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2587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docx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

  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久久不能平静。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看到诸葛亮的但是超过了自己,心生妒忌,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他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应了。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再一次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我发现诸葛亮是一个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他顺利地完成了周瑜交给他的任务,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推测第三天有大雾,实操君不知虚实,还不停地把船头、船尾来回地调换,使两边的草人都插满箭,他还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风,使船顺风顺水,像飞一样地行驶20多里,让曹军追也来不及了……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了鲁肃和曹操的性格。

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弩手射些箭;他也了解鲁肃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计跟鲁肃说,不让他告诉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后来我才知道诸葛亮读书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

通过专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我们要向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2

  每当我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故事的时候,都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与勇的化身,草船借箭读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

赤壁大战时期,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叫诸葛亮三天赶制十万支箭。

这本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没想到诸葛亮一口答应了。

后来,原来是诸葛亮假装向曹操发动进攻,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会水上交兵,于是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草船“骗”到了十万支箭。

  读完以后,我内心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考虑过曹操不会派兵交战,考虑过第三天晚上的风可以让他顺利借箭。

是啊,其实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敢于挑战,心思缜密,这也是我敬仰诸葛亮的真正原因。

我也从中推敲到:

如果吴国和蜀国闹不和,那就会消弱两国的力量,在这时,魏国就此来攻击两国,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

如果诸葛亮没有顾全大局,没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没有把每件事安排得最好的能力,怎么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学习诸葛亮的勇于挑战:

勇敢面对第一次游泳,勇敢面对第一次跳长绳,勇敢面对第一次写英语小作文。

一直到每次游泳都被称为健将,跳长绳稳拿第一,英语作文那都是轻而易举!

这都是挑战的结果。

  我想告诉我身边的人,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精心的准备,有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读后感《草船借箭读后感》。

《草船借箭》读后感3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发奋努力急起直追,而是怀着妒忌之心,不择手段地加以陷害。

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故事《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处心积虑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可见周瑜不仅妒忌心强,而且阴险狡诈。

然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却成竹在胸,趁着大雾漫天,略施小计就用草船从曹营“借来”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诡计没能得逞,从而进一步揭露了周瑜妒贤忌能,量小气窄的本性。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之心呢?

那就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

当别人有了成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的时候,这种人不是去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冷眼讥讽,甚至恶语中伤,这是多么愚昧无知的表现啊!

  读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

华爷爷是数学界的泰山北斗,可以说是学贯中西,举世闻名。

可是他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优秀,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

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妒忌学习成绩好的人,他始终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赶上别人。

有志者,事竟成,通过不懈努力,华爷爷终于成了万人景仰的数学家。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天赋异秉的陈景润崭露头角时,华爷爷不是担心他会盖过自己的风头,不是去打击贬低,而是去培养提携,鼓励他去努力摘取数学的王冠。

华爷爷这种高尚的无私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啊!

《草船借箭》读后感4

  最近,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流传范围广,影响力大,并且通过阅读这本经典名著,使我明白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周瑜借军中缺箭的事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天内造完十万支箭。

面对这艰难的任务,诸葛亮却爽快答应了,同时,也立下了军令状并且说不需十天,只需要三天便能完成。

  原来,诸葛亮早就细查天象,知道三天后江面鱼大雾,便有了一个好计划,他先借了些船,并扎了一千个草人。

两天过去了,他一点也不着急,到了第三天,不出所料,湖面上起了大雾,他命令士兵开船接近曹营,并擂鼓呐喊,曹操察觉到后,命令士兵放箭,瞬间,10多万之箭插到了草人身上,诸葛亮便轻易地完成了任务,撤退了,他让士兵边撤边喊:

“多谢曹丞相的箭。

”回到军营后,周瑜看到了这么多箭,自叹不如。

  通过《草船借箭》,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得要有计划,而诸葛亮也正是因为什么事都有计划才成功完成了任务。

这使我回想起了五年级时,考完英语考试后,有一些同学考的很好,有一些同学则考的很差,考的好的同学,他们上课听课,并且计划好每天都复习英语单词,考的不好的同学,不仅平时不东西复习上课知识,还不听课,在考试的前一天,临时抱佛脚,拼命的记单词,但是,这样做,效率不高,能记住的单词肯定是少之又少。

  通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做什么事都需要有计划!

