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006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docx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B.财产C.信仰D.地域

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郡县制B.实行“内外朝”制度

C.实行分封制D.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3.“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描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唐朝中书省D.明朝内阁

4.《明史·职官一》记载:

明代内阁的职权为“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其中,“献”是大学士根据皇帝的咨询,发表意见,“替否”是指大学士对皇帝所采取的意见措施持不同观点。

以上材料说明了:

A.明代内阁大学士都是皇帝及太子的老师B.明代内阁首辅就是宰相

C.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明代内阁权力大于皇权

5.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6.“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展“洋务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7.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B.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8.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谷。

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

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的推动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

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

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

该城市应是:

A.广州B.上海C.天津D.南京

10.毛泽东说: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的“成就”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北伐战争的基本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1.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A.改变了最终奋斗目标B.赞同国民党统治政策

C.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D.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12.2005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

“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

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

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

1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原则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14.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其主要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娜神像  雅典剧院  帕特农神庙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5.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一书中说: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

英雄就是具有事迹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

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克利斯提尼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四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D.按照财产划分等级

16.《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17.近代中国人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对英国的制度作如下描述: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这里的“巴厘满”最有可能是哪个机构的音译:

A.内阁B.首相C.议会D.最高法院

18.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有权对外宣战、缔约、媾和,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称为“绵羊脑袋”,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军队”。

这一切表明:

A.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议会民主政治在德国没有发挥出任何有益的作用D.德国出现了历史的倒退

19.2010年4月19日数百名荷枪实弹的美国民众在福特亨特国家公园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实施的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违反“宪法原则”。

请问有权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实施的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与裁决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是否违反“宪法原则”的机构分别是:

A.国会、联邦法院B.联邦法院、国会C.参议院、众议院D.众议院、参议院

20.“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

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2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22.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景。

该剧主题并非正面讴歌巴黎公社精神,而是冷静地回望,是对历史的反思:

假如公社的领导者作出若干的决断,假如国际形势有着微妙的不同,假如起义的爆发提前或后延若干时间,都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决定这些“假如”都不可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舞台,成为的主力军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D.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23.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中西政治体制异同点的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最终归属

C.都体现了集权于国家元首,不同的是地方权力的分配

D.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2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

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柏林墙的修建尼克松访华不结盟运动标志

A.西欧的崛起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C.第三世界的兴起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25.最近,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牵动各方神经。

早在2011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

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涂完整。

2.答第Ⅱ卷时用黑色水笔写在答题纸相应答题区域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其中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英]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1分)为维护这一制度,汉朝、魏晋南北朝和隋朝以后各是怎样从“文士贵族”中任用非世袭的文官系统的?

(3分)

 

(2)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

(2分)应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4分)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2分)

 

(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1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1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二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

这说明什么问题?

(4分)

 

(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4分)

 

(3)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我们可以使用哪则材料来证明?

说明理由。

(4分)

 

28.(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

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

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4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2分)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

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4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是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正确估计支配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止他人侵犯。

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实验中显示出来”。

——华盛顿

材料三这一年(1796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于嘉庆,自己整整做了61年皇帝。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

在这种体制下英国国王的地位有何变化?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与中国皇帝产生的方式有何不同?

(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与英国相比,美国在政治体制上作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4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5ADACB6—10CACBB11—15DCBDC16—20ACAAB21—25CDBBC

26.(14分)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分)汉朝是以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是以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以科举制。

(3分)

(2)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从政。

(2分)评价: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比较公平公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4分)

局面:

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分割了权力。

(2分)

(3)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分)时代特征:

封建制度的衰落。

(1分)

27.(12分)

(1)原因:

要求推翻帝制。

(2分)

说明:

维护封建帝制的观念很普遍。

(2分)

(2)成功之处:

推翻了君主专制;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习俗变迁;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

(3)材料三(2分)理由:

革命不彻底,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分)

28.(12分)

(1)材料一“中国形象”:

抽鸦片的国家。

(1分)

材料二“中国形象”:

英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1分)

(2)第④阶段: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2分)第⑥阶段:

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分)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

(2分)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

(任答2点得2分)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如答出国际环境也可得分)。

(任答2点得2分)

29.(12分)

(1)限制:

立法权、财政权(征税权)、军事权。

(3分)地位:

最初国王大权在握;到英王权力受到限制;到英王“统而不治”成为象征意义上君主。

(3分)

(2)不同: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1分),中国皇帝则是世袭制。

(1分)

(3)创新和改变:

创立联邦制;实行民主共和制;体现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任答两点即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