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2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3页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名称

XX县“XX”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依据

●《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上通过。

●《关于抓紧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安排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计司社会函(1999)25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国家建设部颁布,1993年12月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3年5月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3年5月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届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1989年12月26日通过。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编号JTJ001—97)

交通部公路管理司、中国公路学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8年1月1月批准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国务院1985年6月7日发布实施。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湖北省旅游局编制。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湖北省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编制,国家旅游局于2002年3月组织评审通过。

●《XX县旅游总体规划》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XX县旅游局编制,宜昌市旅游局2000年组织评审通过。

●《XX县迈向21世纪发展战略》、《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2001年XX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XX县环境保护十五规划》

XX县环保局

●《XX县土地利用十五规划》

XX县土地管理局

●《XX县志》

XX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0。

1.3项目概述

1.3.1项目筹建单位

XX三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1.3.2项目筹建单位基本情况

XX县“XX”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由XX三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并管理。

该公司从事经营旅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主营旅游服务,兼营餐饮、宾馆、旅游商品开发销售;并致力打造XX县旅游精品,带动XX县旅游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对灵龙峡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为当地的扶贫和脱贫作贡献。

1.3.3项目范围

项目区所在地XX县位于湖北西部,东南与荆门市、当阳市接壤;北与南漳、保康县交界;西南与宜昌县为邻。

“XX”生态旅游区总面积25.8km2,由两大旅游景区组成,灵龙峡旅游景区位于XX县西北部的荷花镇,包括灵龙峡和太平顶两个景区,面积19.2km2;鸣凤山道教民俗风情园;位于XX县中南部的鸣凤镇,面积6.6km2。

1.3.4建设目标

●在保护“XX”生态旅游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旅游区的建设,深化旅游区形象,使“XX”生态旅游区成为湖北旅游的新“热点”。

●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绿色旅游,充分发挥“龙峡大拐弯”生态旅游区所拥有的震撼人心的湖北“雅鲁藏布大拐弯”——XX“XX”、争奇斗艳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与丹霞地貌景观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塑造旅游区漂流探险、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宗教进香为主体的旅游形象。

●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将旅游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嫘祖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等底蕴浑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将新兴的旅游产品与醇厚的历史文化整合起来,改变现有旅游产品的老化现象,塑造XX县旅游新形象。

●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将XX县精品旅游线进行有机串连,更好的发挥项目区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形成鄂西新型的、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

●通过“XX”生态旅游区的逐步开发,拉动XX县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实现XX县旅游业总体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1.3.5项目建设内容

该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接待设施、生态环保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项目区目前的开发现状,其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在基础设施上,而基础设施又比较注重交通道路设施的建设,以确保景点的通达性,为未来旅游区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1.4项目建设的意义

●是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迫切需要。

●是解决XX县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产品老化问题的迫切需要。

●是致力打造XX县生态旅游精品,凸现XX县旅游形象的迫切需要。

●是XX县旅游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XX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5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1.5.1投资概算

本项目投资总额达7858.5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68.02万元,包括:

●基础设施建设245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19%。

●旅游服务设施274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93%。

●旅游景点建设6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

●生态环保设施建设260.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1%。

●其他费用,包括规划、设计、可研费及不可预见费等共计1025.52万元。

●预备费用567.48万元。

●建设期利息94.12万元。

●项目启动用流动资金103.39万元。

1.5.2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主要来源:

●企业自筹资金2594.41万元,主要用于旅游区部分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建设和项目启动用的流动资金以及前期管理、规划等支出,为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基础条件。

●拟招商引资1500万元,用于住宿、餐饮等服务基础设施及部分景点建设。

●拟争取国债资金2600万元,用于旅游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设施等建设。

●争取银行借款(包括利息)1164.12万元。

其中建设期长期银行贷款1000万元,利息94.12万元;流动资金借款70万元。

主要用于旅游区内外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景点建设和部分项目启动用流动资金。

1.6主要效益

1.6.1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期为三年,即从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2006年7月正式投产。

初步估算,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8.18%,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97%,静态投资回收期为9.3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2年,包括建设投资期三年,说明项目投资回收期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6.2生态效益

本项目中与景区建设直接相关的生态保护建设项目投资达260.22万元,主要包括植被建设、环境美化、污物处理等项目的投资。

预计项目投资建设后,将产生以下生态效果:

●改善灵龙峡“大拐弯“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在主要景点建垃圾收集点,设置垃圾箱,改善周围卫生。

●协调美化各景点及周边环境,使其具有景观生态价值。

1.6.3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设投产后将产生以下直接社会效益:

●将生态旅游与嫘祖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融为一体,塑造“XX”生态旅游区的全新形象,明确其在XX县的龙头地位。

