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13514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共4页)2600字.docx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3篇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范文1:

  位于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光灵如玉。

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

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

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

宋朝更名天池院。

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

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

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

  下层为石室五楹,有门窗,可充住室。

上为手顶,即称为台。

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灭,极富野趣。

是观察佛光的最佳处。

台东一亭,名&;斗姆亭&;,又称&;老母亭&;。

始建于明代。

石混凝土结构,圆形攒尖顶。

横额有&;相望祖庭&;篡刻。

立柱上有隶书对联&;琳宇剩劾灰法蒙庄严留佛座,瓣香临危涧新亭结构护仙盒&;。

  登上庐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顶,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门涧,东瞻佛手岩,西眺白云峰。

二水萦回,四山豁朗。

此处原建有天池寺,现已废。

但原寺前呈长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灵如玉。

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

现存之台为石木水泥混合结构,石室五楹,上有平台。

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来,极富野趣。

尤其是月色朦胧之夜,闲坐台上,眼前深谷中经常会出现点点如同灯光般的亮点,由少渐多,时大时小,时聚时多,时隐时现,闪闪烁烁,人称&;佛灯&;。

明代著名心学家王阳明就曾于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这样的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

&;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

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宝塔,塔四周布满了漫山遍野的青松。

微风起时,松涛起伏,它颇似一杆乘风破浪的船桅,荡漾在翠波碧浪之上。

以上段文告诉我们庐山正适合发电。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范文2:

  各位团友:

  大家好!

现在咱们来到了大天池。

它是咱们庐山西谷风景线上一处非常著名的风景点,晋代高僧慧远的弟弟慧持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宇,宋嘉定年间重建并改名&;天池院&;。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却将天池院更名为&;护国寺&;,并赐以铜钟铁瓦,乌金太子像等,而且大肆宣传,使这里成为庐山的重要丛林之一。

那为啥朱元璋对天池院如此厚待呢?

这就要讲到他与陈友谅争夺天下的故事了。

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十八年之久。

一日,朱元璋逃到天池山,此时陈兵正在一步步地搜查,正在危急关头,只见一位僧人来到他面前,双手合十说了声:

&;朱施主请随老僧进寺。

&;听他这么一说朱元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跟着进了寺。

僧人便叫他藏在文殊菩萨神龛后面,朱元璋刚藏好,只见阵阵烟云从台上升起,一只五彩蜘蛛在烟云中忙个不停,不一会儿神龛两边牵满了蜘蛛丝。

此时,陈友谅和他的追兵赶到此处,在寺内四处寻找却未见朱元璋的影子,就只剩这神龛没搜,陈友谅非常信佛,不敢惊动了菩萨,便来到神龛前仔细大量了起来,看见布满了蜘蛛网,心想:

人钻过去岂有不破之理?

看这架势恐怕连苍蝇蚊子都进不去。

于是,便叫士兵赶快离开了这里。

一见敌军远去,朱元璋拨开蜘蛛网,走下神龛,跪在佛像面前说:

&;若我朱元璋日后事业有成,定报救命之恩。

并谴太子来此长伴清灯。

&;说后,便千恩万谢地走出天池寺。

  后来,朱元璋当真做了皇上,回想起之所以有今天,多亏了天池寺菩萨搭救,当年的许诺也都兑现了,但天底下哪有不疼儿女的父亲?

要太子出家他当然舍不得,可又不能悖了当年的承诺,正当此时,一位大臣提议打造七寸乌金太子像送进寺里,这样就两全齐美了!

在庙前,有两个池子,神奇之处就是无论下雨干旱,池水总保持这样的位置,终年不涸.相传两千多年前,文殊菩萨骑着青狮从五台山路经此处,见这里寺僧吃水困难,不禁升起慈悲之心,于是施展法力,双手插石,顿时土开石裂,成为两个旱坑,又施法引来灵水,而这就是之后的大天池了,我们也称它为神泉。

当山泽通气时池水常会冒出珍珠般的气泡,有时天空还会出现云层.这是因为空气中某些气体遇到气压降低就形成层云,水中容纳不了较多气体,云海形成时也就形成了气泡.但这种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这里观察观察,没准,这可遇不可求的事儿就给您碰到了。

  我给大家一刻钟的自由参观时间,大家可以在这儿照照相留留影,十五分钟后,我们集合去往下个景点&;龙首岩游览,届时我再给大家作介绍。

  庐山大口瀑布导游词范文3:

  大天池位于庐山西部900余米高的天池山的山顶.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门涧,东瞻佛手岩,西望白云峰,二水萦回,传说文殊菩萨云游至此,觉得庐山山青少秀水,于是双手插地成池,并引来神水,故此名为天池.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它是天然形成的泉水,一般的泉水都在半山腰,而这股泉水却在天池山的顶上,这是其中一绝.另外这股泉水还有更为奇特的现象,它久旱不干,久涝不溢.池水总是保持在一定的水位,池子里的水多了,会往下渗,少了,泉水会自己补.还有一点几乎是带有传奇色彩,每当山里起层云的时候,天池的水会冒气泡,告诉人们山里快要下雨了,所以人们又叫它天气预报池.在这大天池的附近原是庐山天池寺的所在地,这股泉水也是寺里僧人的生活用水。

  天池寺初为晋代高僧慧远所建,名峰顶寺,南宋重建,改为天池院。

天池寺在历史上曾经规模很大,在明朝的时候还曾经三次受到皇帝的敕封,明太祖朱元璋竟封它为天池护国寺,洪武六年,公元XXXX年下诏重建,赐名为&;天池护国寺&;并赐铜钟、铁瓦、象皮鼓、乌金太子像等,均供于店中,明成祖朱棣再敕&;天池万寿寺&;,明宣宗朱瞻基又敕&;天池妙吉寺&;,并命江西布政使有司心人力修天池寺,天池寺也因官方重视而一跃成为匡庐首刹。

当时的每新任官员到此来那就得先到寺院拜过再行上任。

  也正是因为天池寺的这种独特的来历让也一度成为庐山山上最有传奇色彩的景点,并且民间还流传着&;铜钟铁瓦象皮鼓,乌金太子伴佛灯&;的典故呢.不过很可惜,经过战乱,天池寺逐渐衰败了,现在我们已看不到它昔日的辉煌了.寺庙被毁后留下的的砖石很多都在这周围,我们只能从这些石头里去品味当年它的风姿了。

  寺西有一半月形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得名文殊台,登台远望山峦四起,群峰相连,远波明灭,月夜蒙胧之际,常常有佛光时现,当年明代的王阳明就在一啊月暗星稀之夜,看到这种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

老夫高卧文殊台,柱杖夜撞青天开。

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这是王阳明在庐山山上的一处足迹。

  天池山脊上还有一宝塔,为一阁式石塔,五层六面,塔刹呈宝瓶状,这宋承相韩侂胃所建,现塔为民国诏生智所建,内藏有银佛像,宋币、水晶等。

当然今天的庐山-大天池景点也经没有了当年的寺院了,只留下寺院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