《草船借箭》读后感5

  读任何的书,都有不同的“味道”,读三国演义,我从中看到闪闪的刀光剑影,闻到浓浓的火药味,而最让我赞叹不已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有着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其中,给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草船借箭”一则。

这是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斗勇:

周瑜在那时与诸葛亮合作共同对抗曹操,但是,周瑜的心里却一直想杀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谋略总是比他高出一头,所以周瑜想出了存心要杀诸葛亮的狠招,那就是:

十天内让诸葛亮造出十万支箭。

可诸葛亮却说三天就可以了,周瑜觉得难以置信,便让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说三天造不出十万支箭,甘愿受罚。

于是周瑜暗中让造箭的工匠们故意拖延时间。

但聪明诸葛亮不用造箭的工匠们也能有十万支箭。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诸葛亮却毫无动静。

直到第三天晚上,诸葛亮终于“开工了”。

他故意去“攻打”曹营,实际上是为了让船上的草人被曹兵的箭射中,他坐收现成的好箭。

原来诸葛亮早已计算到三天后的晚上有大雾,弥漫的大雾中,曹操他们看不清船上是草人,于是对于来袭的敌人万箭齐发,正中诸葛亮的妙算。

诸葛亮按期完成任务,化险为夷了。

难怪周瑜的那声向天哀叹:

“既生亮,何生瑜!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善于随机应变,化险为夷。

我想:

智慧就是力量!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多开动脑筋,让自己也有聪明的头脑。

《草船借箭》读后感6

  读了故事《草船借箭》后,我的感触颇多。

  故事讲了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便假意借箭之事,想借助此事除去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借助鲁肃的老师和曹操的多疑,使10万枝箭垂手可得。

让周瑜自叹不如。

  读完了故事,我觉得周瑜太心胸狭窄,虽然他才智过人,但是他却容不下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比他强的人,诸葛亮。

所以周瑜一定要杀掉他。

而诸葛亮却很大度,非但识破了周瑜的计谋,还好好的气了气周瑜,周瑜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在生活里,也有许多不能容忍别人聪明的人,如蒋X石,他也有一颗嫉妒别人的心,最后还不是一败涂地。

  像现在,有些人看别人考出一次好成绩,不但不和自己比,争取追上去,还满不在乎的说:

“他肯定是抄的,要不怎么一下子考这么好,这几乎普遍在每个小学每个班上演过。

  诸葛亮也值得一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识人心,正是因为他识鲁肃之心,曹操之心,周瑜之心,才使借箭成功,真可谓神人也。

  再说曹操的多疑吧。

这也是现在小学生的一个缺点,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一块钱丢了,便胡乱猜疑,指责别人,这难道不要改正吗?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大度,要有气量,千万不要小肚鸡肠,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喔。

《草船借箭》读后感7

  今天,我学了一篇新课文,叫《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于是,周瑜想了一个妙法,想害死诸葛亮。

  周瑜原是曹营的,但他假装友好,给诸葛亮送礼,便假投靠蜀国。

一天,他对诸葛亮说:

“请军师说一下作战方案。

”诸葛亮其实早看穿了周瑜的狗心思,笑着说:

“用弓箭。

”周瑜也笑着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请军师用十天的时间来完成。

”诸葛亮说:

“十天太多了,三天就可以了。

”周瑜听了,心中有一股克制不了的兴奋,并让诸葛亮写下军令状,摆了一桌酒席,不过周瑜喝了几杯酒后,便走了,其实周瑜是先向铁匠和木匠托延时间,不让他们给蜀国提供材料。

  第二天,诸葛亮趁周瑜不在时,向善良的鲁肃要20只船,并把每只船分配50名士兵,但他看此景时,觉得诸葛亮很需要了,便顺口答应了。

  第三天,周瑜看见了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没有动静,觉得自己的计划没落空,忽然,诸葛亮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对周瑜说:

