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532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docx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林甸县农机局党委宣传委员王云峰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我党隆重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了研究部署。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探讨文化问题,是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并且这次会议出现许多“首次”即首次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首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科学命题。

为什么文化问题会成为全社会如此高度关注的问题,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可能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完整的。

(一)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从而提高人民对于社会的认同是一项重要的使命,它会为社会的各种心理焦虑和转型期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这就要求文化被普通人所分享,能够让民众更加充分地获得文化服务也是社会所关切的。

让文化的力量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让我们的文化有深厚根基的同时,也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转型,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也面临文化方面新的突破要求。

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出现了诸多新的产业和社会变化的趋势,出现了文化和科技整合的走向。

这就要求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新的进展。

(三)提升软实力,赢得国际“话语权”,软实力这一概念说起来好象很新鲜,实际上其内涵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也不新奇,以往我们说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政治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包括我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德治国等等,其实都是在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

我们要想真正把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做大做强,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我想这个问题就应该按照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去做。

二、十七届六中全会内容解读

为了大家方便记住,我把决定全文用数字代码穿起来,记住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就能把决定从思想上提炼起来。

1、一个主题: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两个业: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分为事业和产业。

这就指出了文化具有双重属性,事业的我们就讲效率,产业的我们就讲经营。

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地区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

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

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

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据了世界电影份额的90%以上,几乎构成了垄断。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话: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大家都知道,她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她的很多作品都是世界文学的精品。

丘吉尔的这句话说明他宁愿失去一部分国土,也不愿意失去一个文化人物。

可见,一个国家领导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刺耳刺激却发人深思。

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

所以说文化不仅是精神意义上的财富,它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日益显著,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的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以上这些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它说明了一个国家强大的文化渗透力,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可以说那已经远不仅仅是文化产品的出口给一个国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问题,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种文化渠道,向外界展示了自己国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且更进一步的展示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并借此推广和塑造自己国家的形象,提升国际地位,还可以通过文化影响营造一个国际化的友好交流环境。

3、三个自: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文化。

4、四个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5、五个坚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个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6、六大奋斗目标

到2020年实现六大奋斗目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2)适应人们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3)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5)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6)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7、七项工作:

建设文化强国的七项工作。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2)创作三个无愧于,即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3)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4)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途径;

(5)文化引领时代方向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6)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7)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的领导。

三、我县目前文化成果

1、我县始终坚持学习第一位,不断吸取省市的文化经验,来发展林甸的文化事业。

2、按照“打造文化精品、培育文化产业”的思路,我县精心打造了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等精品,催生出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品品牌。

剪纸、芦苇画等手工艺品异彩纷呈,尤其在大庆文博会展出后,为提升林甸县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林甸县剧团编排的《冰火同炉》、《乡长醉酒》等剧目演出后反响强烈,截至目前,林甸县剧团已经演出100余场,观众达8万人次,演出质量、收入均较往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3、集休闲娱乐为一身的休闲广场,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文体活动的好阵地,健身操、太极、舞蹈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在休闲广场一一展示出来,基本上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

4、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林甸县形成了以休闲广场、职工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为阵地,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今年年初,县里投入400万元,先后为全县83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6月份,又对新投入使用的56个农家书屋下拨图书1532册、光盘200张。

此外,城乡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文化场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温馨家园。

5、地热资源,打造林甸地热品牌战略,使地热资源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林甸的科学发展。

四、今后我县文化建设发展

县委对这次会议精神高度重视,那我县怎样按照国家、省委、市委的要求、结合林甸人文、地貌等特点,完善发展林甸文化?

县委书记吴海宝在中共林甸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林甸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托资源,努力构建“一线”、“双核”、“五区”、“百镇”发展格局,逐步把林甸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温泉名城。

力争用20年左右时间,分三步实现城市跨越转型。

第一步,经过五年努力,县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品位及宜居功能大幅提升;四季青镇初具规模,镇直人口达到5万以上,世界温泉城市风格在温泉新城开始集中展现;鹤鸣湖景区旅游承载功能和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县域“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初步构建。

以温泉旅游为主导的地热经济,以绿色食品加工为支撑的地方工业,以休闲养生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更加完善,国际温泉名城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林甸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第二步,到2020年,城市空间布局、功能设施、温泉特色、文化品位等进一步提升;黄牛场物流产业区、花园休闲商务区、鹤鸣湖休闲旅游区产业集聚发展功能基本完备,地热经济比重达到经济总量的40%;50个以上中心村达到绿色休闲宜居村镇标准,县域城镇化率突破60%;全县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温泉名城辐射,范围拓展到俄、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第三步,到2030年,城乡之间绿带相通、景观相连、草原碧水相衬、冰雪温泉相托的集群式旅游城市格局全面形成,城市温泉特色充分彰显,现代服务业兴旺发达。

县域综合实力晋位至全省十强位置,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温泉名城。

我县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县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筑人民精神家园,提升建设国际温泉名城的精神动力。

突出文化惠民,全面繁荣文化事业。

加大文化事业投入,高水平建设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加快实施温泉艺术群落、温泉影视基地等项目。

繁荣城乡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提高乡村文化站装备水平,加快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推进优秀文化资源城乡共享。

发挥专业文化团体作用,着力打造优质文化,塑造时代精品,扩大文化宣传,叫响城市品牌。

深入开展公益性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重视优秀文化人才培养,强化文化事业发展后续支撑。

整合内在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资源整合,建设以休闲、娱乐等为主的专业街市,加快文化产业规模发展。

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提高芦苇工艺品、根雕、蛋雕等文化产品附加值。

组建文旅集团,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挖掘、创编及创意研发活动,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链条。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研究建立大东北风、当代龙商等文化艺术基地。

发掘潜在优势,构筑特色文化体系。

突出仿古探秘,进一步挖掘牛尾巴岗墓葬群、红旗古战场等遗址文化;注重创新创造,进一步创编旅游故事,创作文艺精品,创意温泉文化、湿地文化;着眼民俗传承,做好萨满文化、渔猎文化、闯关东文化等再现整理,不段丰富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可以预期,通过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各项任务,将进一步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这对夺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