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821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活读后感1500字.docx

复活读后感1500字

复活读后感1500字

  篇一:

复活读后感1500字

  复活读后感1500字

  复活读后感1500字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便早已听闻《复活》是一部优秀的著作。

而如今上了大学才把《复活》诵读了一遍,不禁有些惭愧。

但我从中却是体悟颇多。

现在就让我从内容以及我的启示这两个方面来重新解读以下《复活》吧!

  纵观全书,这部小说正如托尔斯泰此前的许多作品一样,它的情节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写的是年轻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诱奸了姑妈家的养女卡秋莎,并把她抛弃,致使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开始了不幸的一生。

作品用了倒叙的手法,从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席上认出了受冤枉的卡秋莎写起,她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男主人公的思索,决心用自己的行为,挽救卡秋莎为自己赎罪。

他痛悔过去的劣行,开始走上精神“复活”的道路。

  小说首先写到的是监狱的事,这里面的人给人很厌恶的印象,而玛丝洛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场的。

玛丝洛娃就是卡秋莎长大后取的艺名。

她本是一个纯洁而又善良的农村姑娘,走上这一条道路完全是被逼的。

她憎恨这个对她犯罪的男人,憎恨这样一个社会。

于是,她要泄愤!

她只有用自己的不断堕落来报复,报复这个黑暗的社会。

而与此同时,聂赫留朵夫,这个玛丝洛娃痛恨的男人也出场了。

他作为一名陪审员,与玛丝洛娃在法庭上的不期而遇引起了一系列的回想。

从这个现在麻木不仁、行尸走肉的人,回忆道那个“精神”的人,那个从前清纯正直的青年犹如隔世。

我想年轻时的聂赫留朵夫是个即痛苦又幸福的人。

他知道本阶级的缺陷,想改变现状,却遭到了周围人的反对和不理解。

但他起初是抗争的,所以虽然“痛苦”但坚持了自己,所以“幸福”。

后来,他苦于找不到出路,无人理解,终于屈服了,堕落成了“肉体的人”,想的只有自己的享受。

但在那法庭上的相遇改变了他,他经过反复的心理斗争后决定去见玛丝洛娃。

于是,开始了他精神复活的道路。

刚开始,他只是单纯的想为她赎罪,他替她奔走上诉,并打算娶她。

而随着情节的深入,他渐渐发现了周围人物的庸俗和惹人生厌,以及法律专制制度的黑暗。

他的精神复活由此转向了整个被压迫的劳动阶级这一更高的层次。

同时,他对整个统治阶级的罪恶进行了深刻的认识。

  相比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她的复活历程则截然不同,完全没有那种赎罪的味道,当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她所“复活”的仅仅是她当初的那个清清白白的自我而已,她那时仍处于“堕落”中。

她习惯性地冲他媚笑,还所要钱币。

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时,特意向她表示忏悔,这一切引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他的仇恨。

回忆的大门一经打开,她便从浑浑噩噩中苏醒过来。

第三次探监时,她同以前相比已经判若两人。

“复活”的完成是在她流放中与那些品德高尚的政治犯的接触之后。

她学到了他们敢于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尤其是西蒙松对她发自内心的爱情,更使她意识到了人的尊严和自身的价值。

她虽重新爱上了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但因不愿误了他的前程而与西蒙松结合。

少女时代的卡秋莎终于回归。

她的纯洁的道德也失而复得。

由此,玛丝洛娃在精神上彻

  底“复活”了。

  作者借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上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对俄国城乡的阴暗以及对宫廷、法庭、监狱和教会的抨击与揭露都一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复活》不愧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

  全书给我最深刻的就是聂赫留朵夫的转变,原来是纯真的大学青年,后来颓废成社会的人渣,最终复变成正直的人。

我十分佩服他的勇气,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最终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一无反顾的收拾起自己的烂摊子,把自己该承担的都一一扛下。

在现在的社会中,能不随波逐流而是坚信自己是对的,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们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社会的接班人,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现在以及将来所要肩负的责任,不甘堕落,不被恶势力打败,坚守自己的原则,早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二:

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读后感1000字

  篇一:

复活读后感1000字

  两个人彼此灵魂的救赎

  “复活”不仅是小说的名字,更为深刻的是其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看到小说的名字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去想,究竟是谁的“复活”?

他因何“死去”?

又因何“复活”?