“请周瑜今天五更的时候来取箭。

”周瑜这时恍然大悟,觉得自己的计划落空了,到了四更时,诸葛亮趁着雾大,向曹营“借”了十几万支箭。

  这时,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嫉妒心,有时,别人考试的成绩比我高,我就故意给他们设下“路障”和“绊脚石”,但自己还未进步,反而让别人落后了,回想以前,我为我自己感到无比惭愧。

《草船借箭》读后感8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次,周瑜借讨论军事来陷害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

可是诸葛亮说要三天造成,并立下军令状。

周瑜以为诸葛亮上了当,心里暗暗自喜。

  周瑜派鲁肃去打听情况,诸葛亮让鲁肃替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还有二十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不让鲁肃告诉周瑜知道。

  第一、第二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带上鲁肃去取箭,他把二十条船连成一排,朝曹营开去。

  到了曹营的水寨,诸葛亮命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曹操见对手突然来袭,他看不清虚实,只让弓手朝船上射箭。

一万多名弓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营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开。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追也来不及了。

  船靠岸时,五百个军士正好到江边搬箭。

每条船有五六千只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读后感9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欢里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

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直想找机会铲除这个“眼中钉”。

在一次喝酒时,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请鲁肃私底下帮他借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

在第三天的半夜,诸葛亮带着鲁肃做着船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的士兵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却和鲁肃悠闲地喝酒。

一顿饭的功夫,草船上插满了箭。

诸葛亮高声喊道:

“谢谢曹丞相增箭。

”回到东吴,仔细一数足有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

他的聪明才智,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倾佩。

他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

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部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

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

00才吃早饭。

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

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不打无准备之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读后感10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利用曹军的胆小。

大雾天气,在河面上不好攻打,只能用在岸边射箭的方式来为东吴获得箭。

  草船借箭这件事中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有许多过人之处。

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周瑜以为为难了诸葛亮,但没想到,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十万支箭,还要立军令状。

不能光说有许多过人之处,体现在哪里呢?

就要对比一下。

用鲁肃和诸葛亮对比:

鲁肃在船上张皇失措,则诸葛亮还大笑,只顾喝酒,说出了鲁肃想都不敢想的话:

"我们只顾饮酒,雾散了,就回南岸。

"鲁肃是正常人,不像诸葛亮是半仙,平时做事谨慎的他,竟然这次如此大意,一定是有过人之处,而且不是过人一点儿。

  诸葛亮还胸怀宽广,他去草船借箭,竟然还把鲁肃带着不怕鲁肃抢自己的战功。

不像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有才艺的人在自己身边,本章就能体现出来。

  周瑜还不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想趁机杀死诸葛亮。

而周瑜却不知道诸葛亮已经计算好了,三天后将有大雾,周瑜更不知道诸葛亮竟然会利用这场大雾借来十几万支箭。

周瑜心胸狭窄,从周瑜的话中就能看出:

"军中无戏言!

请先生立下军令状!

"周瑜一定想:

诸葛亮一定三天造不成十万之箭,我让鲁肃不给他材料,他一定要被斩!

这次,诸葛亮死定了!

让他知道知道我周瑜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

  草船借箭形象的描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会地理。

鲁肃的认真精神、谨慎精神、保守精神,把诸葛亮问他借东西的是事不说出去。

周瑜的小心眼,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读后感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的文章,他给了我启示: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和学习,用自己的智慧正视自己的成绩。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一天找借口与曹军交战,让诸葛亮十天造10万支箭。

可诸葛亮说三天就可以,若不能完成,甘受惩罚。

诸葛亮走后向鲁肃要了船、草把子、幔子、军士等。

第三天四更时大雾漫天,诸葛亮带鲁肃去曹军水寨,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受箭,满载而归。

周瑜长叹:

“我真不如他!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有人说诸葛亮聪明才智是天生的,但我认为不靠自己努力是不会一直聪明,才智的只是偶尔运气好罢了。