●建设全新的旅游区,使其能够在鄂西旅游圈立足,成为知名品牌,提升XX县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在湖北省中的地位。

●改变当地旅游业投入不足的现状,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

●改善交通环境,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发掘项目区的文化内涵,传承民族文化。

●通过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促进当地文化的进步。

1.7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本报告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XX”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设的条件。

●“XX”生态旅游区景观资源条件及开发价值。

●分析项目的市场前景,并对市场目标进行基本定位。

●对“XX”生态旅游区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提出项目产品方案。

●提出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确定建设规模。

●提出项目建设概算。

●分析项目建设效益和投资风险。

●评价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对项目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1、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二战以后,旅游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在近20年来,每年保持着5%以上的增长。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测算统计,200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在达到了6.98亿人次,旅游收人已达5950亿美元(包括国际旅费),旅游业产值占全球GDP的11%,就业人口占全球8%;世界旅游业在经历2001年的暂时挫折后,出现强劲反弹,2002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了7亿人次大关达到7.1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1%;2003年,尽管国际旅游业面临着诸如恐怖事件、战争、SARS、欧美经济发展缓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际旅游业依然战胜了风暴,很快进入了全面恢复时期。

目前,亚洲地区的各个旅游目的地国已在非典之后重新站立起来,亚洲再次引领国际旅游业走上了增长的轨道。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截止到2020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入境游市场将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这一地区的入境游人数将占到全球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566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44%,我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9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是世界旅游业增长最好的国家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3年1、2月份累计,全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58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4%。

国内旅游,仅春节黄金周全国就接待594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3%。

出境旅游同比增幅则高达45%。

但3月份后半段,随着部分地区SARS疫情加重和疫区扩大,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主要客源国陆续发出对华旅行劝诫,SARS对我国旅游业造成全面冲击。

疫情解除后,今年7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振兴旅游市场,重塑中国“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9月份,我国入境旅游总人数开始实现正增长,10月份入境旅游总人数又比9月份增长5.87%,尤其是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比9月份增长18.2%。

国内旅游市场的恢复状况更令人鼓舞,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99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46亿元人民币,均创历次黄金周之最。

2003年11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3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开幕式上说,中国已经成为旅游大国。

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增加创汇、调整产业结构、扶贫救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流。

可以预见,明年我国的旅游业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高潮。

湖北省旅游业同全国一样,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

通过“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北旅游业基本形成了以武汉、宜昌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旅游布局,形成了“三区”(大武汉旅游区、“一江两山”旅游区、恩施旅游区)的空间格局和全方位开放型的旅游网络格局。

2002年湖北旅游创下了“三过百”佳绩:

接待海外游客人次超百万,安置就业超百万,旅游总收入将近400个亿。

省旅游局负责人表示,2003年全省旅游业还将加大对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开拓力度,抓好“一江两山”、武汉都市旅游圈、鄂东、鄂中及鄂西南等地区的旅游开发,做好跨区域旅游线路的连点成线工作,发挥旅游景点“项链效应”。

此外,积极扶持旅游商品开发公司的发展,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加大对外宣传和行业管理力度。

2、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前景的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Ecotourism),最初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克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并定义为“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优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heEcotourismSociety)把生态旅游定义为: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

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并强调对旅游资源—自然景物以及旅游环境的保护性开发利用。

旅游,起初只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段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尽情享受和体会大自然所赐予的“3S”——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广阔无边的大海(sea)和微风吹拂的舒适的沙滩(Sand),好让自己从大都市钢筋混凝土架构的世界、严重污染的空气和竞争激烈的工作氛围中置身出来。

随着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环境意识越来越觉醒,生态旅游一经提出便在全球旅游中引起巨大反响,得到最大限度的积极响应。

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发生了根本转变,即从“3S”,转到“3N”——到大“自然(Nature)”中,去“怀旧(Nostalgia)”人类曾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

从“3S”到“3N”标志着人类从以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回归自然,渴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天人合一”高雅享受的生态旅游追求,发生了质的飞跃,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据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国际生态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年增长率为20%-25%,给全球带来至少200亿美元年产值。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超前的环保意识使其成为生态旅游的先导。

美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地质公园——黄石公园,带动了全球生态旅游的发展;澳大利亚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发展成为世界上森林公园最多、生态旅游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近些年,加拿大在合理规划和保护第一的原则下,陆续开发、开放了一大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已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去处。

鉴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联合国推出了生态旅游年活动,以鼓励世界各国通过开展可持续的旅游业来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切斯科·弗兰贾利表示,生态旅游应当看作是发展未来旅游业的有生力量。

