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2804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x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

摘要:

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文中主要是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型、条件、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形容词重叠式;偏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策

AdjectiveOverlappingandItsErrorAnalysisinTeaching

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

Abstract:

AdjectiveoverlappingisoneofthemostimportantexpressioninthegrammarofmodernChinese.ThispaperismainlytoresearchandanalysisonChineseadjectiveoverlapping,includingthestudyofChineseadjectivereduplicationtypes,conditions,voicechanges,syntacticfunction,grammaticalmeaning.Atthesametimetryingtoanalysistheerrorsthatforeignersmakein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andfindingoutthecorrespondingteachingstrategies.

Keywords:

Chineseadjectivesoverlap,errors,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eachingstrategy

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和条件1..

(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1..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条件4..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变化4..

(一)AA的变调4.

(二)ABB式形容词叠音后缀BB的语音变化4.

(三)AABB的变调5...

(四)A里AB式变调5...

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5.

(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5..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6..

(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用功能7..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偏误类型及原因8.

(一)重叠形容词前加程度副词8..

(二)AABB式重叠与ABAB式重叠混淆8.

(三)重叠形容词前加“有点”9..

(四)形容词重叠式后面与“着”、“了”、“过”连用9

(五)形容词重叠式不能直接用否定副词“不”来否定10

(六)缺少“的”、“地”、“得”1..0

(七)重叠残缺和赘余1..0

五、对外汉语教学对策1..1

(一)针对形容词重叠式本身的对策1.1

(二)教学原则的选用1..1

(三)教材的编写和选用1..2

(四)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1..3

(五)从留学生角度分析出的对策1..3

注释:

1..5..

参考文献:

1..6.

汉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重叠的类型繁多,语音变化多样,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纵观形容词重叠研究,学者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无论从共时研究还是历时研究,无论从研究领域的广度还是分析研究的深度以及其他新方法、新理论的尝试性运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本文主要是对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本体研究及对留学生偏误的分析,并找出原因和相应的对策。

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和条件

(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语言学界的学者们,对于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理解一直存在着分歧。

本文对重叠的理解较为宽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它既包括只运用重叠一种手段的单纯重叠,如“好好的”,也包括重叠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重叠,如“笨手笨脚”;二、既包括词的重叠、词根的重叠,如“漂漂亮亮”,也包括词缀的重叠,如“傻乎乎”等,因为它们不仅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相同,而且在句法功能上常常难以区别,所以我们都将其看作形容词的重叠。

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以下我们就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各自所特有的重叠格式和二者共有重叠格式分别加以描述。

1.性质形容词重叠格式性质形容词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类

1.1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格式:

连续重叠——AA式;间隔重叠——ABAC和ABCA式。

1.1.1AA式

如“软软?

、甜甜?

、?

单单”。

这种连续重叠的AA式不仅是单音形容词的常规重叠式,也是其他实词的常规重叠式,但是,单音形容词的重叠和常规实词的重叠不同。

形容词AA式可以儿化,如“好好儿、慢慢儿”,可以后加“的”,如“长长的、绿绿的”,而其他实词则不能。

1.1.2ABAC式在重叠语素的前后分别嵌入具有同义或类义关系的并列式合成词,如“憨头憨脑、笨手笨脚、怪模怪样”等。

显然它在重叠的同时还运用了添加手段,因此是综合重叠。

这种重叠式既强调了形容词的语气,也加强了形容词的形象色彩。

1.1.3ABCA式(也称“A乎其A”式)在重叠语素中嵌入“乎、其”两个音节,以加强形容词的语气和程度。

这种重叠式数量极少,常见的有“微乎其微、神乎其神”两个。

吕叔湘先生视“乎、其”为中缀,我们认为只有“乎”是典型的中缀,而“其”是具有前指意义的代词。

1.2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格式:

完全重叠式——AABB式、部分重叠——ACAB式两种。

此外还有一种加叠音词缀的ABDD式。

1.2.1AABB式

双音节形容词的常规重叠式。

AABB重叠式主要运用于具有联合关系的复合词,如“彻彻底底?

、?

干干净净”。

此外,部分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可以用此格式重叠,如“缠缠绵绵?

、?

从从容容?

