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567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docx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

中招名著复习篇目三

九、《朝花夕拾》

1、作者:

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

【主要人物性格】”

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对弱国学生的关心,没有民族偏见 认真求实、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特点。

 范爱农:

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肯随波逐流,不肯趋炎附

阿长:

 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 淳朴、善良而又迷信 为孩子操心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妨害白话文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中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五猖会》。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

我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我走的时候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

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7.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苗绣像。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

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

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D、生活条件太差

2.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

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4.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

5.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D)

A.败鼓皮丸B.一对原配的蟋蟀C.平地木D.经霜三年的甘蔗

6.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D)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衍太太 B.我母亲  C.阿长  D.沈四太太

三、简答:

1.《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

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答:

修订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中国女人裹足的情况。

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2.“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

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

在《阿长和<山海经>》一文中,我对她的感情发生过哪些变化?

答:

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

在“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

我起初“实在不大佩服她”,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后来“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

我的隐鼠被害死了之后,我便当面叫她阿长,表现对她的不满。

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十、《汤姆索亚历险记》

发表于1876年。

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本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简介

  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聪明、爱在女孩儿面前逞强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锡德一起接受波莉姨妈的监护。

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

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贝琪·萨切尔,她是撒切尔法官的女儿。

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

而他的爱似乎也得到了回应。

镇上有一个孩子叫哈克贝利·费恩。

他的父亲总是酗酒,因此他跑出来自己生活。

他看起来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大人们都不喜欢他,可汤姆和他却是好朋友。

有一天他们约好晚上一起去墓地,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他们看到鲁滨逊医生、恶棍印江·乔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

在他们混乱的厮打中,印江·乔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身上。

汤姆和哈克被吓坏了,立了血誓决不泄密。

波特被捕以后,汤姆十分内疚,经常去看望他。

此时的汤姆事事不顺,贝基生了他的气,不再理睬他,波莉姨妈也总是呵斥他,他觉得没有人关心他。

于是,汤姆、哈克和村上的另一个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个海岛。

可没过多久,他们便发现村里的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搜寻他们的尸体。

汤姆晚上悄悄回到了姨妈家,发现波莉姨妈正在为他的“死”悲痛欲绝。

汤姆觉得十分惭愧。

最终,他们三个人在村民们为他们举行葬礼的时候回来了。

夏天来临时,汤姆便感到更加不安,因为法官将对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

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指出了印江·乔就是杀人凶手。

可凶手还是逃走了。

后来,汤姆又想出了一个主意:

寻找宝藏。

汤姆和哈克偶然发现了印江·乔和他的一大笔不义之财。

但他们却不知道他把钱藏在哪里了。

在贝琪和同学们外出野餐时,哈克得知印江·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因为她的丈夫曾经送他进过监狱。

幸亏哈克及时报信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可印江·乔再一次逃之夭夭。

此时,汤姆和贝基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因为洞太深而找不到回来的路,被困在里面。

他们在山洞里又一次遇见了印江·乔。

村民费尽周折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便封死了山洞。

后来汤姆告知村民印江·乔还在里面。

当他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在山洞里了。

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里,找到了那笔藏着的宝藏。

2、人物形象

汤姆·索亚:

原名托马斯·索亚,一个聪明活泼,富有正义感,而对家庭、学校和教堂却充满了反感的小男孩;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梦想要成为一名“海盗”,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哈克贝利·费恩:

也可称为哈克贝里·芬,:

圣比得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父亲是个酒鬼。

他不受约束,但秉性善良,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最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其收养。

  

波莉姨妈:

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西德:

也可称为席德、希德,汤姆的异母兄弟,一个循规蹈矩的“模范儿童”,成绩好。

经常和汤姆作对,喜欢向波莉姨妈告汤姆的状。

  

玛丽:

波莉姨妈的女儿,汤姆的表姐,也是一个善良纯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的女孩。

  

贝琪·撒切尔:

也可称为贝奇·萨切尔、蓓姬·萨切尔,萨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觉得自己喜欢上了她。

  

乔·哈波:

汤姆最好的玩伴,知己,与汤姆、哈克贝利·芬一起在杰克逊岛上度过了一段他们向往已久的海盗生活。

  莫夫·波特:

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乔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印第安·乔:

也可称为印江·乔埃,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逊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稼祸给莫夫·波特,但最终因想杀死汤姆而饿死在山洞里。

  

撒切尔法官:

贝琪·撒切尔的父亲,圣彼得堡镇律师杰夫·撒切尔的哥哥,是圣彼得堡镇人眼中的大人物。

  

道格拉斯寡妇:

美丽、善良而富有,因哈克贝利·芬曾经救过她一命,后来收养了他。

  

吉姆:

波莉姨妈家的小黑奴,善良、可爱。

  

艾美·劳伦斯:

汤姆的第一个订婚人,名如其人,爱美。

3、汤姆索亚人物形象

汤姆是一个天真活泼而又调皮孩子。

在姨妈眼里,他是个捣蛋将军;在主日学校里,他是顽皮,惹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

周末被罚刷墙,汤姆竟施出诡计,不但让那些男孩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为他的“俘虏”,还自动奉上谢礼。

但他勇敢、正直、聪明。

去墓地探险,他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证凶手卓依。

成了一个不起的英雄。

去郊游,他救了自己和小伙伴佩琪还找到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宝藏。

那个年代,汤姆有一点叛逆,有一个梦想就是去当绿林好汉。

在他们的头脑里,强盗就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

4、内容理解,填空练习题

1.汤姆索亚住在谁家里?

