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无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548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尊无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自尊无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尊无价.docx

《自尊无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尊无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尊无价.docx

自尊无价

自尊无价

我没理由记忆她的名字的,因为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报复她的念头是那么强烈,可是如今我确实已记不起她的名字,只记得她姓刘。

刘老师是我初一时的数学老师,教我们时刚从中师毕业。

客观地讲,她的课讲得不错,但有一点却使她无法在我心中成就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甚至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那就是她对学生带有轻视侮辱的态度。

记忆深刻的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她拿着数学试卷走进来,脸上带着惯有的怒气和不满。

“啪”的一声,卷子摔到讲台上。

教室里上寂静下来,只听见几十个人轻微的呼吸声。

“××,99,××98。

下次注意啊!

为什么没得满分?

××,94,看看,这道题该错吗?

啊?

……瞧瞧,你自己瞧瞧,做的这是什么呀!

这类题我讲的还少吗?

怎么就记不住?

××87,又是80多分,也这么大个人了,你自己不觉得害羞吗?

真没见过你们班这么笨的学生!

……”从99分一直讲到60多分,还没有我的卷子,我意识到这次糟了,心里直发毛。

“古月,到讲台上来!

”我吃惊地从坐位上站起来走上讲台。

老师把试卷往我手里一塞:

“面向同学们,大声念出你的分数!

大家都看看她,看她好不好意思念出自己到底得了多少分。

”我低头看手里的卷子,上面大大的红红的“55”  得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一种从未经历过的羞愧和自责使我呆若木鸡。

“脑子笨也就算了,还不好好学,你打算怎么办?

破罐破摔是吗?

我看你呀,长大了也就是块扫大街的料……”我抬起头,掠过面前不断开合的嘴巴,看到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射进教室,空气中飘浮着的粒粒尘埃清晰无比,它们是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那一刻我只想化作这些尘埃,消散,消失。

我站在讲台上,感受着那令我无地自容的歧视与嘲讽,它击碎了我十三岁生命中的全部自信。

我不知道对一颗敏感自尊的童心,对一个对自己的能力尚不能形成正确评判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劈头盖脸的定性的挖苦嘲讽更残酷,更可怕!

它使我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如她所说是一个很笨很笨的人。

后来我才明白,是她错了。

许多年已经过去,我也已从师范大学毕业了,对这位老师的仇视早已烟消云散,只是想到那个明媚的夏日午后,想到那个午后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噙着泪张口结舌念不出自己分数的小姑娘,我的心还会一紧。

这一紧让我在以后执鞭从教的日子里不会苛责我的学生,而是去爱、去信任、去赏识。

因为我明白,为了他们的进步,赏识信任永远比批评否定有效,即使批评,也要公正客观,带着善意,带着微笑;我会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无论在怎样的一个生命里,强大的、弱小的、高贵的、平凡的、聪明的、愚笨的,自尊都是无价的。

家长留言:

吴恒宜(宁夏,财务人员,儿子13岁):

我有过相似的经历,我能够了解这个老师的心理,其实还有很多老师没有这样的体会,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样的伤害,对每个当老师的人而言,未必不是好事,不然,他们怎么知道应该怎样对待学生啊!

专家评析:

周群:

读这篇文章使我的心情很沉重,直到读最后一段,这位曾被老师公开羞辱、“歧视与嘲讽”的小姑娘终于也“从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老师时,这颗沉重的心才稍微舒展开来。

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鼓励为主,在教育学生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些我们强调了多年的施教原则往往被一些老师遗忘了。

看来文中的刘老师就是这样的典型。

刘老师错在哪里,她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是否错在如下三方面:

首先,从师德的层面上看,她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缺少爱心,同时也不能平等待人,“师道尊严”在她的头脑中还占据着相当的位置,否则她不会如此苛刻甚至粗暴地对待学生;其次,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她不能辩证地全面发展地看待学生,特别是暂时的差生,看不到后进中的先进因素,不懂得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承认先进与落后、成绩好与成绩差是暂时的,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失去了对后进转化为先进的信心,往往把人看死,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最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违背了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少批评、少指责、少否定的原则。

