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943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docx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

初中地理小论文精选杜绝水污染,建立美好地球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被水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地球上总水量为13.8亿立方千米,其中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量的0.34%,为104.6万亿立方米,还不到全球总储量的万分之一。

在这种全球水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已脱不了厄运。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使得本来水资源丰富的大国人均拥有水量明显不足,人均值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面对中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中国更加令人棘手的是水污染,这更加剧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1.何谓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

2.水污染的类型

按照水的存在形式划分,可由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按污染物属性划分可有物理水污染、化学水污染;按水域分类则有河流污染、湖泊污染、水库污染和海洋污染等;按污染物分可有金属污染、酸碱污染、有机污染、热污染等。

在这里只举几类作讨论。

2.1金属污染

金属污染是指污染水体的重金属,主要是汞、镉、铅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

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种重要毒性重金属的危害。

2.1.1汞污染及其危害

汞污染主要来自化工厂、氯碱厂、农药厂、冶炼厂和汞仪表等工厂排出的废水。

金属汞形式的汞毒性不是很大,大多数汞能通过消化道而不被吸收。

汞及其化合物对植物的叶、芽和花瓣均造成伤害,可是鸟类的繁殖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鸟类死亡,可损害人体内酶的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致畸和遗传性危害,可以使人患水俣病、肝炎和血尿等。

汞及其化合物也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发生先天性汞中毒,亦通过母乳使婴儿中毒,使他们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畸形甚至脑瘫痪。

2.1.2铅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铅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地进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铅又能损害人和动物肝脏和心脏,使发育变得迟缓,使头部肌肉、关节、脾、骨髓和神经系统患病,严重时可导致动物和人死亡。

2.1.3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砷能使植物改变颜色,使叶片枯萎,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他又能破坏动物和人体酶功能,引起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发生器性质病变,使动物和人患癌症。

2.2酸碱污染

酸碱污染是指水体中酸碱浓度异常的一种水污染现象。

天然水的PH为6.5~8.5,当PH值小于6.5或大于8.5时表示水体受到了酸碱类污染。

水中酸性物质主要来自制酸厂,化工厂,粘胶纤维厂,酸洗车间等含酸污水以及矿山排水和酸雨等。

水中碱性物质主要来自制浆厂,造纸厂,制碱厂,印刷厂,制革厂和炼油厂等碱性物质的废水。

当水体PH小于6.5或大于8.5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抵制。

酸碱污染会使水的含盐量增加,对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严重的酸碱污染还会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

2.3有机污染

水中所含有机物种类繁多。

2.3.1耗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可引起水体融氧含量大幅度下降。

水中有机物大多数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和利用,这类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溶解氧,故称为耗氧污染物。

溶解氧大幅下降是水体遭受有机物污染后的显著特征。

大量需氧有机物进入水体,被好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溶解氧大幅下降,甚至造成缺氧状态,危害水体生物有时使鱼类大批死亡。

溶解氧耗尽时,有机物即转入厌氧分解过程,其中产生甲烷、硫化氢、氨等还原性物质和恶臭使水质变坏。

2.3.2难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被降解的有机物,其大多数为人工合成化学品,其特点是在水中能长期稳定存留在食物链之中进行生化积累,其中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十分低含量下仍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

3.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3.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水的利用率。

3.1.1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决定着全国水资源的使用。

效率近年来我国农业节水工作有相当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投入增加,二是研究推广新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的力度大大增加。

据估算,如果科学发展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改革水的利用系数可达0.6~0.7,水分生产率可达到1.5千克每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0.3,按现状4000亿立方米计算,则可节水1200亿立方米,可增产1.2亿吨粮食。

3.1.2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我国沿海城市利用海水冷却已有60多年历史,但目前利用量并不大,相对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一般来讲,工业用水利用率愈高,节水投资就愈大,几乎呈指数递增。

提高工业利用率最重要经济和财力的制约而无潜力可挖。

我国已经把到2010年城市工业(不含电力)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作为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远期控制目标之一。

3.2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平衡,加之各地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南方地区,根据水环境容量相对充沛的特点,应科学的利用大江大海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论证,在初级处理基础上发展城市污水排海排江工程。

可以利用南方小河,小湖纵横交错的优势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适当发展一些氧化塘、氧化沟、氧化湖和脱氮除磷技术。

在北方和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是突出的矛盾,应以污水资源化为重点,发展污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多次利用,重复利用。

以污水回用为目标,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设置应作相应调整并发展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的处理工艺。

在西部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发展改善生态的措施发展一些污水资源化技术和土地处理技术。

鉴于世界水资源短缺加上水污染严重的状况,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这个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雪的成因

【―之雪的成因】,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

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

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

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

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

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

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

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

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

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

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

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

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不在天空里凝结的雪花:

雪都是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怎么会有不是在天空里凝结的雪花呢?

