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129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docx

语文小升初经典习题

小练习

一、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们要组织到公园参加游园晚会,你不去,他( )不去。

2.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高大,( )庄严。

3.我问小刚:

“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

4.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说:

“(  )美术组,(  )航模组。

5.(  )他不一定能来,我们(  )要通知他。

6.这里的花(  )很多,(  )没有奇花异草。

7.鲁迅先生( )爱惜自己的时间,( )爱惜别人的时间。

8.我们(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火力点,( )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9.(  )天气很冷,爷爷(  )要坚持早锻炼。

10.(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12.(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13.(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4.(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16.放学后,我们(   )在街上乱跑,(  )回家读一读课外书。

17.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9.他(   )牺牲自己,(  )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21.(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22.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3.(  )风浪再大,我(  )要把你送过河去。

24.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25.(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26.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2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了提高,(  )还要注意节约。

28.(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9.(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0.(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5.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三、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列数字B举例子C作比较D打比方E分类别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

2.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的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3.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

4.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

5.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

6.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

7.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

8.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9.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10.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的树上去。

()

11.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

12.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出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

13.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

14.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

15.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

16.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

17.人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18.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

19.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

20.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

 

四、阅读

【1】、麻雀“叽叽喳喳”地叫,说明今天是个大好晴天。

黄鹂的叫声能预报天气。

它发出猫叫一样的声音,就预示着明天要下雨。

布谷鸟不断地叫“布谷,布谷”,那是催人们快快播种。

海鸥捕鱼时会发出阵阵叫声,渔人跟随着海鸥的叫声能捕到鱼。

1、这一段话是用(             )方法写的。

(并列结构    总分结构    分总结构)

2、这段话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说说下面一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然后分层,用“/”表示。

    只见螳螂继续向上爬去,动作是那样轻。

那样慢,好像唯恐惊动了知了似的。

知了却依然没有觉察,还在叫着。

突然,螳螂猛地向上一扑,举起那镰刀般的前腿,一下把知了按在下面。

知了突然停住了叫声,拼命挣扎着,翅膀发出扑扑棱棱的响声。

然而螳螂哪里肯放手,一对前爪把知了死死地钩住。

不一会儿,知了丧失了反抗能力,一动也不动了。

 

【3、】 说说下面一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然后分层,用“/”表示。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稼地下面。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

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住下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

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

 

【4、】声波都是沿着直线进行的,如果它碰到障碍,就反射回来,变成回声。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回声。

山谷里的回声是谁都知道的,那是高耸的山峰把声波反射回来的缘故。

另外,在空旷的原野里,也会出现回声。

那是由于牛、羊的叫声,被覆盖着的云层反射回来的缘故。

还有我们在下雨天听到的隆隆雷声,都是由于雷声在层层浓厚的云层中,被反复反射所造成的一连串回声。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回声的秘密,认识到了回声的原理,而且也会利用回声。

天坛里的圜(yuán)丘,是在四百多年前明朝时候建造的。

它全部用青石砌成,最高一层平台的中心,是一块鼓形的青石,它距离四周的石栏杆都一般远。

如果一个人站在中心的青石板上叫喊,他自己立刻就能听到比较沉重的回声,这是因为四周整齐光滑的石栏杆把声音反射回来的缘故。

因为回声都在中心汇集,听起来就会更沉重、更响亮。

1.文章里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回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波碰到障碍反射回来,就会形成回声。

文中的“障碍”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

A.山峰B.云层C.青石D.石栏杆

3.文中的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第一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