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13003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用地规划.ppt

1,第十章农业用地规划,第一节耕地规划第二节园地规划第三节林地规划第四节牧草地规划第五节水产用地规划,2,第一节耕地规划,一、耕地组织形式二、耕作田块配置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四、田间道路配置五、农田防护林配置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3,一、耕地组织形式,耕地组织形式系指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目前我国耕地利用组织形式基本上有两种。

(一)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

(二)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单田轮作),4,

(一)轮作田区组织形式,为了落实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将耕地按照轮作周期的年限划分成若干个面积基本相等、肥沃度近似的轮作田区。

所谓轮作田区是指作物轮换种植的基本单元。

在轮作田区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轮换种植作物。

实行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备本地区科学的轮作制度;种植计划比较稳定,年际间作物种植面积变幅不超过5%10%;土地使用范围稳定和产权明晰,土地集中连片,农田基本建设标准较高,以保证年际作物产量较为均衡。

轮作田区利用组织形式的不足之处是对于作物种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变动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差。

5,

(二)耕作田块组织形式,耕作田块组织形式是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时间先后安排作物的轮换顺序,各田块之间不存在作物的轮换关系,而且这种耕地组织形式对田块大小没有特定的要求,很适合当前农户经营的特点。

这种形式过去在我国长期存在并被普遍采用。

它的优点是比较灵活机动而且能随市场需求改变种植计划。

其不足之处在于易造成年际间作物种植比例和作物产量不稳定,作物配置较分散。

6,二、耕作田块配置,耕作田块是最基本的耕作和管理单位,它的规模、长度、宽度、方向、形状等要素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田间灌排渠系、田间道路、护田林带等作用的发挥以及机耕效率的提高。

(一)耕作田块的长度

(二)耕作田块的宽度(三)耕作田块的规模(四)耕作田块的外形(五)耕作田块的方向(六)耕作田块的质量组成,7,

(一)耕作田块的长度,适宜的田块长度有利于提高机枕作业效率、灌溉效率和合理组织田间生产过程。

为了提高拖拉机的工作效率,要求耕作田块具有一定的长度。

田块愈长,则拖拉机在地头空行转弯的次数相对地愈少,工作效率也愈高,耗油量也随之减少,机件磨损也小。

机械作业效率随着田块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但不成正比例。

当田块长度在400m以下时,作业效率的变化非常明显,但超过400m以上,其变化幅度就不太显著,而田块长度在500m左右时,其行程利用率即可达到90%以上。

8,其次,田块的长度还要考虑灌溉的要求,在灌溉区,耕作田块即灌水地段,因此要根据末级固定渠道要求的适宜长度和控制面积来确定田块的长度。

根据有关试验,农渠长度为400600m是适宜的。

田块的长度一般在500800m或更长一些。

在平原地区。

田块长些,而丘陵地区要短些;在旱作地区可长些,而在水稻区则短些。

9,

(二)耕作田块的宽度,1在平原地区机械化较高的条件下,田块的宽度要便于机械顺利作业,在划分作业小区进行耕作时,田块宽度最好为作业小区整数倍。

如康拜因采用回形法收割时,其作业小区宽一般为200300m,而拖拉机带一台或两台犁进行耕翻时,作业小区宽约为50100m。

在具体确定田块宽度时,可参照当地使用量最大的机组的工作幅宽的整数倍来定。

灌溉区田块的宽度即末级固定渠道的间距,据试验以200m左右为宜,最大不超过300m,以便于水稻田的灌溉管理。

田块过宽,往往使田块内小地形不一致,增加平整土地的工作量。

10,风害地区要考虑护田林带的间距,主林带沿田块长边配置,其间距即为田块的宽度,林带的间距取决于有效防风距离,一般为树高的2530倍,若树高1012m,护田林带间距则为250350m。

综上所述,在平原地区田块宽度可在200400m左右。

水稻地区可窄些,旱地水浇地可宽些。

11,2在需要排水的地区,田块宽度要结合排水沟的有效间距来确定,以保证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这时排水沟间距与土壤质地、作物对地下水位深度的要求、沟的深度及机械作业要求等因素有关。