诸葛亮的聪明才干并不是天生的,在三天将有大雾这件事上,他之前肯定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不然怎么敢神态自若地说“只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

只有平时勤奋努力的人,到了关键时刻用上自己平生所学,去帮助别人或保护自己,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成为大家的榜样。

而不是等到生死关头才拼命学习,这时已经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诸葛亮不是天生聪明,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儿罢了。

  诸葛亮不断上进,让自己心胸更开阔,知道周瑜有强烈的妒忌心理,想找借口杀自己,为了蜀国的未来,没有以怨报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借了箭,和吴国一起共同抗曹。

  心胸开阔,能成就事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草船借箭》读后感12

  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课文讲了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与智慧产生了嫉妒之心,在一次公事中周瑜故意难为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还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完不成就以军法处置。

周瑜还让手下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故意拖延时间以此来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

可是诸葛亮不动声色,将计就计,凭借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天气的智慧计划好一切,利用三天之后江面会起大雾,曹操性情多疑不会轻易出战的战略方法,在三天之内把十万支箭如期交给了周瑜,让周瑜哑口无言。

诸葛亮心胸宽广,心地很善良,顾大局,不动声色击败了周瑜心胸狭窄小心眼的计谋。

周瑜没想到诸葛亮借箭是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啊!

  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学习不好像周瑜一样小心眼儿的人,忌妒学习好的,有的时候还为难欺负学习好的同学。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同学,在考试中自己考的不好,就在网查一些生僻的难题,让学习好的同学做题,做不出来就嘲笑人家,当老师表扬学习好的同学,她就对人家讽刺挖苦,说一些风凉话。

因此,对于这种心胸狭窄,嫉妒贤能的风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习诸葛亮心胸宽广,心地善良,刻苦学习的品质,做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高风亮节的好学生,不要做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13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非常吸引人。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周瑜要诸葛亮在10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借此机会想除掉诸葛亮。

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只要三天。

他借了鲁肃20条船和30名军士还有青布幔子,在第3天带上鲁肃前往曹军水寨,来到水寨前命令军士们擂鼓呐喊,最终,成功向曹操借了100000支箭。

使周瑜的计谋没有得逞。

  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神机妙算,算到了天气,知道了第3天有大雾,还算准了周瑜、曹操和鲁肃的性格,周瑜比较小气,而曹操生性多疑,鲁肃却是忠厚老实。

我觉得诸葛亮就像一个神仙,什么都能预先知道。

他知道有大雾,曹操看不清敌人的虚实就不敢动兵。

还知道鲁肃非常老实,不会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

  我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想:

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

于是,我查了好多资料才得知:

原来诸葛亮读书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所以他博览群书、知识广博。

通过专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想到这里,我不禁回忆起一件事: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冥思苦想,但是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又看书,又上网查找,最终,我想到了办法解决了这道题,成功求出了答案。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只有知识广博的人才能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14

  读了草船借箭,我佩服诸葛亮的智慧,真是天下一奇人。

  周瑜嫉贤妒能,一心想把诸葛亮杀了,所以在聚会上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做好十万枝箭,不然有重罚。

诸葛亮明白周瑜要杀自已,他想了个一箭双雕之计。

一方面可以杀掉曹操,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周瑜的要求。

于是诸葛亮略一思考说只要三天就可以造好。

聚会之后,周瑜还让那些做箭的人要把速度放到最慢。

故意刁难诸葛亮。

  诸葛亮找鲁肃借了二十条船,用草扎了许多草人放到船上,每条船大约有三十个士兵划船。

诸葛亮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也没有动静,直到笫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带着鲁肃上了船。

这时天己经开始起小雾。

他们向曹寨进发。

五更时,诸葛亮他们己经到了曹寨,雾也大了起来,诸葛亮命令打擂鼓并呐喊。

诸葛亮了解曹操,知道他有多疑的心态,不会出兵,只会射箭。

曹军果然用了射箭。

不一会儿,密密麻麻的箭插满了稻草人。

雾快散了,诸葛亮派人在船尾呐喊:

“谢谢曹丞相的箭。

”便顺流而下。

回去后,诸葛亮拿出十万枝箭交给周瑜。

  看完后我佩服又惊叹,诸葛亮真是太厉害了。

他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他说:

“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诸葛亮明白曹操的心理活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同时他也能推算天气,如果那天没有大雾恐怕曹操也不会中计。

所以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打胜仗。

当然,这样的胜利也应该箅鲁肃一份,如果他把诸葛亮借船的事告诉周瑜,这一计肯定不行,而且这船也是鲁肃的。

《草船借箭》读后感15

  最近,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流传范围广,影响力大,并且经过阅读这本经典名著,使我明白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周瑜借军中缺箭的事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天内造完十万支箭。

应对这艰难的任务,诸葛亮却爽快答应了,同时,也立下了军令状并且说不需十天,只需要三天便能完成。

  原先,诸葛亮早就细查天象,明白三天后江面鱼大雾,便有了一个好计划,他先借了些船,并扎了一千个草人。

两天过去了,他一点也不着急,到了第三天,不出所料,湖面上起了大雾,他命令士兵开船接近曹营,并擂鼓呐喊,曹操察觉到后,命令士兵放箭,瞬间,10多万之箭插到了草人身上,诸葛亮便轻易地完成了任务,撤退了,他让士兵边撤边喊:

“多谢曹丞相的箭。

”回到军营后,周瑜看到了这么多箭,自叹不如。

  经过《草船借箭》,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得要有计划,而诸葛亮也正是因为什么事都有计划才成功完成了任务。

这使我回想起了五年级时,考完英语考试后,有一些同学考的很好,有一些同学则考的很差,考的好的同学,他们上课听课,并且计划好每一天都复习英语单词,考的不好的同学,不仅仅平时不东西复习上课知识,还不听课,在考试的前一天,临时抱佛脚,拼命的记单词,可是,这样做,效率不高,能记住的单词肯定是少之又少。

  经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做什么事都需要有计划!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

《《父与子》读后感15篇》】

《父与子》读后感1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

  在大地震的混乱之中,年亲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就冲向儿子的学校,他坚信儿子会与他在一起。

  儿子的学校成了杂乱无章的瓦砾堆。

年亲的父亲不顾他人劝阻,用手不停地挖瓦砾堆,坚信能找到儿子。

  在父亲的不断努力下,三十八小时后,儿子与同学双双获救。

儿子在离洞口最近的地方,但他先让其他同学出来,自己最后出来。

儿子出来的那一刻,父亲拉住他的手,说出了自己常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与你在一起”

  这是一对用爱创造奇迹的了不起的父与子。

儿子的了不起在于团结谦让,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信守诺言。

总而言之,这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的真诚诺言;奇迹的出现来自于伟大的父爱。

《父与子》读后感2

  我很喜欢《父与子》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明白,父子关系很亲,书里的父亲和儿子互相帮助,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在做事情当中,父亲教儿子怎么做人,做好事。

记得有一件事,儿子考试没考好,让父亲签字。

  儿子怕父亲打他,就想了个“妙计”,就蒙着眼写儿子这个词,父亲觉得好玩,也蒙着眼开始写,儿子拿出了作业本,父亲签上了字,写完了,父亲取下眼罩,看了自己写的字,非常高兴。

儿子也很高兴,因为他趁机让父亲给他签了名,而且还没打她。

《父与子》读后感3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的姨妈送了一本彩色双语版的《父与子》,虽然低年级已看过,但是它还是让我看的爱不释手。

  此书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故事幽默风趣,此书的文字是根据《父与子》的漫画而编,全书采用中英对照的方式,作品中一幅幅小巧精致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社工、时时流露着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更震撼人心,此书让读者既能更好的理解漫画的幽默,又能学好英文,可谓一举两得。

其中一些连环画更是深深吸引了我如《海虾带来的烦恼》、《逃学的人》、《假面舞会的化妆》·····这些漫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有时我笑的前仰后合,有时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我想如果你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