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993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

精品文档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

XX市“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这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根本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做好新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主攻方向,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坚持走“三化”带“三农”的发展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城乡统筹、强镇兴村、创业富民、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为目标,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围绕中心,加快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

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融入全局,整体推进。

把新农村建设放到“创新XX、精致XX、幸福XX”的全局中去谋划,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融合在一起,在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加强“三农”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支撑城镇化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双轮驱动”。

——立足放活,统筹协调。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研究“放活”的办法,拓宽“放活”的渠道,集中组织资源、集聚政策资源、集合社会资源更多地投向“三农”、扶持“三农”、发展“三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重在实效。

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实惠。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本地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科学确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力求彰显个性,各具特色。

要处理好试点示范与引导推广的关系,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以城带乡、农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三、主要目标

1、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完成60万人次农民培训。

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80%以上,基本消除农民失业状态,创业农户占到总农户25%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9年超15000元、比2013年翻一番,到2020年达16700元、比2014年翻一番,到2016年达18600元、比2015年翻一番。

所有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以上。

2、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十三五”期间,培育壮大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5家,重点建设百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百万亩高效渔业基地、百万亩特种作物生产基地,提升百万亩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打造3000万只特色水禽养殖基地。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70%以上,主要农作物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轻型化、低碳化、服务社会化。

加强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组织开展“三村”创建活动,每年创建新农村建设优美乡村10个、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30个,“十三五”前三年每年创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标村250个。

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在30万元以上;农村三次产业比例由9:

56:

35调整为6:

55:

39。

3、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升。

以“1246工程”为抓手,加大“五好”示范合作社创建力度,全面提升质态运行指标,到2017年,全市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市、区)级“五好”示范合作社分别为10个、200个、400个和600个;到2020年创建市级以上“五好”示范合作社1000家以上,农户入社率达70%以上,实现农业产业全覆盖。

4、农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紧紧抓住培养和使用两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农业农村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大幅提高,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升。

实施“5555”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人,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军人才500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5000人、总量达4万人左右,完成5000名农技、农经人才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农技人员3000名)。

5、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

培育打造XX镇、XX镇、XX镇、XXX镇、XX镇、XXX乡、XX镇、XX镇、XXX镇、XX镇、XX镇等11个重点中心镇。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成800个左右农村新型社区,其中新建的集中居住区入住居民达200户以上;实现50万农民身份大转换,全市城镇化率达62%。

6、民生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

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探索在同一县(市、区)范围内实行城乡低保同一标准。

全面推进新型农保制度,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

全面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推动失地农民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继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到2020年人均筹资标准市区达400元以上、其它地区不低于350元,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省规定要求。

进一步完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文化站、村文化室服务功能。

广泛开展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到2016年每个行政村建成农村文化广场。

到2017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功能全部转变为社区教育中心,实行编制、校园、办学和经费的独立。

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3%以上。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建设农村公路12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500座。

完成1460公里县道网规划建设。

每年农村电网改造投入不低于3亿元,大力发展农村公交,行政村通公交应通则通。

实现城乡联网供水和水质卫生监测全覆盖,2017年全面实现区域供水。

完成水利建设土方1亿方,新建、改建排水泵站790座,加固圩堤811公里,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1万座,兴建防渗渠道1600公里,完成编外水库除险加固28座。

7、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十三五”期间,完成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土方1亿方;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4万座、沼气工程100处,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35万座、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0%;80%以上的镇、村创建成生态镇、生态村,60%以上乡镇创建成省级卫生乡镇,所有乡镇创建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达标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千村达标;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5%以上;全市新增造林30万亩;全面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河道管护、村庄保洁与绿化植树“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

8、强农惠农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投入的各项规定,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执行当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等规定。

贯彻落实好农业补贴政策。

全面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主要种养业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主要灾害品种和疫病、以及各类市场主体“三个全覆盖”。

