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381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陕西省汉中市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汉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别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②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患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③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④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⑤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⑥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融通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

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

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合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在一个世纪以来的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是在借鉴西方美学中进行的,借鉴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这是本文论证的立足点。

B.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肯定了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这一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固执地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王国维与蔡元培最早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先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后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答案】1.C2.B3.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

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为200亿千瓦(K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全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校好的时期:

欧洲风电行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2020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

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摘自前产业研究院2018年2月8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

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

2010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此后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据统计,2016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已达到168.73GW,占全球比重高达34.48%。

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

材料三: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

它不同于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

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

对于缺水、缺燃料和文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

材料四:

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

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

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国家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

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在无补贴的情况正具备与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急,并且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

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首选。

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润、新天绿色等。

(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来自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较快和英国取消风电优惠等。

B.较之于2015-2016年,起初的2006-200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的数量减少,增长速度放缓。

C.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增长率,我们能够了解2014-2016年我国风电行业迅速成长的情况。

D.因为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所以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风力发电。

6.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答案】4.D5.C

6.①引导新增装机向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

②风电标杆电价实现平价,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永续生命力。

③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风电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家(节选)

巴金

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

然而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

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

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

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

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

“见鬼!

”觉慧骂着。

“你只配干这些事!

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

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

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

“见鬼!

”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

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

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

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

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

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

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

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

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

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

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

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

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

“我不开。

我这里没有鬼!

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插着门。

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

“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

“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愿意?

“我不开!

”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爷爷的病吗?

你这样不孝顺!

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他打来。

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

“你也这样说!

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

”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

“好,我给你们开罢。

”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些带怒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

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

他完全忘却这些人是他的长辈。

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

“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

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爷爷捉鬼。

”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

你倒见鬼!

”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

“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

“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

”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

”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

“你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

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

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

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巴!

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

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

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

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

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

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反复说“一个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鬼”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B.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于讽刺意味。

C.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尊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

D.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8.本文结尾为什么说觉慧的胜利是一次“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的“大获全胜”?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9.巴金在《<家>初版代序》中说:

“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出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

”请结合本文中三代人的表现,分析小说中“家”崩溃的必然性。

【答案】7.B8.①“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是因为觉慧在家庭中地位辈分低,对于“捉鬼”的抗议本来没有人听他的话:

②“大获全胜”是因为觉慧凭借勇气和坚定的立场,最终结束了这场闹剧,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屋里捉鬼。

③更通过痛骂揭穿了陈姨太、克明虚伪的“孝顺”和觉新的糊涂情弱,使他们在自己的勇气与理智面前感到愧悔。

9.①第一代人高老太爷奄奄一息,“家”被一个愚昧无知的陈姨太支配摆布,暗示了“家”必定走向衰亡;②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代表的第二代,打牌、喝酒,顺从于封建迷信,过着放荡、腐朽的生活,注定无法阻止“家”的崩溃。

③以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思想进步,敢于挑战封建迷信和宗族秩序,揭露传统礼教的虚伪,终将冲破“家”的牢笼,终结封建大家庭制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

嘉靖八年进士。

选庶吉士。

寻诏与选者皆改除,得刑部主事。

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

历按苏、松、顺天。

行部乘马,不御肩舆。

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

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

宗皋言:

“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

乞敕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

”俱报可。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

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

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

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古北口等。

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起故官,巡抚大同,与宣府巡抚李仁易镇。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

宗皋坐夺俸。

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坐夺俸。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

帝乃逮宗皋及燿,各杖一百,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

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

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

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

是年卒。

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乞敕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B.乞救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C.乞敕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宫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D.乞敕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指接受皇帝的命令对犯罪的九卿、郡守等二千石高官进行拘捕关押的监狱。

B.行部,长官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

“部”的意思是地区,是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C.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防军队特加警卫,调兵防守。

D.改元,旧时只有新皇帝即位不再用旧君纪年之数,改用新的年号,而把即位的当年作为元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犯颜直谏,触怒皇帝。

郭宗皋曾经劝勉皇帝为政要宽厚,不要一味以严格为治国方式,皇帝大怒,杖打四十释放了他。

B.郭宗皋为国为民,遭到怀疑,郭宗皋请求朝廷拨发钱款用于军防,皇帝怀疑他冒领占用,罢免他的官职让他原地待命听候调查。

C.郭宗皋因为战事,坐罪罚俸。

俺答军两次发动进攻,第一次明军与俺答军激战伤亡相当,第二次两位高级将领战死,因此郭亲皋两次坐罪受罚。

D.郭宗皋辞官归家,获得关爱。

郭宗皋因他人的弹劾以及自己年老请求离职,皇帝应允,他离职后朝廷每年都供给俸粮和役夫,并派使者到他家慰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2)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

【答案】10.A11.D12.B

13.

(1)宗皋评议刘夔曾经推荐大学士李时之子,奉承讨好没有品行,不讲作风纪律,(惹怒皇帝)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

(2)给事中唐禹议论过去作战死亡情况,趁机说全军全都沦陷,是几十年没有的大挫败。

参考译文:

郭宗皋,字君弼,是福山人。

嘉靖八年的进士。

选为庶吉士。

不久下诏书与被选任的人都改任,得到刑部主事之职。

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认真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

皇帝大怒,下诏入狱,打四十大板释放了他。

历任苏州、松州、顺天府的巡按使。

恰逢朝廷推荐保定巡抚刘夔回来管理院中事务,宗皋评议刘夔曾经推荐大学士李时之子,奉承讨好没有品行,不讲作风纪律,(惹怒皇帝)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

二十三年十月,敌寇攻入万全右卫,抵达广昌,布列大营四十里。

当时顺天巡抚刚被关入监狱,朝廷提拔宗皋以右佥都御史身份代替他,敌寇已经离去。

宗皋上书说:

“密云是最要害的地方,应该设置重兵把守。

请求敕命马兰、太平、燕河三军镇每年发千人戍守,在五月奔赴密云,有警报总兵官就亲自带兵赴援密云。

居庸、白杨,地理重要兵力薄弱,遇到警情一定等待上奏部里批复,不能及时处理。

请求预先拟定好借调的法令,命令建昌三镇之军,平时就协助密云防务,遇到警情就移兵驻守居庸。

”全都回复可以。

不久,宗皋听说敌人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军队做后援。

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发生,被处罚剥夺一年俸禄。

按照惯例,京营每年调发五军到蓟镇执行秋天防务。

宗皋请求停止调拨三军,用犒劳军队的饷银补充本镇招募军队的费用。

又请求调发修边剩余的银两,增加修筑燕河营、古北口。

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

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

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总管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汗带领三万骑侵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和俺答汗在鹞儿岭作战,双方战损相当,宗皋因此被处罚剥夺俸禄。

第二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林椿都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因此被罚剥夺俸禄。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情况,趁机说全军全都沦陷,是数十年没有的大挫败。

帝于是逮捕宗皋和陈燿,各杖打一百,陈燿于是被打死,宗皋谪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卫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

很快进封南京右都御史,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重要事务。

给事中庄国祯弹劾宗皋衰老平庸,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下诏准许他的请求。

万历中,两次慰问,每年供给廪隶(粮食、奴仆)。

十六年,宗皋年已九十,皇帝又派遣行人慰问。

这年去世。

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康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秦州杂诗①(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

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

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

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

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

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

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

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15.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指出其不同。

【答案】14.C15.①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②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平》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

最后,“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答案】

(1).三军可夺帅也

(2).匹夫不可夺志也(3).道之所存(4).师之所存也(5).轻拢慢捻抹复挑(6).曲终收拨当心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値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