,同时部分以“巴、溜、乎”等为后缀的派生词也可以用此格式重叠,如“紧紧巴巴、热热乎乎”等。

同时,AABB式在形式上也可儿化,可后加“的”,如“痛痛快快(儿)、高高兴兴(的)”。

1.2.2ACAB式(也称“A里AB'式)

贬义色彩的专用格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等。

就重叠的情况看,ACAB只重叠了基式中的A语素,因此是部分重叠。

它在重叠的同时还嵌入一个不表义的音节“里”因此又是综合重叠。

此外,它也属于基式在后的逆序重叠。

1.2.3ABDD式

由双音形容词后加重叠式词缀构成。

这类词数目很少,常见的有“可怜巴巴、可怜兮兮、神秘兮兮”几个。

2.状态形容词重叠格式状态形容词可以分为双音节状态形容词和三音节状态形容词。

2.1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格式:

完全重叠——ABAB式和不完全重叠——BBA式、BAA式

2.1.1ABAB式

双音节状形容词的常规重叠式。

之所以按此格式重叠,主要是其构成方式和构成语素的性质决定的。

双音状态形容词大多是偏正式合成词,就两语素内在关系的紧密程度而言,偏正式紧于联合式,所以它一般不能像联合式那样按AABB式逐字重叠,而只能以ABAB式逐词重叠。

另一方面,在双音节状态形容词中,一般第二个语素是具有重叠性质的形语素,而前一语素大多是不具有重叠性质的名语素或重叠性不强的动、形语素,所以它们一般不能以AABB式重叠,而只能ABAB式重叠,如“雪白雪白、精湿精湿、滚烫滚烫”等。

2.1.2BBA式

双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前一语素构成,如“冰冰凉、喷喷香、煞煞白”等。

显然它是属于基式在后的逆序重叠式。

2.1.3BAA式双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后一语素,如“金黄黄、滚烫烫、乌黑黑”等。

与BBA式相反,它是属于基式在前的顺序重叠式。

它们虽都是部分重叠式,但BBA式重叠的是非中心语素,而BAA式重叠的是中心语素,因此二者的语法意义有所差别。

在普通话中,这两类重叠式与ABAB式相比,能产性低、数量极其有限。

2.2三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格式——ABCC式

ABCC式是由三音节形容词ABC重叠第三个后缀而来的,如“美不滋滋、肥嘟噜噜、蔫不叽叽”等。

它们就语体色彩来看,几乎都是具有北方方言色彩的口语词,但是却被借用到普通话中。

3.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共有重叠格式——ABB式

ABB式是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共有格式。

这类格式表面看来似乎整齐划一,大多是由一形语素和叠音语素组成。

其实内部构成方式十分复杂,大致有几种情形:

(1)由单音语素直接后加叠音语素构成,如“虚飘飘、直挺挺”等。

它是ABB式的主要来源。

(2)由双音节形容词的完全重叠式缩略而来,如“暖和和、空荡荡”就是AABB式直接缩略第二个A语素而形成的,而“黑漆漆、白惨惨”是ABAB式缩略前一B语素的同时将后一B语素前移,“漆黑漆黑—黑漆漆”,因此它是间接缩略。

(3)由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直接重叠后一语素而成,如“晴朗朗、空洞洞”等。

这类基式形容词只有ABB重叠式,没有AABB重叠式。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条件

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能重叠,能重叠的形容词还需要一些限制。

1.语义方面

程度轻者多重叠或可重叠:

如?

简单?

、?

快活?

、?

平安?

、?

漂亮?

可重叠为AABB形式。

表义程度重者少重叠或不重叠。

如:

“简捷?

、?

浓序?

、?

卓越?

、?

美丽?

等意义重的词一般没有重叠形态。

2.语用方面

常用的词重叠多,重叠的频率也高,如?

健康—健健康康”;比较偏僻的不常使用的词很少重叠或不能重叠,如“拮拘”、“高寿”。

3.色彩义方面

一般褒义词重叠多:

“好—好好?

;?

快乐—快快乐乐?

;贬义词重叠能力差或不能重叠。

口语色彩浓者多重叠或可重叠:

“漂亮—漂漂亮亮?