一般在非盐碱地区,沟深1.01.5m时,排水沟间距可采用200m左右,在盐碱地区,沟距可适当缩短。

12,(三)耕作田块的规模,根据上述耕作田块的适宜长度和宽度,其规模大致为1013.33公顷。

反之,在一定的独立地段上,由于面积已定,也限制了田块的长和宽,所以田块的长宽与规侯是相互制约的。

在不同地区由于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种植不同的作物种类田块规模差别很大。

一般在平原机械化旱作地区,要求田块具有较大的规模,而在丘陵水田地区,规模就不可能太大。

水稻田内还要进一步划分格田,以便精细平整士地,更好地控制稻田的灌排水和田间作业,格田的规模一般在0.330.4公顷,长度为50150m,宽度为2040m。

13,据湖南省岳阳县新开乡调查,该乡丘陵连绵起伏、冲谷小垄遍布,田块小且形状不规则,有的村,助田平均0.063公顷。

而陕西关中地区,田块规模一般长300400m,宽100300m,面积为6.67公顷左右。

新疆条田约长600m,宽300m,面积为18公顷左右。

黑龙江省平原地区,田块长约500800m,宽200400m,面积为1532公顷。

14,(四)耕作田块的外形,为了给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田块的外形要力求规整,尽量做到:

田块最好是长方形、方形,其次是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田块的两个长边要呈罕行和直线;不能把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田块的短边设计得过斜;不能把田块设计成形状不规整的三角形和多边形、据有关资料表明,在较小的三角形田块上耕翻土地时,空转率要比相同面积长方形田块增加1.5倍。

15,(五)耕作田块的方向,耕作田块的方向系指田块的长边方向。

在选择田块方向时应考虑下列要求:

1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2要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3要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4要有利于防风要求5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16,1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田块方向应保证作物从早到晚一天当中能够尽量多吸收太阳的光热。

根据日出与日没的方位移动,太阳光线投射到作物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的时间不同,如夏半年(春分到秋分)太阳出没偏北,太阳照射到东西行向的株间的时间比南北行向的株间长,温度也较高,这对春播和喜温作物有利,所以夏半年作物东西行种植为好。

而冬半年(秋分到春分)太阳出没偏南,投射到南北行的株间时间比夏半年要长,这对越冬作物有利,所以冬半年以南北行种植作物为好。

至于某些耐阴作物或有特殊要求的作物要具体分析,恰当安排。

17,2要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在坡地上,田块方向影响到地表径流的大小和土壤的侵蚀量。

在降雨量、降雨次数和地面坡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由于耕作方向不同,顺坡比横坡土壤侵蚀量大8.5倍。

其次影响机械作业效率,当拖拉机机组顺坡耕作时,为了克服爬坡阻力,势必加大拖拉机的功率消耗。

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爬坡时每上升l度。

消耗功率16.5%;当田块方向平行等高线时或沿等高线变化不大时,每上升1度只消耗功率0.25%。

可见田块的长边应沿等高线方向配置。

18,3要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在盐渍土地区,降低地下水位,排碱洗盐是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所以末级排水沟(农沟),应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以利截排地下水。

所以应使田块的长边垂直于地下水流向。

19,4要有利于防风要求,一般主林带沿田块长边方向配置,使主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防风效果最好,因此在设有护田林带地块上,耕作田块的长边应与主害风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20,5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要使耕作田块的方向与居民点的位置保持最短的距离和最便利的交通条件,避免由于田块方向设计的不合理引起绕道而行。

21,(六)耕作田块的质量组成,要求耕作田块内土壤、坡向和坡位一致,这样才能使同一田块内土壤肥力和土壤耕性一致,从而使作物生长发育一致,便于同时进行作业、管理和获得稳定的产量。

综上所述,配置耕作田块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既租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应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抓住主要矛盾,首先应满足主要要求,综合考虑其他要求,使耕作田块得到合理配置。

22,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

(一)一般要求

(二)平原地区(三)山丘地区(四)低洼排水地区(五)井灌溉区(六)喷灌区田间灌排渠系系指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以下及耕作田块内的临时渠道(毛渠、毛沟、灌水沟、畦等)。

