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540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docx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2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

题目:

论电力安全技术

 

系别电力工程系

专业供用电技术

班级09供电3班

学号09601010148

姓名杨施旺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

答辩成绩

主答辩教师

综合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目录

内容摘要

 

电力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它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

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各个单位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保证我国电力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

电液生产的目的,就是保证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可靠、安全的提供电能。

电业生产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和产、供销同时完成。

这样的生产特点对安全有着极高的要求,否则就会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安全元素而造成设备的损坏、人员的伤亡以及电网的大面积停电等事故给电力企业或用电企业造成重大精神损失,甚至是灾难。

关键词;电力安全、经济损失、电能

一、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由电力生产、电力基本建设、电力多种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生产特性及社会作用决定的。

随着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加快。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安全生产影响各行各业和社会稳定。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行业。

它为各行各业及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电力,如果供电中断,特别是电网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将是各行各业的生产停顿或瘫痪,会给社会和人民生活秩序带来混乱,甚至形成社会灾难,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因此,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2、电力安全生产影响电力企业本身的发展。

安全是电力生产的基础。

如果一个电厂经常发生事故,就不可能做到满发稳发和文明生产;如果系统经常发生事故,系统中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就不能正常运行,使电力生产和输配电处于混乱状态,因此电力企业本身需要安全生产。

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求有好的经济效益,如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做的不好,必然会减少发供电并增加各种费用的支出,其结果是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搞好电力安全生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3、电力生产的特点需要安全生产。

电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发、供、用同时进行的特点使得电力系统必须有着级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带来连锁反应,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电网崩溃等灾难性事故。

目前的电力系统已进入大机组、大容量、高电压和高度自动化时代,这些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4、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要求安全生产。

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电气设备多;高温环境多,如火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压力容器和热力管道;易燃易爆和毒物品多,如燃煤、燃油、强酸、强碱、制氢、制氧系统,变压器油和电容器油,绝缘用橡胶等;特种作业多,如带电作业、高空作业及焊接作业等。

这些特点表明,电力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环境相当复杂,本身潜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大,这些都构成了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威胁。

因此,工作中稍有疏忽,潜在的危险就会成事故,因此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

2、我国目前用电详情

安全用电是衡量一个国家用电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许多国家已用电量和触电死亡人数的比值作为衡量电力安全水平的标准。

安全用电高的国家没耗电20亿KM.H触电死亡1人;而水平低的国家则没耗电1KM,H即触电死亡一人。

而我国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即使平均1亿KM,H电触电死亡1人,是发达国家的20·30倍。

这说明我国目前的电气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电气安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发展较缓慢。

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特殊行业对电气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是电气故障频发。

因此,提高我国的电器安全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我国是一个用电相对落后的国家,用电状况又十分的复杂,发展也不平衡。

同时,随着各国不同电气设备的引进,。

随着科技学术的发展,必将出现新的电气安全问题。

因此,必须研究触电领域的新问题,包括安全标准、安全规范、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软科学课题的研究,也包括大量的不同用电装置、不同用电环境、不同用电条件、不同用电要求下防触电的技术的研究。

电力安全机制和含义

电力工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水、火、核、风能发电运行,电力传输和分配,大型电力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加工和安装,以及其他以电力生产为对象的服务性领域。

由于这些原因,电力事故的类别较多,可分为:

  

(1)人身事故。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伤;火灾;坍塌;刺割;高处坠落;倒杆塔;放炮;锅炉容器爆炸;其他压力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等。

  

(2)设备事故。

锅炉(锅炉本体、制粉系统、烟风系统、除尘脱硫装置、除灰系统及灰场);汽(水、燃气)轮机(汽机本体、凝结水真空系统、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汽机旁路系统、水轮机、水泵水轮机、燃气轮机);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断路器、组合电器、过电压防护装置、变频装置、换流设备、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远动通讯);输电设备;热工及自动控制;化学水处理;燃料运输;水工设施;全厂公用系统;厂房建构筑物。

  (3)电网事故。

特大电网事故;重大电网事故;一般电网事故;电网一类障碍。

(三)电力安全管理内容

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

电网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由于行业的公用性和电力系统同时性的特点,电网事故影响大、速度快、后果严重。

大电网事故不仅会给电力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会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影响,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例如,1996年美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相继发生大停电事故,其中美国WSCC(WesternSystemsCoordinatingCouncil)大停电事故波及美国本土十几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导致电网解列成4个孤立系统,损失负荷3039万kW,影响7.49百万用户;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市停电事故,停电限电时间长达40多天,学校停课,商店停业,居民外迁,甚至准备实施紧急状态,进行军管。

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北美大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大停电事故,大停电波及美加2.38万km2,影响人口大约5000万,停电负荷6180万kW。

因此,在电力安全工作中,电力行业将电网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电力行业的生产特点,工业环境中电力、转动机械、高温、高压、高空作业、化学有毒物质、锅炉压力容器、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源大量存在,涉及专业非常多,如何避免人身伤亡事故,也是电力行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于电力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电力设备价格昂贵,设备事故不仅会给电力公司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直接导致电网事故、人身伤亡事故。

因此,保证设备安全也是电力企业安全工作的内容。

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

(一)电力安全性评价

 