当我终于看完了这本小说,所有的疑问终于都得到了解答。

  小说描写了两个主人公的复活—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精神上的复活。

两个人的复活之路都令人敬佩不已。

我尤其赞叹玛丝洛娃的善良与坚强不屈。

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纯洁善良,天真活泼。

她与聂赫留朵夫公爵产生了一段美好无暇的初恋,但这一切却在两年后被毁掉了。

在“那个温暖的有风有雨的夜晚”,在那个小小的车站,卡秋莎的终于看到了她与聂赫留朵夫之间巨大的等级差异,伤心欲绝的她再也不相信上帝和善了。

她深信深信关于上帝的一切以及他的戒律的一切也都是欺骗和谎话。

这成为卡秋莎抽烟喝酒以及一切堕落的源头。

她在精神上灵魂上死亡了。

而此时的聂赫留朵夫也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正直而无私的少年了,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实在太难了”,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开始相信别人了。

因此他沉溺于贵族式的腐败与堕落的生活,同样在精神上死亡了。

  而七年后的两人再次相遇,聂赫留朵夫是法庭上的陪审,玛丝洛娃却沦为了命案的嫌疑犯。

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公爵很担忧自己的罪被公之于众,怕自己名誉扫地。

当他真正看到玛丝洛娃所遭受的苦难,才开始真心的忏悔。

难能可贵的是公爵并不只是嘴上忏悔,而是切实的行动起来了。

说实话,从这时我才一开始对公爵的厌恶转而对其改观。

他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她请来申诉的律师,一次次的为她上法院,甚至去农村,拜访那些虚伪的不称职的法官、将军乃至国务大臣。

聂赫留朵夫在对玛丝洛娃的忏悔之中开始了自己灵魂的净化,开始“复活”。

在后来他随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贵族生活,不仅帮助玛丝洛娃,也帮助其他的囚犯,为无辜获罪的革命家做事,同情底层人民的苦难,“复活”的也更为彻底。

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尽管沦为妓女,又受诬陷入狱,但她仍保有善良的本性。

虽然一开始憎恨着始作俑者聂赫留朵夫,但看到他真诚的行动后,还是原谅了他。

玛丝洛娃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复活”。

在去西伯利亚的流放中玛丽帕芙诺芙娜和西蒙松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为玛丽帕芙诺芙娜的无私奉献和温柔善良深受感动,因为西蒙松对她的毫无芥蒂的爱情而竭尽全力唤醒自己具有的高尚品质。

玛丝洛娃最终也获得“复活”与新生。

  同时,作者在小说中描绘的社会的黑暗,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颇具现实意义。

信仰迷茫的民众,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我们的国家也同样需要“复活”与新生。

  篇二:

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

  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一个纯真美好,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

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中堕落于花天酒地。

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在长达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堕落。

他们似乎是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他们也许可以满足生活中自己那种种简单的快乐。

  但是,当两人在审判玛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时,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他曾经伤害过的玛斯洛娃直视他的眼神。

似乎是灵魂的反省,两个人在重逢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那个少年,成为了一个漂浮在上流社会中的“老爷”,那个姑娘,成了一个出处卖弄风情的“窑儿姐”。

涅赫留朵夫此时感受到了他曾经给予他多么大的伤害,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

在一次次探访监狱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太多的不公平。

当他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了农民的时候,他收获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贵族们疑惑的言语;当他决定与玛斯洛娃结婚以洗清自己罪恶的时候,他的得到的是亲友们鄙夷的眼神,众人以为不可理喻的回应。

他面对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里认为正确的事务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

然而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却只是花天酒地与吃喝嫖赌。

一百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只因为把身份证弄错了就被关押到臭虫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涅赫留朵夫本来是一个纯洁善良、有理想,追求真正爱情的青年,贵族家庭把他养成了种种坏毛病,贵族社会和沙俄军界纸醉金迷、放浪荒唐的生活风气又使他堕落。

促使他去损害马斯洛娃。

聂赫留朵夫本身对于这种生活十分厌恶,但是人因环境而变,所以当他身处在黑暗的环境中时,变得堕落这是自己无法掌控的。

但最终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玛斯洛娃的改变。

让他足以抛弃guānchǎng的地位与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

玛斯洛娃也改变了,她为了不连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爱。

  爱过,懊悔过,反思过,最终,他决定,他复活,他重生,他在纷杂的社会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准则。

也许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仅仅是玛斯洛娃,在这条寻求重生,精神复活的道路上,他见到了,他做了,他去积极的改变了。

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读福音书,那曾经是他看不懂的教训。

经历了这一切,他这次突然看懂了圣经的教训,并且发现在其中有他必须的、重要的、且是喜悦的东西。

  想想聂赫留朵夫,再想想我们自己。

他在一个不甚明朗的环境中复活,找回自己,而我们在一个十分光明的环境中就应该做得更好。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

善与恶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响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仔细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才不会迷失方向,永远保持真正的自我。

  去追寻,也许受用的不知是追寻最终得到的。

还有这一路上看到的风景。

  篇三:

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

  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

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聂赫留道夫为什么会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成为以后不思进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曾经善良、讲义气的谢列宁最后都变成了惟利是图的、庸俗的、不思进取的人。

这不能不承认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真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处在一个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层社会,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渐渐的原来在他门身上的美好品质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

  有句话说:

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其实我并不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因为人是主观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虽然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

我觉得一个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

但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在幼儿成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

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

假如一个孩子所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常常充斥着紧张与对抗,这样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慢慢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对任何人都缺乏足够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个别时候遇到某些敏感问题时会采取对抗的心理,情感变化无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击倾向,这是幼时情感受到压抑的结果。