全面实行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并逐步提高县乡政府奖补比例。

四、重点工作

围绕实现“城乡统筹、强镇兴村、创业富民、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目标要求,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实施农民增收工程,构建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1、大力开展农民培训。

调动和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农民培训”,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务农的农民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搞创业的农民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

围绕“提升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发展致富能力”这一主题,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

实施农民和在职职工技能、学历双提升计划,鼓励农民和职工到职教中心或合作办学的乡镇成教中心等培训机构学习,并享受中等职业教育优惠政策。

对新成长农村劳动力积极开展预备制教育,有条件的免试进入职业、技工学校,享受相关国家助学金政策。

积极主动与职业院(校)联姻,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训。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育职业农民1000人。

2、推进“四业富民”。

加快农民致富步伐,推进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扶持农民兴业、鼓励能人创业、保障人人就业,加快形成以生产经营收入为基础、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重点、转移性收入比重稳步提高的农民收入增长结构。

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

鼓励县(市、区)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设立农民创业园,降低农民创业成本。

支持农民以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共同投资创业,兴建标准厂房、写字楼等物业项目。

加快推进以贷款担保、法律咨询、技术支持、产权交易、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定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认真落实省、市各项扶持创业的政策,引导农民在现代农业、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和新农村领域创业就业。

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带头创业。

加快建立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创业培训、辅导服务和政策扶持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快全民创业步伐。

3、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发展农民经营性收入。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本土企业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鼓励农民合作投资兴业,兴建厂房、购买三产用房。

稳妥推行征地留地安置政策,实现土地股份化、股份资本化,让农民享有稳定的、长期的土地收益回报;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突破农民财产性收入。

鼓励农民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引导农民投资金融产品,扩大农民金融性收入。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类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大力吸引“三资”注入农业,通过政策叠加和合力推进,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

按照“全面覆盖、逐步提高、配套衔接”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预期支出,增加农民保障性收入。

(二)实施农业转型工程,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1、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整合集聚各方面资源,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力度,着力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配套建设,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推进丘陵山区、高沙土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提升综合效益。

积极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到“十三五”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30万千瓦,稻麦收获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5%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率达70%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85%以上。

2、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为支撑,以提高农业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集中力量、集聚项目资金,重点发展优质稻麦、花卉苗木、特色渔业、有机蔬菜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用抓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做足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文章,放大产业优势,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

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农业园区亮点工程。

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50个上规模、上水平的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形成市有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县有专业批发市场、乡有特色产地市场、村有农产品购销经营部、组有农民经纪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积极开展“农超对接”。

3、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运用。

大力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开发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集成推广良种良法。

切实加大对基层农经、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的扶持力度,保障其有效发挥作用。

加快改造传统小农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分工分业,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实现农业科技人员进村服务全覆盖。

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力争把我市整体打造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三)实施人才强农工程,培养富民强镇生力军

1、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力度。

利用现有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着力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两个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管理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等重点人才,带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全面发展。

2、抓好农业农村人才引进工作。

积极发展与XX大学、技师学院、XX农科所、省家禽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建设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科研成果中试和转化基地,以成果转化、开发和扩散带动人才向XX聚集。

加强各类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以此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农业专家来XX进行科研开发和联合攻关。

坚持人才引进与工作需求相对接,有针对性地引进能够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农业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农业生物和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从事研发和实施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

3、搭建农村人才成长的平台。

建立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库。

开展中专层次以上的学历教育,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学历水平;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从业水平。

对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机制,健全实绩考核、岗位竞聘等制度,制定出台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

鼓励农业科技骨干和优秀人才经营农业、创办农业园区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和医务人员到农村任教、支医,促进人才资源向农村聚集。

(四)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

1、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深入实施工业“第一方略”,紧紧围绕全市“1+7+2+37”产业布局,大力推进国家、省级开发区、专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致力打造输变电、旅游日化、纺织服装、建材机械、道路灯具、医疗器械、水晶玻璃、教具玩具、汽车配件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一镇一业”特色乡镇工业集中区。

