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901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docx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参考一

一注重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所谓预习,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未教学新知识前提前自学。

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或经验来自学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动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来理解新知识。

老师还可对学生的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打上“?

”,并提醒自己在上课时着重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

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达到事倍功半的听课效率。

由于预习要在家里进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家长[微博]进行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参与,让家长进行配合与监督,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了习惯,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在课前进行预习了。

二、注重培养孩子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实这对学生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按时交家庭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的情况,一问学生,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家长忘给自己装进书包里了,显然,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的家长给收拾书包。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

自己包办代替,以至于出现了有的孩子上了大学,父母都要跟在身边帮着料理生活,这样的孩子今后怎样能适应社会生活呢?

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自立呢?

父母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这其实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孩子长大以后,始终要融入这个社会,始终要独立面对或解决很多问

题,如果父母从小什么都代替孩子做了,那么孩子就习惯了什么事情都依

赖父母,可想而知,孩子是无法自立的。

因此,父母如果是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完全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业

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将书本文具收拾进书包,并且放整齐,长期训练,孩

子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孩子不至于交不了家庭作业或忘带课本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些成绩差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脑子笨不聪明,而是因为听讲的习惯差。

要么上课爱和同学讲话,要么上课爱搞东西,要么上课看课外书,要么上课老爱走神……

总之,这类学生的注意总是集中不起来听课,导致学习成绩拿不上去,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关键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但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也不能靠单纯地说教。

一方面老师或家长都要给孩子讲明学习的目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

的目标,另一方面,老师或家长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勤奋刻苦学习的伟人

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自己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努力把精力集中在听课上,努力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一遇到难题就退缩的情

况。

有的孩子,在学习中,一遇到难题就懒于思考。

在家里,一遇到不会做的就马上叫爸、妈帮助解决,在学校,一遇到不会做的就不做或去照抄同学的,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养成了一遇困难就退缩的不好习惯。

在学习上,老师或家长都要鼓励孩子敢于向困难挑战,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要多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勤于思考去完成,如果孩子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战胜难题的,那么,孩子就会体验到自己战胜困难后的快乐,那种快乐是任何高兴的事情都无可代替的。

老师或家长还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士在学习上如何勤于思考、战胜难题的故事,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这样长期训练,孩子就会养成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

五、注重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对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老师或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老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先将当天的知识进行梳理、消化、巩固,看看哪些地方是弄懂了的,哪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白,然后想办法把

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弄懂。

等知识脉络清晰明了后再下笔做家庭作业,这样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要养成好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与监督,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养成习惯。

六、注重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后自查的习惯。

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做完作业之后都不愿意自己检查,嫌麻烦,做完作业之后,负责一点的家长就让家长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性,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

教师和家长要互相沟通,共同督促孩子养成作业自查的习惯,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制定一些奖惩的制度,作业书写漂亮,正确率高的可奖励孩子红花或是五星,以提高孩子自查的积极性。

尤其是数学学科,经常与计算打交道,如果孩子不养成自查习惯,那么作业的正确率可想而知了。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老师和家长长期不懈地坚持

督促孩子进行反复训练和强化,孩子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家长就可以对孩

子以后的学习省不少心,对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总结二

一年级习惯

学习习惯:

1、按时完成作业2、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3、能阅读拼音小故事

生活习惯:

1、每晚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2、早睡早起。

3、按时吃饭、不吃零食,爱惜粮食。

4、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

5、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交友习惯:

1、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

2、乐于帮助同学。

健康习惯:

1、早晚刷牙。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买小摊食品。

4、按

时做两操

行为习惯:

1、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

2、不乱扔果皮纸屑。

3、公共

场合不大声喧哗

其它习惯:

对他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

二年级习惯

学习习惯:

1、每天预习半小时。

2、独立完成作业。

3、认真听讲。

4、自

觉阅读课外书。

生活习惯: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2、吃饭不挑食。

3、早睡早起。

交友习惯:

1、不与陌生人交往。

2、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

3、同学

间要相互帮助。

健康习惯:

1、早晚刷牙。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买小摊食品。

4、每

天锻炼身体一小时。

行为习惯:

1、会用礼貌用语。

2、按顺序上下车。

3、爱护花草树木。

其它习惯:

1、学会感恩。

2、随手关灯和水龙头。

三年级习惯

学习习惯:

1、每天预习。

2、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

3、阅读课外书。

4、

作业干净整洁。

生活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安排时间。

3、不吃零食。

交友习惯:

1、能学到身边朋友的优点。

2、远离品行恶劣的人。

3、主动

帮助有困难的人。

健康习惯:

1、勤洗澡、勤换衣。

2、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3、有良好的用

眼习惯。

行为习惯:

1、主动排队上下车。

2、爱护花草树木。

3、

用文明语言和别

人交谈

其它习惯:

1、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2、孝敬父母。

四年级习惯

学习习惯:

1、自主学习。

2、积极思考。

3、每天预习复习。

4、作业干净整洁并且正确率要高。

生活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3、不吃零食,不买三无食品。

交友习惯:

1、尊重他人。

2、真诚。

3、分辨是非。

4、不与品行恶劣的人交友。

健康习惯:

1、衣服干净整洁。

2、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

3、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行为习惯:

1、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用文明语言和行为与他人交往。

其它习惯:

1、爱家人、爱同学、爱学校。

2、为父母及家人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事情

五年级习惯:

学习习惯:

1、自主学习。

2、积极独立思考。

3、每天预习复习。

4、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5、阅读科普读物与文学作品。

生活习惯:

1、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2、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不去网吧、酒吧。

4、不买小摊贩的食品与用品。

交友习惯:

1、热情大方。

2、友好真诚。

3、与积极健康的人做朋友。

4、关心帮助朋友。

健康习惯:

1、干干净净每一天。

2、每天坚持锻炼。

3、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学习。

行为习惯:

1、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2、用文明语言和行为与他人交往。

3、与外宾交往时要自然大方。

其它习惯:

1、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2、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好习惯的养成是艰难的,甚至比提高学习成绩更为困难。

一个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孩子处在一个懵懂的年龄段,更需要家长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培养。

但是好习惯给孩子带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学习,生活亦或者是未来的工作,相信好的习惯一定让孩子受益终生!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参考三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卡耐基说:

“人不会因过度劳累而死,却会放荡

和忧烦而去。

要使你不至于过度劳累和忧烦,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深刻指出: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由此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应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习惯。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会学习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基本保障。

小学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是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自信,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摸索出一些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还可以缩短学困生和优生之间的差距。

二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言、勤做笔记的习惯。

课堂高效率是取得好成绩最核心的因素。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用心听讲的同学,他才会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才会将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

不懂就问,并随时记下学习中的收获或疑惑。

三是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形式。

通过培养这一习惯,让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养成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是及时复习的习惯。

人的记忆力都有遗忘的特性。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加以巩固,就会很快遗忘。

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些都说明及时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五是考试中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用心检查的习惯。

考试是对学生综合学习情况的重要检测手段。

小学生往往粗心大意,考试中不看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试卷做好后不检查的大有人在。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考试习惯。

六是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习惯。

学生的书本提供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它远远不能满足

学生的需求。

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养成主动阅读和积累的习惯。

通过阅读和积累,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

(二)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

热爱劳动、讲究卫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良好品质。

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一是要求学生热爱劳动,能积极参加各项劳动并完成劳动任务;二是让学生在劳动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三是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从劳动中获得成功、感悟生活、锤炼品格,提升情操。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是要求学生讲究个人卫生。

包括勤洗头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的习惯;睡前不吃零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等。

二是要求学生讲究公共卫生。

包括保持寝室、教室、清洁区的清洁;不在墙壁上乱贴、乱画、乱写;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三)良好的安全习惯。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我们应培养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

一是交通安全。

做到遵守路队纪律,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过马路和铁路时

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乘坐非客运车辆,不拦车、不爬车;不骑自行车上学等。

二是食品卫生安全。

做到不购买“三无”商品,不吃过期和变质的食品;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等。

三是体育运动、课间活动安全。

做到参加体育运动,遵守运动规则,掌握运动器材的要领;课间做到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拥挤、不推搡等。

四是防火、防水、防触电等安全。

做到不玩火、不触摸电器设备;不下河、下沟、下堰塘游泳和玩耍;不携带危险物品上学,如易燃、易爆物品等。

五是人身财产安全。

做到未经家长同意,不私自外出借宿;不和陌生人离开学校或家庭;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务,如学习用具、零用钱等。

(四)良好的品德习惯。

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

来自24个国家的专家提出一个共同的看法:

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小学生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品德习惯:

一是文明礼仪习惯。

包括升旗、集会时不与他人讲话、不做小动作;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会使用礼貌用语,遇到来宾不围观;不打架、不骂人,不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做危险的游戏;不给别人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或智力有缺陷的同学;到别人家时先敲门、经主人允许后方可推门进入、进办公室喊“报告”;接受别人的帮助,要真诚地向别人致谢等。

二是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习惯。

做到不说谎话,不欺骗父母、老师、同学和他人;说话算数、信守承诺;心中有他人,能体谅父母的辛劳,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能理解老师的辛苦,尊敬老师、热爱老师;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同学、爱护同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