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852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docx

高一语文综合考核

文言文《张衡、廉颇、选择》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文段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入京师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衡乃诡对而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阉竖恐终为其患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5.下列各句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C.不拘于时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累召不应”中的“召”,“公车特征”中的“征”,“征拜尚书”中的“拜”,都是“征召”(某人去做官)的意思。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D.“再迁为太史令”中的“迁”,表示升官,“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的“徙”,指一般的调职。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覆盖周密无际周密:

周到严密

B.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

指令

C.连辟公府不就辟:

D.衡少善属文属:

属于

2.下列句子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D.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3.在下列句式中选择与“游于三辅”相同的一项: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求人可使报秦者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舍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单于愈益欲降之D.妙尽璇机之正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庸人尚羞之(羞:

害羞)

B、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

一起)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

因此)

  D、左右欲刃相如(刃:

刀)

  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颇的“负荆请罪”既表现了他真诚坦率、知错必改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喜爱争权夺利的一面,比较全面的塑造了廉颇的人物形象。

  B、舍人的“相与谏”既表现出蔺相如对廉颇忍让的不易,也正好引出了蔺相如对避让的解释,突出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这一部分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

  D、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

  10.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分)

  译文: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分)                      

译文:

1.例句: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例句: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A.乃置酒请之               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          D.请奉盆缶秦王   

3.例句:

“而君幸于赵王”(    ) 

A.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4.例句: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A.周郑交恶         B.初一交战  

C.合从缔交          D.交不忠兮怨长   

5.例句: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A.弗听,许晋使        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时人莫之许    

6.例句:

“固请,召有司案图”(    )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7.例句:

“相如因持璧却立”(    )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例句: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例句: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私见张良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10.例句:

“赵王悉召群臣” 

A.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B.齐悉复得其故城  

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D.丞相亮其悉朕意   

11.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1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1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1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诸侯⑦此人力士⑧谁可使者⑨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状语后置:

 

1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17.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

“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1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19.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文言文阅读(13分)

11.“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拔剑撞而破之

D.乃使其从者衣褐

七十者衣帛食肉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相如因持譬却立

却匈奴七百余里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臣等不肖,请辞去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臣乃敢上璧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C.廉颇为赵将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大王见臣列观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D.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舍相如广成传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C.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D.以此知之,故欲往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怒发上冲冠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君宣恶言

D.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乃使其从者衣褐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秦贪,负其强

D.怒发上冲冠

使人发书至赵王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今君乃亡赵走燕

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赵使者蔺相如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且相如素贱人

20.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

左右欲刃相如

A.大王必欲急臣

B.于是相如前进缶

C.怒发上冲冠

D.舍相如广成传

阅读《雪琴》、《鼓》诗词《诉衷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在瓜洲古渡口,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

雪芹从五岁上离开江宁,渡江北上,这是他三十年后重来了。

面对着长江的逝水,不禁又想起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错,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包括雪芹自己,也包括着他书中的那些非凡的少女。

不巧,冬来得早,一场风雪,冻封了江,这是不多见的天气。

渡船停摆了。

雪芹正感无可奈何,岸边一家沈姓老人见他徘徊愁闷,便很热情地邀他到家暂时歇息。

老人一家的仁厚慷慨,使雪芹非常感动。

叨扰了二三日,相处得越发亲热起来。

不久,天色放睛,气暖江开,雪芹要走了,转觉依依不舍。

他问老人,有纸笔吗?

老人捧出文房四宝,雪芹挽袖提笔在手,不一时,一幅《天官图》①展现纸上。

老人惊呆了,半晌说:

“我见先生风骨不凡,定非俗士,果然是位大才!

”雪芹说:

“没有可以报谢的,我画天官,给老人家赐福吧。

”宾主作别,雪芹收拾过江去了。

这幅画,据镇江沈氏后人说,保存到很晚近的年代,可惜怎么也找不见了。

此番雪芹渡江何事?

因何而来的呢?

原来他因友人之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做他的西宾幕客。

一到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②有此嗣孙引为欣慰。

初时,宾主相得,情好甚笃。

可是,雪芹的处境到哪里也是复杂的。

这次南来的遭遇,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③赠雪芹所说的:

“可知野鹤在鸡群。

”他的才华出众,易为人知,也易为人妒。

同事中间,小人之辈,谮毁之言,久而遂多。

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乾雅④,但全是正统一派人物,眼见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有不乐之意。

尹继善是正人,倒出于一片好心。

从他自已的正统观念出发,以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无人“导之于正”,他就要设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对于这种“挽救”,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根本不能接受。

这么一来,各无恶意,皆本素怀,可是误会既多,彼此都无法谅解:

