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972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7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docx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必做分组实验——实验报告范例(共41个)

江苏省规定的初中物理

必做分组实验

2013年1月28日修订的《江苏省中小学理科实验目录(试行)》

 

实验报告范例

(共41个)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

 

2014年9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1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练习使用温度计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

要求

1.认识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从估测温度的过程中,认识用温度计测量的必要性。

实验

原理

温度计能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

及药品

常用温度计、烧杯、温水、冷水、碎冰块等。

一、注意事项:

1.首先估测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量程,看清温度计的“0”刻度线、分度值和最大值。

2.测量时,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不能触及容器底和壁。

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内液面。

4.记录数据时,要记录数值和单位。

二、实验步骤:

1估测温水、冷水、碎冰块的温度分别为50℃、15℃、-2℃。

2.选择合适的温度计(选用-5℃—100℃)。

3.分别测量温水、冷水、碎冰块的温度为52℃、19℃、0℃。

4.将所测数据填入下表。

温水

冷水

碎冰

估测温度(℃)

50

15

-2

实测温度(℃)

56

12

0

结果结论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才是准确的。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观察蒸发现象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

要求

1.知道蒸发是指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通过实验,体会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了解液体蒸发时温度的变化。

3.知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实验

原理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需要吸热。

器材

及药品

棉花球、细线、大小烧杯、盘子、注射器、酒精、水、温度计。

1.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酒精会变少,一会儿没了。

同时,手背上涂酒精处有凉爽的感觉。

2.用温度计测量一瓶酒精的温度为19℃,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观察温度计示数在降低。

3.将棉花包扎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数为19℃,再将包扎好玻璃泡的温度计放在酒精中示数为19℃,取出包扎好玻璃泡的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示数在降低。

4.在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用5ml的注射器分别注入2ml的水,然后对其中的一杯水进行适当加热(不让水沸腾),同时开始观察两杯中水的体积(或质量)的变化。

结果被加热烧杯中的水迅速没了。

5.在一个50ml小烧杯和一个500ml大烧杯中用5ml的注射器分别注入1ml的酒精,然后观察蒸发的情况。

结果大烧杯中的酒精水一会儿没了。

6.在两只相同的盘子中,用5ml的注射器分别注入1ml的酒精,然后对用玩具电风扇对其中的一只盘子口水平吹风,同时开始观察两只盘子中酒精的体积(或质量)的变化。

结果被吹风盘子中的酒精马上没了。

结果结论

1.蒸发是属于一种汽化,汽化是要吸热的。

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蒸发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都有关,温度越高,蒸发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3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观察水的沸腾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4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

要求

1.观察水加热到沸腾过程中的主要现象。

 

2.探究水加热到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认识沸点的概念。

3.了解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吸热的。

知道沸腾的条件。

实验

原理

水在全过程中都是吸热的。

器材

及药品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计时器(钟或秒表等)、火柴。

1.在烧杯里倒放入适量水,组装好加热装置。

2.给水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水沸腾2分钟,并观察水沸腾现象。

4.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0

100

6.绘制“温度—时间”图像。

结果结论

1.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由沸腾图像可知,水在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不变。

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100℃。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4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7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要求

1.知道熔化和凝固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知道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能利用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实验原理

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上升。

器材及药品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蜡、冰、温度计、火柴。

1.将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组装好实验装置,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2min后停止加热。

2.取适量的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组装好实验装置,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烛蜡的状态变化,直到烛蜡全部熔化2min后停止加热。

时间(min)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状态

烛蜡

温度(℃)

状态

3.绘制“温度—时间”图像。

(略)

结果结论

冰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烛蜡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5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1.5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

要求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

原理

光的反射。

器材

及药品

玻璃板(最好是镀膜透光玻璃)、两个相同的棋子、白纸、蜡烛、火柴、烧杯、水、刻度尺、铅笔。

(或平面镜成像实验器一套)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或瓶盖)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用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或瓶盖),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中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或瓶盖)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或瓶盖)的像位置。

4.在纸上记下这两支蜡烛(或瓶盖)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用点燃的蜡烛(或瓶盖),重做实验一次。

6.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或瓶盖)和它的像的对应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把数据填入下表: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像到平面镜的距

(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放大或缩小)

第一次

第二次

结果结论

1.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

3.像和物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6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要求

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

器材及药品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f=10cm)、光屏;

或凸透镜成像实验器。

1.用平行光线聚焦法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排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高度,使它们中心大致在同一轴线上。

 

3.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使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等规律。

 

4.把蜡烛放在较远处,由远及近,使物距分别为u>2f、u=2f、f<u<2f、u=f、u<f,同时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看能否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并将物距u、像距v以及成像情况填入下表。

 

u与f的关系

成像情况

应用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正(倒)立

放大(缩小)

实(虚)像

同(异)侧

v与f的关系

v与u的大小比较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v<u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v=u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v>u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v>u

放大镜

结果结论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

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于照相机。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于幻灯机。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于放大镜。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7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

要求

1.根据生活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2.通过探究知道测量的实质就是将被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3.知道长度测量结果是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的。

4.会用简单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实验

原理

用单位的倍数确定物体的长短。

器材

及药品

刻度尺、课桌等。

1.目测课桌的长、宽、高分别为,比较它们的长度,三者关系为:

高>长>宽。

2.不用尺,而用一支笔的长来测量课桌的长、宽、高分别为,比较它们的长度三者关系为:

高>长>宽。

 