她在批评学生时不是“公正客观,带着善意,带着微笑”,而是措词刻薄,“怒气”之下,竟拿学生公开“出丑”,当众训斥,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管刘老师的出发点是什么,也许她的出发点并非不好,然而,她严重背离了现代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却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庆幸的是,这位当时仅仅13岁的小姑娘并没有被老师的错误做法所击倒。

她的坚强,她可贵的进取心、自尊心、自信心给了她力量,她终于成功了,若干年后她也成了一位老师,一位懂得如何“去爱、去信任、去赏识”学生的好老师。

教育的意境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

 文/王  枬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

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

教育里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里饱含着真情的问候。

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

教育陪伴着人们生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教育意味着师生的对话。

对话永远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过程。

它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

语言的交谈和对话就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对话一方的独立性和内在自由的承认,意味着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造就,意味着通过对话而使师生共同进入一个尚不熟悉的未知的领域,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对来自学生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的赞许,意味着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永远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姿态。

“在同他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断地进入到他人的思想世界;我们吸引他,他也吸引我们”[1],于是,对话丰富了自我,也证明了生命的真实的存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出现,不作学生讨厌的“教唆者”和“训导员”,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问题时的猜想冲动,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热情探究世界的火花。

教师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谈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是学生游戏的伙伴和可信赖的朋友。

“教学总是涉及某一心灵与另一心灵之间的关系。

教师不只是一本谈话的书、一张活的留声唱片,对一群不认识的现象广播。

他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远甚于‘谈话’,因为大部分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不知不觉由师生间的个人交换而传授下去”[2]。

“教育的不幸恰恰在于,在柔弱的青年时期内闪烁着的某些微光,到成年时早就完全熄灭了,因此成人无能力把那些微光燃成火焰”[3]。

“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中”[4]。

这样的对话不仅使教育充满着流动生成的变化美,而且由于师生的视界从外部转向了自身,转向了双方的心灵互动,就使得理解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实现。

这就是师生同往的含义,这才是审美化的教学,也只是这样的教育,才会带给教师自身以及学生曼妙丰盈的审美人生。

其次,教育意味着生命的进步。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

从教育对象的个体来看,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具有生命的活力,他们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同一个学生,“今天”与“昨天”已有不同,“此刻”较之“刚才”有了变化,尽管他仍然坐在原来的教室和位置上,他的眼睛所看见的世界、他的大脑所思考的问题、他的内心所经历的波动,使得他已经不再是先前的“他”,而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不断进展的正在撰写的书,这就是成长,就是进步。

从教育对象的整体来看,一个班上几十名学生,他们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有热情开朗的,如歌;有活泼好动的,如舞;有敏感聪慧的,如诗;有多才多艺的,如画。

这些学生构成了一个气象万千充满活力的世界,也使学校因学生的存在而获得了勃勃生气。

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这一生命体也在变化,既有“教学相长”带来的“长”,也有“师生互动”带来的“动”,教师必须敏锐地捕捉自身的变化,并以适应这种变化的教学展示出教师的进步;同时,由于学生和课堂的变动不居,无论教师再怎样精心备课,都难以适应课堂上的千变万化,也无法跟上全班几十名学生的需求,它更需要的是教师在具体情境中的随机应变。

此外,就教育内容来说,相对稳定的内容总会受到变迁的时代的影响,每个人在解读教育内容时又都受到此时此刻各种情况的制约;就教育方法来看,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既定模式,任何方法的运用都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境相适应。

诸多未定、未知、不清、不明,无法预见、难以预料的因素使得教育呈现出丰富多彩、蒸蒸日上的景象,充满着盎然生机。

再之,教育意味着智慧的孕育。

智慧表现在教育中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教育的行动方式;第二,它是在教育情境中发生的;第三,它是指向“他者”的实践;第四,它是教学的即席创作。

换言之,它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也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

