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029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docx

明銮村农家乐文本

第一章项目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

项目用地位于广西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下銮塘村。

地处桂林市南郊,万福路旁。

占地约千余亩,四面环山,土地平整,离市区约5公里。

,土壤较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地点地势较高,不受洪涝的危害;周围无其他养殖场,环境天然无污染。

全村共计37户村民,人口187人,土地面积1000余亩,其中责任承包田180余亩。

民风淳朴,土地平整肥沃,环境优美,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二、项目用地概况

1.项目占地积约为:

约67.8公顷

2.位于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下銮塘村。

3.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指有特征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包括地理条件和气候,物候条件。

(1)地质、地貌

桂林市明銮新村生态循环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地辖区属平缓低丘和土山谷地带,地势宽广,四面环山,土地平整。

(2)气候

用地处低纬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冬短夏长。

用地距桂林市仅5公里,多年平均气温19.3℃,最热月七月八两月的平均气温27~28.2℃,全年无霜期在310左右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862.7mm,日最大降雨量291.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69mm,湿度:

绝对湿度多年平均18.4毫巴,最大为30.1毫巴,最小为8.2毫巴,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76%~78%之间,月最小为12月74%,月最大为4月80%,全年风向以北风或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

三、项目建设目标

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生物学原理和系统循环利用的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效益、低耗能、无污染的生态有机果蔬、畜禽、水产品和观光农业。

加大科技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1.示范基地环境基础建设:

①荒地、坡地的开垦800亩

②中低产田的整理200亩

③蓄水堰坝的改造20亩

④园区道路建设;其中:

主要道路3150米,次要道路2200米

2.有机蔬菜生产基地200亩

3.生态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00亩

4.生态养殖示范基地40亩

其中良种肉牛300头

蚯蚓30亩

5.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00亩

6.生态水产养殖场20亩

7.给排水工程;

8.供电及电气设备;

9.沼气池:

500米3及配套设施

10.排灌系统(滴灌)

项目总投资:

98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52.84万元,流动资金429.66万元。

(不包括土地开垦整理投资)

第二章 规划总论

1.规划目标

1.1确定桂林市明銮新村生态循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系统构成

1.2做到区域化布局、庄园化、产业化、等级化经营、标准化管理

1.3调整完善规划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2.规划依据

(1)本地块地形图(电子文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与规定;

(4)当地规划及地块退界要求;

(5)业主的意见和要求;

3.规划区范围

景区位于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下銮塘村,规划面积为约67.8公顷。

4.规划期限为:

从2009年12月项目开始实施到2010年6月,争取一年半见成效,三年达规模,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5.规划原则

运用生态工程原理,通过开发利用生物技术。

以资源开发,节约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为核心,建立以养殖为中心,农、牧、渔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结构,通过生态饲料,生态肥料和生态燃料的开发,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农副产品和剩余物,使农业资源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强化农、牧、渔生产系统中的生物过程,最大限度利用和处理废弃物,将过去的“自然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的物质单向流动,改变成“自然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循环过程,同时减少最终的排放废物的产生量,减少环境污染,摒弃传统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具有破坏自然环境和危害身体健康的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发展无污染的、高效的、资源循环型农业。

在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整体、协调、循环、安全无害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组织生产,由生物食物链促成丰富多彩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有机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创建极富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牌。

第三章项目的必要性

广西是一个农业省份,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农业在结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民由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新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2010年中央1号文件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在2010年全国农业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效益、节能环保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农村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分析我区自身的特点,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区传统农业“一小三低”(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科技含量低),其导致在农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体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先进省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广西人多地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受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然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更大规模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布署,我们用优质化去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用特色化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加速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

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项目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是符合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桂林市是一个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自然风景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

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近郊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桂林市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桂林市和周边地区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该地区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因此,建设该示范基地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建设场地选择和建设规模

1.建设场地

明銮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经过实地考察比选论证,比较桂林市近郊各地实际情况后确定,按市总体规划选择在城市郊区和生态农业开发规划区域。

地址确定在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下銮塘村。

发展生态农业,向种植养殖绿色有机果蔬、水产、畜禽、休闲观光等方向发展,采用了良种和先进的物种间相互利用生物链技术,形成以量减法进行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模式,制定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基地的规划,滚动实施。

2.建设规模和生产方案

明銮合作社对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工作十分重视,多次聘请专家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对种植养殖品种选择、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安排。

示范基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

一:

优质牧草、有机蔬菜种植、生态中药材种植、生态畜禽水产养殖和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