由于地区和灌水方式的不同,田间灌排渠道布置形式亦多种多样,以下主要介绍地面明渠方式下田间灌排渠系的配置。

23,

(一)一般要求,1要与其他有关规划项目紧密配合,要结合田块、林带、道路的配置综合考虑一般应将田间沟、渠沿田块界线配置,做到田块规整,便于耕作和灌排。

2要考虑地形条件和机耕要求,尽量利用田间原有工程设施。

以减少工程量和财力消耗。

3布置田间渠时应注意与上一级渠道的水位衔接,以利灌溉和排水。

24,

(二)平原地区,田间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如下:

1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的布置形式2田间临时渠系的布置形式,25,1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的布置形式,

(1)灌排相邻布置,即农渠与农沟相邻布置。

这种形式适用于一面坡地地形区。

(2)灌排相间布置。

即农渠向两侧灌水、农沟承泄两侧的排水。

这种形式适用于小地形起伏地区。

将农渠布设在高处,农沟布设在低处。

这种形式有利于两面排水,减少渠道的渗漏损失,但修渠工程量大,减少了田面宽度,对机耕效率有影响。

(3)上灌下排与灌排合一。

上灌下排形式也叫竖向结合形式,即排水沟为暗沟,暗沟上面为灌水渠。

灌排使用同一条渠道,为灌排合一形式。

这两种形式的优点是节约耕地,但投资较大,不便于控制地下水位,影响作物产量和增加灌溉用水量。

26,2田间临时渠系的布置形式,

(1)纵向布置灌溉水从毛渠通过输水沟进入灌水沟、畦。

毛渠布设方向与灌水沟、畦方向一致,为田间灌溉创造良好条件。

(2)横向布置灌溉水直接从毛渠输送到灌水沟、畦。

毛渠布设方向与灌水沟、畦方向垂直。

这样布设使灌水沟、畦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以利于灌溉。

毛渠的间距,当采用纵向布置时,输水垄沟的长度一般在5080m,若双向控制,则间距加倍。

当采用横向布置时,毛渠的间距即灌水沟的长度一般在50100m,若双向控制,为其两倍,毛渠的长度即农渠的长度一般为200400m。

27,畦田是整地播种时,修筑1525m高的纵横小埂,形成一块块狭长的畦田,田面坡度介于1/3001/1000,一般畦长30100m。

在水田地区,种植水稻多采用淹灌法,将灌水地段由毛渠所控制的范围内用田埂分隔为若干格田,在格田内进行精细地平整土地,并且具有独立地进、泄水口。

格田的地面坡度应小于1/1000,格田长度一般在50150m,其宽度,一般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及田间管理工作的方便而定。

28,(三)山丘地区,南方山丘地区的耕地根据地形特点和所处部位,分为岗田、旁田、冲田三种类型,岗田为位于岗顶上的耕地,冲田为介于山岗之间的低乎地,旁田是冲岗之间坡地上的耕地。

岗田地势高,两边坡水,主要怕旱,一般沿岗脊布置斗渠,在斗渠两侧开农渠,排灌结合。

在岗头部分按地块的宽窄可分为宽岗头和窄岗头两种形式:

宽岗头,农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毛渠则沿等高线呈水平方向布置,格田(畦田)呈长方形。

窄岗头、斗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农渠也垂直于等高线,毛渠沿等高线随弯就势布置,格田(畦田)呈扇形。

29,冲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易涝易渍,应以排为主,结合灌溉。

在小冲田,一般不开冲心沟,在坡水大的一侧开排水沟,在坡水小的一面开排灌两用渠。

垂直冲田走向开排水腰沟多条,呈“月”字形布置。

在较宽大的冲内,一般增开冲心沟,呈“用”字形布置。

上小下大的冲田,排水布局在上部呈“月”字形,下部呈“用”字形布置。

旁田地面倾斜,坡度较大,按等高线修成梯田。

旁田怕旱,应以灌为主结合排水。

一般采用斗、农两级渠道。

斗渠平行等高线布置,农渠垂直等高线布置。

30,(四)低洼排水地区,末级固定排水沟的间距直接影响排除地表水的速度、降低地下水的深度以及土壤脱盐程度。

在确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时,一方面要考虑不同作物对地下水深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土壤的质地。