心血来潮或随心所欲不是智慧,小聪明或小伎俩也不属于教育。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智慧由一系列品质和能力所构成。

首先,他须具有敏感的、能够读懂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灵;其次,他应理解他人内心情感的心理及社会意义,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主体性;再者,他表现出良好的分寸感和尺度感;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5]。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

它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

那些对教育科学一知半解的人、自以为是的人,那些在教育实践中心猿意马的人、庸庸碌碌的人,那些任由自己的脾气野马脱缰的人、毫无节制的人,是难以领略教育智慧璀璨光彩的。

而且,在教育活动中,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所谓理论富于智慧,就是说它具有哲理的性质,包含有对宇宙人生的某种洞见,并且理论取得了理想的形态,被灌注了爱心,充满了想象,因而和人性的自由发展密切相联系。

这样的智慧是理性的,同时也是整个精神的”[6]。

教师在领会教育内容时能钻深钻透、入木三分,挖掘出其中的精髓内涵;然后,又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上回眸深思,就能获得超然的欣喜。

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讲课才能“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一点就明、一触即通。

正可谓“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

这时,教师所关注的已不单单是课文的篇章结构,也不仅仅是书中的公式定理,他更在乎的是这些内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智慧的培养。

这样一来,教师就已经不止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更是用自己对人生的体验、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满的激情、用自己活跃的灵魂在从事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身上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智慧犹如花的芬芳、酒的醇香,光华四溢,抚育着学生的成长。

最后,教育意味着人生的境界。

在美学理论中,“境界”是指一种审美的意境,“意境”是指一种审美的境界,二者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审美之中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结合[7]。

它是由心物交应、神与物游、天人合一而感受的心醉神迷的愉悦。

它已经超出了舒适、喜悦、快意、称心之类的感受而与超越、突破、提升、澄怀相联。

它包含着一种把有限的自我融入到无限的宇宙中去的努力。

教师在上课时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画龙点睛,妙趣横生;师生在课堂上谈论古今,纵横东西,左右逢源,上下贯通;教师的教学令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这是多么迷人的境界。

当教师在开放的心态中,以令人温暖的接受性的方式聆听学生的倾诉时,他就使自己与学生的心理由于情感的贴近而获得了理解;当教师褪去权威、放下架子,与学生就学习、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话题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时,他就使自己也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印证了彼此的存在;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向学生展示出知识的力量、科学的理性、世界的浩淼、宇宙的无限,而且与学生共同探讨其对生命存在的内在价值时,他就以细腻的人文关怀走入了学生敏感丰富的心灵;当教师执著地、专注地、投入地、深情地在教育舞台上耕耘、体验、品味、沉醉时,他就为自己寻到了一个美仑美奂的意义世界,并使自己的人生获得了“爱”的延伸。

它使教育的时空充满着生命的韵律,使逐物的私欲获得灵魂的洗涤,使主体的心灵在交融中超越小我,使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于是,师生在美好的人生意境的浸润下走向崇高,走向新生。

这,正是我在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后的感受。

尊敬的老师:

您好!

首先谢谢您为孩子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也谢谢您选择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

衷心祝愿您生活愉快,教学成功。

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在世界上,只有父母和老师希望别人胜过自己:

父母期待儿女超过自己,老师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父母的爱给自己的孩子,老师的爱给别人的孩子。

天底下,除了教师这个职业,还有什么职业具有这样的特性呢?

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职业!

在此,请接受我深深的敬意。

过去,我从事青少年期刊的编辑工作,有幸和许多老师成为朋友,非常了解老师的辛劳和伟大。

不说别的,就说每节课要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学生,真有“一仆多主”之忧啊。

虽然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在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

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肯定会有个性、品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然而,无论怎样的学生,都无法否认学校教育给予他们的影响。

许多学生对老师心怀感激,也有学生带着深深的遗憾。

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有的学生承认自己曾对老师心怀不满,甚至怨恨。

深究根源,他们的不满和怨恨大多首先来自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和器重的痛苦,其次来自老师“恨铁不成钢”型的评价。

这些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老师的支持,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渴望得到老师权威的认可。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权威性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他们希望上课的时候,老师关切的目光会投向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会及时地伸出援手拉自己一把。

一个学生说:

“我本来不想调皮捣蛋,可是老师从来不理我,只有我捣乱的时候才注意我。

”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他甚至愿意被批评!

