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826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docx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地对待挫折,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为科学人生铺垫道路。

知道挫折的定义;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了解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同,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也不相同;挫折有两重性,它是坏事,但也观的确立奠定基础。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可以变成好事;不畏挫折是可贵的心理品质。

2.能力方面

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寻找到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同时,当别人遇到挫折时,还能鼓励、帮助别人克服消极情绪。

3.觉悟方面

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品质,把这种品质转化为积极对待挫折的具体行动,做生活的强者,使挫折变为顺利,失败变为成功。

[教学重点]

(1)在人生道路上,挫折为什么是难以避免的。

(2)造成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同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

(3)挫折的积极作用。

(4)怎样才能做到积极地对待挫折。

[教学难点]

(1)什么是挫折。

(2)造成人们对挫折承受能力不同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

(3)挫折的两重性。

(4)怎样才能做到积极地对待挫折。

[课时安排]

共5课时。

每一框题内容各用一课时。

学生活动用一课。

[知识结构]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意志?

(2)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以上提问设计,既复习了第四课的内容,又为第五课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特别强调了两课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为挫折就是对人们意志的考验,不畏挫折是可贵的心理品质。

[导入新课]

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通常表现为坚持不懈、处事果断、善于自制,具体表现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惧怕、不气馁,勇于克服和战胜它,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胜不骄,败不馁。

常常看到我们身边的不少同学遇到点困难和挫折就受不了;常常听到一些同学因对某些事情不满就不断叨念着“没劲,烦着呢!

”现在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有些还产生了不好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其实人生就是各种矛盾的冲突,人生就是困难重重,一旦我们真正想通了这个道理,一旦真正了解而且接受了人生困难重重的事实,对生活中的坎坷挫折,也就不足为怪了。

(请学生看投影。

(投影)

“逆境是到达到真理的一条道路”。

(拜伦)“不幸是一种最好的大学”。

(别林斯基)“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只有痛苦会留下教训”。

(富兰克林)

你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挫折的知识吗?

你想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挫折吗?

你想增强耐挫能力走向成熟,成为生活的强者、智者吗?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

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五课。

(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本课的课标题、框题和黑体字。

阅读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列出本课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请一位同学事先准备好,把引言所举的我国明清之际历史学家谈迁矢志不渝编写《国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这样设计既生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也可以让大家都准备。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谈迁遇到挫折不气馁,最终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2)有的同学总想,在人生道路上,要是没有挫折就能成功,那该多好。

这个想法现实吗?

有没有不经历挫折和困难就轻而易举取得成功的事例?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了解什么是挫折?

产生挫折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正确对待挫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框题的内容。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板书)

请同学位看教材第89页,思考:

平日里人们常说的祝福词、吉利话有哪些?

这些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否完全实现?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在祝福自己的亲朋好友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词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虽然,人人都希冀时时幸运、事事顺利,可是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因此,“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类的话都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

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历程又是不平坦的。

正如古人所云: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所以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随时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生活中有坎坷挫折也是不足为怪的。

事事幸运,从来没有遇到任何挫折的人,是不存在的。

(将教材第89页第1自然段这三点用笔划线。

以上三点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都不例外。

所不同的不过,是挫折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多少不同而已。

提问:

什么是挫折?

(可让学生先按自己的理解去说。

这样便于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1.什么是挫折(板书)

“挫折”一词,在我国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战争中的失利。

如《后汉书》中有“北地营保,安乐观望。

今编域获全,虏兵挫折”的说法。

这里,挫指失败,折指折断,挫折一词常与挫败、挫辱、挫伤等通用。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

(除了教材第89页所举例之外,不可以请学生补充生活中的挫折例子。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想要达到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把教材第89页“挫折”定义用笔划线。

前面已经说过,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的人,是不存在的。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

(看教材第90页所举的名人例子。

)名人、伟人有挫折,平凡的人同样也有挫折。

农民会因遇到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工人会因企业经营困难而下岗;机关干部也会因精简机构而裁员。

我们城里有不少的学校中有由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组成的班,他们中的不少学生要么是家庭生活拮据,父母离异;要么是父母双亡;要么是父母有残疾。

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挫折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对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也经常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产生困惑或挫折。

我国学者孙煜明教授(1986)曾在观察、访问的基础上,通过让中、小学生用自述法记叙一件感到最不愉快的事情的方法,调查中小学生挫折的范围。

结果发现,中小学生受挫折的范围遍及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

在学习方面主要有:

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有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没有能编入理想的班;家庭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等。

在人际关系方面主要有:

不受老师喜爱;经常遭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不良的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等。

在兴趣和愿望方面:

个人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却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生理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在自我尊重方面主要有:

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却没有评上“三好生”,没被选上班干部;体育比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因生理上有缺陷而受到同学挖苦和取笑;思考问题速度,灵活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同学;父母和教师管得严,压得紧,没有自由等。

(可让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什么?