;书面语色彩浓者少重叠或不能重叠,如“美丽”,没有这种用法。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变化

(一)AA的变调

一般场合中,单音节形容词A重叠为AA后,第二个A的声调变阴平。

在口音中,有些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可以儿化,念第一声并且是重音所在。

如:

“早早儿”/zaozaor、“远远儿”/yuanyuanr“慢慢儿”/manmanr。

在庄重正式的场合非口音化的文学作品时,重叠的音节不儿化,也不变调。

吕淑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收集了133个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其中的113个重叠后第二个音节的声调应变阴平,不能儿化、变阴平的有20个。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式后第二个音节都会发生变调。

从字面语义上看,重叠后第二个音节不能儿化变阴平的单音节形容词中“坏字眼”相对多一些,如“惨惨的?

?

坏坏的”;而可以儿化变阴平的单音节形容词中“好字眼”相对多一些,如“好好儿的”。

(二)ABB式形容词叠音后缀BB的语音变化

BB式形容词被重叠的是BB后缀,ABB式是双音节的后加成分格式。

朱德熙论述“无论是双音节或三音节的后加成分,第二个音节都读轻声”[1]。

沉甸甸”中的“甸甸”、“虚飘飘”中的“飘飘”。

但也有ABB重叠后BB后缀读本调,如:

?

绿油油”中的?

油油”、“直挺挺”中的“挺挺”。

但ABB式的后缀BB读成阴平的平率还是占较多。

(三)AABB的变调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AABB式的语音变化很复杂,从各前人的研究我们得出形容词重叠AABB式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后一音节读阴平,如“清清楚楚?

、?

干干净净?

另一类是后音节不读阴平,如“高高兴兴?

、?

安安全全”、“凉凉爽爽?

等,这类词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的加深。

AABB式在口语中经常儿化,儿化后第一个音节读原调,第二音节念轻声,第三、四个音节念第一声,如:

“漂漂亮亮?

/piaopiaoliangliangr,“明明白白”/mingmingbaibair。

在正式场合,第二个音节为轻声,第一、三、四音节正常,如“漂漂亮亮/piaopiaoliangliang/,“明明白白”/mingmingbaibai/。

(四)A里AB式变调

一般情况下,A里AB式中A作重叠任务,只有第二音节(嵌音“里”)和第四音节读轻声,A重音没有变音现象,如“马里马虎?

、?

小里小气”。

但是,也有A里AB式没有变音式。

如“古里古怪?

、?

老里老气?

、?

肮里肮脏?

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

(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汉语形容词的重叠式十分灵活,不仅能够作谓语,还能在句中自由的作定语、状语、补语、宾语。

1.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作谓语谓语位置上形容词重叠式是谓词性成分。

如:

“这屋子冷冷清清?

2.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形容词重叠式单独作定语或借助于结构助词“的”充当定语。

如“路边上种着一排排高高的白桦树?

3.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形容词重叠式可借助结构助词“得”,充当补语。

如“一锅饭被这几个人吃得光光的?

4.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

如“折腾了好几天,她终于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5.形容词重叠式ABAB式,可以作宾语

如“听到这消息,他脸色马上变得惨白惨白的?

形容词重叠式是充当句子成分的一个重要手段,能自由地作各种句法成分,扩大了形容词的句法能力,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看法。

但是,形容词重叠后的语法功能也会受到一些限制,例如不能用“不”或“没”进行否定;一般不与程度副词搭配。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1.表程度

黎锦熙认为:

形容词?

重叠后可以产生特定的附加意义(表示‘量'范畴的)”,也就是说,凡是重叠后就加上一个“很”的意思,即“红红?

=?

很红?

,“大大?

=?

很大”。

朱景松先生指出“可以重叠的形容词需要具有量的可变动性;表示绝对的量,或量士无以复加(无法加重)的形容词不能重叠。

”[2]。

这表明,无论是作状语,补语还是作定语、谓语,形容词重叠式都表示量的加重或都包含说话人的情感。

朱德熙把形容词重叠式归入状态范畴有量的概念。

“在定语和谓语两种位臵上表示轻微的程度,在状语和补语两种位臵上则带着加重或强调的意味。

”[3]2.表状态

刘丹青认为:

“作为状态形容词的各种重叠式主要用来再现事物的状态,给事物以主观描写。

”[4]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变性,重叠式一般是再现某一时刻所处的某种状态;二是形象性,重叠式都带有明显的形象色彩,能直接诉诸听话人的形象思维,唤起视、听、味、触等方面的印象;三是主观性,重叠式带有明显的说话人主观色彩,包括对程度的估价肯定和感情色彩。

3.表强调

谢自立、刘丹青认为:

“就重叠而言,它新增加的内容还是强调,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证明重叠的主要作用确是强调。

”形容词重叠与未变化的原来形式相比,“它既保留了原形的基本语义,又增添了形象描摹,主观态度等新的语义要

素?