在加拿大著名旅游城市魁北克举办的世界生态旅游高峰会上,与会代表达成共识,即生态旅游将在人类与自然、历史与未来、服务商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希望的桥梁,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发展生态旅游,为保护人类环境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阶段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0年以前是我国生态旅游的起步阶段,这时生态旅游的概念刚刚引人,人们的旅游地点主要是知名景区、大川大海,走向大自然、走进森林旅游的人数较少。

第二阶段:

1990年到1998年,是我国生态旅游初步形成阶段。

这时期,一方面,以知名景点为内容的旅游产品开发已到一定的极限程度,需要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开始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生态旅游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于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和消费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

1999年以后,为快速发展阶段。

主要契机是我国基于国内外旅游业的新发展和游客的新需求,将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

1999年我国接待人境旅游者人次比1998年增长了11.77%,外汇收人比上年增长10.90%,国内游客人次比上年增长10%,国内旅游收人比上年增长10%,取得了主要指标均超过了10%的增长速度的佳绩,从此揭开了全国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的序幕。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生态旅游的需要,我国已开始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工程,主要是利用富集的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市场推荐的方式,建设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生态旅游精品项目和示范项目;福建、海南、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西藏等省也已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省的目标。

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亮点和拳头产品。

3、漂流生态旅游已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生态旅游项目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及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最具潜力、发展最迅速的组成部分。

漂流旅游因具备生态旅游各项特点,即旅游地是一个运行良好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旅游规划及景点设计符合基本生态规律(即设施“生态化”)和文化传统,具备原始、真实的旅游体验,刺激的旅游参与过程,通过旅游使旅游者能感受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并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低,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等突出特点,近十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生态旅游中最富旅游体验的项目之一,得到广大生态旅游者的响应和积极参与。

根据美国旅游协会(TIA)的一项调查,大约有一亿美国人(几乎占全美成年人的一半),从事过与探险有关的度假活动。

该项调查还表明,另外还有2800万人虽然表示他们在过去没有从事过类似的活动,但是他们愿意在今后进行尝试。

此项调查的结果还表明:

●探险旅行在18岁到54岁年龄层的人群中最受欢迎;

●“软探险”(如划船、宿营、滑雪、观鸟等)旅游者最为普遍,但“硬探险”(如漂流、攀岩、洞穴探险等)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受到许多游人的欢迎,而且旅行消费更高;

●“软探险”旅游者一般与配偶同行,而“硬探险”旅游者则更多地与朋友同行。

另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9年的评选结果,全球有25项最惊险和精彩的冒险活动,其中就有两项是漂流项目:

●中国的沿长江乘筏顺流而下名列第二;

●加拿大育空地区乘小筏或小艇沿塔琴希尼河顺流而下名列第24位。

由此可见: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探险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而漂流正是“硬探险”活动之一。

●漂流、攀岩以及洞穴探险等“硬探险”活动虽然不如宿营、观鸟以及滑雪等“软探险”普遍,但由于其更加惊险刺激,令人向往。

据国际权威观点,漂流是国际上最惊险、最精彩的冒险活动之一。

漂流生态旅游之所以能让众多旅游者接受并得到迅速发展,是因为具有以下优势:

●旅游体验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生态旅游的首要原则就是使生态旅游者获得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体验,而漂流生态旅游最能使旅游者体验这种原始性、真实性和刺激性。

漂流旅游者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同时,又可“闲庭信步”地观赏两岸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地质地貌,实现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

●旅游过程有惊无险的刺激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惊无险的刺激诱惑是无法抗拒的。

漂流船在惊涛骇浪中跌宕起伏,在激流险滩中“勇往直前”,使生态旅游者感受强烈的刺激。

然而,游客在救身衣、安全绳索等防护下,在谙熟水道的船员的驾驶下,这种旅游又有惊无险。

●旅游环境容量大,不易造成环境污染。

漂流旅游在环境容量方面最大的优点在于旅游环境夏季大,冬季小,而在冬季刚好是漂流旅游淡季。

由于夏季旅游旺季河水流量大,因此旅游的自然环境承载力较大,不易对环境及流域内留下后患或污染。

●漂流河段自然景观奇特,观赏价值高。

漂流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很高,需要特殊河段、峡谷及其他相应的旅游资源,而具备多种独特旅游资源相融合的旅游目的地并不多见,因此,漂流河段景观往往品质较高,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市场潜力巨大,管理相对简单。

漂流探险生态旅游项目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例如广东乐昌漂流旅游,1987年开展时年仅3,200人次,1988年达1.1万人次,1990、1991年就超过了3.2万人次,1995年又突破5.5万人次,在短短9年间旅游人次翻了17倍。