一般来说,沟愈深,沟距就愈宽,土壤渗透性好,排水沟的间距宜宽些。

在非盐渍土地区,一般沟深11.5m,沟距可采用200m左右。

在盐渍土地区,为了排盐,间距应适当缩小。

31,(五)井灌溉区,在降雨比较缺乏而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以补充作物的需水量。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井数的确定2井距的确定3井位的确定,32,1井数的确定在一定范围内井数应根据单井灌溉面积和灌溉耕地面积来确定。

单井灌溉面积愈大,则井数愈少。

井数可按单井灌溉面积除以井灌区总面积加以确定。

2井距的确定一般可按单井灌溉面积确定井距(如以正方形网状布井)。

33,3井位的确定井位一般呈行状并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各行井位之间应错开,晕棋盘式。

井位一般设在田块地角上,靠近沟、渠、路、林,布置在田块高处,便于自流灌水和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在井渠结合的灌区,要使井位与渠系很好地结合,以便尽可能多水汇流,发挥灌溉效果。

34,(六)喷灌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源缺乏,应大力发展喷灌等节水灌溉,喷灌与田块配置关系密切的是管道与喷头布置。

35,1管道的布置,对于固定式喷灌系统,需要布置干、支管;对于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需要布置干管。

(1)在地形平坦地区,支管尽量与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向一致,这样对于固定式系统可减少支管对机耕的影响;对于半固定式系统,则便于装拆支管和减少移动支管对作物的损伤。

(2)在丘陵山区,干管应在地面最大坡度方向或沿分水岭布置,以便向两侧布置支管,从而缩短干管的长度。

36,(3)以水源为水井,井位设在田块中心为好,使干管横贯田块中间,以保证支管最短。

(4)喷灌田块要求外形规整(正方形或长方形),田块长度除考虑机耕作业的要求外,要能满足布置喷灌管道的要求。

在管道上应设置适当的控制设备,以便于进行轮灌,一般在各支管上装上闸阀。

37,2喷头的布置,喷头的布置与它的喷洒方式有关,应以保证喷洒不留空白为宜。

为了全部喷灌地块受水均匀;应使相邻喷头喷洒范围内的边缘部分适当重复,即采用不同的喷头组合形式使全部喷洒面积达到所要求的均匀度。

如果喷灌系统采用定点喷灌,各喷头之间应当合理地加以组合。

在设计射程相同的情况下,喷头组合形式不同,则支管或竖管(喷点)的间距也就不同。

喷头的喷洒方式有圆形和扇形两种,圆形喷洒能充分利用喷头的射程,允许喷头有较大的间距,喷洒强度低,一般用于固定、半固定系统。

38,四、田间道路配置,

(一)田间道路的种类

(二)田间道路配置要求田间道路是田间生产和运输的动脉,它联系着县与乡、乡与村、材与村、村与田间的通道,因此妥善的布置田间道路,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作用。

39,

(一)田间道路的种类,1拖拉机路是由乡(镇)通往各村或主要居民点的道路,供拖拉机和车辆行驶,服务于几个村,在旱作区路宽6m左右,水田区要窄些。

2主要田间路由居民点通往田间作业的主要道路,路面宽46m,一般多设在耕作田块的短边,服务于一组田块。

3辅助田间路(田间小道)是联系主要田间的道路,主要起田间运输的作用,服务于l2个田块,路宽2m左右,一般多沿田块长边布置。

40,

(二)田间道路配置要求,1要保证居民点与田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线路直,往返距离短。

可以顺利达到每一个耕作田块。

2田间道路应沿田块边界布设、并与渠道、护田林带相协调。

同时,应注意与于路取得衔接,以便形成统一的农村道路网。

3应尽量减少占地面积路、沟、渠、林要结合配置,道路宽度和留度应按实际需要而定。

应使道路跨越沟渠尽量减少,以节省桥涵工程的投资。

4要注意田间道路的技术要求主要道路的纵坡度不宜太大,在平原丘陵地区不宜超过6%,在山区最大不应超过11%。

道路选线应在坚实的土质上,避开低洼沼泽地段。

41,五、农田防护林配置,

(一)林带结构

(二)林带方向(三)林带间距(四)林带宽度(五)林带交通口(六)树种选择与搭配农田防护林能够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农田气候,减轻风沙和干旱的危害,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起到护田增产的作用。