(波莉姨妈)家里还有谁?

(锡德)

2、“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做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这件事指的是:

(刷墙)

2、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得到了《圣经》,他的办法是(找别人换票)。

3、“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

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脚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

”这段话描写的人是谁?

(哈克贝利•芬)

4、汤姆与(哈克贝利•芬)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印第安•乔伊)把(罗宾逊)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穆夫•波特)

5、汤姆想当海盗,他和(乔伊•哈珀)、(哈克贝利•芬)一起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杰克逊)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镇上的人以为他们死了,并为他们举行葬礼的)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

6`、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印第安•乔伊)才是杀害(罗宾逊)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穆夫•波特)最后被无罪释放。

但凶手却逃走了。

7、汤姆和(哈克贝利•芬)在鬼屋寻宝时,发现了杀人犯(印第安•乔伊)和一个装聋作哑的西班牙人,并得知他们获得了一袋金币。

8、印第安•乔伊要报复(汤姆),被(汤姆和哈克)发现跟踪,他赶紧报告威尔士,威尔士带两个儿子持枪抓捕,但印第安•乔伊逃跑了。

9、郊游时汤姆和贝基困在(迈克杜格尔)溶洞里,在洞中发现印第安•乔伊也躲了进来,汤姆和贝奇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后印第安•乔伊的下场是:

(饿死了)

三、简答练习题

1.《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是为儿童写的,你也一定读过,你能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

(不少于50字)

  主要描写的是:

汤姆?

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早冒险经历。

2.主人公汤姆?

索亚在教堂里见到的一幕闹剧告诉了你什么?

(至少说两点)

  教会的虚伪,人们的无聊、空虚,对孩子身心的束缚,孩子对此在厌恶等等。

3.你觉得汤姆?

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是否欣赏他的言谈举止?

为什么?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具体地说:

(A)汤姆?

索亚他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

他关心她、安慰她,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知,让蓓姬吃惊。

最后,正是由于他的勇敢和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

(B)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

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指证杀人犯。

(C)他厌恶教会:

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牧师干巴巴的说教更为反感,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洽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

4.简要地写出这本书中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主要情节有《当“海盗”去》、《“海盗”生活》、《洞中历险》。

《当“海盗”去》描写了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抗心态。

《“海盗”生活》描写了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尘活。

通过景物、心理、言行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铜以后,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处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

《洞中历险》采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的那种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

5.文学名著《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自然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阅读后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在回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汤姆和伙伴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目击了一个凶杀案,案情是什么?

  一个名叫印第安人乔的坏家伙杀了人,却嫁祸于波特。

(2)汤姆?

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

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怎么样?

是哈克。

目的是寻找钱箱。

结果在印第安人乔举烛的地方发现了埋财宝金钱的小石窟,找到了钱箱,汤姆的哈克平分了这笔钱。

(3)汤姆?

索亚是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能够反映他这一性格特点的某一个情节。

在星期六的野餐会上,汤姆由于想当“野心勃勃的发现家”,他离开了同学,与蓓姬一起开始他们的探险。

于是有了“洞中历险”的故事。

6、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

请结合《洞中历险》这个情节,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

例:

我最欣赏的是他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

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7、《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马克•吐温的姊妹篇。

马克•吐温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请说说你喜欢的情节及理由。

如:

他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

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又如:

他去墓地探险,勇敢、正直、聪明。

他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证凶手卓依。

8、《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

答:

都具有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厌倦学校枯燥的生活)的儿童心理。

9、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

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

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

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

请多角度地列举理由。

(50字左右。

答:

(仅作参考):

对汤姆离家出走冒险我不赞同。

尽管汤姆有许多令人钦佩的优点,但像他在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出走,这这种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况且社会纷繁复杂,随便走出去很容易误入歧途或生命没有保障,这样既误掉自己,也给家庭带来哀痛。

十一、《童年》

1、《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2、主要内容: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外祖母:

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阿廖沙:

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我”:

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两个舅舅:

粗野、自私;

小茨冈(伊凡):

乐观纯朴

格里戈里:

正直的老工人;

好事情:

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

3、请分别用一个词语评价下列人物形象。

 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

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

4、经典名句:

①人生是艰苦的。

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

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

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③生命还须前进。

动,便是生。

5、阿廖沙在成长的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

请简述一两个。

 

(1)常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

(2)有时靠捡垃圾过活。

(3)舅舅们为争夺家产吵架斗殴对他身心造成损害。

6、主要艺术特色

  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

  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7、阅读感受:

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十二、《繁星》《春水》

1、主要情节:

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

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2、艺术特色:

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精彩句子:

①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②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练习检测

1.冰心原名_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于l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_____,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5.冰心早年艺术上,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

6.“春江水暖鸭先知”是___朝______的诗句,在冰心笔下有着同样的诗句:

“人在廊下,书在膝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冰心在《繁星》里回忆童年的美好:

“童年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8.冰心的《繁星》诗中发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诗触目皆是,如“成功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9.冰心的诗中洋溢着___的哲学。

10.冰心的早期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为主,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

我们教材中学过冰心写于二十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__________》。

11.冰心的著名散文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冰心是_______派的代表诗人,这些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冰心是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的海军军官家庭。

14.作者以“冰心”为笔名,在《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作了说明:

一来是_________________;二来是________________。

15.冰心的小诗创作源于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

16.《繁星》是冰心的第____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所写小诗____首,最初发于北京的《__________》。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