可对他们来说,老师的认可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虽然有的学生能够经受“激将法”的考验,用行动证明自己能行,不少的学生却因无法面对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的形象而自暴自弃了。

而且,您发现了吗?

那些“捣蛋鬼”给班级带来的影响往往大于其他的学生,他们甚至可能让老师的教学事倍功半。

说老师偏爱优秀生,他们得到的也许只是老师的赞许。

实际上,老师为“不争气”的学生付出的更多,“表现不佳”的学生往往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为他们提供无偿的帮助和辅导,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比优秀生更多,可是为什么老师却“吃力不讨好”,“好心没好报”?

学生提供的答案是:

“我不觉得老师关心我,他只会拿我和学习好的同学比,动不动就批评我,我觉得自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了。

”“老师看不起我,所以同学也看不起我。

”“老师觉得只有学习好的人才有用,我们这样的人简直就是来陪读的,说话从来不给我面子,不顾我的自尊心。

我知道,这是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缘故——在电脑上用智能拼音方式输入htbcg这几个字母,屏幕上立即跳出了“恨铁不成钢”这五个字(不知是否我使用该词组频率高的缘故),当我把这一发现告诉一个老师的时候,她叫了起来:

“你看!

你看!

连电脑都知道‘恨铁不成钢’,何况是我们呢?

”可是,学生却反问:

“恨,铁就能成钢吗?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老师确实是希望学生“成钢”、成才,但是,如果无法通过“恨”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说明“恨”不是最佳的途径。

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不仅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可能破坏了美好的师生情谊。

老师的良苦用心竟得到如此回报,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这,就是编辑本书的目的所在: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老师提供一些参照。

如果它有助于您调整师生关系,能够对您的教学起到一些促进作用,那是我最大的心愿。

希望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改善师生关系,把过去单纯的教学过程,变成充满友好的合作过程;把过去单向的知识传授,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合力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老师能够得到学生最广泛的支持和帮助,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能够乐学不疲。

我想,那该有多么快乐!

衷心希望您能得到您的学生认可、钦佩和崇拜,相信您一定能够用最佳方式征服他们,也祝愿您得到学生的通力合作和支持,顺利、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您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有了新的感悟,我非常乐意与您一起探讨,更期待您的成功能够带给更多孩子成功的机会;如果您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收获,也希望您能够无私地让更多的人分享您的体会;如果您需要我向相关报刊推荐您的文章,最好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把稿件直接提供给我,我乐意无偿为您效劳。

再次谢谢您!

握您的手。

再见!

祝一切好!

1.90平方厘米=__________平方米4.3公顷=__________平方米。

5平方米8平方分米=____________平方米=_________平方分米。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底是12分米,高是__________。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_;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___。

4.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米,下底2米,高2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与它等上、下底之和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

5.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_________根。

6.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_________分米。

8.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

5.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

三、选择题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   D.梯形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________总是相等的。

()

A.高   B.面积    C.上下两底的和

4.在下图中,平行线间的三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比()。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B.三角形的面积大

C.梯形的面积大D.面积都相等

四、填表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应用题

1.三角形的底边长26米,比高长16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瓜地,底长22.6米,高18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栽瓜苗45棵,共栽多少棵?

3.一块梯形的地面积为45平方米,下底是10米,上底是5米,求它的高是多少米?

4.某茶园有一块长方形地,共栽种96000棵茶树,平均每棵茶树占地0.5平方米,这块地合多少公顷?

已知长方形的宽是100米,长是几米?

5.有一块青菜地,中间是有两个小池塘,如下图,平均每平方米菜地能生产出8千克的青菜,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块地能产出多少千克的青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