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请1~2名同学说一说。

)总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会有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或遇到天灾人祸的打击,所以说,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在人生道路上,挫折为什么难以避免呢?

(可让学生先说,然后教师举例、分析、归纳。

这是因为,造成挫折有多方面的因素,很多的时候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或不让这些因素发生作用。

那么造成挫折都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2.造成挫折和因素是多方面的(板书)

(1)自然因素。

(板书)

(此部分举书上的例子即可。

说明这些自然灾害给人们的心理带来焦虑紧张,甚至巨大的创伤。

强调,有些自然灾害是人为造成的,如缺乏安全意识人为造成的火灾;缺乏环境意识,破坏生态平衡人为酿成的水灾等,经过教育增强人们的减灾意识,是可以避免的。

2.社会因素。

(板书)

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宗教等,对个人动机形成的阻碍,可能比自然环境的限制更多,后果更严重。

因为在自然环境的限制下,人常常感到困难是自然形成的,无法克服的,所以对挫折比较容易接受。

社会性挫折,则是人为的,它不但阻碍个人的行动,使之不能达到目的,而且使人因失败而感到羞愧,挫折自尊心。

例如:

有才干的人遭嫉妒打击;领导压制贤能,任人为亲,使个人抱负不能得以施展;“四人帮”时期把广大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制造冤、假、错案,使广大知识分子在经济生活、社会地位、职务各方面遭受严重挫折。

目前社会上一些地方存在的不正之风仍然是人们心理挫折的主要根源。

(3)家庭和学校因素。

(板书)

这是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紧张、焦虑、恐慌和失落的主要因素。

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如果家庭发生变故,如父母离异、父母病故、父母对孩子教育不当、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歧视等,都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心理。

学校是学生们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如果学校教育不当,如重智育轻德育,将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忽略其他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平等地对待学生的公正态度,这些会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生诸多的不适应,使学生遭受挫折。

(4)个人因素。

(板书)

除了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外,个人因素也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原因。

个人因素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个人所具备的条件,使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达到目标,如个人的智力、能力、体力和生理上的缺陷造成的限制。

例如:

患有色盲症的人不能成为画家和医生(教材第91页最后一自然段的例子。

)这些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挫折。

另一方面是个人的动机冲突。

在许多情况下,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不止一个。

可是由于事实的逼迫不得不对某些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忍痛放弃。

在某一动机满足的同时,另一动机要受阻。

这种强迫性的选择,也构成挫折。

此外,个人的欲望和社会道德标准之间,也常常出现冲突。

如采购员在伴有好处费的劣质产品面前,一方面很想要好处费,一方面,又要恪守职业道德,产生心理冲突,结果也导致心理挫折。

当然,如果一个人本来具有做某项工作的能力,可是自我估计过低,畏缩不前,就会错过成功的机会,同样会陷于遭受挫折的境地。

谦虚是人的美德,但也要有个度。

人不可以自负,也不可以自卑,应当自信,这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此外,有些挫折是由于个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

还有,对于同样的挫折境遇,心理不健康的人更容易产生挫折心理。

总之,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地分析出现挫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挫折、经受考验,最终战胜挫折,走向成熟。

巩固新课

通过对本框题内容的讲解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挫折,了解了造成挫折的因素。

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一个人会经常遇到挫折?

以自己某一次挫折为例,分析发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挫折?

(2)在人生道路上,挫折为什么难以避免?

(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在于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这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导入新课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虽然挫折很难完全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以及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如何,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尽相同。

(注:

所谓挫折的耐受能力,又称耐挫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有挫折,就会引起心理上的感受和反应。

这种感受和反应,在不同人的身上是不同的。

提问:

同学们是否有过这些“感受”和“反应”?