二:

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开发、推广利用。

三:

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功能。

项目总面积1017亩,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养殖品种、规模、生态链。

1.荒地坡地的开垦

2.中低产田的整理

3.蓄水堰坝的改造

4.有机蔬菜基地200亩

5.生态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00亩

6.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00亩

7.生态养殖示范基地40亩

其中良种肉牛:

年出栏600头

蚯蚓养殖30亩:

年产45吨鲜蚯蚓

8.水产品生态养殖场20亩

其中青竹鱼年产8000公斤

黄沙鳖3年达产,年产5000公斤以上

9.休闲观光项目150亩

其中生态迷宫100亩

开心农场50亩

10.环境基础设施(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

11.建设300米3沼气池一座及配套设施

12.排灌系统(滴灌)

13.预留土地50亩

 

第五章总图布置

一、总体布局

项目按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实施的生态农业计划扩展生态农业模式的总体布置,分为五个生产示范区,形成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1.优质牧草种植基地

利用沿山开垦的荒地、坡地

2.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在地势较平坦处建设有机蔬菜基地、育苗场,配套现代化滴灌系统。

3.生态果园生产基地

在果园内曲径小路,设置果园服务的附属设施。

利用地形规划种植品种,使春、夏、秋都有果花观赏、果实采摘,利用部分果树间隔地间种豆本科牧草,既有原始山村风格,又可按生态要求还原自然。

4.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发展良种肉牛育肥,蚯蚓养殖和水产养殖为主的综合利用,建设牛-沼-蚓-肥-渔-药材-蔬-草-牛的生态循环模式。

5.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利用开垦荒地建设种植藤本科中药材的生态迷宫,设立开心农场。

增加必要的如(餐厅,垂钓,娱乐等)服务设施。

除推广应用示范技术和模式外,还可为游人休闲观光中学习农业科普知识,感受体会农业生产,增加社会对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

所有观光项目、设施均按生态模式安排,注重环境保护,清新质朴,让每位游客都有回归自然,置身田园之中,体验自选自摘的农家生活的欢乐。

二、土建工程

1.建筑

主要建筑设计是以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基地为需要。

除了展示保持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外,还要起到推广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及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项目的建筑设计尽量保持与该地农家风格相似的形式。

结合今后旅游观光项目就地取材,可用木材、土砖、青瓦、稻草,和钢筋、水泥、机砖、合理安排,显示出农村田园古朴、清新风格,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

①牛舍、蚯蚓养殖房

均为砖木结构杉木树皮顶。

为一层平房,混凝土地面,牛舍面积1200m2,蚯蚓养殖房300m2。

②加工房、库房、办公室

均为砖混结构一层平房,混凝土地面190m2

2.2道路设计

结合土地的开垦整理,修建主要道路为南北穿过和沿山环形路,以及各子项目的生产用支道路。

①主道路采用水泥面路,4米宽,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

②支道路路宽2m,水泥路面,联系各分区。

便于组织生产。

道路系统表

道路级别

主要用途

路面宽度

路面材料

主道路

交通运输

4m

水泥路面

次道路

交通运输

2m

水泥路面

3.给排水

①给水工程:

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均为井水。

灌溉用水来自塘、库和水渠、沟。

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生态果园生产基地给水灌溉方式采用滴灌系统,该系统节约用水明显,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该项目给水灌水定额为0.02mm/㎡。

②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设计:

各示范基地就近与已有的水塘、水渠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灌渠形成排水体系,雨水就近排入渠道或水塘,汇聚排涝站,再排出。

生活污水经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排渠。

4.电力、电信

示范基地就近接入各用电场所,近期采用架空输送,远期采用地式输送。

示范基地电话、宽带可直接由电信部门引入。

5.绿化

各基地开发后要注重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生态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种植养殖形式,自然平衡生态链、显示生态农业美景。