4.表主观估价

冯成麟在分析A里AB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时说:

“糊糊涂涂”跟“糊里糊涂都表示“很糊涂”的意思,可是“糊里糊涂”另外还带有憎恶的感情。

朱德熙认为:

“形容词重叠式跟原式的词汇意义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原式单纯表示属性,重叠式同时还可以表示说话的人对于种属性的主观估价。

换句话说,它包含着说话人的感情在内。

”⑻

(3)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用功能

1.描述

描述,即描写叙述,是运用各种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阐述。

形容词重叠式大多用于描述,通过描述能使要表达的对象更加生动逼真。

女如:

(1)远处天边的晚霞都绯红绯红的。

(2)空空荡荡的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

2.断言

所谓断言,指在个人的语言中,轻易地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件事情或者事物下的一种主观性非常强的言论,也是对程度的判断,表示肯定或强调。

女如:

(1)他已经牢牢地被套住了。

(2)这姑娘完全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妞儿

3.祈使

这里说的祈使是指句子的内容,直接或委婉地要别人如何让行事。

女口:

(1)你再重重的打我一下,打醒我。

(2)大喜的日子,别愁眉苦脸了,都高高兴兴的啊!

4.评议

评议是暗示行动的必然,这类句子表达的意义不仅仅是因该施行什么动作,而是暗示要如何动作。

如口:

(1)老老实实的当老百姓多好。

(2)你们安安静静地让我说完了行吗?

5.承诺

承诺的主体是第一人称表示的,说话人承诺如何动作或通过动作达到什么结果。

句子表达的重心也不仅仅是动作,而主要是形容词重叠式表达的行为、

动作的方式或结果。

如:

(1)你滚!

滚得远远儿的!

(2)我们愿意接受政府领导,一定规规矩矩的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偏误类型及原因留学生对汉语形容词重叠没有全面了解,大多都是以语感来认识形容词重叠。

所以,他们在使用形容词重叠时很容易犯错误,特别是在类型方面的偏误。

具体偏误如下:

(一)重叠形容词前加程度副词

(1)见到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他很高兴。

见到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他很高高兴兴。

*

(2)这个小男孩非常马虎。

这个小男孩非常马马虎虎的。

*

(3)那姑娘长得特别漂亮。

那姑娘长得特别漂漂亮亮的。

*

我们可以说“很高兴”、“非常马虎”、“特别漂亮”,但是却不能说“很高高兴兴”。

这是因为,形容词重叠以后,都有表示程度加深的意思,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很”的意思了,它的前面就不能再加表示程度的“很、非常、特别、十分”等词组了。

(二)AABB式重叠与ABAB式重叠混淆

(1)那群孩子高高兴兴地玩去了。

那群孩子高兴高兴地玩去了。

*

(2)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让他高兴高兴。

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让他高高兴兴。

*

(3)今天我们一定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天。

今天我们去玩一天儿,痛快痛快。

*

(4)晚上的聚会大家都必须来,一起热闹热闹。

晚上的聚会大家都必须来,一起热热闹闹。

*有不少留学生常常混淆这两种形式,该用AABB式的场合却用上了ABAB式、该用ABAB式场合又用上AABB式。

其实AABB式和ABAB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两者不能混用。

汉语重叠式中AABB式和ABAB式两类不同,但是很多留学生特别容易将其弄混,这是由于汉语中有些形形容词只能重叠为AABB式,有些只能重叠为ABAB式,而有些既能重叠为AABB式又能重叠为ABAB式。

构成AABB式重叠的形容词基式如“快乐”、“清楚、“孤单”、“结实”多是并列关系的复合词,而构成ABAB式的形容词基式如“笔直”、“瓦蓝”、“煞白”、“滚圆”等多都是偏正式的复合词。