3.选用的标准长度测得课桌的长、宽、高 分别为。

4.将相关数据填到下表中。

单位

课桌长

课桌宽

课桌高

目测数据

m

0.5

0.4

0.9

笔测数据

笔的长度

4

3.4

6.5

标准单位

测量数据

mm

608

506

1004

结果结论

1.物体的长度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的。

2.凭感觉测量是不可靠的。

3.精确的测量要用刻度尺。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8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观察刻度尺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

要求

1.通过观察刻度尺,了解长度单位。

2.会所以适当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实验

原理

用标准单位的倍数确定物体的长短。

器材

及药品

几种分度值(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

1.观察几种刻度尺的量程(量度范围)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2.观察几种刻度尺的“0”刻度线位置,

3.观察几种刻度尺的刻度分布情况。

4.观察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的长短。

从刻度尺上找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5.分别用分度值为1mm和1cm的刻度尺测量一下手中物理课本的长宽。

把测量值填入下表中。

实验

次数

物理课本长

物理课本宽

用mm刻度尺

用cm刻度尺

用mm刻度尺

用cm刻度尺

1

2

3

平均值

结果结论

1.测量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最小刻度决定的。

3.采用多次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9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张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张晓明王丽丽指导教师:

陈老师

目标

要求

学会用“累积法”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方法。

实验

原理

测多算少。

器材

及药品

mm刻度尺,(螺旋测微器)、课本,纸张等。

1.测量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

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除去课本封面外相同纸张的总厚度L,再看一下总页码N,则纸张数为,计算出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l=L÷=。

2.测量一张大纸的厚度:

先将这张纸对折n次,再用刻度尺测量出这纸张折叠后的总厚度L,因对折n次后的纸张数为,所以一张纸的厚度l=。

3.测量一张小纸片的的厚度:

若小纸片仍能对折,就对折几次后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再按步骤2的方法进行。

若小纸片不能对折,只好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

结果结论

物体长度不便于直接测量时,可用“累积法”进行测量,即测多算少,减小误差。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10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学会使用秒表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刘丽丽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陈晓明刘丽丽指导教师:

张老师

目标

要求

练习学会秒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

原理

一般的秒表(停表)有两根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min;分度有1s、0.5s、0.2s…等。

器材

及药品

秒表(停表)或机械停钟。

1.首先要上好发条。

它上端的按钮用来开启和止动秒表。

2.第一次按压,秒表开始记时,第二次按压,指针停止走动,指示出两次按压之间的时间。

第三次按压两指针均返回零刻度处。

3.读数:

所测时间超过半分钟时,半分钟的整数部分由分针(小表盘)读出,不足半分钟的部分由秒表(表盘)读出,总时间为两针之数之和。

4.测量脉搏时间:

(1)估测自己10次脉搏时间填入下表。

(2)用秒表测出自己10次脉搏时间(重复3次)填入下表。

10次脉搏时间

估测值

秒表测量值

实验次数

测量值(s)

平均值(s)

结果结论

秒表是测量精确时间的工具。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11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测量纸锥下落的快慢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李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李晓明郝秀丽指导教师:

张老师

目标要求

1.认识物体运动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

2.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培养实验的动手能力。

实验原理

1.纸锥在下落时由于下部的形状不同,空气的流速也不相同,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2.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

器材及药品

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

1制作两个口径不同的纸锥。

2.将两只纸锥从同一高度释放,把观察到的下落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重复实验一次。

3.将两只纸锥从不同高度释放,把观察到的下落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重复实验一次。

实验

次数

大纸锥

小纸锥

下落高度h(m)

下落时间t(s)

观察到的情况

下落高度h(m)

下落时间t(s)

观察到的情况

1

15

15

2

15

15

3

12

12

4

9

9

结果结论

运动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越快,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物体运动的越快。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12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比较纸锥下落的速度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李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李晓明郝秀丽指导教师:

张老师

目标要求

1.能通过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实现用“运动快慢”的观点来描述运动物体运动情况。

2.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实验原理

由速度公式:

v=s/t,算出速度v。

器材及药品

纸锥、刻度尺(卷尺)、秒表。

1.实验前要测量出高度(如楼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2.一位同学到所测高度的楼层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另一位同学在楼下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测量结果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高度S(cm)

时间t(s)

速度v(m/s)

结果结论

运动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越快,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物体运动的越快。

v=s/t是测运动物体的速度的一种方法。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13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测量一个回形针的质量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李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李晓明郝秀丽指导教师:

张老师

目标

要求

1.学会用“累积法”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

原理

测多算少。

器材

及药品

托盘天平、回形针一盒。

1.将天平调节平衡。

2.测量2枚回形针的质量m2。

3.测量40枚回形针的质量m40。

4.测量100枚回形针的质量m100。

分别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

回形针的枚数(枚)

总质量(g)

一枚回形针的质量(g)

1

2

2

40

3

100

结果结论

物体质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时,可用“累积法”进行测量,即测多算少,减小误差。

一次性测量的越多,误差越小。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14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年(班)级:

(1)填报告人:

李晓明实验日期:

2014.10.20

同组实验人:

李晓明郝秀丽指导教师:

张老师

目标

要求

1.对质量单位有感性认识,提高估测能力。

2.会测量液体的质量。

实验

原理

m水=m总-m杯

器材

及药品

烧杯,天平

方法一:

1.测空烧杯的质量m杯。

2.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

3.计算出水的质量为m水=m总-m杯。

方法二:

1.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

2.测空烧杯的质量m杯。

3.计算出水的质量为m水=m总-m杯。

空烧杯的质量

m杯(g)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总(g)

水的质量

m水(g)

方法一

方法二

结果结论

水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