到2020年工业销售百亿元乡镇达40个,百亿元乡镇工业集中区达30家,工业开发园区和集中区的产出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

2、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

以XX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镇为支撑、以重点中心镇建设为节点、以一般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科学的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

人口规模等级为XX市区135万人以上,XX城区35万人以上,XX城区30万人以上,XX、XX城区各25万人以上,每个重点中心镇2—4万人,一般镇1万人以上。

各乡镇要科学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实现控规全覆盖。

加快开展乡镇生活污水管网、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培育发展有利农民就业、适合农民创业的产业,切实提高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城镇的集聚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以建设“具有较大规模、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示范镇”为目标,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扩大权限、完善措施等,加快推进11个重点中心镇发展。

3、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社区。

按照靠近镇区、靠近开发园区、合理照顾耕作半径、注重保持田园风貌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市村镇建设规划,强化中心村、兼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搬迁不宜居村,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展以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的“双置换”试点,同时实现农民身份转换。

各地要结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土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引导先行,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绿化、美化、亮化环境,建设适合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形态的美好家园。

“十三五”期间,建成千人以上农民新社区100个。

(五)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推进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

1、建立完善农村各类社会保障制度。

推行“一定三有”机制,落实村级组织负责人保障激励机制。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建立稳定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保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

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偿标准,有条件地区应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逐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完善的包括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等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以提高新农合管理质量和参合群众保障水平为重点,全面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不断提高参保农民补偿比例,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着力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制定出台有关办法,实现农民工“有收入、有社保”目标。

落实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按时领取基础养老金政策,推进实施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与基础养老金发放政策相衔接。

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每年按照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确定、提高供养标准。

2、加强农村路电水气等建设。

新建和改造一批通乡、通村公路,提高公路等级,全面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程度和通行能力,实现农村公路村村联。

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

深入实施农村区域供水工程,实现城乡联网供水。

加强饮水卫生监督监测,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

推动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推进信息惠农工程建设,促进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加大县级电网改造和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县级电网,提高电力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

继续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重点抓好联户式沼气池、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健全沼气服务网络。

进一步提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功能。

每个行政村要利用现有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施条件,挂牌成立校外社区辅导站。

3、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

加大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尽享公共资源。

通过完善精神物质奖励、职务职称晋升、定向免费培养等措施,建立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引导城市优质人才流向农村。

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

完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服务功能。

每个乡镇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动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

(六)实施农村扶贫工程,推进农村经济共同发展

1、创新帮扶方式。

启动实施第四轮农村扶贫工程。

集中财力扶持年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建设标准厂房、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等物业、产业项目。

到2017年,所有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建成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项目载体;2018年90%的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2020年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年均增长10%以上,所有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以上。

2、加大政策扶持。

从今年起,重点选择一批经济薄弱村先行试点,采取四方(市、县、镇、村)联动筹资、村企结对、部门挂钩的办法,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产业项目。

继续实行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转移免费培训,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高效农业项目,逐步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转移就业或有一个致富项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优先支持经济薄弱村。

认真落实村级标房集体建设用地置换、税收奖补、规费减免等相关政策,尽最大限度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

(七)实施环境优化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抓好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坚决落实“环保优先”的方针,严格环评审批制度,抬高农村工业招商引资项目门槛,严格限制新上污染项目。

积极引导农村中小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对工业集中区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按标准建设雨污分流管网,鼓励工业集中区自建污水处理厂或与城、镇污水管网对接,力争80%的乡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对“三废”排放达不到标准的农村中小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水耗、高技术、高效益、产业带动性强的“三低二高一强”项目,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2、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坚持不懈地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

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

逐步淘汰高耗低效农业机械。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在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促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

3、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方式,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支持和鼓励沼气、有机肥等项目建设,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合理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发展,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切实解决畜禽养殖水污染问题和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

规模化养殖场、集中养殖区,必须同步建设污染集中治理和综合利用设施。

对分散养殖户,要加强引导,积极探索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途径。

4、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