42,

(一)林带结构,林带结构系指造林类型、宽度、密度、层次和断面形状的综合体。

一般采用林带透风系数,作为鉴别林带结构的指标。

林带透风系数指林带背风面林缘lm处高范围内平均风速与旷野的相应高度范围内平均风速之比、林带透风系数0.35以下为紧密结构,0.350.6为疏透结构,0.6以上为透风结构。

43,1紧密结构,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组成,三层树冠,树叶茂密,几乎不透风,防风距离较短,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10H(H为树高),而且风积物容易沉积于林前和林带内。

农田防护林不宜采用这种结构。

44,2疏透结构,由数行乔木,两侧各配一行灌木组成,上下透风均匀,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25H。

不会在带内和林缘造成积雪和淤沙,所以在风沙严重的地区,可采用此种结构。

45,3透风结构,只由乔木组成,不搭配灌木,大量透风,防风距离最大,所以风害地区多采用这种结构。

但在带内和林缘处风速大,易引起近林带处风蚀。

从林带的横断面来看,对于疏透结构林带来说;最好的断面形状是矩形。

46,

(二)林带方向,林带方向取决于主害风方向和地形条件,根据因害设防的原则,主林带应垂直于主害风(指5级以上大风,风速8m/s)方向,防风效果最佳。

若由于地形条件或地界的变化,不能完全垂直时,可允许偏角有30度左右的变化,但不宜超过45度,否则防风效果显著下降。

47,(三)林带间距,林带间距的大小,决定于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这种距离与树高成正比,同时与林带的结构有关。

据有关观测资料表明,林带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最多不超过30倍。

48,(四)林带宽度,林带宽度以节约占地和保持适当透风程度所需最小宽度或者树的行数确定。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45行树的林带比较有效而且经济。

林带并不是越宽越好,林带过窄防风效果差,过宽也不一定好。

林带在49行树时防风效果较好。

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所取得纯收入反而减少,因为树木之间互相影响遮阳和争水肥。

49,(五)林带交通口,为了便于拖拉机和各种农机具的运行,在林带长边和短边的交接处应设交通口。

一般在主林带的长边,每隔400500m处设一宽度为67m的交通口,两条林带交通口的位置要错开,以免形成风洞,林带的交叉处交通口应交错配置。

50,(六)树种选择与搭配,树种选择适宜与否影响到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树种搭配则影响林带的结构,所以树种的选择和搭配都直接影响农田防护林带的效益。

树种选择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最适合当地土壤气候和成林快的树种,还应以枝叶茂密、不串根、干形端直、不易给农作物感染病虫害的树种为主。

在树种搭配上一条林带只宜采用单一的乔木树种,不宜采用多种乔木树种进行行间、株间混交的搭配方式。

因为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不同,生长慢的会受到抑制,形成不整齐的断面形状,有的甚至只残留一两行乔木,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51,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田、沟、渠、路、林等项目的配置必须综合考虑和有机结合。

在旱作区,拖拉机路一般两侧植树,开排水沟,形成一路两林四沟,沟起排水、护林的作用。

主要田间路和辅助田间路为减少林带对作物遮阳,道路东西走向时,林带栽在道南,南北走向时,林带栽在道西,但在坡地上,道路应布置在林带上方,以保持路面干燥。

在灌溉区,一般拖拉机路与林带设在灌水渠与排水沟之间,这样渠沟位于所服务田块的一侧,可以减少渠、沟与道路之间的交叉工程物,同时林带对路沟渠均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有一路两林两渠两沟的形式,也有一路两林一渠一沟的形式。

52,主要田间道路由于设在灌水地段上端和下端的不同,具体布置有以下两种形式:

1道路设在灌水地段上端与斗渠结合布置这样布置道路的位置高,路面干燥,但道路与下一级渠道交叉须设建筑物。

2道路设在灌水地段下端,与斗沟结合布置这样布置节省基建费用,只需在斗沟与农沟相接处埋涵管即可,不过道路的位置较低。

辅助田间道路一般结合农渠农沟设置,林带设在农渠农沟之间,辅助田间道路设在农沟外侧,直接与田块相接。

53,第二节园地规划,一、果园配置二、茶园配置园地包括果树、茶园、桑园、橡胶园和其他经济园地。

果园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珊。

发展果园业,对于繁荣市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美化环境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重点介绍果园配置和茶园配置的有关内容,可供桑园、橘园、热带作物园和橡胶园配置时参考。

54,一、果园配置,

(一)果树树种与品种的选择与配置

(二)果园小区规划(三)防护林配置(四)灌排渠系配置(五)道路配置(六)果树栽植方式,55,

(一)果树树种与品种的选择与配置,果树树种和品种繁多,我国常用果树树种,南北方有所不同。

北方主要果树树种有:

苹果。

梨、桃、杏、葡萄、枣、核桃、板栗、柿子等。

南方主要果树树种有:

柑橘、批粑、荔枝、龙限、香蕉、菠萝等。

此外,每种果树又可以有许多品种。

如苹果又分秦冠、国光、黄元帅、红富土等。

不同树种和品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气候、环境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选择果树树种和品种时应注意选择那些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且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和品种。

56,在距城市较近或交通方便的地方,选择的树种、品种,以能满足鲜果长期供应为好。

在距城市较远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必须选择耐贮藏、耐运输的果树树种和品种。

有外销任务的产区,应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选择果树树种和品种。

一般来讲,各种坡向均可种植果树,但也有差异,耐旱、喜光。

喜高温的树种可配置在阳坡,如桃、杏、柿子等,而苹果、梨最好种在西南坡,如果种植在阳坡,容易发生日灼。

对于不同坡度的地段,应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在7度12度坡地上修筑梯田;在20度25度的陡坡上修撩壕,在坑内种果树,在地面坡度起伏不平的地方可进行平整,为灌溉创造条件。

57,果树大多为异花授粉,配置时应注意选择一定比例的授粉品种,保证优质高产。

授粉树选择应具备下列条件:

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管理要求一致;与主栽品种的开花期一致或稍早,结果期、果树成熟延缓期也基本一致;产生的花粉量多,且与主栽品种有良好的授粉亲和力;丰产优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58,

(二)果园小区规划,果园小区是被道路、灌排渠、防护林等所分隔的地段,种植一种果树(包括互相授粉的几个品种),是耕作管理的基本单位,在规模较小的果园,可不划分小区。

59,1小区的面积和长宽度,小区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果园规模、地形条件和机械作业程度。

在平原机械水平较高的地区,小区面积可大一些,约在3.3313.33公顷。

在山地、丘陵地区划分小区应考虑水土保持、排灌系统、自然割裂情况,一般约23.33公顷,在切割程度大的地区可在2公顷以下。

小区的长度在采角机械作业时,尽可能在400m以上,在畜力作业时,可在200m左右。

小区的宽度要便于果树行间到四周道路上产品运输和有效防风距离,一般宽度为150200m。

60,2小区的方向和形状,小区的方向应与最适宜的果树栽植行向一致,以利增加光照和提高温度,在有风害的赃,小区长边方向应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在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地区,小区长边方向应沿等高线布置,有利水土保持。

小区的形状,在平原地区以长方形为宜。

在丘陵地带,也最好呈带状长方形,也可沿等高线方向有所弯曲。

61,(三)防护林配置,一般在果园的边界上配置防护林,果园面积较大的在其内部沿小区也配置防护林,主林带沿小区长边垂直于主害风方向,其间距一般为150200m;副林带配置在小小区短边上,并与沟、渠、路的规划相结合,其间距即小区的长度,一般为200400m。

主林带由57行树木组成,副林带由23行树木组成、林带结构除果园局围主林带可用紧密型外,为造成园内通风透光的良好条件,其他一般采用疏透或透风型结构。

防护林的选择,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寿命长、病虫害少,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

为了避免林带遮阳影响果树生长,同时也便于机械耕作时的转弯,林带与边行果树应有1215m的间距。

62,(四)灌排渠系配置,平地果园,水源主要靠河流或打井,这时最好使水源布置在果园园地的中心,山地果园的水源可依靠河流、水库或提水灌溉。

水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