1779年冬天,俄国彼得堡的一家报纸,报道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新闻。

这则新闻说,在一个舞会上,由于人多,又有成千上百支蜡烛的燃烧,使得舞厅里又热又闷,那些身体欠佳的夫人、小姐们几乎要在欢乐之神面前昏倒了。

这时,有一个年轻男子跳上窗台,一拳打破了玻璃。

于是,舞厅里意想不到地出现了奇迹,一朵朵美丽的雪花随着窗外寒冷的气流在大厅里翩翩起舞,飘落在闷热得发昏的人们的头发上和手上。

有人好奇地冲出舞厅,想看看外面是不是下雪了。

令人惊奇的是天空星光灿烂,新月银光如水。

那么,大厅里的雪花是从哪儿飞来的呢?

这真是一个使人百思不解的问题。

莫非有人在耍什么魔术?

可是再高明的魔术师,也不可能在大厅里耍出雪花来。

后来,科学家才解开了这个迷。

原来,舞厅里由于许多人的呼吸饱含了大量水汽,蜡烛的燃烧,又散布了很多凝结核。

总结:

当窗外的冷空气破窗而入的时候,迫使大厅里的饱和水汽立即凝华结晶,变成雪花了。

因此,只要具备下雪的条件,屋子里也会下雪的。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季风

【―初一地理总结之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风系。

随着风向的季节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季风”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米awsi米”,意为季节。

中国古称信风,意为这种风的方向总是随着季节而改变。

英国E哈雷认为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和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型海陆直接环流。

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上为冷高压,近地面空气自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比海洋暖,大陆上为热低压,近地面空气自海洋吹向大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有了比较多的高空气象资料后,有人指出行星风系的季节位移也是形成季风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并不是所有具有海陆差异的地区都有季风,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因子在季风形成中起作用。

例如,大地形(如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积重难返及南半球越赤道而来的气流,对夏季风的活动均有很大影响。

总结:

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初二地理试题之我国人口

【―初二之我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分布很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是()

【解析】选D。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有

1600多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该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

图中A是浙江省,B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是山东省,D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下列四幅图中,反映朝鲜族民族服饰的是()

【解析】选D。

A是维吾尔族,B是壮族,C是藏族,D是朝鲜族。

3.(2010江苏南京)“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心声。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维吾尔族B.藏族

C.壮族初一D.蒙古族

【解析】选C。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4.(2010福建龙岩期末)2009年2月17日,温总理会见舞蹈艺术家刀美兰时说:

“我在电视里看过您表演的孔雀舞,纯朴自然,委婉细腻,舞姿轻柔流畅”。

你知道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

A.蒙古族B.傣族C.维吾尔族D.藏族

【解析】选B。

孔雀舞是傣族的舞蹈,纯朴自然,委婉细腻,舞姿轻柔流畅。

5.下列乐器与创造此乐器的民族对应不正确的是()

A.马头琴―蒙古族B.长鼓―壮族

C.冬不拉―哈萨克族D.芦笙―苗族

【解析】选B。

马头琴、长鼓、冬不拉、芦笙分别是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苗族(侗族)的民族乐器。

总结:

中国政府宣称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是基本国情,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这一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非地带性因素

【―八年级地理之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初中物理,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纬60°附近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成因:

南纬60°缺少大陆

2.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沙漠中的绿洲

成因: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成因:

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寒流]的影响)

4.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成因:

大陆东、西岸的洋流不同(西岸:

北大西洋暖流东岸:

千岛寒流)

总结:

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农业与我们生活―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

【―】同学们注意了,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5068的小编经过详细的整合为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农业与我们,需要科普的同学赶紧过来看看吧。

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定义: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

有生命的动、植物。

获得的产品也是动、植物本身。

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分类:

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广义农业还包括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1]。

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

这样的农业生产部门,叫做种植业。

产品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

林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叫做林业。

产品包括木材、苗木和水果。

牧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叫做畜牧业。

产品包括牛奶、牛羊肉、动物皮毛等。

渔业:

在水域(包括淡水和海水)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产品包括各种鱼类、虾类、贝类、海带、紫菜等。

副业是相对前四个产业而言的,它的定义不是非常绝对的。

它的产品包括禽蛋、猪肉等。

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已经整合出来了,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吸收巩固了吗?

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地理知识就关注吧。

中考地理中国地理记忆口诀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纬度最低的省是海南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着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印尼不丹,四国在西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的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初中地理,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

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

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

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

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

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

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

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

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

淮河。

4、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

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

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

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

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

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

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

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

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

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

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

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

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关于初中地理小论文的精选文献]相关文章:

1.初中地理小论文范文精选:

杜绝水污染,建立美好地球

2.地壳运动的初中地理小论文资料参考

3.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4.初中地理预习教学实践与反思

5.初中地理毕业班教学经验与反思

6.初中地理教学刍议

7.初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思考

8.关于乡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9.微课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辅助价值

10.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