读出时间;

(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3)读出AC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s/t求出平均速度;(4)读出小球在BC段

和AB段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0.1s=0.5s,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故B正确。

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

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

,路程

,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0.1s=0.3s,路程SAB=2.50cm=0.025m,所以

;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答案】B、D。

【考点】速度及其计算。

4.(2017•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解析】

(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3)根据图象可

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A:

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

由s-t图象可

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

C:

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不正确。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故D正确。

【答案】C。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5.(2017•玉林)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解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A:

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

C:

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错误。

D: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s=vt=2m/s×5s=10m;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6.(2017•眉山)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解析】

(1)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定值,即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根据甲乙s-t图象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

(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快,由此判断甲和乙的速度关系;(3)由图象可知两小车在4s内的路程,由此可判断两小车的位置关系。

A:

由图象知,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

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故B正确。

C、D:

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4s时间甲车路程为s甲=4m,乙车路程为s乙=12m,甲车在乙车的后方s=s甲﹣s乙=12m﹣4m=8m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答案】C。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7.(2017•海南)海口“双创”以来,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谦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谦是  的,他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行500m的时间是  s。

【解析】

(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知道小谦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路程,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骑车时间。

小谦同学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同学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由

得,小谦同学骑自行车匀速行驶时间

【答案】静止、100。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8.(2017•广元)小兵全家利用国庆节假期自驾游,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转弯而导致身体倾斜,小兵向父母解释,这是由于  原因造成的。

在高速路上,小兵看见一个路牌如图甲所示,小兵从路牌处开始观察到汽车速度计指针一直指在图乙所示位置,则小兵经过  分钟到达广元。

【解析】

(1)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首

先要对标志牌的意义进行了解,标志牌处到广元的距离是60km;然后读出速度表根据

变形进行计算即可。

解:

汽车行驶过程中身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转弯时汽车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导致身体倾斜;标志牌的含义

是:

60km:

标志牌处到广元的距离是60km,从速度计中可以知道汽车的速度为90km/h;由

得:

汽车从标志牌处到达广元需要的时间:

【答案】惯性、40。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9.(2017•营口)一架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500m/s,合  km/h。

军演地点距军用机场的距离为3600km,则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  h。

战斗机飞行过程中需要加油机适时加油,那么,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

【解析】

(1)1m/s=3.6km/h,据此完成单位换算;

(2)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

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v=500m/s=500×3.6km/h=1800km/h;根据

可得,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的时间:

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与加油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答案】1800、2、静止。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三、计算题

10.(2017•德阳)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1)小明父亲追上小明所走的路程等于小明走的路程,由速度公式

可得;

(2)出发5min,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明经过的路程,再利用相对速度求出时间,用总路程减去小明父亲的路程就是相遇时离学校的路程。

【答案】解:

(1)由

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

由①②可得,v1(t0+t),=v2t,5km/h×(5×

h+t)=10km/ht,

解得:

(2)由

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

v=v1+v2=5km/h+10km/h=15km/h;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

s″=s总﹣s2′=2km﹣0.28km

=1.72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