如果有的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页第2自然段内容回答,将“在强度上有所不同,在态度上有所不同,在持续时间上也不相同”部分用笔划线,老师举例分析归纳。

这些对挫折的不同感受、反应,表明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二、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板书)

个人遭到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就是挫折承受力。

当客观的挫折情境相同时,不同的个人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可能完全不一样。

甲体验到挫折,而乙却毫无挫折感。

丙虽感挫折,几句牢骚话以后,就把它丢在一旁了。

而丁却受到致命的打击,长期摆脱不了。

由于挫折忍受力不同,个人对挫折的感受程度也不同。

有的人能忍受严重的挫折,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有的人能忍受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严重挫折,但却不能忍受自尊心所受到的伤害;有的人能忍受别人的侮辱,但面对环境的障碍却会焦虑不安,灰心丧气。

(可请学生举例,尤其是自己或身边的例子。

一般说来,挫折忍受力低的人,几经挫折的打击,会造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

挫折忍受力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之一,是通过社会生活、学生获得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经得起挫折磨炼的。

挫折感与个人的价值观是密切相连的。

如,对于甲来说,末能评上“三好生”可能是最大的打击;对于乙来说,自己的某种正当要求被拒绝,可能成为最大挫折。

另外,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的抱负水平高的人来说可能是挫折,而对于抱负水平指个人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所定的标准。

同一情境,对于抱负水平高的人来说可能是挫折,而对于抱负水平低的人则可能不构成挫折,或挫折程度不深。

如,同样在考试中得到70分。

甲生为自己订的目标是90分,因此得70分就会产生挫折感。

而乙生为自己打的目标是60分,则70分完全不构成挫折。

可见,在实际生活中,订下了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目标,好高骛远,也是造成挫折的原因。

1.人们对挫折承受能力不同的表现(板书)

(1)有的人承受挫折能力较强。

(板书)

(2)有的人承受挫折能力较弱。

(板书)

(3)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健康水平。

(板书)

提问:

(用教材第92页例子引出。

)在同一情境下,是否体验到挫折,以及这种挫折感的强弱程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

人们为什么会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造成人们对挫折承受能力不同的原因。

2.造成人们对挫折承受能力不同的原因(板书)

(1)生活目标不同。

(板书)

一般来说,具有正确的生活目标,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

提问:

为什么?

(请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补充例子,分析归纳。

(将教材第93页“正确的生活目标,是人生的灯塔;正确的生活目标,又是人的精神支柱”用笔划线。

挫折会给人们带来痛苦,但一个人只要确立了正确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挫折都会勇敢地朝着既它定的目标前进(见教材第93页第3自然段)。

正确的生活目标,又是人的精神支柱。

它能够激发起人们奋斗的勇气和巨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征服挫折。

正如有的人在痛苦之余能发奋努力,从而使自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强烈的事业心成为人们心目中一根无形而又强大的精神支柱。

有了它,就有了抗御挫折的能力,就能产生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马克思唯五的男孩在他怀中死去时,他感到自己的崩溃了。

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普通人一样有儿女之情。

但马克思没有被不幸压垮。

他向恩格斯说,经过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时,把我支持起来的是想到我们还要在世界上共同做点合理的事情这种愿望。

这种愿望,正是出自对事业的热爱。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屡遭磨难,尤其是耳聋对他的打击最为惨重。

这打击曾使他痛苦得关在房子里不愿与人见面。

但是,不甘就此退出乐坛的强烈信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坚强吼声。

他在创作时,咬住一根木棒顶端,将另一端插在钢琴的共鸣箱内借以听音。

气势雄伟的交响曲。

渗透着贝多芬与耳聋搏斗的辛勤汗水。

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负债累累、极其贫困的情况下,一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写出了几十部世界名著。

政治上的挫折对人们来说是更加严峻、更加残酷的考验。

在我国古代,屈原屡遭谗言,乃赋《离骚》,司马迁惨遭酷刑,不忘著书。

在我国近代,内忧外患造就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一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栋梁之才。

十年动乱,又使许多人遭受挫折。

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不仅在挫折中意志磨炼得更加坚强,而且献身事业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如,经济学家许涤新的《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一书就是在牛棚中打腹稿的。

李英儒《女游击队长》就是在监狱中构思的。

提问:

没有正确生活目标的人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就会失去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也就失去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一旦遭遇挫折,往往会缺乏勇气和毅力,在苦闷中长期不能自拔。

他们悲观、消沉,最后只能望着遥遥领先者的背影驻足长叹。

结果,时间在叹息中悄悄溜走,成长的志向也随着叹息声消失。

总之,挫折能造就强者,但也能吞噬意志薄弱者。

(2)生活态度不同。

(板书)

态度指人的举止神情,对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烦恼、困难、挫折。

一般说来,有着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

在历史上,不同的社会都产生了一批为后人称颂的优秀人物。

他们中有科学家、政治家、革命家、诗人、学者……尽管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但从总的理想目标和生活态度上看,他们一生所追求献身的是为人类造福的事业。