别人本是一片热心为他好,而雪芹看来那是不能苟从的道路;雪芹如要我行我素,不肯污于流俗,就必然被人视为狂妄无状,负义忘恩。

一个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的伟大的哲士文豪,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当时南京住着一位声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

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

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

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雪芹本是为《石头》一记而南游的,不想最后事情也就出在这部书上。

乾隆的皇八子永璇,年少,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永璇的岳翁尹继善也受了指摘。

到二十五年春天,为了加强管教,乾隆不得不亲“幸”永璇府第,意在察看。

当乾隆查出身有“内病”的永璇竞偷看这种“邪书”,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淫词小说”的一切原委。

当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他不觉目瞪口呆,因为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

由是,风声汹汹,人言啧啧,顿时大为紧张。

尹继善毕竞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避免多所株连,将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

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

幸而永璇有力,多方弥补遮掩,设法将事搪塞过去,一时未至酿成大案。

注:

①《天官图》:

天官,是道教信奉的三神之一,传说天官赐福。

天官图,即天官的画像。

②楝亭: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号。

③敦敏:

曹雪芹的好友。

④扬风雅:

指品评诗文。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

“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

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挖《雅》。

11.第七段中说“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指的是哪几件事?

请分条概述。

(6分)

12.请联系本文所写曹雪芹经历中的几件事,简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6分)

13.从节选的这一部分传记内容来看,曹雪芹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这对理解曹雪芹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

请加以探究。

(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鼓是我国原始社会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在成为乐器之前,它主要用作祭祀的器具。

进入陶器时代后,人们用陶土烧制“土鼓”,并用蒉草制成鼓槌来敲打。

土鼓,苇笛等乐器和歌舞结合则是古代乐舞的雏形。

周代土鼓已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和礼仪,国家建立了专门管理鼓乐的机构,设置了“鼓人”的官职,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

《周礼》:

“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

”从此鼓舞更加规范的用于各种活动中。

由土鼓发展为用陶土或原木制成鼓腔,蒙上兽皮鼓面制成“革鼓”,是鼓与鼓舞的又一次飞跃,这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与巫术观念有关。

两三千年来,人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鼓类乐器,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又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发展。

在古代战争中,出现了用于军旅之中激励将士冲锋陷阵的鼓吹乐。

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在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其中横吹是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主要乐器有鼓和角,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马上所奏,铿锵有力的锣鼓在号角声中震撼四方,展示着汉代军队的雄雄威仪和军人的飒飒英姿。

公元619年,唐太宗在瞿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这就是享誉中国的山西威风锣鼓,其特色就是“威风”。

相传皇帝征伐蚩尤时,曾九战不胜,后来就造夔牛鼓80面,让军队中一名叫常伯的大力士擂鼓,鼓声阵阵,顿时皇帝部队的军威大振,所向披靡,终于擒杀了蚩尤。

农业社会初期鼓的数量不多,当社会发展,畜牧业兴起,充足的皮革供应使革鼓和鼓舞相应进入发展新阶段。

各种鼓舞是以鼓为道具或作为主要乐器,在锣、镲、钹等打击乐配合下进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

从功能上看,各种鼓舞均用于祈年、祭祀、耕作、战争以及悦神娱人活动,鼓舞开农耕舞蹈文化先河,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艰辛之路,不仅保存了古老的乐器、乐舞,还保存着纯朴的民风。

宋朝以后,随着音乐走入市民阶层、说唱音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鼓乐渐渐遍及全国,各地在长期群众性参与演奏的基础上,形成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鼓乐表演形式。

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如兰州“太平鼓”等。

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舞,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如安徽“凤阳花鼓”等。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鼓文化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中国鼓乐在丹麦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中,开场、收场和庆典晚会都由中国鼓乐一家独当。

1.下列有关“鼓”的起源与发展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在成为乐器之前,主要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与礼仪活动。

B.两三千年来,国内外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不断交流促进了鼓的发展。

C.周代建立了专门的管理鼓乐的机构,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

D.人们自周代开始用陶土烧制“土鼓”,并用蒉草制成鼓槌来敲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的祖先将鼓尊奉为神器,用在狩猎、征战、祭祖、祭神等活动中。

B.鼓与鼓舞的长足性发展与畜牧业的兴起以及充足的皮革供应密切相关。

C.唐太宗大败刘武周,皇帝擒杀蚩尤,都说明鼓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D.古代乐舞实际是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不仅具有作为乐器的艺术功能,而且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B.鼓舞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迥异,有的豪放粗犷,气势恢宏;有的小型多样,灵活纤巧。

C.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鼓文化将在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D.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中国鼓和鼓乐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古代诗歌阅读(9分)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6、这首词提到了民间的那个节日?

有那些习俗?

简要分析本词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

(5分)

7、简要分析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阅读《喂自己影子》、《闻一多》、《文化焦虑》诗词《青玉案》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

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

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

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

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

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

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