同时,由于项目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主要在5—10月开放,因此管理上相对容易,投资回报率高。

2.1.2资源背景

1、湖北的“雅鲁藏布大拐弯”——XX“XX”震撼人心

灵龙峡是“XX”生态旅游区的精华所在,位于XX县西北部西河上游,是由河水对岩石的机械切割和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奇观。

峡谷中到处都呈现出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和谷深流湍的壮丽景观。

由上往下看它象一条地缝,由下往上看是一线天沟,峡谷宽度仅30-50m,而峡谷高度则有300-400m,宽和深之比几乎1:

10,如此之窄,如此之深,实属罕见。

滔滔的江水从刀劈斧削的峡谷中奔流而下,迂回曲折、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最让人叫绝的是“XX”,西河在青龙山脚下来了一个360度大回转,青龙山被河水冲蚀得几如薄壁,最窄处仅不到20m。

第一眼看到它,就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雅鲁藏布大拐弯”——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标志,雅鲁藏布江在东喜马拉雅山最高峰南迦巴瓦峰脚下突然形成的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

而且,“XX”的峡谷较之雅鲁藏布大拐弯要窄,拐弯的幅度也更大。

灵龙峡群山之中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海浩瀚,绵延不绝。

沿峡谷顺流而下,一路都可以看到飞瀑流泉,云海浮山,翠竹绿林,花波彩浪。

灵龙峡中,几乎每一个险滩过后都有一个静水潭,宛如一面面晶莹闪光的明镜,镶嵌在高峰环绕、万山怀抱之中,映衬蓝天、白云的倒影,更使高山峡谷满目生辉,景象万千。

河水清澈见底,透明如镜,在秋天浓厚的暖色中泛着雅洁的蓝调,像泰戈尔的诗,纯洁而且感人。

河面时而雾霭蒸腾,如轻纱飘舞,时而微风掠过,波光粼粼,河底铺满五颜六色的落叶和光怪离奇的卵石,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红,绿、黄,橙、灰等五光十色的波纹,鲜艳悦目。

遍布峡谷两岸的还有众多的飞泉瀑布,有的从数十米悬岩倾泻而下,水珠飞溅飘洒,扰如从天而降的白练,在阳光的反照下,熠熠生辉;有的则沿石壁细流跌落,酷似珠帘垂挂,远远望去,流光闪灼。

目睹此景,不由得要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慨叹。

图2-1雅鲁藏布大拐弯图2-2XX

2、喀斯特地貌景观与丹霞地貌景观争奇斗艳

“XX”生态旅游区不仅有湖北的“雅鲁藏布大拐弯”——XX“XX”这样的喀斯特地貌奇观,还拥有鸣凤山这样的湖北省内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奇观,能将这两种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个旅游区内的,在湖北省乃至国内均十分罕见。

鸣凤山位于XX县城西3.5km主峰海拔408m,山势险峻,风景绚丽,素有“武当远,鸣凤险”之称,是驰名于荆楚大地的道教圣地,也是湖北省内最典型的丹霞山水景观。

关于鸣凤山的来历,有着迷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西天飞来金凤凰,先落于鸣凤山西侧的张官山山顶,此山承受不住,山头被凤凰压偏了,凤凰被迫再飞,又落于鸣凤山顶,土地公造山将金凤留住,金凤凰俯视群山,但见此处环境清幽,四周翠屏相连,鸟语花香,山下河水如玉带飘绕,蜿蜒流淌,真个如神仙境界,便玉立山颠,放开金喉玉嗓,不断长鸣“仙山在此,仙山在此。

”“鸣凤山”的美名便因此流传下来。

鸣凤山是鄂西一带的道教圣地,吸引众多香客顶礼膜拜。

据考证:

鸣凤山大观为武当山全真教子孙观,由武当山龙门派辈在此住持。

史料记载:

南北朝梁武帝初年(公元502年),山上就建有大观。

后经历代修缮扩建,到清咸丰年间,鸣凤山古建筑群面积共达5000余平方米。

整个大观建筑依山崖边沿凿石为基,大观主体建筑高10余丈,由五层边体建筑组成主建筑楼,雄奇无比,如同耸立的山势延续。

大观共分三大宫:

正宫为紫皇宝殿,又称祖师殿,由四根粗大的石柱支撑,石柱上雕龙刻凤饰以金粉,栩栩如生,正中供有玉皇大帝和真武祖师;东宫为元鹤楼,立雷公菩萨;西宫为长春楼,观音殿在此,立送子娘娘。

紫皇宝殿特别精雕细凿,殿内雕塑五百灵官及守护神,精致细腻,神彩飞扬。

祖师像前嵌有长1.5m、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