各基地的绿化安排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形成丰富层次的观赏景观。

主道旁种植有观赏性又有经济价值的果树。

第六章各分项目详细生产经营建设规划

一、蓄水堰坝的改造和土地开垦整理以及田园道路的修建

1.蓄水堰坝的改造

原有的蓄水堰坝因长年失修,损毁、淤堵、渗漏严重,已丧失作为水利设施的基本功能。

造成春涝冬旱,以至于下銮塘村的农业生产很难有效利用。

通过对此改造,能大大改善目前的状况,有利于今后的农业生产发展。

①清淤、深挖堰坝3米

②新修一条排水渠200米和扩宽、挖深原有的排水渠2000米。

③修建蓄水堰坝的护堤、新修排水渠的挡水墙、进出水口闸门以及蓄水堰坝的防渗漏。

工程量为土方工程2.5万立方米

片石工程3500立方米

防渗漏工程20亩

修建进出水口闸门

按照国家工程预算标准结合目前市场询价,以上水利工程投资估算为91万元。

2.荒地、坡地的开垦和中低产田的整理

项目计划开垦约800亩的荒坡地,使之变成能够利用的耕地,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推平田埂,重新规划整理约180亩原中低产田,进行现代农业生产。

因对国家政策标准不详,故不能对投资额做出估算。

3.田园主次道路的建设

为利于基地现代化农业生产,项目计划修建田园道路

①主要道路宽4米总长3150米

②次要道路宽2米总长2200米

③主要道路两旁的绿化,利用能产生经济价值的果树。

共需栽植1400棵。

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结合市场询价,新田园道路建设投资估算148.7万元。

 

4.给排水

项目计划沿路修建给排水沟渠,总长约1.2万米。

投资估算21.6万元。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整个下銮塘村1000多亩土地,具备了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从而为明銮合作社建设生态循环有机农业基地创造了条件。

二、优质牧草种植基地

1.种植牧草的意义

牧草是养殖食草动物最主要的、最优良、最经济的饲料,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消化率都大大高于秸秆而接近精料。

而且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丰富,青绿多汁,气味芬芳,适口性好,可促进食草动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生活力强,一个生长季可收割多次,多年生牧草种植一次可持续利用多年,耕种管理简便,节省各种开支。

牧草养分总产量不低于农作物,高产牧草则可大大高于农作物。

牛以草食为主,一年四季只要有优质青草就可以养好牛,如补饲适量的精料,更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青竹鱼是草食性优质鱼类,经济价值很高,多叶的禾本科牧草如阔叶黑麦草、苏丹草、象草等等是青竹鱼的优质饵料,饵料系数为25—30,即饲喂25-30千克的牧草,就可以获得1千克的优质鱼。

牧草还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

牧草,特别是禾本科牧草。

根系发达,能再土壤中积聚大量有机质,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使土壤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及地面径流,退耕还草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

据试验,牧草地与农耕地或同等坡度的撂荒地相比,径流量减少14.4%~80.7%,泥沙冲刷量减少63.7%~90.7%,这对于保护农田,开发利用荒地的作用是很大的。

另外,牧草作为一种草产品其价值体现在畜产品中,但牧草也作为一种商品直接进入市场,我国北京、天津大城市奶牛业所需的干草,主要是购自东北羊草苜蓿干草等也是出口日本,中东等地的外贸商品,有广阔的市场,预计牧草市场将会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大力提倡养殖食草动物的政策而快速发展。

2.经过慎重的选择,本合作社选择在春季种植桂牧一号,种植桂牧一号的面积为200亩,均为本合作社沿山脚新开垦的原荒地。

3.秋冬种阔叶黑麦草,种植面积为200亩,均为本合作社沿山脚新开垦的原荒地。

三、肉牛育肥养殖基地

1.养殖肉牛的效益分析

1.1社会效益:

项目充分利用明銮合作社所在地,地处桂林市郊,交通便利,种植有200亩优质牧草,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等有利条件。

通过项目的实施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质的牛肉食品,也能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又能作为沼气利用,提供清洁能源。

在实现肥料,燃料转化的同时,可以带动和加快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和缓解目前畜产品市场上牛肉的供需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

1.2生态效益:

新建的养殖场经过环境评估,确保建成后不污染周围环境,用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生产处理工艺。

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经过生物处理和沼气池利用后,作为清洁新能源,生物有机肥使用,可极大地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节约源。

1.3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收入可达273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可增加明銮合作社的收入,使明銮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提高,作为明态生态循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物链生态循环利用的重要一环,可为其它的农村合作社组织和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一种新的模式。

2.市场分析

2.1市场供应现状

桂林市作为一个极富盛名的旅游城市。

年到桂林的旅游人次超过1500万,加上近年来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牛肉的需求量很大,我市存栏牛47.8万头,由于品种原始,生产性能低下,以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饲养周期长,出栏率商品低,每年生产的牛肉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很大一部分都需要从外省调运。

2.2品市场需求预测

牛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其营养价值高于猪肉,以及其它产品,并且由于是草食动物,相当于绿色食品,而被注重营养保健的现代营养所重视。