  电力生产特点和运行特点要求建立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各个环节,包括人身、电网、设备、环境、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

  电力安全性评价利用相对得分率来衡量电网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基础。

电力安全性评价标准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列出评价内容、评价项目、标准分值、查评方法。

规定的电力企业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

  《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电网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网、省调部分)》;《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输电网安全性评价》;《直流输电系统安全性评价》;《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

 

  

(二)电力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闭环过程控制

  借助于危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科学手段,实施评价、分析、评估、整改各阶段工作,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人的问题、设备的问题、管理的问题的可控和在控。

同时这一过程又要求是循环渐进的,每一轮评价都应该是在上一轮评价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改进和推动。

  2.动态发展观点

  评价是动态的,包括评价内容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标准要不断修订,评价过程要不断推进,评价质量要不断提高等。

评价是发展的,要求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吸取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融合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这项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3.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电力安全性评价应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一整套适应安全性评价工作要求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性评价的动态跟踪制度、对专家建议的反馈制度、自查和整改考核制度等,达到实现安全性评价长效管理的目的。

  4.融合日常安全工作

  安全性评价不应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立起来,而应相互融合起来,融合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要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风险意识,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手段,达到发现隐患、控制事故、保证安全的目的。

  5.内外结合方式

  采用企业自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评价是基础,专家评价在自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对自评价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估、分析、提炼、综合,帮助企业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存在问题。

通过内外结合,提高整个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

  6.以人为本理念

  强调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注重通过宣传动员、组织学习、逐级培训、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基层班组人员的认识,使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觉悟,建立风险管理理念,从而能自觉运用安全性评价这一有效手段,控制生产安全事故。

  7.企业自主性

安全性评价是基于风险管理的长效过程管理,强调的是自我找缺陷、自我找隐患、自我找问题,因此企业的主动性、自愿性、自觉性是安全性评价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

 

  

(一)危险点分析基本概念

 

  1.危险点分析定义

  危险点分析是指在一项作业或工程开工前,对作业项目或工程所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发生条件、可能产生的情况和后果等,进行危险性的分析并找出危险点,其目的是控制事故的发生。

  2.危险点分析作用

  常用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有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及事件树分析等方法。

其作用有:

  

(1)分析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存在原因;

  

(2)评价已辨识危险因素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因素的后果和事故影响范围;

  (4)提出危险源预控措施及反事故预案。

 

  

(二)危险点控制主要内容

 

  1.物的控制措施

  从物的方面采取措施,消除设备缺陷、安全隐患,控制危险点。

  2.人的控制措施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推行危险点分析方法,以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为重点,列出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并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3.环境因素控制

  控制作业现场符合安全工作规程及工业卫生要求,消除危险因素,保证作业环境安全。

  4.管理制度控制

将作业中危险点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对照,寻找薄弱环节加以控制,保证管理制度符合安全生产和现场实际要求。

 

作为供电企业的员工,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供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安全知识、安全规程及规章制度。

这样的安全规程有很多: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规程》等等。

这些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对供电行业从业人员所要掌握的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安全规定作了严格的、不容置疑的界定,特别是那些使用了“严禁”、“必须”、“不得”等强制性词语的条文,我们从业人员都要认真地理解和掌握,在日常施工作业时,严格按照规程所要求的去做,来不得半点马虎。

有了这些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作为班组长及施工人员,要首先熟悉所从事工种具体有些什么规定,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都要认真对待;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所要求做的,都要严格执行。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有些班组、有些成员之所以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原因之一,就是明明知道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中是要求那样做的,可就是没有严格地去执行,抱着若无其事或侥幸心理,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了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些事故事故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施工人员说起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头头是道,可工作时却把这些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当成了“耳旁风”,抛到一边,真是“说进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对全体员工严格执行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意识的培养,牢固树立员工按章施工的自觉性,在施工及日常用电管理工作中,是显得十分重要的。

2、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应从事故中汲取教训

电力行业作为特殊行业,虽然有很多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但由于从业人员安全文化意识的高低,加之一些不可预料的原因,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故,有的造成人员伤亡,有的造成设备损坏。

事实上,有些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之所以以各种形式发生了,究其原因就是从业人员没有认真地执行有关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违反了规定,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因此,从事故中汲取教训,也应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一个重要方面。

各类事故发生以后,主管部门都要向下发出事故通报,其目的是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具体做法,从而起到警钟长鸣、避免事故再次发生的目的。

这种安全教育形式虽然有一种“马后炮”的味道,有的人还不以为然:

“事故发生了,再说这些有什么用,太迟了!

”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背景,真实地、准确地记述事故发生的经过,有针对性地剖析事故发生地原因,不失为一种有效地遏止事故的好办法。

曾经看过一篇“他人亡羊我补牢”的文章,就旗帜鲜明地肯定了从事故中汲取教训的做法。

倘若我们各基层单位都能认真地学习各种事故通报,用血的教训教育我们的员工加强安全生产意识,严格遵守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就完全有可能达到消灭事故、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坚持“四不放过”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国网公司安全生产规程》第19条规定,“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简称“四不放过”)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中,坚持“四不放过”也同样能达到遏止事故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