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失败了1200多次,终于获得成功,当有人潮笑他的人时,他乐观地说,我发现了1200多种不能作为灯丝的材料;为青年人所喜爱的前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忍受着双目失明和四肢瘫痪带来的巨大痛苦,经过和病魔的顽强、殊死搏斗,终于完成了两部文学巨著。

他在自传中生动地表达了无产阶级的人生态度“我的体力几乎消耗殆尽,身上所剩下的,唯有那永不熄灭的青春活力和为党和无产阶级做一些有益工作的强烈愿望”;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能够面对极其不利的国内外形势,以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进行科学的分析,写出著名的《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胜利制定了科学的战略方针,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克服各种悲观、消极情绪,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人们之所以对古今中外这些人物称颂、敬佩,正是出于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顽强奋斗的人生态度的敬佩,出于他们一生为社会的发展所做出贡献的尊重。

提问:

没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承受挫折的能力弱。

往往一遇挫折,就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很多的。

(除了教材第94页第2自然段所举之例外,还可让学生补充例子。

(3)生活阅历了不同。

(板书)

提问:

在现实生活中,在同一挫折面前,为什么的人表现得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很容易被挫折所压倒;而有的人却表现得极为冷静,比较容易地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承受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很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分不开的。

生活阅历形成生活经验。

当人们听的、看的、经历的事情多了,特别是有过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生活经验也就丰富起来。

一般说来,生活经历越曲折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越强。

在同一挫折面前,有些人将它视为惊涛骇浪,无法抵御;而在一个饱经风霜的人眼里不过是一条潺潺小溪。

有些人一遇挫折就不知所措,很容易被挫折击垮。

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生活经验,尤其是从小娇生惯养,生活道路过于平坦的人,这方面的表现更突出一些。

(我们在这方面表现得如何呢?

如何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呢?

生活阅历形成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承受挫折能力的强弱;同时生活阅历的多寡,又会造成对挫折的心理感受不同(表现见教材第95页第3自然段)并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

一个从小经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后就更能有效地适应环境。

所谓“艰苦困苦,玉汝于成”;“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等,都说的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如此,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都非常强调从小让孩子经受艰苦磨炼,使其懂得生活中还有逆境、坎坷、困难等字眼。

如苏霍姆斯基就认为,必须从小让孙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

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

为此,日本川崎阳光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幼儿赤身裸体锻炼,劳其筋骨,炼其意志;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我国的一些学校及幼儿园也为孩子们设计一定的挫折情境,这些做法的意图都是不言而喻的。

(4)心理准备不同。

(板书)

如果人们对挫折早有预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随时准备迎接困难和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

反之,如果把什么事情都设想得一帆风顺,期望事事称心如意,对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毫无思想准备,一是遭受挫折就会难以承受。

(结合教材第96页第1自然段内容,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己在这方面的体验。

(5)身体状况不同。

(板书)

身体是承受艰苦生活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

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挫折承受能力的不同。

在前面几个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身体强壮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会更强些;相反,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就较差。

我们常常看玛些长期有病的人,遭到一点的小就“无名火”万丈,暴跳如雷。

(6)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情况不同。

(板书)

当一个人遭到挫折的时候,周围的人们是抱以同情和帮助的态度,还是采取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如果同周围的人们有良好的关系,那么遇到挫折时所产生的挫折感会因得到别人帮助而冲谈,这对于抚慰受挫的心灵,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是十分重要的。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在平日里要注意谦虚、谨慎,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应该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关心班级建设,从良好的集体中汲取向上奋进的精神和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力量。

(想一想,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如何?

当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否有人相助?

[巩固新课]

通过对本框题内容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有挫折就会引起心理上的感受和反应;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人们对挫折承受能力不同的表现以及造成人们对挫折承受能力不同的原因。

同学们议一议在众多的原因中哪个是最主要的?

为什么?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1)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什么?

(2)人们为什么会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讲到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那么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会怎样呢?

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

对此我们应怎样理解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框题的内容。

三、挫折孕育着成功(板书)

1.挫折对人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同的(板书)

由于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因而挫折对人造成的后果也各有不同。

(1)有的人被挫折所压倒。

(板书)

(2)有的人奋起迎接挫折的挑战,去争取新的成功。

(板书)

(看教材第96页第4自然段,将黑体字用笔划线。

)以上这两种表现说明了什么呢?

2.挫折的两重性(板书)

(1)消极作用。

(板书)

失败也好,挫折也罢,就它们本身而言,都谈不上是一件好事,对一些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

(2)积极作用。

(板书)

为什么人们又总把失败、挫折与成功连在一起呢?

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在人生道路上,谁都期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和挫折。

因为成功意味着自己事业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而失败和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