听起来好像有点可怕,但这里我没有一点夸大其词的说法。

这是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

  由此看来,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处于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间互相关心,平等相待。

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会很自然的影响到你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中,将来走向社会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这样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关系,有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

久而久之会养成好的性格。

  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个人而言,复杂一些的环境对人的锻炼可能会更大一些,我们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身,困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艰苦环境对有大成人的磨练。

然而有时自己周围的环境自己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优越的环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个人发展的优势,若只是安逸于里面,不思进取,那么就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自己的斗志与追求,迷失自己。

  人生常常是苦和乐同行,悲和喜携手,挫折和顺利与我们的相伴。

环境锻炼人,环境塑造人。

让我们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以微笑面对挫折。

严酷的自然环境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

艰苦的环境锻炼人,它使人发愤,使人振奋,使人不得不调动起全部精力为生存和发展而斗争。

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千万别让安逸的环境宠坏!

舒适良好的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基石,在这样的路上我们应该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于路边的风景,忘记自己前进的路还很长很远。

  篇四:

复活读后感1000字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

老大

  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

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

打开窗子罢!

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

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

  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

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

”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

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

用痛苦换来欢迎。

”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

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

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

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

“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

”他痛苦地回答:

“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

  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篇三:

复活读书笔记1000(共8篇)

  篇一:

复活读书笔记

  复活读书笔记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一位著名的小说家。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

  本书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精神上的复活,主要是聂赫留朵夫精神上的复活。

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上的人性与兽性在较量。

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

但是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他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

兽性的一面统治了他的灵魂,人性在慢慢消磨,然后封存了。

他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以及后来的七八年的时间,便是兽性占领精神上风的时期。

就在这一段时期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并将怀孕的玛丝洛娃抛弃,而使她沦落到后来的悲惨境地。

直到在法庭上巧遇玛丝洛娃,回想当年,良心发现,人性的一面被重新唤醒,渐渐战胜了兽性的一面。

在替玛丝洛娃上诉的三个多月内,聂赫留夫亲眼目睹了农村生活的千疮百孔、农民出境的破败不堪、妇女的命途多舛以及一个囚犯的悲惨凄凉的境遇。

在此,他对法律、政治和制度的认识有了一个深刻的转变。

  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们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诞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

  读完《复活》之后,我终于有所了解,终于明白了为什幺命名为《复活》。

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有罪吗?

其实,他们并没有什幺错,关键在于这个社会,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浓厚的利已主义社会,土地私有制的阶级社会。

这个社会造就了他们的命运,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适应于这个社会,不得不屈服于这个社会。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以托尔斯泰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

在这里,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这与作品内容的严肃性是相符合的。

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

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

可以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

  篇二:

《复活》读书笔记

  《复活》读书笔记

  《复活》概要:

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

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达八年之久。

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

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

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

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复活》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

《复活》是俄国有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

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

  索的总结性作品。

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聪明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在这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这与作品内容的严厉性是相符合的。

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

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

可以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

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达到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

伟大的真实!

正因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般。

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

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面刻有穷人、贵族、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学生?

?

里面混合了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

?

这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

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

  沉睡的心吗?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长出新绿,人类需要博爱与同情才能继续不息、日进无疆。

  《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把这个母题当做贵族,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开的。

人都有神性和兽性。

当人放纵了自己,就可能堕落;而当人自觉,就可能复活。

所以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

  篇三:

复活读书笔记

  《复活》读后感

  法国著名评论家罗曼·罗兰说: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这部小说被誉为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讲述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早在初中的时候,好朋友就向我极力推荐这本书,她那时候就读过多遍,总是向我讲述书中的精彩情节。

但是我直到上大学之后才读完了这本久负盛名的《复活》。

我也终于明白了朋友当年的痴狂。

这本书带给人的不仅仅是震撼,更是让读者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本质有所反思。

相信每个读完《复活》的人都会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复活”。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长出新绿,人类需要博爱与同情才能继续不息、日进无疆。

  本书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而《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

  性与兽性在较量。

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

但是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他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

兽性的一面统治了他的灵魂,人性在慢慢消磨,然后封存了。

他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以及后来的七八年的时间,便是兽性占领精神上风的时期。

就在这一段时期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并将怀孕的玛丝洛娃抛弃,而使她沦落到后来的悲惨境地。

直到在法庭上巧遇玛丝洛娃,回想当年,良心发现,人性的

  一面被重新唤醒,渐渐战胜了兽性的一面。

在替玛丝洛娃上诉的三个多月内,聂赫留夫亲眼目睹了农村生活的千疮百孔、农民出境的破败不堪、妇女的命途多舛以及一个囚犯的悲惨凄凉的境遇。

在此,他对法律、政治和制度的认识有了一个深刻的转变。

  小说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的一切假面具,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

小说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划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们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诞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

  --俄国著名评论家斯塔索夫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以托尔斯泰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

在这里,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这与作品内容的严肃性是相符合的。

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

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

可以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

他再现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