AABB通常作状语,可以作定语、谓语、补语;而双音节ABAB式重叠只能作谓语,而且只有个别的可以带宾语。

AABB式大多后面都加“的”,而ABAB式重叠都不能加词尾“的”。

比如不能说“热闹热闹的”但可以说“热热闹闹的”。

有些双音节状态形容词既可以重叠为ABAB式,又可以重叠为AABB式,如“白胖白胖/白白胖胖”、“酸甜酸甜/酸酸甜甜”,这类词的特点有:

(1)由A、B两语素构成,A语素和B语素均为形容词性语素。

(2)A和B是对同一叙述主体的相关两方面的叙述。

(3)A和B既可以看作是偏正关系,又可以视为并列关系。

只有这三点同时具备,这样的形容词AB才可以既重叠作AABB,又可以重叠作ABAB。

(3)重叠形容词前加“有点”

(1)前段时间状态一直不好,现在有点好好的了。

*

(2)这件衣服看上去有点旧旧的了。

*

(3)这样坐着有点舒舒服服。

*

(4)小男孩有点高高兴兴。

*

AA式重叠“好好的、新新的”和AABB式重叠“舒舒服服、高高兴兴”都用来表示积极意义或受欢迎的事情。

它们的意义中已经含有相当高的程度性,这种程度性与“有点”的程度意义格格不入,所以都不能受“有点”修饰。

“有点”带有贬义色彩,与褒义的意义和程度性相抵触,所以两者不能直接结合。

“有点”只能限定贬义词的AA式和AABB式。

如可以说:

“有点酸酸的”、“有点结结巴巴的”“有点冷冷清清的”。

(4)形容词重叠式后面与“着”、“了”、“过”连用

(1)树上的苹果红红了。

*

2)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坐了

(3)天黑黑了。

*

(4)灯一直亮亮着。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状的词,而事物的性状有动静之分,因此有些形容词

不但可以用来表述事物静态的性质和状态,而且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动态的变化,所以形容词后一般可加动态助词“着、了、过”,而形容词重叠后不再表示动态,而只是一种静态,就不能与表示动态的助词“着、了、过”连用了。

(5)形容词重叠式不能直接用否定副词“不”来否定

(1)她碗洗得不干干净净。

*

(2)每次在课堂上上课,他一点儿也不认认真真。

*

(3)要想让穷苦孩子穿得不破破烂烂,国家就得实施救济政策。

*

(4)虽然来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可我觉得不孤孤单单。

*

形容词的特点是能够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但是形容词重叠式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某种状态,它们是客观事实,所以不容易否定,而且往往还含有主观肯定的语气,如果要否定就有些自相矛盾了。

(6)缺少“的”、“地”、“得”

(1)教室里安安静静(),一个人都没有。

*

(2)儿子埋着头仔仔细细()写着作业。

*

(3)她把房间收拾()干干净净的。

*

(4)天是黑()。

*

形容词重叠式在充当句法成分的时候,通常需要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来获得自由,这时“的、地、得”是必须要加,缺少就使得句子不够通顺。

重叠式在作定语修饰名词时,一般都必须带“的”,而某些形容词的基式则加“的”不加“的”都能作定语;在作状语时,形容词重叠式可以带“地”也可以不带“地”,而基式一般必须要带“地”;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必须加“得”,形容词重叠式可以自由作谓语,往往都带“的”。

(7)重叠残缺和赘余

(1)她终于长大了,慢()学会做饭、洗衣服。

*

(2)男孩现在的成绩已远()超过刚来的时候。

*

(3)春于到了,树上的叶子也绿绿了

(4)他一辈子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忙忙碌碌着。

*

前两个句子是重叠残缺,后两个句子是重叠赘余。

这两种偏误实际上是同一种类型的偏误。

留学生在刚接触到汉语语法时,常常会不自觉的犯目的语规则泛化的错误,才会出现重叠残余的现象;同时对自己不会的内容会选择回避,因此在学习形容词重叠式时才会有重叠残缺这样的偏误出现。

五、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一)针对形容词重叠式本身的对策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语音、句法、语义、语用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教师在讲解形容词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