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4365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docx

全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真题详解

河北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夯实基础|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u+2AgNO3===2Ag+Cu(NO3)2

B.NaOH+HCl===NaCl+H2O

C.NaCl+AgNO3===AgCl↓+NaNO3

D.2HCl+CaCO3===CaCl2+H2O+CO2↑

2.[2017·广州]常温下,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7的是()

A.KOHB.草木灰C.生石灰D.醋酸

3.[2017·兰州]下列数据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尿液4.7~8.4B.唾液6.6~7.1

C.血浆7.35~7.45D.胃液0.9~1.5

4.[2017·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模拟]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人适宜食用的是()

A.玉米粥B.牛奶C.葡萄D.番茄

5.[2017·广东]黄蜂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7)B.牙膏(pH≈9)

C.肥皂(pH≈10)D.米醋(pH≈3)

6.[2016·郴州]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是2016年郴州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题目之一,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2.4

7.[2017·北京]节选如图Z9-1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7·绥化]火力发电厂附近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

经科技人员检测发现:

附近雨水pH约为5.0,土壤pH约为5.4。

已知一些主要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如下:

(1)根据数据,该土壤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

(2)要改良酸性土壤应选择一种适合的碱,这种碱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煤中产生的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2016·衡阳]如图Z9-2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2017·杭州改编]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Z9-3所示(其中"

""

""

""

"表示不同离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氯离子

B."

"表示钠离子

C.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D.此反应的实质是"

"和"

"结合生成水分子

3.[2017·北京]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图Z9-4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4.[2016·陕西]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如图Z9-5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

5.图Z9-6Ⅰ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如图Ⅱ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6.[2017·赤峰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__,也可能呈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继续验证]

7.[2017·聊城]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Z9-7中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B [解析]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2.D [解析]KOH是可溶性碱,其水溶液呈碱性,pH>7;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水溶液显碱性,pH>7;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属于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碱,微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pH>7;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其水溶液显酸性,pH<7。

3.D [解析]pH为7的溶液显中性,pH大于7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4.A [解析]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吃弱碱性的玉米粥。

5.D [解析]黄蜂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蛰了,需要涂抹酸性溶液进行中和,减轻疼痛。

6.C [解析]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不能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否则稀释了待测液,使测量结果不准;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不可能精确到小数。

7.

(1)碱性 

(2)2、5 (3)3

(4)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

(1)紫色石蕊遇碱性物质变蓝。

(2)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应选用显中性的水。

(4)孔穴4中原来是氢氧化钠,向其中滴加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8.

(1)马铃薯 

(2)熟石灰[或消石灰或氢氧化钙或Ca(OH)2] (3)二氧化硫(SO2)

[解析]

(1)土壤的pH约为5.4,土壤溶液显酸性,故应该种植马铃薯。

(2)熟石灰是一种微溶性的碱,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煤中含有硫元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1.B [解析]水显中性,显中性的物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他物质的水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2.D [解析]据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所以"

"和"

"分别表示钠离子和氯离子,则"

"和"

"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前的H+和OH-结合生成水,故反应后阴、阳离子的总数会减少;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

"和氢离子"

"结合成水分子。

3.C [解析]结合pH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反应开始前pH<7,溶液显酸性,应该是向稀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4.C [解析]a点时,溶液中有一种溶质H2SO4;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b点时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点时完全反应,溶液pH=7;完全反应后继续加Ba(OH)2溶液到d点,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无SO42-、H+。

5.D

6.[猜想与假设]中性(或酸性) 酸性(或中性)

[实验验证]变红 OH-(或氢氧根离子)

中性(或酸性)

[继续验证]酸性

Fe2O3+6HCl===2FeCl3+3H2O

无明显现象 中性

[解析][实验验证]因为结论是溶液呈碱性,则滴入的酚酞溶液应变成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只能说明溶液不是碱性溶液,对于是酸性还是中性溶液无法判断。

[继续验证]从图知:

是向有酚酞的乙溶液中加入氧化铁,观察到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溶液中有盐酸;如果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氧化铁没反应,且溶液不呈碱性,则证明溶液呈中性。

7.

(1)减小 

(2)B

(3)解:

设2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 + HCl===NaCl+H2O

4036.5

20g×4%x

eq\f(40,36.5)=eq\f(20g×4%,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eq\f(0.73g,20g)×100%=3.65%。

答: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