从全球看,牛肉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发达国家在50公斤以上,世界人均10公斤,而我国却不足5公斤。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将与日俱增。

3.养殖场的基础建设

3.1基础建设:

包括工作管理区,饲养生产区等等。

具体参照肉牛养殖基地规划设计图。

3.2牛场建设的同步建设相应的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

4.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资金估算如下表:

项目

单位

规模

金额

备注

购良种肉牛

300

90万元

按3000元/头

饲料、青饲料

23.76万元

6个月

人员培训

0.5万元

疫病防治

1万元

6个月

人员工资

600元/月

6人

2.16万元

6个月

其它

2万元

6个月

合计

119.42万元

资金到位后,在计划规模上,5月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月份在牧草可收割后购入两种肉牛即可投入生产。

5.综合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该项目,将在全市的农业生产中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可繁荣我市的食品市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养殖业,并可解决6人的就业问题,为明銮合作社创造显着的经济利润,在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方面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对积极探索整合资源,集约化经营,为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蚯蚓养殖基地

1.养殖“大平二号”蚯蚓的意义

1.1生态的利用价值

蚯蚓是农业的犁牛,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蚯蚓通过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土代谢,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还能通过蚯蚓排出的粪便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使板结贫瘠的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且能促进根系生长的土壤。

蚯蚓粪中腐殖质含量较原土提高36%~160%,全氮增加38%~229%,氮增加75%~105%。

速效磷增加20%~68%,速效钾增加19%~36%。

据中国科学院质检中心对蚯蚓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它颗粒均匀、无味、卫生、保水透气功能比一般的原土壤提高3倍,含17种氨基酸,有机质含量40.2%,有益菌为20万~20000万个/克,是一种品质极佳的生物有机肥。

实践证明:

施用蚯蚓粪生产的农产品符合绿色有机产品标准,并且作物的产量均大幅提高,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北京奥运会所使用的农产品,许多都是用蚯蚓粪作为肥料进行生产的,可见蚯蚓粪将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绿色有机食品消费空间。

1.2经济利用价值极大

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达70%左右,含有多种动物生长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其中,蚯蚓蛋白中精氨酸含量是花生蛋白的两倍,是鱼蛋白的3倍,色氨酸的含量则为动物血粉蛋白的4倍,为牛肝的7倍,在当今动物蛋白的原料价格逐年上升的趋势中,无疑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利用蚯蚓养殖的畜禽鱼类,均生长速度快、色泽光洁、发育健壮、不生病或少生病。

蚯蚓还能够入药,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在“本草纲目”就记载了使用蚯蚓的复方40多条,在心血管、癫痫、灼伤、解毒等方面疾病均有利用价值。

这在今后可以使得蚯蚓具有更广泛的开发利用空间。

环保意义

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食品加工厂的沼渣、造纸厂的污泥以及人们丢弃的有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对于改善大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经过发酵的有机废弃物和有机生活垃圾,在各种酶菌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通过蚯蚓的消化系统,转化为自身或其它生物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

这项生物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效率极高,就能获得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高级蛋白质。

同时,解决了有机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

2.建立蚯蚓养殖基地的必要性

明銮生态循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桂林市一家真正地严格意义上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合法经济组织。

通过生物链的生态循环利用,最终生产出农、牧、渔等各种高端有机农产品,包括观光农业项目。

建立蚯蚓养殖基地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

1)明銮合作社既然以农业生产为主,那么在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农业废弃物。

如肉牛基地会产生大量的粪便(300头肉牛每天的粪便大约6吨),以及观光游客遗留下来的有机垃圾。

如不经过处理,必定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在明銮合作社其它农业项目的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

如牧草、有机蔬菜、有机果树的种植,蚯蚓粪既然被国际有机农业组织认定为最好的生物有机肥,当然是我们的首选。

3)蚯蚓作为最高级的蛋白饲料,将大量的被明銮合作社用于有机水产品(如甲鱼、青竹鱼)、畜禽的饲养过程当中。

4)通过蚯蚓的大量繁殖生产后,当养殖蚯蚓的数量级数达到亿条级时,可开始进行处理包括桂林市在内的城市有机生活垃圾。

3.基地的规模

蚯蚓养殖基地计划养殖蚯蚓约1亿条,养殖面积30亩,年产鲜蚯蚓约50吨。

4.基础建设

种蚓养殖房:

用于种蚓的养殖、繁扩等等。

面积约按1平方米5000条的标准,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